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日常飲食中,我們把「雞鴨魚肉」概括為肉類,通常說肉的時候都是指的豬肉,其他肉類需要做特別的說明,如羊肉、兔肉、牛肉等等。因為豬肉最常見,香味濃鬱,價錢也比其它肉便宜。雖然牛羊肉是回民必備的肉類,但是遠沒有豬肉那樣常見。對回民來說,豬肉是不潔的。
吃牛肉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情,比豬肉、雞肉、鴨肉要貴,中國人做牛肉比外國人少。牛肉細分程度沒有外國人那樣精細,這點受中國傳統農耕的影響,牛屬於主要勞動力,受這個因素的影響牛肉在中國人的餐單中缺席了很多年。
現在在中國很多家庭廚房裡奶製品數量逐漸增加,特別是那些喜歡烘焙的家庭,奶酪、芝士、煉乳、淡奶油等等。前些年,除了內蒙古、雲南等地有奶酪、奶茶、奶皮子找了的少數奶製品,其它多數省份並不多。家裡面準備的奶製品也很少,傳統的飲食習慣中,喝牛奶、用牛奶做成奶製品很少見。
在中國食譜上,大多數的豬肉菜要都適合用牛肉,但牛肉做起來比豬肉更難。牛肉的纖維比豬肉粗糙,牛肉油脂比豬肉油脂熔點更高,香味也顯得獨特,菜品溫度降低後油脂就會凝固,吃起來口感會變差。要吃出牛肉好的口感,做菜的時候就要掌握成熟度,三成熟、五成熟,半生不熟的牛肉不太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天冷了在家清理冰箱,剩下食材不多,單品類還不少。一塊2斤重牛肉眼,蔥頭、土豆、白菜、白蘿蔔,做道西式菜品,芝士紅酒燜牛肉。在很多餐廳有一道罐燜牛肉就是用牛肉和奶酪這兩種食材來烹調,芝士濃鬱香氣、牛肉軟爛,吃起來口感很好。家裡沒有烤箱,也只能用砂鍋來烹調這道牛肉菜。
牛肉眼是牛排中優質比較豐富的部分,牛肉油脂可以給菜帶來更濃鬱的香氣。牛肉眼切成3釐米大小的塊,清洗乾淨就可以了,如果時間比較長可以用清水把牛肉中血水泡出來。
白菜洗乾淨切成大片;土豆去皮切成滾刀塊;洋蔥去皮洗乾淨切成菱形片;白蘿蔔洗乾淨去皮切成滾刀塊。蔥切成末,將切成細絲,大蒜去皮拍碎備用。
準備一個大砂鍋,先把洋蔥、白蘿蔔、土豆、白菜一層層碼放好,在放牛肉。
鍋上火用色拉油30克,爆香蔥姜蒜,烹入蠔油、黃酒、醬油、醋、白糖、黑胡椒、五香粉,水500克燒開,倒入葡萄酒100克燒開。
將炒好的葡萄酒汁倒入大砂鍋中,開水燒30分鐘,下入芝士50克燒10分鐘。在倒入20克葡萄酒帶葡萄酒香氣撒發出來,酒精味消失就可以關火。
芝士葡萄酒燜牛肉,葷素搭配,芝士葡萄酒味香濃,湯汁濃稠。這道菜配上米飯、麵條、大餅都很好吃,濃稠的湯汁賦予主食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