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家庭,向來有「多子多福」的概念,無論窮富,希望孩子越多越好。
但是實際上, 有些家庭的「孩子多」,是單指的男孩,男孩再多也不嫌多,有女孩就相當於沒有孩子,非得拼一個男孩出來不可。
即便在現代家庭,大家也沒有停止過對生男孩的追求,這也是我們常見重男輕女的陋習延續至今的原因。
今天不討論傳統意義上的重男輕女,只想給大家分享一個事例,來體會女人的心酸,尤其是當生育權不掌握在自己手裡,成為男方口中的「生育機器」時的那種心酸。
因為,女人的一生並不只是服務於生育,也不代表嫁了人就成為男方的附屬品,那些被剝奪權利的女人,都值得被人同情。
28歲陳怡如結婚第一年,就將做了4年的工作辭了,辭職理由是,結婚後家裡著急要孩子。
接到辭職信的領導十分惋惜,勸陳怡如三思而後行,因為陳怡如的工作能力還不錯,人又細心,事兒又少,是個典型的好員工。
她其實也捨不得這份工作,但是架不住家裡婆婆跟丈夫的連番轟炸,說她年紀也不小了,再不好好在家調理身體要孩子,就太晚了。
於是她一咬牙一跺腳,就把工作給辭了,專心在家備孕。
要問陳怡如後不後悔,她說不後悔是假的,在家備孕期間,日日與來照顧自己的婆婆相對,生活習慣不一樣,遇事觀點不一樣,新老觀念不一樣,處處產生矛盾。
久而久之,她還是想念工作的時候,雖然忙碌,卻充滿幹勁,有話不用藏著掖著,更不用看誰的臉色過日子。
所以,她也想過,如果三個月內懷不上孩子,就繼續找工作去,孩子的事就順其自然。誰料還沒等她實施計劃,她就懷孕了。
於是,家裡人瞬間眾星捧月般地對她,婆婆更是整天「我孫子長,我孫子短」地喊來喊去。
因為孕期反應大,再加上在家沒人說話聊天,陳怡如決定生完這一胎絕不再生,認真去工作,也將這個想法跟丈夫提過。
沒想到丈夫支支吾吾地說:「看看吧,到時候再說,看咱第一個生什麼。」
當時陳怡如沒往裡心裡,只是心裡有點犯嘀咕,等到女兒出生時才發現,原來丈夫早就打起了二胎的算盤。
女兒出生了,陳怡如十分高興,每天看著女兒萌萌的樣子,真的感覺之前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但是,其他家人顯然就沒這麼高興。
婆婆一臉失望地說:「哎喲怎麼是個姑娘,我還以為是小子呢。」
丈夫也明裡暗裡表示失望:「竟然是個女兒,我跟媽一樣,認為是個兒子呢。」然後自己又補充道:「沒事,咱再生個兒子。」
陳怡如一聽急了:「不生了,誰愛生誰生,我還得工作呢,自從結婚後,我就沒消停過,成了個生育機器,現在可算是解脫了,我要重回職場。」
丈夫聽完這番話,沒再反駁,卻在日常生活中,整天說一些希望陳怡如生二胎的話。
比如他會提到自己的朋友,誰誰誰家裡有兒子,小男孩活潑好動可開心的,老家誰誰誰生了個男孩,覺得家裡可有底氣。
用類似這些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勸著妻子生二胎。
陳怡如忍無可忍反駁道:「是你生嗎?你知道生個孩子有多辛苦嗎?你知道生個孩子我損失了什麼嗎?一個還不夠還想要兩個,還非得生兒子,你家有皇位要繼承?再說了,你怎麼就能保證第二個是兒子,我看你是重男輕女昏了頭,不知道好歹了。」
聞言,丈夫也急了:「一胎生女兒你憑啥不要二胎?二胎的事由不得你!不生,不生咱就離婚。」
「離就離,我怕你啊。」陳怡如吵完架,抱著孩子直奔娘家,她實在沒想到丈夫能說出這樣的話,簡直是鬼迷心竅。
陳怡如說,這種「不生二胎就離婚」的觀點,實在是顛覆了自己的三觀。
其實,她早就覺得不對勁,從家人讓她辭去工作回家備孕開始,她就應該拒絕,而不是選擇順從,令自己走到了不可回頭的路。
只能說她認清得太晚,怪別人,不如怪自己沒有判斷能力,一步一步著了丈夫的道兒。
結婚快三年了,自己的事業停滯不前,沒有生活來源。
如今她沒有工作,娘家住起來也並不如結婚前舒服,街坊鄰裡都用異樣的目光看她,讓她感到渾身不自在。
真可謂是獨自一人,無助到了極點。
現實生活中,類似陳怡如這樣的婆家以及丈夫並不少見,不顧女人的身體和事業催生二胎,一胎是女兒,態度堅決要求二胎等情況也屢見不鮮。
這些家庭或許沒有錢,連中產階級都算不上,卻對生孩子一事異常痴迷。
有網友這樣評論:「越窮越願意生,越沒錢越想生兒子」,常人或許不懂他們究竟是如何想的,卻能清晰地看到女人們的訴求。
她們希望自己能決定生育時間跟生育頻率,而不是被其他人所操控,實話說,這個訴求並不過分,卻鮮少有人能真的得到。
不得不說重男輕女也好,催生二胎也罷,都是封建思想的殘餘,也希望所有女人,能夠重視自己的事業,遵從自己的意願,不要將屬於自己的權利讓出去,弄得像陳怡如一樣後悔莫及。
今日話題:你認為一胎生女兒,就必須要生二胎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