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ISO感光度是什麼意思?用多少合適?

2020-12-13 小謙

在使用手機或者相機拍照時,許多人可能往往就直接使用默認模式或者自動模式,而另外一些人則喜歡使用手動模式,根據不同的場景調整不同的參數值以得到滿意的照片作品。

在之前我們也是介紹了相機的快門,曝光時間等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拍照時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參數,那就是感光度。

感光度,也可以叫做ISO值,總的來說它就是一個衡量底片對於光的靈敏程度的指標,具體是由敏感度測量學及測量數個數的值來決定的。

簡單來說,在我們平時的拍照體驗中,感光度的值越高,也就意味著相機的感光元件對於光線的變化更加敏感,所以拍出來的成片質量就會更亮,但是相應的代價就是照片上的噪點就會更高,反之亦然。

而我們一般來說,在白天這種明顯光線比較充足的時候就可以使用64-1000這種中低感光度進行拍攝,而原本光線不足的話就需要適當調高感光度來彌補環境光不足從而得到效果更好的成片。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謙吧。

相關焦點

  • ISO是什麼? 數位相機的ISO值是什麼意思?
    ISO是什麼? 數位相機的ISO值是什麼意思?時間:2016-04-20 14:1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ISO是什麼? 數位相機的ISO值是什麼意思?
  • 認識相機:ISO感光度是什麼?對照片有什麼影響?看看效果與作用
    這兩項參數與感光度結合起來,就可以確定影像的最終曝光程度,三項參數缺一不可。本文為大家帶來感光度的介紹與運用。ISO感光度是什麼?感光度是曝光三要素重要的組成之一。感光度在相機上用數字表示,如iso100,iso400,iso1600,iso3200來表示,感光度數值不同,有高有低,當數字較低時,表示感光元件對光的靈敏度越低,低感光度帶來的成像優異,畫質細膩。反之,高感光度提高晶片感光能力的同時會增加很多肉眼可見的噪點,數值越高越明顯。
  • 相機光圈快門和ISO感光度有什麼關係呢?
    一、了解ISO感光度前面我們講了相機的各種拍攝模式及它們的使用區別,可以關注我,在我的作品裡找。其實相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在拍攝曝光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就是ISO感光度。以前的膠片時代,我們用各種膠片來拍攝照片,這些膠片有很重要的一樣標識就是ISO感光度。不同ISO感光度的膠片代表著不同的曝光速度。感光度越高的膠片,對光線越敏感,曝光速度越快,可以獲得較高的快門值,同時畫質噪點也比較大;反之感光度越低的膠片,對光敏感程度相對較弱,曝光速度相對也慢,但是所拍的照片會更細膩,畫質也更好。
  • ISO是什麼?如何合理使用感光度的數值設置?
    顧名思義,感光度就是衡量底片對於光的靈敏程度,用數字表示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數字小表示敏感程度低,數字大表示敏感程度高;過去膠片的感光度一般是100、200和400,現在數位相機的「膠片」感光度從50—100、200、400、800等等,最高的達到上萬,真可謂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 ISO是什麼?如何合理進行感光度的設置?
    實際拍攝時,相機的光圈、速度和感光度一起協同工作,共同完成一次科學或個性化的曝光,三項指標的合理科學搭配,是完成一次拍攝重要支柱,俗稱「三足鼎立」,這其中,感光度扮演了重要角色。感光度的英文名為ISO,在數位相機中,ISO表示duCCD或者CMOS感光zhi元件的感。膠片時代,感光度是膠片對光線的化學反應速度,也是製造膠片行業中感光速度的標準。
  • 感光度設置多少才合適 教你3個小妙招
    大家好~昨天小編說感光度是攝影界的「三巨頭」之一,照片質感不好,很可能是因為它,那麼感光度設置多少才合適呢?接下來,小編會教你幾個小妙招,幫你快速get感光度的參數設置方法。昨天我們講到感光度有一項技能就是可以控制噪點。感光度越低,噪點越少,照片越細膩,所以當光圈和快門能搞定照片的正常曝光時,我們儘量將ISO值放在400以內,畢竟一張有質感的照片更能讓人賞心悅目~
  • 認識感光度,學會設置ISO
    感光度,是相機控制曝光三要素之一,也是衡量相機中的感光元件對光線的靈敏程度。一般而言,拍攝時建議使用較低的感光度,這是為了保護照片畫質,但有時候不得不選擇高感光度。所以,該如何正確使用感光度呢?本文帶你搞明白。
  • 這樣設置快門、光圈、ISO,讓照片更美
    今天,我們繼續來一起聊聊攝影的基本功,快門、光圈、iso三者的基本關係。手中有一部智慧型手機的網友估計都知道,相機功能當中有個M模式,也就是手動模式(專業模式)當中,可以對快門、光圈、iso三個指標值進行調節,這裡我們來具體講一講這三個指標的作用各是什麼。
  • 相機上的A+、P、S、A、M、B是什麼意思?各檔在什麼時候用最合適
    全自動模式下適合攝影小白或者看到轉瞬即逝的美麗畫面時使用,你只需要舉起相機取景構圖,按下快門即可,其他的參數全部由相機自動完成,省時省力。優點:適合於瞬時的抓拍和攝影小白拍照缺點:完全由相機決定曝光參數,很大程度上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 相機的ISO是什麼?怎麼設置?
    相機上的ISO是指感光度。所謂感光度是指感光材料(膠片或數位相機的傳感器CCD/CMOS)對光照的敏感程度。感光度ISO大致分為:25、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
  • 攝影:一張圖讓你明白什麼叫光圈、快門、感光度、景深、ISO。
    單項相機的確很複雜,不過只要弄懂了單反的基礎知識就不難了。比如什麼感光度、快門、光圈、景深、ISO等只有你懂了這些是什麼、有什麼作用你才能去學習其它的。這些基礎的都不懂去學什麼構圖、拍攝技巧都是瞎扯。今天用一張圖就給大家解釋清楚什麼叫光圈、快門、感光度、景深、ISO。
  • 今天才知道,手機相機專業模式裡,ISO、S、EV、AF是什麼意思
    相信很多人手機裡面都有一個專業拍照模式,但是裡面都是用一些英文名稱標註,非專業人士不是很好懂。但是存在就有其意義,我們需要懂這些專業模式裡面英文的意思。就能很好地利用這一特質,拍出好看的大片。一般我們手機裡面的專業模式ISO感光度iOS(感光度),衡量底片對光的敏感度,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顆粒月初,放大效果胡過更差,反之亦然。手機iOS是可以調節,白天、晚上、室內、室外的數值都不一樣。
  • 相機撥盤上的M、AV、TV、B都代表什麼意思?攝影技術分享
    當然需要了解,但是要恰到好處,不能鑽牛角尖,我們用膠片相機的時候可以一邊和你聊天,一邊在暗箱或暗袋裡就把斷掉的膠片接好,拿出來,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盲裝膠捲,那麼相機的數據需不需要了解,當然需要,當時我記得別人拍攝冰燈,就是哈爾濱的那種冰燈,別人能拍出顏色,我就不行,不用閃光燈,人黑,曝光不足,用閃光燈,人亮了,冰燈沒顏色,怎麼辦?
  • 不同環境下感光度設定,以後不再擔心感光度該調整為多少了
    在攝影中我們把光圈、快門、感光度(ISO)稱為曝光三要素,學攝影一定要先弄懂這三個知識點。前段時間給大家講了光圈、快門方面的知識,今天給大家講講感光度(ISO)方面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什麼是感光度(ISO)?
  • 攝影創作感光度ISO值如何設置?3大關鍵點需照顧到位
    在最為入門的曝光三要素中,對於通過光圈、速度、感光度的配合,就可以簡單的拍攝出一幅作品了。但是有很多人對於感光度ISO有著很大的誤區,甚至有的人並不知道感光度是什麼,並且不能合理的利用好感光度,今天的就給大家稍微的講解一下感光度的作用和最為基礎入門的用法吧。
  • 了解單眼相機的光圈、快門,感光度。
    67對於攝影來說如何設置光圈、快門和感光度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在這裡我會講些一般規則和一些必要的技巧。拍攝不同的場景需要的參數是不一樣的!67一、光圈主要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的光量的裝置。
  • 你知道攝影師嘴裡常說的光圈、快門、ISO是什麼意思嗎?
    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到這個拍照攝影的基礎知識當中,前面我們講到了關於器材的基本知識,其實主要目的是帶大家了解一下相機的整套的系統,還有給大家建立一個合理的正確的攝影的價值觀,這節課我們就講講這個相機應該怎麼用?
  • 攝影基本要素:感光度怎麼設置?
    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遇到難得的美景,按下快門,回到家興致勃勃地打開電腦一看,卻發現其中一些是廢片;或者因為曝光不足無法表現細微處的精彩;或者是手持曝光時間過長發生抖晃,也可能是因為選擇了高ISO而導致畫面噪點嚴重……這些問題在數位相機背後小的LCD上都難以觀察,但在電腦屏幕上卻暴露無遺
  • 請問單眼相機上的P、S、M、A、4個檔位各自有什麼用?
    它與全自動模式有什麼區別呢?全自動模式是所有的參數都由相機決定,適合於短暫的抓拍,也適合對相機不太了解的新手使用。缺點在於拍攝一些較為複雜的環境下,如iso過高導致等原因導致照片質量較差。P檔雖然也屬於自動模式,但是你可以在P檔的模式下自主設置iso以及曝光補償等參數優點:不用去考慮光圈以及快門等搭配,只要設定好其他參數,剩下的全交給單反好了缺點:如果iso沒有調整好容易出現照片曝光不準確;相機鏡頭光圈比較小的情況下暗光拍攝,快門會減慢導致畫面模糊。
  • 兒童攝影:拍娃黨單眼相機入門
    3,等你能懂得分辨什麼是單反的好照片後,建議您可以嘗試使用av光圈優先了(如果光線複雜,孩子動得厲害,尤其一些錯過就難補的生日會什麼的,前期還是建議使用全自動!)光圈優先是只需根據光線調整光圈,然後快門是自動匹配的一種拍攝方式!這裡就可以用到「陽光16法則」了,常見光線和常用光圈的關係其實不難, 摸索幾次你就能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