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植物有減肥效用

2020-12-23 央視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08日 10:1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寧9月8日電(記者周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有關專家研究發現,桑寄生科植物提取物對動物脂肪酸合酶具有強抑制作用,其中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植物減肥效果最強。這是有關專家日前在南寧舉行的第九屆國際傳統藥物學會議上宣布的。

    動物脂肪酸合酶是脂肪酸合成中的關鍵酶,也是治療肥胖症的潛在靶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專家研究發現,桑寄生科植物提取物對動物脂肪酸合酶具有強抑制作用,半抑制濃度達到0.5g/ml,並對大鼠和小鼠呈現顯著的減重抑食作用。

    根據植物分類、《藥典》規定、傳統用藥歷史和藥用市場調研的報告,發現中藥桑寄生藥物來源很複雜,它不同於一般中藥來源於一種植物,而是來源於桑寄生科和槲寄生科的數十種植物,而這兩個科在1990年以前歸屬於同一個科的兩個亞科。

    專家對來自桑寄生科和槲寄生科的16種植物樣品測定發現,桑寄生科植物提取物對動物脂肪酸合酶的抑制能力很強,而槲寄生科植物提取物幾乎不起抑制作用。其中,來自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的植物的抑制能力最強,而此屬也正是桑寄生最主要、實際用藥最多的藥源。

    實驗結果表明,在選用桑寄生作為動物脂肪酸合酶抑制劑時,或者進一步講,選用桑寄生作為減肥草藥時,應選擇桑寄生科的植物,其中以鈍果寄生屬的植物作為首選,且避免桑寄生與槲寄生的混用。(完)

責編:王茜

相關焦點

  • 長得像柑橘樹卻被寄生植物盯上,油柑樹寄生是什麼?有何作用呢?
    寄生與附生這兩種生存方式的植物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兩者同為依附於其他植物而生活,附生植物纏繞或長在其他植物的枝幹上,能獨立進行光合作用,而寄生植物則是將自己的根扎進寄主植物吸取水分和營養來供自己生長。然而,寄生植物或許是珍貴的藥材,不容忽視。
  • 桑寄生的套路和真誠
    溫帶的槲寄生在寄主落葉時分外明顯,其花往往小而低調,圖自維基百科,CC    桑寄生科由於某傳統醫學的影響,也算是聲名遠播。藥典上的「桑寄生」欽點是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的廣寄生(Taxillus chinensis),而《中國植物志》收錄了8屬51種。但不管是哪種寄生,由於很大一部分營養來自寄主,寄生植物和寄主體內的化學物質也往往相通。
  • 逛逛街,聊聊天:第六站,一碗溫潤甘甜的桑寄生蛋茶
    先姑且不論這桑寄生蛋茶的好壞與否,現在能吃到桑寄生蛋茶的糖水鋪已經很少了,一是會做的店鋪少,二是點來吃的人也少,一來二去的,現在很多糖水鋪子就漸漸不做這個了。香港還有一些老鋪子有桑寄生蛋茶,廣州幾乎已經絕跡,除非在家裡自己煲。
  • 蘇鐵葉片上的寄生——紅花寄生
    桑寄生科(Loranthaceae)植物在全世界約有75屬1000多種,通常為灌木,寄生或半寄生於其它木本植物體上,依靠吸器(一種變態的根)吸取寄主的水分和營養。桑寄生植物的果實為漿果,中果皮粘性非常強,它們的種子沒有種皮,直接貼生在內果皮上,有豐富的胚乳,通過鳥類在不同樹木之間傳播。
  • 10多米高古楓樹寄生四種不同植物(圖)
    ­  「根據鳳山堂資料記載,這棵楓樹的樹齡已經264年。」鳳山堂管委會成員、71歲徐平鼻說,5年前,村民發現古楓樹長出4種寄生植物且局部蔓延,經請教林業技術員和老中醫獲悉:多處樹杈長著綠褐色小葉片的植物是伏石蕨,為草本植物,又叫金鎖匙、瓜子草等,一般寄生在老荔枝樹上;距離地面2米多的枝杈長著多叢密密麻麻的植物是龍眼姜,醫學名為「骨碎補」,一般寄生在老龍眼樹上;多枝杈尾端長的另一種植物是桑寄生,屬常綠寄生小灌木植物;多條杈尾端上長著的又一種植物是薜荔果,醫學名為
  • 滇藏鈍果寄生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滇藏鈍果寄生,拉丁名是Taxillus thibetensis (Lecomte)Danser,屬於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檀香目、桑寄生亞目、桑寄生科的一種植物,科學分類是恩格勒系統,1964。滇藏鈍果寄生,灌木,高0.5-1米;嫩枝、葉密被黃褐色或褐色疊生星狀毛和星狀毛,小枝黑色,近平滑,具疏生皮孔。葉對生,革質,卵形或長卵形,長5-8釐米,寬3-4.5釐米,頂端圓鈍或鈍尖,基部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緊貼的絨毛;葉緣常呈淺波狀;側脈5-8對,在葉上面明顯;葉柄長8-12毫米,具疏毛。
  • 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桑寄生能泡水喝嗎孕婦能吃桑寄生嗎
    對於桑寄生這味中藥,也許大家對它並不是很了解,中醫認為桑寄生有養肝養腎的效果,它又名梧桐寄生等,因為鳥兒吃了它的植物種子無法消化,排洩糞便在樹上,所以它寄生在別的樹上生長而得名;大家應該不知道這味中藥的食用方法,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桑寄生怎麼吃才能發揮功效。
  • 桑寄生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Sānɡ Jì Shēnɡ【別名】蔦、寓木、宛童、桑上寄生、寄屑、寄生樹、蔦木【來源】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四川寄生、紅花寄生、毛葉鈍果寄生的枝葉。【生境分布】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20-400m的平原或低山常綠闊葉林中,寄生於桑樹、桃樹、李樹、龍眼、荔枝、楊桃、油茶、油桐、橡膠樹、榕樹、木棉、馬尾松或水松等多種植物上。[br]2.生於海拔500-1900m的山地闊葉林中,寄生於桑樹、梨樹、李樹、梅樹、油茶、厚皮香、漆樹、核桃或櫟屬、柯屬、水青岡屬、樺屬、楱屬等植物上。[br]3.
  • 馬桑寄生
    【來源】寄生在馬桑樹上的桑寄生可桑寄生屬植物桑寄生Loranthus parasiticus (L.) Merr.或毛葉桑寄生(柿寄生)L. yadoriki Sieb.,菲律賓桑寄生L. philippensis Cham.
  • 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桑寄生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原名桑上寄生。《本草綱目》除桑寄生外,又增柳寄生一項。現商品分廣寄生,槲寄生二類。別名:槲寄生,北寄生,廣寄生(桑寄生)。來源:1、槲寄生系桑寄生科植物常綠寄生小灌木槲寄生乾燥的帶葉莖枝廣寄生系桑寄生科植物常綠寄生小灌木桑寄生乾燥的帶葉莖枝。性狀鑑別:1、槲寄生;莖枝圓柱形,長約30釐米,直03~1釐米。黃綠色、節膨大,全體有皺紋。葉對生於分叉之頂端,倒披針形,葉片厚,通常具三脈,微有光澤。質輕脆,易折斷。斷面黃綠色,木質部色較淺成放射狀花紋,髓明顯。氣微,味略苦,嚼之發粘。
  • 野芒果樹上桑寄生之害
    動物,尤其是大象、犀牛等大型草食哺乳動物的種群數量變化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關注,畢竟它們是有血有肉甚至帶有感情的生命。 植物雖不言,磨難卻猶在。其生活史中,同樣遇到營養不良、缺水少光、病蟲襲擾,此外,動物界中鳩佔鵲巢的寄生現象,在植物中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 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元——桑寄生
    桑寄生(圖片來源於中國植物圖像庫)中藥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乾燥帶葉莖枝。《本草綱目》記載桑寄生:性平,味苦、甘;歸肝、腎經,其功能主治則主要在祛除因肝腎不足而引起的風溼痺痛、腰膝酸軟等症,以達到充盈血氣,強壯筋骨之功效。
  • 槲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槲寄生(學名:Viscum album),又叫北寄生、桑寄生,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乾燥帶葉莖枝,是寄生在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可以從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無機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它四季常青,開黃色花朵。性味:苦,平。 歸經:歸肝經、腎經。
  • 此物為桑寄生,生長環境隨「爹」而走,是公認的啃老之物,請珍惜
    小時候我們總是喜歡跟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在山中尋找一些好看並且造型比較奇特的野生植物。那麼多年我們也找到了不少,但是真正能夠認識的卻並不多。其實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植物就是一種野生的植物,它的出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變化,也讓我們了解了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的植物存在,那就是桑寄生!
  • 中藥桑寄生性味歸經及臨床運用經驗
    桑寄生,中藥名。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乾燥帶葉莖枝。冬季至次春採割,除去粗莖,切段,乾燥,或蒸後乾燥。
  • 農村常見四大「藥用」寄生植物,竟是「補腎」的草藥,你認識幾種
    農村常見四大「藥用」寄生植物,竟是全能「補腎」的草藥,你認識幾種,在農村山上有很多草藥,以前農村裡醫療條件不是很好的時候,村裡都是有些懂點醫術的老醫生。這些老醫生一般採藥的話就會去到山上,今天小優就跟大家說幾種寄生植物,這幾種植物都是具有藥用價值的。第一種野生植物朋友們肯定是沒有見過的,這種植物叫做「鎖陽」,一般是生長在乾燥多沙的地方。它是一種多年生肉質寄生草本植物,具有補腎潤腸的功效,還有主治療陽痿,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 搶救李劼人親手種的桂花樹:「手術」切除桑寄生
    成都市綠化工程隊對李劼人故居裡的桂花樹開展搶救工作一座靜謐的庭院坐落在古色古香的東門市井深處,庭院中蔥蔥鬱鬱的綠色植物足以體現庭院主人對植物的欣賞與喜愛。這裡便是位於錦江區的李劼人故居紀念館。10月16日,成都市綠化工程隊來到此處,對一株桂花名木進行搶救復壯工作。
  • 非遺的當代實踐——梧州寄生茶探索產業化發展道路
    寄生茶製作技藝是梧州人民長期生產實踐中的勞動創造及智慧結晶,其採用寄生於山茶科或山櫸科植物上的節、莖、枝、葉為原料,經除雜、切段、乾燥等工藝製作方法,作茶劑、煎膏和泡酒之用,既有中國名茶甘滑、清爽、香醇之特點,亦有醒酒消滯、驅風祛溼、清熱解毒、通關養顏等諸多神奇之保健功效。
  • 桑寄生是一種藥材,快來了解它的功效和做法吧!
    桑寄生又稱為寄生樹、寄生草,它是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乾燥帶葉莖枝,桑寄生被列為上品,桑寄生功效非凡,既能去風溼,又能養血益肝腎、強筋骨。常與獨活、秦艽、桂枝以及杜仲、當歸等藥同用,如獨活寄生湯,桑寄生性平,味苦、甘,歸肝、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