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戴森認為,外星文明會製造很多圍繞恆星飛行的結構,因此導致恆星的觀測亮度出現異常變暗。天文觀測近期發現另一顆無法排除其為外星人居所的奇異星球,引起人們的熱議。
該星球被命名為EPIC 204278916,其直徑和太陽相當,但其質量約為太陽的一半。科學家發現其亮度和之前的KIC 8462852恆星均出現異常的變化,而無法使用目前所有天文理論解釋。而且EPIC 204278916表現得比KIC 8462852更為神秘莫測。
據澳洲科學網站ScienceAlert 9月2日報導,實際上EPIC 204278916為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克卜勒望遠鏡於2014年發現,其年齡約500萬年,位於天蠍-半人馬星協(Scorpius-Centaurus OB)的天蠍座區域。
此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空物理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xtraterrestrial Physics)科學家西莫尼斯加林Simone Scaringi經過78.8天觀測,注意到EPIC 204278916 的亮度在25天內連續變暗65%。
一顆行星經過恆星前,僅降低恆星亮度的1%
這一現象令科學家困惑。因為科學家一直認為,亮度變暗1%意味著有一顆行星,如果變暗65%,將提示圍繞EPIC 204278916的行星數量太多,而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去年8月,加州理工學院的和卡內基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e)的天文學家經過四年的觀測,確認KIC 8462852亮度會出現變暗22%的現象。
想像圖:飛過恆星前面的巨型外星飛船會造成恆星的觀測亮度異常變暗
KIC 8462852又被天文學家稱為「戴森球」,這是1960年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提出可說明外星文明存在的概念。戴森認為,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麼它可能製造出環繞某個恆星飛行的巨大結構。從地球觀測,即可見恆星亮度出現變化,這樣的恆星為「戴森球」。
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天文學家傑森萊特(Jason Wright)表示,這種天文現象確實讓人聯想外星文明。
恆星亮度異常變暗,無法排除外星文明的存在
報導說,有科學家提出彗星環繞或恆星扭曲內盤的假設,但是均被認為很牽強。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的天文學家布拉德利施哈弗(Bradley Schaefer)指出,若為彗星原因,則需64.8萬顆200公裡寬的巨大彗星在恆星前排列才符合觀測結果,這是不可能的。
目前,德國科學家的EPIC 204278916觀測結果尚待進一步證實。
【本期編輯:RR】
【Power of Think】 基於科學發現,關注科技創新, 開拓科研視野,專注成果應用。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