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引言:從眾多關於恐龍的考古資料看來,這一曾經統治地球長達一億多年的物種在大約兩億多年前就出現了。恐龍估計是地球生物史上存活時間最長的生物了,因此有人想知道,在恐龍統治時期內,它們是否出現過滅絕現象呢?
當我們提到巨型動物的時候,往往我們想到的就是遠古時期的巨型恐龍了。當然,現在發現的大體型動物也有很多,例如當今最大的陸地行走動物——非洲叢林象,生活在海洋裡的巨獸——鯨魚,以及當今世界最長的蛇,它的體長達到了25英尺。關於恐龍的假設有很多,在眾多假設中,最吸引人的是:擁有著如此巨大的體形,並且統治了遠古地球近2億年的恐龍,是否曾經出現過滅絕的情況呢?
關於恐龍題材的電影並不少見,極具想像力的導演們,利用這些來自遙遠時期的巨型生物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而且隨著科學家們不斷地發現恐龍化石,導演們也及時地進行題材的更新。當我們閉上眼睛進行想像,這些確確實實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恐龍,走在街道上,它們可以高達18米左右,重量可以達到45噸,走起路來周圍的建築物都有可能會有震感,這是多麼讓人害怕的事情。
如今的地球並不缺乏生物多樣性,缺少的是像恐龍這樣的龐然大物,為什麼地球現在無法孕育出巨大體形的動物了呢?這背後的原因可能要從距今大約2億5000萬年前的中生代開始說起,一顆突如其來的太空隕石撞擊了地球。這顆隕石並沒有導致恐龍的滅絕,而是為以後地球環境的變化埋下了伏筆。
那時候大部分的地區都是沙漠,空氣中水分含量非常少,適合爬行動物的繁育。恐龍的皮膚厚實多孔,讓它擁有很好的控制體內水分的能力。盤古大陸分裂後,空氣中的水分慢慢增多,那就是侏羅紀的開始。這樣的改變使得植物擁有更好的環境生長,動物有更多的食物。隨著泛大陸的不斷分裂,恐龍也形成了不同的種類。所以說,恐龍能夠統治地球,得益於那時候的生態系統和氣候,當然,這與它自身的身體機制也是離不開關係的。
在科學家們發現的恐龍化石中表明,我們一開始提出的假設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在那2億年間,恐龍的數量是有波動的,並不是單純線性變化。但是,廣泛得到人們認同的假設是進化論。恐龍不是胎生的,它們是下蛋進行繁衍,所以不僅繁衍出來的恐龍數量多,還對其體形的生長沒有太大的限制。鳥類特徵也是它龐大體型的一個支撐論據,恐龍的氣囊系統讓氧氣迅速流通到身體各個器官。這種骨頭的凹陷使它們身輕如燕,行動方便。
在未來的數百萬年內都很難再有這些龐大生物出現了,因為除了人類活動的影響之外,氣候環境也是不允許的。如今地球大氣層中氧氣含量只佔到了大約20%左右,恐龍是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的。再加上日益嚴重的全球氣候變暖現象,已經有很多物種開始出現滅絕現象,估計恐龍也無法適應這樣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