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間,老師看不懂學生作文了。新學期伊始,大量所謂「四字成語」出現在學生作文中,這些成語來自網絡,代表著時尚,卻詞不達意。語言文字專家對青年報記者表示,網絡語言對語文教學的入侵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這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考試成績,影響語言的純淨。記者展開調查。
學生作文爭用網絡「四字成語」
青年報記者的一個朋友是小學語文老師,最近她向記者抱怨自己在開學這幾天「備受打擊」,竟「淪落」到連學生作文也看不懂的地步。原來,這位語文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作文,談暑期歸來後的感想,結果有幾個學生寫了類似的話:「看到教室在暑假裡被粉刷一新,真讓人感到喜大普奔。」語文老師是師範中文系碩士畢業,從沒聽過什麼叫「喜大普奔」。
而在學生交上來的暑假作文中,有一個平時作文很好的女生頗有文採地寫道,暑假看過一部電視劇,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心懷好感,但因為兩人差距太大,她也只能「十動然拒」。這位語文老師翻遍了詞典,也沒搞清楚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她把學生叫來詢問,學生竟顯出「你落伍了」的神情,他們萬沒想到老師竟連「喜大普奔」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的縮略語,「十動然拒」是「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之意都不知道。
「按照現在考試規定,作文1個錯別字扣1分,1個網絡四字成語就是4分啊,如果用兩個這樣的成語,一篇作文也就完蛋了。我很為這些學生擔憂!」該語文老師對青年報記者坦言。
據青年報記者觀察,最近這一兩個月,所謂網絡「四字成語」紅得發紫。比如意為「細細想來,恐怖至極」的「細思恐極」,意為「男人沉默,女人流淚」的「男默女淚」,意為「雖然不明白對方什麼意思,但覺得很厲害」的「不明覺厲」。人氣最高的當屬「人艱不拆」。在不久前的七夕節,當被問及「明年七夕你還會是一個人嗎」,人們總以「人艱不拆」自嘲。此語現在代表「人生已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之意。
專家認為不值得推廣
不要說語文老師看不懂「四字成語」,青年報記者昨將一些「四字成語」發給《咬文嚼字》雜誌執行主編黃安靖看,不料,這位語言文字專家開始竟也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直到聽到記者的解釋,語言學家才「恍然大悟」。
黃安靖告訴記者,不得不承認,網友確實具有超強的語言創造力。在過去幾年中,網友也創造了大量積極的網絡詞彙,這些詞彙符合語言文字發展規律,被社會廣泛運用,比如「給力」。但網絡詞彙中也有大量「遊戲之作」,這些詞彙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來娛樂好玩,但因為不符合語言規律,所以不具備傳播功能。這些網絡「四字成語」就屬於此列。
在黃安靖眼裡,這些網絡成語最大的問題就是表意不明確,「這些『四字成語』歸根到底就是一些縮略語,但有的縮略語意思一目了然,比如『上海教育出版社』縮略為『上教社』,但這些成語我們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從語文教育的角度,黃安靖不贊同學生使用這些「四字成語」,也認為這些成語完全不值得推廣,「今年上海高考已經明確規定,學生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詞彙,將等同於錯別字扣分。所以如果放任孩子在作文中亂用網絡語言,就是害了他們。」近年,網絡語言嚴重入侵語文教學,使教育者苦不堪言。黃安靖透露,《咬文嚼字》正在醞釀開設新欄目,及時公布那些積極的網絡詞彙,或「遊戲之作」,以引起注意。(記者 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