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古橋與趙州橋齊名,九百年沒被衝垮,只因為用牡蠣固橋基,在福建泉州有一座古老的石橋,造型簡單美觀,但整座橋都是用巨石砌成,沒有水泥鋼筋加固,900多年來都沒有被攻破,與趙州橋並列!這座古老的橋沒有使用一點鋼筋混凝土,但是橋的建設者利用特殊的東西進行加固。
洛陽橋與趙州橋並列,這座古橋也叫泉州洛陽橋、萬安橋,位於福建泉州東北的洛陽江上,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著名的橋,福建省泉州的洛陽橋與廣東省的廣濟橋、河北省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古橋,俗話說「南洛陽,北趙州」,南有洛陽橋,北有趙州橋。
為什麼不叫洛陽橋,而叫洛陽橋呢?調查相關資料發現,這座橋的名字背後有移民的故事,唐朝初年,社會動蕩,戰爭頻繁發生,許多中原人南遷,河南省,江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們多搬到泉州和閩南一帶,他們來到泉州的時候,看到這裡的山川地勢與古都洛陽相似,就把這個地方也命名為「洛陽」,如何加固洛陽橋?
在現代橋梁和房屋的建設中,鋼筋混凝土是不可缺少的材料,洛陽橋雖然不是鋼筋混凝土,但經過900多年的河流,可以不倒塌,洛陽橋歷時6年才建成,但建設過程並不簡單,洛陽江因連江與海相接,深受海水侵蝕之苦,所以橋的基礎特別牢固,要防止海水侵蝕。
洛陽橋是用巨石砌成的,除了利用其中的作用力原理外,還用牡蠣作為橋梁的加固劑,巨石堆得像一座橋,石縫之間有縫隙,牡蠣是當地比較常見的海產軟體貝殼,具有很強的固定性和繁殖能力,洛陽橋加固牡蠣,利用牡蠣這種迅速繁殖的特性,將原來鬆散的石堤連接成堅固的整體,以防止墊石被海水衝走,沒有鋼筋混凝土的洛陽橋,因此900多年沒有被衝走,當水位下降時,可以看到露出來的橋墊,上面粘滿了密密麻麻的牡蠣殼,洛陽橋「三絕」洛陽橋作為中國四大古代橋梁,自然有其獨特之處,建成後,人們總結出三個絕妙的特點,稱之為洛陽橋的「三絕」,第一,工程歷時6年,渡江出海。
二、《萬安橋記》簡潔,全文僅153字,由蔡襄親自完成,三是石碑,碑,字精雕,洛陽橋橋面有500根欄杆石柱,裝飾著28隻雕刻精美的石像,據傳說,這些數字代表著500名橋工和28名技師,現在,福建泉州,遊客來洛陽來到橋上,大多數的遊客可以愉悅(有圖片),古人真的是有大智慧,一塊巨石是一個數千年對利用跨國的古橋修好了,讓人意外的是水中的牡蠣橋加固想像,佩服。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必須有一個在路上,看完這篇文章,你學到了什麼呢?評論區告訴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