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這裡有先輩們留下的無數寶貴遺產,皇家園林、精美建築、博物館、名人故居等等,數不盡數。
除了這些參觀遊玩的著名景點,還有一代代「面點大師」們傳承下來的美味糕點,好多配方都是在不斷摸索、不斷創新中發展起來的。京城的糕點以用料實在,味道鮮美贏得人們的喜愛!
北京人對於糕點,有著一種特別的愛與執著。老北京人把糕點鋪稱為餑餑鋪。「餑餑」一詞始於元代。元世祖定都北京(大都)後,市面上出現了以蒙古餑餑為主的民族食品。經營這種食品的稱韃子餑餑鋪。
1、稻香村
稻香村糕點秉承百年餅業精粹,以獨特的配方,融合現代技術,產品風味絕佳,深受京城百姓青睞,被譽為「糕點泰鬥,餅藝至尊」,享譽中外。
北京稻香村的食品講究「四時三節」,端午賣粽子,中秋售月餅,春節供年糕,上元有元宵。用料也是十分講究和正宗,核桃仁要用山西汾陽的,因為只有那裡的桃仁色白肉厚,香味濃鬱,嚼在嘴裡甜;玫瑰花只用京西妙峰山的,因為那裡的玫瑰花花大瓣厚,氣味芬芳,而且必須是在太陽還沒出來時,帶著露水從枝上採摘下來的;龍眼要用福建莆田的;火腿要用浙江金華的等等。
不止用料考究,這做工也是十分講究的,就憑「憑眼」「憑手」這四個字,例如熬糖什麼時候可以端走,這可是全憑著師傅的經驗,早一分鐘沒到火候,晚一分鐘火候又過了,這就是所謂的「憑眼」;「憑手」則是指將熬好的糖剪成各種形狀,這全是手工活兒,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練就的,沒有「功夫」是不信的。
2、百年義利
始創於1906年,主營麵包和點心,義利麵包應該是許多北京小孩小時候春遊必備的食物,最經典的三種麵包:大果料、維生素麵包和乳白麵包,麵包的包裝就給人爸爸媽媽當年吃的麵包的感覺。
老北京人會告訴你,沒有哪個北京孩子的童年,沒被義利的果子麵包佔領過。最出名的點心是奶昔葡萄酥、奶黃酥條、牛舌酥(椒鹽口味)、木糖醇棗泥酥、菊花酥(奶黃餡)。
因為口味兒正,收穫了幾代人的心。老字號見證著一個城市的發展變化,承載著一代代人的美好記憶。
走進店鋪,一排排的貨架子還都是老式的模樣,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熟練地裝點心上秤稱重,過程既有儀式感又懷舊感滿滿。他家的果子麵包、麻醬威化、菊花瓣酥之類的都是熟悉的食品了,又實惠又好吃!
3、富華齋餑餑鋪
這家糕點鋪的來頭可不小,它們家的糕點可是皇家御用同款吶。那可當真就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這家糕點鋪的創始人是出身於伺候慈禧太后的御廚世家,名叫王希富。王希富先生不止是地道的京城美食的傳承者,還是古建築界的專家。
這不是一家老字號,卻是一家申請了非遺的點心鋪!這裡的每一塊糕點都是智慧的結晶,每一塊糕點都充滿愛的傳遞。
店裡給的試吃品很大方,嘗了幾種以後能明顯感覺到和外面點心不同,吃起來更加可口。
酥皮點心全部使用大油起酥,不但在口感上毫無油膩,而且餅皮潔白勝雪,輕如鴻毛,薄如蟬翼,吹彈可破。餡芯更是樣樣都有講究,玫瑰醬是自己做的,金糕也是自己做的,就連用的蔗糖都是古法熬製的,堅果是人工手工挑選的,總之富華齋在選料的要求上是精之又精。
4、大順齋
大順齋是一家老字號糕點鋪,往上追溯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目前大順齋創出了40多種獨具特色的清真糕點。其中歷史最久、名聲最響的,當推桂花糖火燒被譽為素負盛名的「通州三寶」(大順齋的糖火燒、小樓飯館的燒鯰魚、萬通醬園的醬豆腐)之一。
大順齋的糖火燒個頭不大,敦厚的外形很可愛,整體酥軟,兩根手指稍一用力就會散架的感覺,分層超多口感很好,中間沒有硬心。麻醬濃鬱紅糖醇厚,用料實在,甜而不膩。大順齋的果醬盒也是一絕,一定不能錯過!
中式糕點讓人回味無窮,也可以試試進口綠豆糕啊,好吃不貴,不一樣的體驗哦~
5、中關村茶點
1957年開業的中關村茶點,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是聞名京城的西點代表。不僅很多留學歸來的專家們愛吃,普通市民在那裡知道了什麼才是西式味道。不少中科院專家比如郭沫若、錢三強這些老學者都是這裡的常客。
如今的中關村茶點雖然店鋪很低調,但是點心的味道依舊很贊。奶油卷小小的,奶油味道濃厚像小時候吃的奶油蛋糕。
蘋果派不甜膩,派皮厚厚的,濃濃黃油味道,對於愛吃各種點心皮勝過吃餡的人簡直太滿足了,大塊的蘋果肉厚厚的一層,但淡淡的甜味實際上是來自果肉下面一層薄薄的果醬。
咖喱角用烤箱熱了吃,香味飄滿廚房,餡料很細膩咖喱味道正宗,真是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