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女兒對唱《女兒歌》
孫小翔寫的歌
幸福的一家人
「長大後考試不用考第一,不喜歡也可以不用學琴,讓你在雪戰、沙堆和捉迷藏中,盡情的去開心,去歡喜。」這是一位80後爸爸寫給女兒的歌。
生於1981年的孫小翔,自打女兒出生到現在,他的陪伴無處不在。剛出生的女兒熟睡躺在身旁時,他就即興寫下了《女兒歌》,把育兒態度濃縮在歌詞裡,表達對女兒的愛。
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周小平/文 首席記者 冉文/圖
為女兒寫歌
爸爸孫小翔,媽媽刁向遠,女兒孫沐飛。「女兒名字是我取的,刁是我的姓。女兒名字解釋起來,就是一隻小鳥沐浴在陽光下,向遠方飛翔。」刁向遠說,她對自己給女兒取的名字頗為滿意。
12月6日清晨,陽光灑向山城。孫小翔抱著吉他,在陽臺彈奏,女兒穿著粉紅色衣服,依偎在旁,輕聲歌唱。女兒對這首歌太熟悉了,她還在嬰兒床上的時候就聽過,這是爸爸為她創作的《女兒歌》。
孫小翔告訴記者,這首歌是在7年前女兒出生時即興寫下的,去年上線後
受到廣泛好評。不少80後家長聽了歌還@他,一起探討育兒經。
孫小翔大學就讀於空軍第一航空學院,專業是儀表電器,十足的工科男,卻也是個文藝青年,拉過小提琴,組過樂隊合唱團。孫小翔說,讀軍校時,有天,來了位年輕教員,年齡和同學們相差不了幾歲,還會識譜。好學的他,上課後找到教員,把自己寫的歌作的曲拿給老師。在老師鼓勵下,他在北京找到唱片公司推銷自己的創作歌曲。
「有家唱片公司收錄了我的歌《脆弱》,現在去
故事。故事中,幾乎所有人都是娃娃,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大人……
聽著女兒講這個故事時,孫小翔笑得合不攏嘴,仿佛又回到女兒纏著他再講一段的時候。「這些故事都是我天馬行空現編的,每天20到30分鐘。」
現在,孫小翔已經記不起《呼呼》故事情節了,但女兒都記得。以前,妻子建議他把每個故事的梗概都記下來,既然女兒喜歡,說不定其他小朋友也喜歡。孫小翔沒在意,忘得一乾二淨。
除了《呼呼》,孫小翔還為女兒編了《巨巨》《豬爸爸》等故事,每個故事長達幾百集,持續講述三五個月,主題總離不開三大主題:親情、友情、勇敢。
「不用考第一」
對於已是小學二年級的女兒,爸爸媽媽在育兒方面有所分工,爸爸負責體育,媽媽負責輔導其他。
家裡隨處可見麥克風、吉他、電子琴,但女兒似乎對音樂的興趣不濃厚。「其他小朋友家裡要是有這些,總會好奇去彈一彈,但她看到了也不摸。」刁向遠說,丈夫在《女兒歌》中所唱的「不用考第一,不喜歡也不用學琴」還真說中了。女兒現階段對音樂沒興趣,倒是喜歡閱讀、朗讀。
「我希望她能有快樂的童年,自由的靈魂,在生活裡學會感恩。」《女兒歌》溫柔的旋律,娓娓道來,是刁向遠和妻子對女兒愛的表達。
KTV唱歌還能搜出來。」孫小翔說,當年他本有機會轉行,也有多家唱片公司要籤約他,但他還是放棄了,選擇畢業後繼續幹工科。
為何作出這樣的選擇?孫小翔說:「音樂是融入生活的,但不一定成為職業。或許成為職業後,興趣、幸福感並不會高,偶爾也會受其所累。」
《女兒歌》《百年一役》《英雄註定浪跡》《帝國》《時間光影》……在孫小翔家客廳茶几上,厚厚一疊歌單,是他近10年來創作的歌曲,細數下來,近100首。
「從讀大學開始,大家訓練累了,休息時總會讓我給大家唱唱歌。有了同學粉絲的鼓勵,我也將這個業餘愛好堅持下來了。」
編勵志故事
女兒兩三歲起就想跟著爸爸看大片,孫小翔也想把電演故事分享給女兒,就以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講給女兒聽。
《堅不可摧》這部影片,講述二戰期間美國軍人路易·贊貝裡尼的故事。「之所以給女兒講這部電影的故事,是希望她能為主人公非凡的毅力感動,無論今後遇到什麼坎,也能堅不可摧。」孫小翔說。
笑也呼呼,哭也呼呼,是孫小翔講給女兒聽的故事,名字叫《呼呼》。女兒孫沐飛說,從兩歲聽故事到後來自己閱讀,爸爸在她小時候講的《呼呼》,是她聽過的最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