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一首詩,意境清幽高遠,韻味無窮富有禪味,美醉了千年
《論語·雍也》篇裡子曰:「知(zhì)者樂(yào)水,仁者樂(yào)山;知(zhì)者動,仁者靜;知者樂(lè),仁者壽。」所以,多數人喜歡山水田園詩。
常見的名句有:「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唐代溫庭筠的《利州南渡》);「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代林逋的《山園小梅二首》);「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宋代辛棄疾的《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傍鷗不驚」(宋代汪藻《春日》);「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陸遊《遊山西村》)。
這些名句雖然也很美,但是,總覺得缺少了禪味。不如王維的《竹裡館》,被選入中學教材裡,全詩如下:
獨坐幽篁(huáng)裡,彈琴復長嘯(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作者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所作。他早年信奉佛教,思想開明超脫,後因仕途坎坷,四十歲之後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在一個皓月高照,空明如水的夜晚,詩人獨自坐在清幽、萬籟俱寂的竹林房子裡彈琴高歌,完全陶醉在優美的樂曲裡,世間萬物仿佛不復存在,時間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刻,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感。這是潔靜的世界,這是禪的世界。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竹裡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四周有竹林,故名。
幽篁:幽深的竹林。
嘯: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類似於打口哨。這裡指吟詠、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來抒發感情。魏晉名士稱吹口哨為嘯。
這二句的大意是:獨自一人閒坐在幽靜的竹林裡,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悠哉,美哉!
起句「獨」字點明了詩人活動的環境非常地幽靜,並貫穿全詩。
「幽篁」出自《楚辭·九歌·山鬼》的詩句「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同時,也讓我想起王維的朋友裴迪寫的同題詩:「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給人遺世而獨立之感。
詩人到深山老林去是為了修心養性,並非他音樂不行擔心噪音打擾他人,他可是著名的音樂家,考取進士當上了太樂丞。他只是想與大自然的花草鳥蟲對話,與宇宙對話,只有置身於這種幽靜的環境,遠離人群,才容易頓悟,開啟智慧。詩人在深林裡大聲長嘯,是為了抒發感情。蘇軾在《和林子中待制》有寫:「早晚淵明賦歸去,浩歌長嘯老斜川。」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深林:指「幽篁」。相照:與「獨坐」相應,意思是說無人相伴,唯有明月可解人意。
這二句的大意是,深深的山林裡無人知曉,只有一輪明月靜靜地伴隨我。
月意象在中國文化裡有豐富的內涵,代表想念、憂愁、遺憾等意思。
因無人能讀懂詩人,所以才發出「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感嘆!說明詩人渴望知音。
《紅樓夢》裡的雪雁說「黃金萬兩易得,知音一個難求」。高山流水遇知音,也只有俞伯牙才有幸遇上鍾子期;也只有劉備才有幸遇上關雲長,才有了單騎走千裡的美談。
「幽篁」、「深林」、「明月」是靜景,「彈琴」、「長嘯」是動景,以動寫靜更顯寂靜。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看似妙手天成,其實是詩人匠心的運用。這五個意象看似平淡無奇,並無新穎巧思可言,但湊在一起卻妙諦自成,境界悠遠、韻味無窮,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
詩中既無描繪詩人彈奏舒嘯之狀,也無對琴音與嘯聲做任何鋪敘,它不以字句取勝,而以整體結構組成和諧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
後人對這首詩評價很高,施補華說給人以「清幽絕俗「之感(《峴傭說詩》)。的確是,幽林寂寂,皓月高掛,夜景是如此空明澄澈,詩人獨坐其間,悠然自得地彈琴長嘯,萬物皆空,天地已融為一體。
由此可見,詩的意境在於詩人與物會、情景交融。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言:「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則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天地。
詩人何許人也?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731年,王維狀元及第。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他是山水詩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精通音律、書法、篆得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的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
他擴寬了山水詩的領域,增添了藝術風採,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
大唐若沒有李白,是多麼地寂寞;若沒有王維,是多麼地無趣。如果說,李白是大唐熱烈如火的太陽,那麼王維則是懸掛在高空的一輪皓月,一千多年了,永遠是那麼地皎潔、明亮。
字數:1847個。2020/1/25星期六完稿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54
2、陳邦炎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79-181
3、百度百科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掉,衷心感謝!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唐詩宋詞國學千年等筆名。多家校園雜誌寫手,作品被多家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痴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若你喜歡我暖暖的、直扺心靈的文字,歡迎收藏、留言、轉發(只限於本平臺)。若轉發別的平臺,請徵求本人同意,並署原作者名字以及註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闋音律,然後狂醉三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