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炒的西葫蘆~兒時的記憶,媽媽的味道!
記得小時候,我老媽經常給我炒西葫蘆吃,特別好吃,西葫蘆順長一開四半,去內瓤,然後頂刀切成薄片,鍋裡加豆油燒熱,下點蒜蓉炒香,然後在下切好的西葫蘆片,用鏟刀翻炒至斷生,加點釀造醬油,就袋裝的那種,炒出香味後加點鹽和味精調味,至西葫蘆完全成熟裝盤。

老媽炒西葫蘆不焯水,直接生炒,西葫蘆脆感十足,蒜香味和西葫蘆本味完全融合,非常好吃,雖然我做廚師這些年,每次自己吃飯,怎麼也炒不出這樣的味道。也許這就是「兒時的記憶,媽媽的味道」吧!這個味道直到現在我仍舊記憶猶新。
常吃西葫蘆還能起到食療效果!
西葫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葡萄糖,以及含量極高的鈣質。西葫蘆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功能。另外西葫蘆還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和腫瘤的作用。西葫蘆多水分,還有有潤澤肌膚的作用。
西葫蘆有N種烹調方法!
西葫蘆的做法繁多,蝦仁炒西葫蘆,撈汁西葫蘆,肉炒西葫蘆,油渣辣炒西葫蘆,另外包餃子也是非常不錯的食材。加點蝦仁和雞蛋,素餡餃子就這麼簡單粗暴。

蝦仁西葫蘆雞蛋餃子的詳細做法如下↓
西葫蘆以皮薄、肉厚、汁多、可葷可素、可菜可餡而深受人們喜愛,今天和大家說下,調製西葫蘆蝦仁雞蛋餡餃子的具體細節。喜歡吃素餡餃子的人,在家裡按照我說的方法就能吃到,鮮香好的素餡水餃。
餃餡調製:
主料:切細脫水後的角瓜、炒成顆粒狀的雞蛋、挑去下線的鮮蝦仁,蔥薑末各少許。
調料:鹽、味精、香油、材料油、十三香少許,大豆油。
製法:將主料和調料放置同一個器皿中,拌均即可,純小磨香油幾滴,材料油不要放多。確保餃子餡的清鮮淡香。
備註:材料油是用蔥姜、花椒、八角,圓蔥熬製的五香料油。
餃子面和法:
涼水和面,加少許鹽,雞蛋一個,不要一次性加水,將面和成碎嘎達面時,雙手用力揉搓成麵團,反覆揉搓幾遍,直到麵團完全融合,然後用盆扣住麵團30分鐘左右,然後下劑子,擀皮即可開始包餃子啦!
小貼士提醒大家:
角瓜擦板擦絲後家少許鹽拌均,這是給角瓜「脫水」,5分鐘後擠出多餘的水分,切記不要攥太幹,否則角瓜的鮮靈味就會流失。脫水後的角瓜絲不要剁太碎,角瓜剁太碎吃不出角瓜的原香味,沒了口感影響就餐體驗。炒雞蛋不要加太多的油,使用大豆油炒雞蛋為最佳方案。油過多都浸在成熟的雞蛋裡,會油膩,同時也影響角瓜的清香度。炒雞蛋時,熱鍋涼油趟均鍋內倒出,另加少許大豆油小火加熱,將打撒的雞蛋倒入鍋內,用筷子由鍋底畫圈式攪動,直到雞蛋成顆粒狀成熟。

新派經典撈汁西葫蘆的詳細做法如下↓
西葫蘆用擦板擦絲,清水洗淨,控幹水分放冷藏冰鎮至涼備用。取一小碗,加東古醬油,味精,白糖,蒸魚豉油,切碎的小米辣,蒜蓉調成撈汁。將冷藏冰鎮的西葫蘆絲,擺在淺窩盤中,澆上調製好的撈汁,即可上桌。
特點:冰涼爽口,鮮脆微辣,清淡好味道!
西葫蘆還有很多成菜方法,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三種,探廚非常喜歡吃的西葫蘆菜餚,分享給大家,喜歡的請收藏點讚,有不同意見的請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