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衝鋒號已經吹響,為講好脫貧攻堅的重慶故事、傳播好脫貧攻堅的重慶聲音,中國網5月18日起開設《講好重慶脫貧故事》專題,圍繞「補短板、強優勢助推成渝雙城經濟圈新的戰略增長級」 、「兩不愁三保障築牢脫貧攻堅幸福路」、「啟動長江經濟帶脫貧致富新引擎」、「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大發展」及「小康路上的幫扶力量」五大版塊,分別講好重慶市渝西地區、武陵山片區、三峽庫區及主城九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成功經驗和亮點做法,以及重慶市各級各部門做好幫扶工作的精彩故事。近日,本網在《講好重慶脫貧故事•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大發展》採訪活動中走進綦江區,全面報導該區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方面的亮點與做法,敬請關注!
《講好重慶脫貧故事•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大發展》——重慶綦江:立足資源稟賦,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
中國網7月16日訊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在重慶市綦江區東北部的三角鎮,三山環抱、兩溪隨勢纏繞,發展現代農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該鎮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重要成果,實現自然與人、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因地制宜,群策群力三產融合
三角鎮以建設「山水田園生態鎮」為目標,積極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路徑,全力做優規劃、做強產業、做美生態,打造出一個區級農業示範園牟坪生態農業園。牟坪生態農業園規劃面積1萬畝,目前已入駐農業公司達到17家,主要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業正在形成。
據了解,在巴渝南苑蘭花基地,種植有蘭花6000餘盆3萬餘株,涵蓋春蘭、蕙蘭、寒蘭、墨蘭等幾十種品類,已發展成為西南地區較大的蘭花種植基地之一,從最初的「一株蘭花」到現在的「遍地開花」。落戶園區的重慶市農業科學院落葉果樹試驗基地,現代農業設施技術應用隨處可見,實現了「科技種子」灑遍鄉村田野。此外,牟坪生態農業園還積極謀劃盤活和延長旅遊、觀光、體驗產業鏈,推動一產「接二連三」發展現代農業的實踐正在不平坦之地不平凡崛起。
分類施策 做大做強一村一品
在三角鎮望石村,把小花椒做成大產業的故事正在上演。按照「三變」改革思路,2019年村裡通過村集體資金入股、村民土地作價等方式成立花椒種植農民合作社,建成1200畝花椒基地,今年實現花椒初掛果,預計盛產期可達到年產花椒1000噸以上,此外還衍生出了花椒油等特色產品、走出一條花椒產品初加工產業化、專業化、可持續的發展路子,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從育苗種植到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嬗變。
花椒只是三角鎮鄉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該鎮近年來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桐埡村1600畝黃柏,中壩村1100畝雷竹,永安村500餘畝有機茶葉,杜家村500畝佛手柑,紅巖村500畝桑樹、320畝青脆李,後壩村、樂興村、東嶽村1500畝花卉等特色效益農業產業發展風生水起,逐漸形成「一村一品」示範帶動。
固本強基 走深走實脫貧攻堅
中壩村,是三角鎮最偏遠的村之一,曾是市級貧困村。如今的中壩村,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該村44戶137人貧困人口全部越線脫貧,以嶄新的姿態挺進全面小康社會。
中壩村近年來因勢利導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帶動脫貧攻堅,採取「種植大戶+家庭農場+集體經濟」的形式構成,流轉土地300畝規劃布局建設有機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發展訂單農業,將水晶蘿蔔、糯玉米等經濟作物的蔬菜產業建設成為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核心支柱產業。目前中壩村已摘掉市級貧困村的帽子,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如今,三角鎮已經成為全國文明村鎮和區級鄉村振興示範鎮,「綠色發展、和美三角」早已貫穿其鄉村振興的主線。據三角鎮政府負責人介紹,三角鎮將在踐行「兩山論」中挖潛釋能,在走好「兩化路」上轉型提質,走深走實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因地制宜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奮力推動鄉村振興既定的行動綱領、戰略決策、工作部署全部兌現,實現人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付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