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太監是怎麼上廁所的呢?他們是蹲著還是站著呢?其實都不是

2020-12-19 阿米搞笑部落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各朝各代都有著一群最特殊的人,他們有跟國家最高統治者形影不離的權利,卻也忍受著非人的折磨。生是男兒身,但是卻不得不接受閹割,失去作為男人最重要的東西,他們被稱為太監。

早在殷商時期,我國就有了類似太監的職位,那時候叫「寺人」,在如今出土的很多甲骨文中,都有具體的文字記載。之後雖然朝代不斷更迭,但是太監製都無一例外地保留發展了下來。我們都知道,太監就是切除了生殖器的人,那麼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他們平時是怎麼上廁所的呢?

太監之路,蔚然成風

在古代,要想進宮當太監,就要接受閹割,切除生殖器,從此變得男不男,女不女。因此,一般人家的孩子都不會選擇去做太監,選擇進宮當太監的大多是窮苦人家的男孩子,受生活所迫,不得已走到這一步,試想但凡日子勉強過得下去的人家,誰又願意送自己的孩子去當太監呢。

畢竟是用刀直接切掉男人身上最重要最敏感的部位,這個過程中需要承受的痛苦是平常人無法想像和忍受的。然而,情況也並非一直都是這樣,在宦官掌權,太監得勢的時代,民間經常掀起「自宮潮」,即使是不錯人家的孩子,為了飛黃騰達,也都紛紛選擇接受閹割,進宮去做太監。比起十年寒窗苦讀考取些許功名,這確實是一條捷徑,一時的痛苦換來一生的富貴。

順利的話,甚至能一路做到皇帝身邊最重要的太監,享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利和無盡的榮華富貴。根據《<山堂別集>中官考十》中的記載,在太監得勢的年代,每年選擇自宮當太監的達到了2萬多人,而朝廷一年才招3000人左右,被淘汰的那些人沒有地方去,很多淪為了乞丐和小偷。

殘忍的閹割方式

既然選擇去當太監,就要忍受閹割之刑,那麼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其實,歷朝歷代對於太監的閹割方式都是不盡相同的,在明清以前,由於醫療水平相對較低,淨身的時候一般都是只切除睪丸,切除陰徑的話,上面血管太多,弄不好會引起大出血導致生命危險,因此明清之前的的太監由於有陰莖的存在,還是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站著尿尿的。

到了明清的時候,尤其是清朝乾隆年間以後,閹割技術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這個時候,給太監淨身的時候就是把整個生殖器切除,包括陰莖和睪丸,一點都不剩。明清時期的太監在淨完身之後往往需要服用幾天的瀉藥,減少尿液的產生,防止傷口感染。

但不管是明清以前還是明清時期,選擇淨身的男子都要承受巨大的痛苦,由於當時並沒有麻醉藥,而生殖器部位又是人身體上神經最多的部位之一,因此痛苦可想而知。為了減輕這種痛苦,在切割之前,會在生殖器周圍抹上辣椒水,以此起到麻木的作用。

太監竟是這樣上廁所的

前面我們說了,明清以前的太監,由於還保留著外部生殖器,只是切除了睪丸,因此他們還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站著排尿的;但到了明清以後,基本上都是全部切除,那這時他們怎麼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呢?在這種情況下,明清時期的太監為了圖方便,大多選擇蹲著上廁所,但是還是有一小部分想站著上廁所。

這時就需要用一根蘆葦管子,把蘆葦管子按到尿道口,讓尿液順著蘆葦管流出來,這種方式有一點不好就是容易漏,弄得滿身都是。除此之外,因為陰莖被切除了,因此控制排尿的收縮肌也沒有了,這就導致太監們是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的,那平時沒事時可以蹲著上廁所,但是一旦上朝或者有事時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為了防止尿褲子,太監就想起了一個比較笨的辦法,就是在自己的襠部墊上厚厚的一層棉布,用來吸收尿液,跟現在嬰兒用的尿不溼原理差不多。也正是因為這樣,太監們的身上經常會有一股濃重的尿騷味,為了遮住這種味道,太監一般都會帶很多香料在自己的身上。在《宮女往壇路》一書中,就有這樣的描述,說清宮的太監都是香料高手,對香料很有研究,除了一年四季帶著「尿不溼」之外,還會隨身帶有各種香料。

違背人性的封建制度

到了清朝,儘管閹割技術有了很大發展,但畢竟是直接用刀切,如果切少了,那傷口好了之後就會留下一塊凸起,影響排尿;如果切多了,那就會凹下去一塊,留下不停漏尿的毛病,因此閹割也是個技術活。為了更好地為皇宮提供太監,當時的北京城裡還出了兩個赫赫有名的閹割世家。

一個是南長街會計司胡同的畢五,一個是地安門外方磚胡同的小刀劉,他們都是世傳的刀子匠,專門負責太監的淨身工作,而且這兩家都有一套專門閹割的器具,用起來十分順手。每年,這兩大家都會給皇帝提供兩百多名太監,為此,還受過皇帝的封賞。

在中國的歷史中,太監當道,禍亂國家的例子不在少數,據說明朝時著名的太監魏忠賢,在被抄家時,光搜出的白銀就有上千萬兩,要知道當時整個明朝的國庫裡不過區區四千兩白銀。其實太監出現的原因以及需要淨身的原因說到底,還是為了滿足自私的皇權,由於各個皇帝妃子眾多,加上後宮的宮女,足足幾千人,為了保證皇帝的血統純正,皇宮中不允許有其他男性存在。

然而,另一方面,皇宮中又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和雜役,很多事情只靠宮女完成不了。因此,這才出現了太監這個特殊的群體,而生理上的缺陷必然會導致更深的心理缺陷,很多太監得勢後肆意發洩著他們的貪慾、性慾和權力欲望,擾亂國政。

結語

太監是一個讓人憎恨的群體,也是一個可悲的群體,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為了生存迫不得已走上了這條道路,一輩子忍受著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

相關焦點

  • 原來古代太監是這樣上廁所的,他們夏天穿棉襖的真相讓人心酸
    我想,只要是經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都會有這樣一個疑惑:古代太監到底是怎麼上廁所的呢?首先,太監全割是從清乾隆時期開始的,以前只割Dan。優於朝代不一樣,對太監的閹Ge方式也不一樣。現在就說說清朝被全割的太監是如何上廁所的,他們為何在夏天還要穿棉襖?一個成功的閹GE,就像一個沒有水龍頭的水管,水不再正常流出。而是雜亂無序到處泛濫,因此太監小便是不受控制的,屬於尿失禁的範疇。所以他們不可能像正常N人一樣站著小便,否則會尿溼。
  • 古代太監被割後怎麼上廁所的?都用這個土方法,看完讓人心疼
    這個時期的每個人都非常的思想封建,當時每一個女人他們都沒有任何地位,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這樣的一個古代真的是害慘了很多人,古代地位最高的另一個人就是皇帝了。皇帝他擁有最好的一切,有最高的權利,那個時候每個人都要聽從皇帝的話,皇帝說一別人都不敢說二,並且他還掌握著所有人的生命權,如果皇帝讓那個人死的話,那個人必須就得死,不能違背。
  • 古代太監是怎麼上廁所的,不是蹲著也不是站著,比常人要艱難得多
    太監原來指太監中的高級官員,現指古時候被閹割性器官後喪失性功能,特供古代都城皇家役使男士中的高官,別稱太監、閹人、寺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明代剛開始又叫年齡大的太監為伴。和太監一起生活的宮人叫對食。
  • 古代太監如何上廁所?正常人難以想像得到,這是陪伴他們一生的痛
    根據有關專家對其進行考證發現,太監的出現可以將其追溯到殷商時期,在當時,太監被稱之為寺人,並且記錄在了甲骨文中。但是太監,並不是我國古代的獨特的一類職業,在古老的文明中,太監也曾經出現過,比如說古埃及以及古希臘等等。
  • 太監究竟割哪些東西?上廁所怎麼辦?看完後覺得太監太難了
    在周王朝時期,就已經有宦官存在了,宦官不僅把持宮中閒散雜碎事務,還要伺候主子,而歷史上也有許多當權的宦官,比如高力士、魏忠賢等,到了清代,我們大多都用太監來稱呼他們,主要就是伺候主子,處理宮中雜碎事務,而清代乾隆時期更甚,在吸取之前這麼多朝代的教訓後,清朝管理宦官的手段越來越狠,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清朝這些太監。
  • 蹲著突然站起頭暈眼前一黑,低血糖還是貧血?可能都不是
    今天收到一個朋友發來的信息:「剛剛上廁所蹲的時間有點長了,站起來時感覺眼前一黑,頭暈目眩,差點就摔倒了,大概過了一會又好了,這是怎麼回事,我家裡人說可能是心臟的問題,也有人說我是低血糖了,或者是貧血了,你幫我分析下到底怎麼回事啊?」
  • 古代的太監要割什麼?上廁所怎麼辦?了解一下太監的生活
    太監,大家一定不會陌生,歷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宦官,例如高力士、鄭和、魏忠賢等等,可能大多數人都會以為太監就只是伺候嬪妃和皇上的奴僕,但實際上,太監最初是一個官職,今天咱們就來講講古代太監那點事兒。太監的起源據史書記載,在周王朝時期就已經有宦官這個職位了,而到了秦始皇時期,宦官制度更加詳細,秦國是怎麼走向滅亡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宦官趙高獨攬大權,結黨營私,最終導致了秦國的滅亡,而漢高祖劉邦稱帝後,吸取了秦國滅亡的教訓,大力抑制宦官勢力,所以在那個時期宦官實際上沒有多少權力。
  • 太監是我國古代的皇宮特色,那麼皇宮為何會產生太監呢?
    為什麼我國古代皇宮會存在太監——其實,太監最早產生於秦朝時期。在春秋戰國以前是沒有太監的。以前的諸侯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皇宮裡面的嬪妃也就幾十人,因此也沒有太監產生的土壤。秦始皇是勃然大怒,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於是,有人向秦始皇進諫說,以前有一些公雞經常調戲別人家的母雞,有一天家主人看不下去了就把那些公雞閹割了他們的睪丸。從此,調戲母雞的時期就沒有再發生了。一言驚醒夢中人,秦始皇拍案叫好,說幹就幹,下令那些侍候後宮的男的都要閹割,不得有誤。從此,那些侍候後宮的男子就變成了閹割的人,也有了一個著名的名字——太監、公公。
  • 古代皇帝吃飯都有一個太監試菜,萬一是慢性毒藥呢?
    其實古代皇帝的「御膳」,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就因為防毒、試毒一系列事情,皇帝能吃的東西就不多,每每還要晾上幾個小時,毫不誇張地講,自古以來沒有幾個皇帝能頓頓吃上熱乎的。舌尖上的保命:?傳統且完善的御膳制度。自古以來,被毒死的皇帝有很多,但是在飯菜裡下藥被藥死的幾乎沒有。
  • 古代太監被閹割之後的器官是怎麼處理的,若是沒有這個,不能升職
    02可能有不少人好奇,太監和宮女是不一樣的,太監在進宮之前都被割了器官,那麼太監的器官都到了哪裡去了呢?還有沒有用處呢?實際上,被割下來的器官都是有用的,有的太監會自己保管,有的淨身官保管著。對於每一位太監來說,自己的器官都是有用的。如果不是家庭實在養不起孩子,一般沒有家庭將自己的兒子送進宮中當太監。在所有的太監中,有十來歲就進宮的。不管是什麼年齡,只要是進宮都要被閹割。
  • 古代的故宮為什麼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是如何解決方便問題的?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如此大的故宮裡面竟然沒有一一個廁所,不禁讓人納悶:古代住在裡面的人是怎麼解決「三急」的?首先來看故宮為什麼不建廁。要知道,古代人對地下下水道系統還是一知半解的,並不知道運用,同時那時也沒有發明抽水馬桶。如果在故宮建大量廁所,就需要挖大量地下溝渠排汙。
  • 古代宮中的太監是怎麼練成的?揭秘真實的太監
    我們看到明清題材的電視劇,經常看到一種特殊身份的人群,他們在生理上有殘疾,心理上會扭曲,地位低下,說到這,有些朋友可能猜到了,我今天說的是古代太監。,那麼,要當一名合格的太監,需要經過哪些步驟,他們要經歷怎樣的考驗呢?
  • 為什麼蹲著上廁所,時間長會腿麻?和哪些原因有關?危害有哪些?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上廁所排便時,蹲著玩手機,一玩就是半個小時,甚至都忘了排便,隨即,猛地發現腿麻了,腿部傳來麻麻的酸爽感覺,讓你感覺糟糕透了。不得已只能慢慢的起身,甚至每走一步,都感覺是一種折磨。為什麼蹲廁所會有腿麻的感覺呢?一起來看看吧,讓你早點了解早點放心。
  • 古代太監另一稱呼是老公?如今老公怎麼來的?真相讓人捧腹大笑!
    古代對於太監的稱呼叫法有很多種,比如說宦官、宦者、內官等等,直到唐朝的時候,一些地位比較高的宦官才有資格叫「太監」一詞,但是這些都是官方的詞語。在清朝的時候,太監還有另外一個稱呼是「老公」?不免讓人驚訝,太監的另一稱呼竟然是老公,那如今「老公」一詞怎麼來的?難道每次老婆叫「老公」的時候,以前是貶義詞嗎?
  • 古代缺少手紙,那古人上茅房用什麼呢?其實是一些神奇的工具!
    古代缺少手紙,那古人上茅房用什麼呢?其實是一些神奇的工具!吃喝拉撒睡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動。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五項人類最平常的社會活動所需要的東西都一點點完備了。因為古代的紙張是不可多得的,東漢蔡倫用樹皮、舊漁網之類的東西改進了造紙術,這樣紙張的價格能往下調了一點,造紙的技術也簡便了很多。但是造出來的紙是用於書寫的,所以說價格也不是特別便宜。通常古代用紙的人家都是那種書香門第,他們常常擁有很多書,從小時候就用紙練字,所以家裡備的紙就多一些。
  • 古代太監被割掉的命根子如何處理?不能丟掉,反而是個寶
    文/中原歷史君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每個家庭都巴不得生男孩傳宗接代,而在古代的時候這種思想就更加嚴重了,不過有一種人估計他們的父母會哭暈在廁所吧,那就是太監,你說說好不容易生個男孩指望著他能傳遞香火這一進宮希望全滅了
  • 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如廁成為大難題?真相沒你想的複雜
    文|四季文史 故宮,是明清時期皇家一族辦公和生活起居的地方,諾大的地方怎麼可以沒有廁所呢,人吃五穀雜糧,不用上廁所嗎,顯然不是。在沒去過故宮之前,一直都覺得不可信,直至去了一次之後才有所了解,那裡確實沒有廁所。那麼古人是怎麼解決上廁所難題的呢,答案是:恭桶。這種東西是怎樣的存在?
  • 慈禧太后上廁所,為何要準備烤焦的紅棗?別跟我說是拿來吃的
    慈禧太后用棗的那個方法,和老郭相聲裡說的,還是不太一樣的。去過故宮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事情:故宮裡面,從前面舉行朝會的太和殿,再到後面的後宮,你找不到任何一間廁所。這裡說的廁所,是指明清兩朝600年間修建留下來的廁所,不是指現在為了方便遊客建的那種廁所。
  • 現在都說「上廁所,下廚房」,為何不說「下廁所,上廚房」呢?
    很多的日常生活之中時刻都能有這些歷史文明的體現。像我們現在說的這個「上廁所,下廚房」,說起來很順嘴,每個人說得都很溜。可是如果要細問一下,為什麼要這麼說?而不說不說「下廁所,上廚房」?那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答不上來了。我們古代中國人的住宅都講究一個中正平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們先從房子的結構來說吧,一般房子是朝南的。那麼廁所在哪個位置呢?
  • 古代太監的生活究竟怎麼樣,為什麼滿身都會有尿臊味?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古代太監乃是封建社會遺留的殘物,他們乃是最特殊的群體,為了生活他們選擇進入皇宮當太監,他們都是來自農村的苦孩子,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會選擇進宮當太監,這些太監註定是不能夠有後代的,進入皇宮之前是需要將其淨身,就算從皇宮出來也飽受世人的歧視和冷眼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