海南4名兒童吃烤癩蛤蟆中毒 致1死3住院

2020-11-25 搜狐網

  楚天都市報

  【4個娃抓了一隻癩蛤蟆 烤了吃了!結果1死3中毒】1月14日下午,海南儋州4個孩子捉到一隻癩蛤蟆,並把蛤蟆烤來分著吃,導致全部中毒,不幸的是,一名僅1歲半的孩子搶救無效死亡,另外3名孩子經搶救現已基本脫離生命危險。蟾蜍的腮腺和皮膚腺能分泌神經性毒素,可不能亂吃啊!

news.sohu.com true 楚天都市報 http://news.sohu.com/20140117/n393669511.shtml report 1458 楚天都市報【4個娃抓了一隻癩蛤蟆烤了吃了!結果1死3中毒】1月14日下午,海南儋州4個孩子捉到一隻癩蛤蟆,並把蛤蟆烤來分著吃,導致全部中毒,不幸的是,一名僅1歲

相關焦點

  • 海南4名兒童誤食「烤癩蛤蟆」 致1人死3人中毒
    兩名中毒的孩子已經恢復意識  (南海 網記者 陳望)1月14日下午,海南儋州市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四名孩子捉到一隻蟾蜍(俗稱癩蛤蟆),並把其烤來分來吃,導致這四名孩子全部中毒,不幸的是一名僅1歲半的孩子搶救無效死亡,另外三名孩子經搶救現已基本脫離生命危險。  四孩子誤食蟾蜍,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究竟怎麼一回事呢?1月16日,記者來到海南省人民醫院了解情況。三名食物中毒的孩子正在重症病房裡接受治療。
  • 多名兒童誤食中毒!@海南人,這些常見的東西有毒!吃一顆就可能致命!
    而在貴州遵義,近日同樣發生一起4名兒童因誤食野果中毒的事兒。經搶救,孩子們情況也已好轉,沒有生命危險。經了解,這些兒童雖然所在地不同,但都是因為誤食了山上一種叫「馬桑果」的野果而中毒。這種野果顏色醒目,外形類似藍莓,味道接近桑葚,極易吸引孩子採食。
  • 兩男子誤抓蟾蜍煮湯食用 1人中毒死亡1人住院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兩男子誤食蟾蜍中毒, 一死一住院。圖為經ICU搶救後,小陳目前已轉至急診科做進一步治療。 記者 敖一航 攝(原標題:兩男子誤食蟾蜍中毒,一死一住院)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
  • 兩男子深夜誤抓癩蛤蟆煮酸菜湯食用 1人中毒死亡
    (原標題:兩男子誤食蟾蜍中毒,一死一住院)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凌晨1點左右,小陳和林子發現雨已經停了,就商量著到小區外的田間抓青蛙回來煮著吃。「他們可能也沒仔細辨別。」唐女士分析,抓青蛙時,兩人順便抓回來兩隻與青蛙極其相似的蟾蜍。小陳和林子將青蛙和蟾蜍剝皮後,用酸菜煮了一鍋「酸菜青蛙蟾蜍湯」。當時,林子的妻子和他另一個朋友也在,4人都吃過湯裡的食物。唐女士事後得知,小陳和林子吃得較多,其餘2人基本沒吃。
  • 嘉興57人豬頭肉中毒 致1名三歲男孩死亡
    在嘉興市中醫院的ICU重症監護室,還有6名兒童在接受治療,另外,還有13名患者在住院觀察,由於送到中醫院的是發病較早的病人,病情相對比較嚴重 嘉興市第一醫院和第二醫院先後收治了40多名患者,目前第一醫院還有3名患者在住院觀察,第二醫院還有
  • 兩名男子抓青蛙煮酸菜湯 誤食蟾蜍中毒致1死
    記者 敖一航 攝  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  7月19日,雙橋經開區2男子抓青蛙時,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緊急送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
  • 敬老院老人中毒亡 自製鐵桶爐裡還有未燃盡煤渣兩名老人死亡
    (來源:中國網)相關新聞湖南工廠中毒事故 1名員工不慎掉落進排汙井3人施救 記者從湖南湘鄉市政府獲悉,3日11時35分左右,湘鄉澳泉食品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窒息中毒事故,導致4死1傷。
  • 【四川綿陽一企業宿舍發生一氧化碳中毒致4死3傷】記者11月1日從...
    2020-11-01 23:52:31來源:FX168 【四川綿陽一企業宿舍發生一氧化碳中毒致4死3傷】記者11月1日從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委宣傳部獲悉,10月31日上午7時50分左右,安州區總值班室接到110指揮中心報告,雎水鎮四川恆勝化工有限公司一職工宿舍7人昏迷不醒。
  • 4名兒童野蘑菇中毒,僅1人倖存
    &nbsp&nbsp&nbsp&nbsp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nbsp&nbsp&nbsp&nbsp陝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nbsp&nbsp&nbsp&nbsp近一個月來&nbsp&nbsp&nbsp
  • 4名兒童食用野蘑菇中毒,僅1人倖存
    有的蘑菇會讓人中毒致命▼▼▼近一個月來陝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已經收治4名兒童患者都是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其中,僅有一名1歲半兒童倖存……4名兒童食用野蘑菇中毒 僅1人倖存8月20日,西安市兒童醫院同時收治了1歲半的女孩婷婷(化名)和2歲半的男孩晨晨
  • 一家五口吃包子中毒致一人死 警方:亞硝酸鹽中毒
    一家五口吃包子中毒致一人死 警方:亞硝酸鹽中毒 2014-11-20 12:49:39目前,警方初步認定為誤將亞硝酸鹽當食鹽使用造成該中毒事件,有關部門正在就亞硝酸鹽來源作進一步調查。  11月18日下午6點左右,廣平縣南韓村鄉李莊村張某某家蒸了一鍋大包子,全家5口人在晚飯時趁熱食用。隨後,一家人相繼出現噁心、嘔吐、頭暈、胸悶、呼吸困難、腹痛等症狀,被緊急送往邯鄲市第一醫院搶救。經醫生初步診斷為食物中毒。
  • 一鍋癩蛤蟆「大補湯」釀悲劇,全家1死3傷,你還敢信偏方嗎?
    2002年10月,浙江金華一個農民,抓了幾隻蟾蜍回家吃,為了給10個月大的兒子「補身子」,還特意把內臟留給兒子吃。吃完不就就開始腹痛、嘔吐,送到金華市中心醫院經搶救,仍然造成一家四口1死3傷的結果,慘不忍睹。據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急診科主任唐忠志介紹,「癩蛤蟆學名叫蟾蜍,可以食用,但是蟾皮有毒。因此吃癩蛤蟆首先要剝掉皮,捉它時還要小心它噴出的毒液。」
  • 兩男子深夜誤抓癩蛤蟆煮湯吃中毒 網友:青蛙癩蛤蟆分不清?
    日前,雙橋經開區兩名男子在抓青蛙時,誤抓了兩隻蟾蜍(俗稱癩蛤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送入ICU。網友見狀,紛紛吐槽真是青蛙癩蛤蟆傻傻分不清楚。 據重慶晨報報導,事發當天下著大雨,小陳    原標題:兩男子深夜誤抓癩蛤蟆煮湯吃中毒 網友:青蛙癩蛤蟆分不清?
  • 男子抓青蛙混進癩蛤蟆 煮湯喝後1人住院1人死亡
    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7月19日,重慶雙橋經開區2男子抓青蛙時,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緊急送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
  • 秋遊歸來幼兒園60多名兒童食物中毒 10人仍住院
    秋遊歸來幼兒園60多名兒童食物中毒   本報清遠訊 (記者曹菁)到昨天上午,清遠20多名因食物中毒的住院兒童中,仍有10名在醫院觀察治療。10月30日,清遠市區一家幼兒園60多名6歲左右的幼兒在秋遊回來後發生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而陸續送進當地人民醫院醫治。
  • 海南萬寧一野山豬接連咬人致1死1傷 被亂棍打死
    海南萬寧一野山豬接連咬人致1死1傷 被亂棍打死 2015-10-21 15:51:25  野山豬接連咬人致1死1傷  黃美英從10月17日晚上8時進手術室,到10月18日凌晨4時,整整做了8個小時的手術。主治醫師王洪偉告訴記者:黃美英身體有10處被咬傷,令人觸目驚心。手部、背部、腹部、臀部、大腿全身多處撕裂傷,其中外陰部撕裂傷嚴重,目前正在做抗感染治療,還沒有完全脫離生命危險。
  • 男子為報復鄰居投毒致3名學生死亡4人住院(圖)
    11年前,為報復鄰居,雲陽「魚泉霸王」王兆海在廣柑中注射毒藥,7名小學生撿食後中毒,致3人死亡,案驚全國。他化名逃亡11年,在湖北開餐館掌廚,日前被抓獲。10月17日,上百名市民敲鑼打鼓來到雲陽縣公安局,感謝警方破了積案。10月25日,記者赴雲陽調查,事情還得從11年前一樁宅基糾紛說起。
  • 日本烤肉店顧客集體中毒已致4人死
    日本烤肉連鎖店運營商「FOODS FORUS」公司的社長勘坂康弘5日下午在金澤市公司總部前下跪,就顧客集體中毒事件道歉。  據共同社報導,有關日本烤肉連鎖店「燒肉酒家惠比壽」發生的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曾在神奈川縣分店就餐的多名顧客也投訴出現食物中毒症狀。該縣警方5日成立專案組,以業務過失傷害嫌疑正式展開了調查。  據悉,神奈川縣警方將與已成立聯合專案組的富山、福井兩縣警方合作,對該店員工及食材供應商進行詢問。
  • 兩男子深夜抓青蛙煮酸菜湯 誤食蟾蜍中毒致1死
    記者敖一航 攝夏天一到,有人喜歡半夜打著手電筒出去逮青蛙,如果遇到蟾蜍(俗稱癩蛤蟆)則避之不及。不過,有人卻誤把蟾蜍當美味,吃了可就遭殃了。7月19日,雙橋經開區2男子抓青蛙時,誤把2隻蟾蜍抓了一起食用,導致一人死亡,一人被緊急送入重醫附屬永川醫院重症監護室進行搶救。
  • 美國一聚會食物疑發生肉毒桿菌中毒 致1死23傷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俄亥俄州蘭卡斯特一所教會周末期間舉行每人各帶菜餚與眾人分享的百樂餐(potluck)聚會,結果疑似發生肉毒桿菌中毒,已有1人死亡,23人住院。據報導,位於蘭卡斯特(Lancaster)的費菲爾醫學中心證實,截至22日為止,這起食物中毒事件已經導致1名女性患者21日死亡,住院人數則有23人。報導稱,這一教會19日舉辦百樂餐聚會,出席人數約有50人至60人之間。俄州衛生機關正在調查這起食物中毒的發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