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成龍北京分龍##申請進入成家班#等話題登上熱搜榜單,大家紛紛模仿成龍經典電影動作,雖素人普遍動作業餘風格詼諧,但熱度一時居高不下。
大家突然對「大哥」的作品開始懷舊和解構,好像是提醒我們去思考,昔日動作巨星們今何在?
對比曾經他們的地位成就和作品高度,我們不禁要問:早已遠離娛樂風暴中心的功夫電影這些年發生了什麼?
01石破天驚的李小龍時期
功夫片成為中國電影的一張名片,不是偶然的因素,是電影年影圈前輩大佬們的不斷實踐後的選擇。
1927年,張石川策劃、拍攝了兩部電影作品《山東馬永貞》與《車遲國唐僧鬥法》。《山東馬永貞》普遍被認為是華語功夫片的鼻祖。
洪深和洪濟這一對親兄弟,跟隨名聲大振的張石川準備大幹一場。
50年代,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洪濟跟隨邵逸夫來到香港,大力推行功夫片、武俠片的拍攝。
邵氏確立電影方向後,大膽啟用新人導演,並持續地挖掘最優秀的功夫片導演,最具代表性的有:張徹、劉家良、楚原、胡金銓。
隨後功夫片成為邵氏的拳頭產品,遠銷歐美。常被人們稱作第一部真正功夫片的《獨臂刀》,以及劍術經典之作《大醉俠》,都是邵氏出品。
(邵氏電影片頭logo)
新logo,據說是第一版棄用的重新換了回來
據說,邵氏的鼎盛時期,除了自己不能生產膠片,從拍攝、製作到後期剪輯發行,電影產業的方方面面的業務都全覆蓋,說能一手遮天也不為過。
邵氏逐漸成為功夫電影最大的巨無霸人才孵化器。所有與功夫電影相關的人幾乎都在邵氏工作過或與之合作過。
這裡面就包括在功夫電影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個幕後大佬——鄒文懷。1959年鄒文懷加入邵逸夫集團,擔任邵氏的宣傳主任。60年代中期升為製片主任。1970年任邵氏兄弟公司的執行長。
鄒文懷因對公司的薪水分配感到不滿,離職出走自立門戶,創建嘉禾電影公司。1971年10月,特技界都在紛紛議論鄒文懷以從未有過的最高酬金僱傭了一名新人演員,儘管這名新人從來沒有在香港或是西方任何一部影片裡擔任過主角。這名新人是一位在美國出生的華人,因在電視連續劇《青蜂俠》裡擔任加藤一角,使他成為美國和香港影迷心中的偶像。他就是李小龍。
李小龍在與嘉禾籤約幾個月後,發行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唐山大兄》,轟動整個亞洲。它的成功使李小龍成為香港最紅的明星,也使嘉禾從一個起步者一舉邁進了可以和邵氏競爭的位置。
(鄒文懷和李小龍)
拿到李小龍這張王牌的鄒文懷迅速打破了邵氏對香港電影的壟斷,為後來香港功夫電影的持續創新和發展打下了基礎。
1972年,李小龍的第二部影片《精武門》面世,一舉為嘉禾打開了日本和歐美市場。
隨後,鄒文懷和李小龍合作創辦了「協和」影業,其出品的《猛龍過江》,票房高達530萬。
接著,他們更是積極進軍國際,和華納共同製作了影片《龍爭虎鬥》。該片創造了華人在好萊塢電影中飾演英雄主角的歷史,被選入美國最偉大的25部電影,一時風頭無兩。
李小龍的出現令功夫片徹底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片種之一,真正鞏固了功夫片的世界地位。他被譽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美國人讚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他的輝煌,已成為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
然而,輝煌隨著李小龍的猝死一度沉寂。
02創新傳承和艱難轉型,成龍李連杰到甄子丹
失去了李小龍的嘉禾,開始嘗試擴寬在功夫電影中融入新的元素。
1977年,開篇提到的洪濟的孫子洪金寶籤約嘉禾為導演,開創諧趣功夫片先河,拍了《三德和尚與舂米六》及《敗家仔》。
1978年,吳宇森執導了喜劇《發錢寒》及喜劇《大煞星與小妹頭》, 嘉禾成為全球最大華語電影製作公司。
在此期間,自1976年加入羅維影視公司的成龍卻一直不溫不火。羅維是李小龍曾數度合作的導演,本想把在《唐山大兄》裡和李小龍合作過的成龍打造成第二個李小龍,卻都失敗了。直到1978年,吳思遠向羅維借用成龍,在袁和平擔任動作指導的幫助下,拍攝了電影《蛇形刁手》,在片中他一改傳統功夫片的硬漢形象,將喜劇表演引入到功夫電影之中;同年10月,主演功夫片《醉拳》,以反傳統的手法塑造了黃飛鴻的形象 。
1979年,有了名氣的成龍加入了鄒文懷的嘉禾公司,功夫喜劇特色被保留並放大。他首次自導自演的《師弟出馬》便轟動日本。「Jackie Chan」這個英文名字也是嘉禾老闆鄒文懷給取的。
1981-1983年,成龍的「A 計劃」繼續為嘉禾電影在日本和國際上開創前所未有的高峰。
時間一晃到了1982年,本想當個武術教練的李連杰,無心插柳被選中出演電影《少林寺》一炮而紅。這個秀氣的年輕人讓已經成為「大哥」的成龍印象深刻。
「他們打的和我們不一樣,兩個大耳朵,打的時候耳朵還在甩。他給我的感覺,好像十八般武藝什麼都懂,九節鞭、刀、槍、劍、柔道。他們很正宗,而我們學的東西都很雜碎,什麼都懂,又不全懂。」成龍說。
成龍的評價非常有趣又直擊本質,李連杰紮實的武術功底將功夫電影又推向了更為正面的主流的軌道。
1974年,年僅11歲的李連杰,就在全國武術大賽中一舉奪魁。據說之後,他跟隨國家代表團前往美國交流時,尼克森就眼光獨到的親自邀請他做保鏢。9歲的時候他更被周總理接見過。
可能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出道即成為巨星。嘉禾頓時瞅準時機去和李連杰合作,拍出了《黃飛鴻》《鹿鼎記》等經典的系列武俠電影,成功將李連杰捧紅,進入了最為鼎盛的時期。
李連杰在王牌武術指導袁和平的指導下,將太極融入武術動作中,將功夫電影的暴力色彩中和了不少,既剛且柔,功夫變得更往神性方向,功夫和人格統一的方為一代宗師。
曾經當過李連杰」師弟的甄子丹,估計也沒想到功夫電影的傳承的花球很快到了他手裡。一代宗師「葉問」將甄子丹的地位一下子託到功夫巨星的位置。但是,他的成名之路顯然沒有「師兄」李連杰那麼順利。
甄子丹出生在武術世家,母親麥寶嬋是國際武術家和太極拳師,在跟著母親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麥寶嬋把甄子丹送到了北京市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武術隊接受兩年的訓練,成了李連杰的師弟。
甄子丹早期走了前輩成龍的路子,以武術指導的身份闖江湖。因為進了袁和平的袁家班,《新龍門客棧》、《黃飛鴻2》等電影中都有亮相。
同期還有一個人也值得一提,長相更為俊俏的趙文卓由於受到大導演徐克的賞識,數度擔任主角,這其中包括《黃飛鴻系列》、《青蛇》、《刀》、《金玉滿堂》等作品。
但是隨著香港電影走下坡路,趙文卓後轉戰小熒幕發展。
一直在幕後擔任動作指導的甄子丹,這才逐漸走向前臺,並憑藉著《葉問》、《殺破狼》等口碑不錯的電影作品,成為了當下功夫動作片的宗師級的人物。
03功夫巨星後繼無人
從李小龍到甄子丹,功夫電影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但是核心人物一直都互有交集。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功夫電影在繁榮了40多年之後,觀眾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一定的審美疲勞,同時功夫片本身也需要更具有活力的演員,這對於已經成名的功夫演員而言,年紀的現實情況也是無可奈何。
功夫電影的現狀,說明了一個曾經時代的結束,不可否認,成龍、李連杰包括甄子丹對於後李小龍時代的華語功夫片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正是他們的努力,為華語功夫電影發掘出了更多的不同類型,為後來的電影工作者有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可是,放眼整個華語娛樂圈,還沒有出現一個有跡象接棒下一任功夫巨星的人。
有人會說,吳京會不會下一個?還有張晉、向佐呢?
《戰狼》系列,有人說進入了吳京的功夫時代。也因為這部電影,吳京在各種宣傳節目裡都提到,自己的身體多處受傷。
大器晚成的他也是李連杰的師弟,但成名之路卻不像師兄那麼順利。早期,吳京本本分分的專注功夫的精進,獲得了「功夫小子」的稱號,也曾到香港電影圈發展,但都收穫甚微。
如今他在華語圈的地位可謂是扶搖直上,但是離功夫演員的路貌似卻是越來越遠了。
而張晉、向佐更遑論可以承擔發揚功夫國際影響力這個重擔。
電影《一代宗師》裡張晉有亮眼表現,不過縱觀他的影視作品,金牌配角居多,幾乎沒有大主角的角色。
向佐的情況差不多,雖然出道起點很高,《投名狀》《霍元甲》《封神傳奇》等都有出演,每一部都與頂級影星合作,但目前還沒有一部自己的功夫電影代表作。
如今的後繼無人的局面,實在令人唏噓!
#功夫##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甄子丹#
作者:sisi
編輯:ze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