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論是在正規的珠寶銷售行業,還是在珠寶鑑定行業。當用中文提到「水晶」的時候只指一樣東西,那就SiO2晶體或稱石英晶體,屬於低檔寶石的一種(低檔到這恐怕是全世界蘊藏量最大的天然寶石)。通常我們也就是想買天然的水晶製品,因為大多都不貴。所以下面用最簡單的辦法,教你怎麼辨別天然水晶就好了。
如果你買的是我們稱之為綠幽靈、金髮晶(銅發晶、鈦晶,其實裡面都是一種東西針狀金紅石包體),紅兔毛之類裡面具有明顯包體的水晶的話,那麼基本可以安心去買。合成水晶的確有一種裡面帶空管的,染色後冒充發晶,不過那種由於裡面不是天然礦物,管道而是不規則的,並不像天然的發晶一樣,裡面髮絲截面具有非常明顯的方形或三角形的幾何形狀。只要你見過真正的發晶,這種仔細看一眼就能看出來,也正因為如此,作假的很少。
2、天然水晶在形成過程中,往往受環境影響總含有一些雜質,對著太陽觀察時,可以 看到淡淡的均 勻細小的橫紋或柳絮狀物質。而假水晶多採用殘次的水晶渣、玻璃渣熔煉,經過磨光加工、著色仿造而成,沒有均 勻的條紋、柳絮狀物質。即使在炎熱夏季的三伏天,用舌頭舔天然水晶表面,也有冷而涼爽的感覺。假的水晶,則無涼爽的感覺。然水晶豎放在太陽光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能放出美麗的光彩。假水晶則不能。天然水晶硬度大,用碎石在飾品上輕輕劃一下,不會留痕跡;若留有條痕,則是假水晶。在偏光鏡下轉動360度有四明四暗變化的是天然水晶,沒有變化的是假水晶。然紫水晶有二色性,假水晶沒有二色性。
天然黃水晶一般大家都會叫巴西黃水晶,首先是顏色:巴西黃水晶顏色是橙紅色為最佳的,顏色比較深,發紅;其次看色帶:巴西黃水晶,經常會看到有顏色深淺不一,色帶明顯,有的地方是橘紅色,有的地方是淺一點的顏色;最後看天然特徵:就是晶體的棉絮和裂隙,天然巴西黃水晶,尤其是雕刻件,經常會看到這些特徵。
3、爆花晶,也就是水晶行業裡常說的「爆花水晶」,爆花水晶是由天然水晶經過二次處理後形成的,(由天然水晶經過400度左右加溫而後放入冰水中,再進行人工加色,加工,幾次反覆,篩選而成),它賣的是款式,因為水晶本身已經不再是天然的顏色和形狀,對水晶的能量損耗還是很大的。它們很多是加工改色了的。不具備天然彩晶所相對應的水晶靈性。因為是加工而成,所以成品形式、色彩多樣。現在市面上許多便宜的「爆花碧璽」就是用「爆花晶」充當,因為爆花晶色澤酷似高檔碧璽,但其實並不是真的碧璽。爆花晶的最大特點是因為熱脹冷縮造成白水晶晶體的爆裂,裂紋很多,而且,沿著裂紋有很深的顏色沉著!真貨的棉和裂卻不會有染料沉著的問題。
4、合成水晶若有晶核則比較好判斷因為晶和一般為無色的長板柱狀,與周圍合成晶界限清楚。但近來市面上一些無色合成水晶,因晶核和合成都是無色,加之在晶核中有一些天然包體特徵或在晶核與合成晶之間的一些氣泡,使一些位有經驗的人很容易誤認為是天然水晶,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經何種的包體僅存在於子和主內,四周有一種被一無形牆截住,斷而不延之感覺。
5、天然水晶大多含有冰裂、棉絮、內包物、雜誌等,紫水晶也一樣,除了極少數的紫水晶相當純淨,幾乎不含雜質外,其他一般的紫水晶,都是含有雜質、內包物特的。若發現紫水晶晶體內幾乎不含雜質,而在放大鏡下可觀察到氣泡,則要當心是合成紫水晶,像這樣的多半是玻璃合成品。天然紫水晶的顏色多為不均勻的,若發現顏色相當均勻的紫水晶,則當心是假貨,可將其放在水中觀察。若水上水下顏色一致,則多半為假貨。天然紫水晶可以在玻璃上劃出痕跡,而玻璃在紫水晶上卻劃不出痕跡,故選購紫水晶時,可將玻璃與紫手晶互劃,觀察痕跡情況以辨別真假。天然水晶多呈油脂光澤,而合成紫水晶呈玻璃光,另外,天然紫水晶放在手裡有壓手的感覺,夏天放在水裡有冰涼感,而玻璃合成紫水晶放在手裡則輕飄飄的,也無冰涼的感覺。
6、某些特定水晶中所含的一些微量元素,確實可以通過長期佩戴被人體所吸收從而有益。只不過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比例也特別小,只能說戴水晶沒壞處。現代人用手機電腦都比較頻繁,所以許多人選擇水晶可能也是為了預防和吸收掉一些日常的輻射。此外,水晶的觀賞和收藏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承認。
水晶的品質=顏色鮮豔度+晶體純淨度+體積大小+做工優劣+觀賞性。這五個指標的情況決定一個水晶的品質,但是鑑於目前買水晶的人並無參考和判斷能力,因此只能拿兩件水晶來對比指標作為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