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是新的希望所在

2020-12-21 新浪財經

原標題:願資本市場給更多優秀民企插上騰飛的翅膀——訪「農民朋友的朋友」、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田米亞 許潔

「飼料大王」「扶貧狀元」「改革先鋒」「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面對眾多的頭銜與光環,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最在意的身份是「民營企業家」和「農民朋友的朋友」。

當年,想過「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好日子的劉永好,辭掉了教師的工作,走上了售賣鵪鶉蛋的道路。而他的這一走,就沒有停下來過。劉氏兄弟創辦的新希望,不僅是中國第一家私營企業集團公司,也是較早步入中國資本圈的民營上市公司。

在劉永好看來,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民營企業,而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與發展,助力更多的優秀民營企業脫穎而出,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專業戶

孕育出「新希望」

1951年出生的劉永好已近古稀之年,但他的身姿仍然矯健,思維依然敏捷,對資本市場助力新希望集團的發展歷史更是如數家珍。

劉永好經歷過苦日子。「我記得我20歲以前,幾乎都沒穿過鞋,也沒穿過什麼新衣服。每天晚上到十點、十一點的時候,肚子就餓了」。為了過上好日子,1982年劉永好和自己的兄弟們正式開始創業。當時中國還沒有公司法,新希望不叫公司,叫專業戶。

劉氏兄弟的創業之路充滿了崎嶇和坎坷。為了養雞,他們要去成都周邊各個縣收購散養的良種雞蛋。有一天劉永好騎著車跑了一天終於收齊了一筐,共計200個蛋,卻因被狗追咬不慎摔倒在田埂上,一筐雞蛋只剩下兩個是好的。

創業的路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但劉永好與他的兄弟們扛下來了。由於四兄弟都是大學生,各有專業各有所長,不過他們有共同的愛好,就是愛學習。當有一天從報紙上看到說鵪鶉蛋營養豐富時,劉氏兄弟就開始養鵪鶉。1985年,他們成了當地名副其實的「鵪鶉大王」。

愛學習愛研究的劉氏兄弟,在養鵪鶉時就開始用電子計算機調配飼料和育種選樣,並且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鵪鶉孵化、育種養殖、飼料配方體系,使得鵪鶉蛋的成本降低到和雞蛋差不多。

1986年,育新良種場已經年產鵪鶉15萬隻,鵪鶉蛋不僅販賣到國內各個城市,而且最遠賣到了俄羅斯。這一年,劉氏四兄弟決定用一個充滿美好前景的詞來重新命名自己的養殖場——「希望」。

1987年,希望飼料公司在古家村買了10畝地,投資了400萬元,建立了希望科學技術研究所和飼料廠。1989年,「希望牌」1號乳豬全價顆粒飼料推向市場。

雖然市場上有「正大」等洋品牌飼料,但是「希望牌」豬飼料的銷售額用了3個月時間就追上了「正大」飼料,這背後與劉永好的營銷思維、首創的農村「牆體廣告」不無關係。在豬飼料領域,新希望又做成了「飼料大王」。

企業在劉氏兄弟的共同努力下不斷發展壯大,1992年,中國第一個經國家工商總局批准的私營企業集團——希望集團,在希望飼料公司的基礎上成立。集團成立不久,劉氏兄弟4人按照各自的特長劃分了三個產業領域。

1995年,劉氏四兄弟完成「分家」,大陸希望公司、東方希望公司、華西希望公司和南方希望公司成立,4弟兄再次向著各自的「希望」出發。

劉永好註冊的南方希望公司不斷地發展壯大,劉永好個人也成為第一批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民營企業家。1993年的全國兩會期間,他走進人民大會堂,做了「私營企業有希望」的主題發言。

從1993年到2020年,劉永好成為每年兩會的常客,27次攜170多份提案或議案走進人民大會堂。這些提案或議案,幾乎全部涉及農業、農村和農民,以及民營企業的發展,他也被稱為「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和「農民朋友的朋友」。而新希望在劉永好的掌舵下,在民營企業發展的這條路上,一直是行業領頭雁,行業風向標。

000876:

新希望在深交所上市

劉永好認為,企業家要能吃苦,保持艱苦奮鬥的初心,這是通往成功的必備品格。除此之外,創新、專注、履行責任、敢於擔當、服務社會,這些都是每個優秀企業家應該具備的素質。

1994年10月份,劉永好當選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他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日程中除了新希望的工作安排外,還心系整個民營企業的發展,先後參與發起了「光彩事業」、聯合發表「誠信宣言」、作為副組長與厲以寧一起主導了影響「36條」出臺的民營企業大調研……而參與發起組建民生銀行,更是一段重要的歷史。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民營企業最大的難題是貸不到款。1993年,劉永好與41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希望成立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家投資,主要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銀行。

1996年1月12日,由劉永好聯合東方集團張宏偉,中國泛海控股集團盧志強,中國船東互保協會王玉貴和巨人集團史玉柱等倡導發起的中國民生銀行股份公司(簡稱「中國民生銀行」)終於成立。

如果說發起民生銀行是為中國民營企業搭起了溝通橋梁與資金支持平臺,那麼,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全與發展,更是為民營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在劉永好的記憶中,對於股票的概念還是在成都紅廟子這個自發的股票交易市場中形成的。「當時,自發的股票交易曾經非常火,到紅廟子去買賣股票,承載著當時很多人的致富夢想」。

如同紅廟子成為一代成都人的記憶符號一樣,新希望在深交所的掛牌上市也是頗有傳奇色彩的。22年過去,那段歷史仍歷歷在目,讓劉永好難以忘懷。

1998年3月11日,新希望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天,新希望以000876的股票代碼登陸資本市場。在此之前,地方企業多數用鄉鎮企業或用其他形式上市,新希望公告的時候是以民營企業身份,至此,A股資本市場上多了一家優秀的民營上市公司。

在業界看來,新希望的上市,在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中有著重要的意義,讓更多的民營企業找到了直接融資的通道。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迎來30周年。劉永好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市場化起步到逐步規範健全壯大,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作為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新希望的快速發展,直接得益於中國的資本市場。

資本賦能

新希望駛入快車道

上市後,新希望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數據顯示,1998年2月12日新希望開始發行,發行量為4000萬股,發行價6.90元,募集資金淨額2.68億元,當年3月11日上市。這一年,新希望的營收總額為3.92億元,淨利潤為5748.92萬元;20多年後的2019年,其年報則顯示,公司營收總額為820.5億元,淨利潤為50.4億元。

目前,新希望集團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00多家分子公司,員工10萬餘人,集團資產規模超2000億元,年銷售收入超1600億元。其產業涉及食品與農牧、乳業與快消、地產與基建、金融與投資等多種業態的綜合性企業集團,旗下已有新希望(000876)、新乳業(002946)、興源環境(300266)三家上市公司。新希望集團連續18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前茅,創造了顯著的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新希望的發展也印證了劉永好第一次上兩會時的發言——「私營企業有希望」。

「假如說沒有資本市場,歷史上那些優勢企業的發展會慢一些。另外,在資金籌措、市場認同、規範治理等方面都會慢一些。」劉永好表示,成為公眾公司,公司各方面必須更加規範,治理結構更加嚴謹,當然也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公司的知名度、影響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新希望上市後的發展故事,是中國資本市場上民營企業發展的縮影。中國資本市場走過30年,新希望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進步成長,也見證了一大批像新希望這樣的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的助力得到快速發展。「如今,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上市的主體,跟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一道,正在為中國經濟做出積極的重大的貢獻」。

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民企總銷售額達到22萬億元,佔中國GDP的20%,而新希望集團以1470億元位居第67位。

「新希望上市20多年了,現在控股好幾家上市公司,也投資了一些不控股的上市公司。新希望能夠快速地發展,不斷地進步,並在農牧行業成為一年能夠銷售400多萬噸肉蛋奶的優勢民營企業,這些都是資本市場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劉永好如此表示。

在劉永好看來,資本市場的股權激勵政策讓合作夥伴、企業員工共同來分享企業發展帶來的價值,以此推動企業的進步和發展。

事實上,如何讓金融更好地賦能民營企業,促進產業發展,劉永好深諳其道。作為民生銀行的發起者之一,劉永好積極推動了民生銀行的上市,致力為眾多的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而根植農牧產業領域的劉永好,與其打交道的都是農民朋友。為了維護上下遊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新希望也發展了產業鏈金融體系,賦能產業鏈上合作夥伴的發展。

另外,新希望集團憑藉在農牧業耕耘多年的經驗和對農戶的深入了解,充分整合社會資源、政府資源和金融資源,建設農村普惠擔保體系,設立了近20家農村擔保公司,為農戶擴大生產規模和技術改造提供資金擔保服務,開創了以養殖擔保為主體的農村金融服務模式。

而上海厚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新希望集團全力打造的泛農業產業科技與金融服務平臺,專注為中小微企業信貸領域,致力於打造成為泛農業供應鏈金融科技服務提供商。旗下設有數據科技公司、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子公司,擁有多張(類)金融牌照,全面支撐公司開展資金等全金融服務。

「在產業鏈的上下遊積極布局」——這一發展思路讓新希望集團早在1997年便開始海外業務探索,並於1999年在越南建成第一家海外工廠。目前,集團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投產、建設、籌建、投資的工廠達40餘家。

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下,新希望集團將「人才年輕化、產融一體化、國際化、創新與科技化」作為發展重要引擎,創新合伙人機制、強化科技引領,搶抓市場機遇,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時代新起點,更好地實現轉型升級發展。

同時,作為首任上市公司協會的副會長,劉永好積極參與上市公司體系建設。資本市場的設立為企業找到了一個直接融資的路徑,同時也為中國企業的進步成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上市的22年,新希望在希望的田野上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而與之同行的眾多民營企業也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交出「帥印」

退而不休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劉永好就選擇了「退休」,將上市公司的「帥印」交給了女兒劉暢。新希望在劉暢的打理下,企業仍在繼續不斷地發展壯大。

外界覺得,接班人如此出色,劉永好應該可以享清福了。但結果是,劉永好卻「退而不休」,每天的工作量在常人看來是超負荷運轉的。與《證券日報》約定的專訪時間,也是因事務繁忙而更改了兩次。

劉永好或許不再年輕,但是,其對工作的熱情卻絲毫不減。每天以15分鐘為一個時間單位處理事情,是劉永好當下真實的寫照。

「民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在企業成長發展後,應當彰顯自身的責任與擔當。」作為民營企業家,劉永好並未卸下身上的擔子,在自己熟悉的農牧領域不斷地探究。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各個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一場產業升級。

「疫情的衝擊,對我們農業企業來說更為嚴峻,因為還有另一個疫情的戰場要面對!」據劉永好介紹,自2018年8月份非洲豬瘟進入中國以來,中國的養豬產業遭遇了史無前例的衝擊,倒逼整個行業在短短兩年內快速轉型升級。

經過這一輪生豬養殖的產能恢復建設後,中國豬業的規模化程度已提升到了57%。而自古「豬糧安天下」,在需求牽引供給的格局、與非洲豬瘟疫情長期共存的現實面前,行業集中度、規模化程度還將進一步提升,智能化、數位化技術將更廣泛應用到養殖各環節,以人工智慧輔助專業人員管理,以大數據分析養殖效率、管控生產,從而更好地防控非瘟、降本增效。

鄉村振興的目標是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而今年以來,在農村生產端、城市消費端發生的變革,都對未來涉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為此,新希望一方面積極參與生豬產能建設,為老百姓供應質優價廉的肉製品,另一方面又發起了「綠領」新農民培育計劃,引導傳統農民學習進修數位化、智能化的專業技能,儘快轉變為現代化的「職業農民」、產業工人,成為家庭農場主、致富帶頭人,獲得更穩定的收入。他認為,為老百姓提供物美價廉的高品質產品,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這是新希望該做的事情。

樸實的語言,看似普通的事,但也體現了當代民營企業家劉永好的家國情懷與擔當。

總結劉永好成功的秘訣,固然和他個人努力分不開,同時也是改革開放這個時代造就的。

「我們新一代的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受益者,沒有改革開放不可能有新一代民營企業,所以說我們更是建設者和推動者,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幫助國家經濟的發展。」劉永好回憶這30年資本市場的發展,與旁人不同的是,他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就拿他發聲「私營企業有希望」的1993年來說,全國私營企業才23.7萬個,註冊資本680億元,全年營業收入309億元。但從那時開始,民營經濟飛速發展,到今天,中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了2700萬家,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2018年的世界500強裡面,有32家中國民企,像華為、美的都成為了代表性的世界級企業。

民營經濟從一開始的「等一等」「試一試」,逐步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益補充」「重要力量」,已經成長為「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五六七八九」的貢獻。「而且我們的未來,依然大有希望。」劉永好表示,今天,在新的格局下,民營企業的地位、作用更加彰顯,它體現在對國家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貢獻。在當今的經濟轉型期,在經濟出現下行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民營企業是新的希望所在。

踏石留印,歲月留痕。時間在劉永好的身上留下了影子,而中國資本市場民營企業發展的路上,同樣烙下了新希望的印記。

相關焦點

  • 新希望劉永好:不求快,但求穩,將小小飼料廠做成國際性大企業!
    如今豬肉價格呈現一個持續上漲的態勢,A股生豬概念股自然也是持續飆紅,高興壞了一大批股民和企業,而新希望集團也在其中。新希望集團目前是一家以現代農業與食品生產為主導,並且具有創新能力和成長性的綜合性企業集團。也就是農牧,餵養生豬,賣飼料。
  •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將在川建高檔腦科和心血管病醫院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將在川建高檔腦科和心血管病醫院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8 12:38:28
  • 尹力:堅定發展信心 搶抓轉型機遇 不斷加快四川民營經濟發展
    ,聽取大家對四川經濟發展的意見建議,鼓勵大家堅定發展信心,搶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重大機遇,推動全省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座談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濠吉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嚴俊波、藍光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鏗、金廣集團董事長陳陸文、海特企業集團董事長李飈、建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樊建川、國嘉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江雲等10餘名民營企業家踴躍發言,介紹本企業本行業發展情況,對下一步發展提出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融資、能源、運輸等成本,出臺政策支持民營企業引進高技術創新人才,幫助民企對接「一帶一路
  • 劉永好:傳統企業轉型,轉好了市場是你的,轉不好油鍋是你的
    12月6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永好現身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並發表了開幕主題演講。「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很多實體企業家和傳統企業家們的壓力特別大,總覺得這些網際網路企業會把我們顛覆掉。但是今年以來,特別是現在,大家非常清醒地認識到,網際網路企業流量逐步見頂了,雖然還有空間,但不大了。」劉永好解釋稱。
  • 劉永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形成互動投資新格局
    成都實施向東發展向重慶靠攏,同時重慶提出向西發展,形成了新的格局,兩地加快規劃和基建,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正加速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圈。這也帶動了兩個區域內企業之間的互動也更加頻繁,一些重慶企業抓搶機遇到四川投資,同時四川的企業也到重慶投資,這種互動投資形成了新的格局。
  •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川商總會會長劉永好:企業轉型 走向「五新」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川商總會會長劉永好圍繞「新經濟 新科技 新希望」演講主題,闡述了新時期企業為何必須進行創新與變革,也分享了自己通過數位化轉型推動商業創新都有哪些收穫和心得。在劉永好看來,在新希望的發展過程中也曾出現創新不足的現象,但隨著近幾年不斷地推進創新和變革,探索出了新機制、新青年、新科技、新賽道、新責任這「五新」範式,讓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 劉永好:科學養豬讓新希望在非洲豬瘟中損失很小
    正和島四川島鄰機構榮譽主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6月21日於青島舉行的「2019正和島創變者年會」上發表演講時,如是說道。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正和島 圖 新希望集團始創於1982年,由民營企業家劉永好發起創立。
  • 劉永好談兒女:從不炫富,兒子在學校沒人知道他爸有錢
    劉永好是改革開以後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被稱為30年屹立不倒的「飼料大王」,劉永好在演講中強調「家和萬事興」,而其四兄弟劉永言、劉永行、陳育新(劉永美)和劉永好,名字寓意就來自「言行美好」。據媒體報導,1982年,大學畢業的劉家四兄弟為擺脫貧困,變賣手錶、自行車籌資1000元,相繼辭去公職到農村創業,從孵雞、養鵪鶉開始,完成1000萬元原始積累,並成立希望集團。
  •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全球叫響四川品牌 可依託川菜帶川貨出川
    作為從四川走出來的企業家,劉永好委員一直關心著家鄉的發展和涼山州的脫貧攻堅,他的6個提案中,有不少的調研素材都是來自四川,為了響應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他打算用5年時間培養10萬名新型農民,同時,新希望集團將在涼山及其周邊地區投資20億元,至少養超過60萬頭豬。
  • 中央出臺支持民營企業「28條」,學者、企業家怎麼看丨火線解讀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2日對外發布。意見提出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並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為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鬆綁開路,為企業改革發展壯大拓展空間。
  • 劉永好:今年新增投資300億、新招3萬人 為年初目標150%
    來源:新浪財經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於12月5日-7日在北京舉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永好出席並演講。研發、市場、生產、機器,供產銷體系不是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做的。網際網路企業做數位化的東西有優勢,但是他們對實體的製造業還需要努力,而傳統企業一定要轉型升級,能夠跟上這個新的發展的格局,這就是說我們傳統企業要迎來轉型升級的新的格局」。
  • 劉永好:成立川商總會川菜分會 像米其林一樣給川菜館評級
    但你看看我們一年的銷售非常少,豆瓣發展散且亂。」——劉永好「川菜必須做大做強,才是發展的正途。做大不只是做的問題,做的話,首先要有特色,第二要對胃口。面向國內和全球,不管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口味是什麼,都要做到『對胃口』」。
  • 劉永好:很多90後00後幾乎不進廚房,連微波爐都不會用
    來源:新浪財經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於12月5日-7日在北京舉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企業領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永好出席並演講。研發、市場、生產、機器,供產銷體系不是網際網路企業能夠做的。網際網路企業做數位化的東西有優勢,但是他們對實體的製造業還需要努力,而傳統企業一定要轉型升級,能夠跟上這個新的發展的格局,這就是說我們傳統企業要迎來轉型升級的新的格局」。
  • 馮玉臻就民營企業發展運營情況進行調研
    呼和浩特日報訊 11月1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馮玉臻就民營企業發展運營情況進行調研時強調,要正確認識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堅定不移把促進民營經濟蓬勃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後的一項重點工作抓緊抓實抓細,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為首府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 頂呱呱集團董事長黃建明出席武侯區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
    12月11日下午,成都市武侯區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隆重召開,共計約450人參會。其中,彩虹集團、京東、頂呱呱、中鐵隆、梵木等300位企業代表受邀出席會議,共議民營經濟發展未來。      會上,為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支持鼓勵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與武侯共成長、同發展,武侯區表彰了新希望集團等2018年武侯區民營企業50強、劉永好等30位武侯區優秀民營企業家、黃建明等10位武侯區優秀創業者
  • 「民企28條」: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重磅利好
    《意見》的出臺,充分說明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鮮明態度,真正把民營企業當成了「自己人」,也讓我們企業家們看到了發展曙光和希望,提振了大家繼續做好做強企業的信心和動力。根據《意見》精神,電力、電信、鐵路等這些重點行業和領域將對民企放開,體現了市場競爭公平的原則,我們民營企業一定要把握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這些以前沒有接觸過的行業裡大展拳腳。
  • 劉永好:為什麼很多企業轉型轉死了轉到油鍋裡?
    12月5日-7日,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0(第十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會上進行了精彩分享。他表示,在新格局下,實體企業必須要進行轉型升級,而轉型最重要的是進行組織再造,即激勵機制、約束機制、企業文化、企業格局,要發生根本變化。
  • 川商總會舉行第二屆換屆大會 劉永好繼續當選會長
    川商總會換屆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副組長、四川川商發展控股集團董事長溫開金,濠吉集團董事長嚴俊波,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飈,新希望集團黨委書記、新希望六和執行董事長張明貴,副組長單位四川發展集團、四川省鐵路產業投資集團、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等相關負責人,換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會員代表參加了換屆大會。
  • 中國民營企業總部發展論壇暨建設中國民企總部基地新聞發布會
    這一計劃的實施必將大大提升豐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高端產業和新興業態的聚集,也將給眾多民營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豐臺區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世界城市的目標,深刻把握「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城南行動計劃,提出了「兩帶四區」的發展戰略。「兩帶」即城南三、四環都市型發展帶、永定河發展帶;四區為麗澤金融商務區、豐臺科技園區、大紅門服裝商務區,及河西生態休閒旅遊區。
  • 《關於表彰2014年度發展經濟優秀民營企業的決定》及名單
    原標題:《關於表彰2014年度發展經濟優秀民營企業的決定》及名單 關於表彰2014年度發展經濟優秀民營企業的決定 近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