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ID:LT0385),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提起「脂肪」,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因為攝入脂肪而逐漸變胖的身材,因此對它避之不及。
其實,你一直誤會了它。雖然脂肪攝入過多會引起肥胖,但人體缺乏脂肪也會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對於女性來說,缺了它還會影響顏值。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脂肪是如何維持人體健康的,並教你科學吃對脂肪。
受訪專家
中國營養學會前理事長 程義勇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 方玉
脂肪對人體有多重要?
從化學成分上來說,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構成的「三醯甘油酯」。生活中,隨處可見它的影子:案板上的肥肉、菜餚中的油脂、還有小肚子上的「遊泳圈」……
成年人的體脂率正常範圍是女性20%~25%、男性15%~18%,嬰幼兒稍高。脂肪主要分布在皮下結締組織、腹腔大網膜及腸繫膜等處,常以大塊脂肪的形式存在。
脂肪對生命和健康至關重要。脂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重要成分,尤其是大腦、肝臟、腎臟等器官。在大腦必需的8種營養素中,脂肪位列第一。
而在大腦的構成中,脂肪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主要用於生成新的細胞膜和維護已有的細胞膜。嬰兒的大腦和智力發育尤其需要脂肪,脂肪還能阻止衰老帶來的大腦退行性變化。
為什麼人們總將脂肪和肥胖捆綁在一起?
我們每天吃的各類食物,產生能量的歸結起來可分為三類: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
如果吃的產能食物過多消耗不了,就會把多餘的能量以糖原和脂肪的形式儲存,以備空腹和飢餓時供給能量。
糖原的儲存是有限的,但脂肪可以「無限制」地儲存,當攝入的能量超過身體的需要量時,就會不斷生成脂肪,最後就變成了多餘的「肥肉」。
脂肪是如何維持身體健康的?
脂肪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果缺乏,將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對於女性來說,缺乏脂肪還會讓人「變醜」。
為身體供能
當機體需要能量時,脂肪會分解釋放出甘油和脂肪酸進入血液循環,釋放出能量以滿足機體需要。
提供人體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不能靠人體自身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獲得,包括亞油酸和亞麻酸,它們是維持機體生長發育和皮膚正常代謝所必需的多不飽和脂肪酸。
支撐內臟
器官周圍的脂肪組織對器官有支撐和襯墊作用,保護器官免受外力損傷。
幫助吸收營養
脂肪含有維A、維D、維E、維K等脂溶性維生素,能為機體提供營養,脂肪還能促進這部分維生素的吸收。
「保護」蛋白質
充足的脂肪可以保護體內蛋白質不被用來作為能源物質消耗,從而使蛋白質有效地發揮其重要生理作用。
維持體溫
脂肪不易散熱,所以能很好地維持體溫恆定,抵禦寒冷。
參與內分泌作用
由脂肪分泌的細胞因子如瘦素、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參與機體多種代謝、免疫、生長發育等生理過程。
促進食慾、增加飽腹感
當食物脂肪由胃進入十二指腸時可刺激產生腸抑胃素,使腸蠕動受到抑制,導致食物由胃進入十二指腸的速度相對緩慢,延長胃內停留時間,增加飽腹感。
對於女性而言,如果缺少了它,可能會讓你「變醜」,並且還會造成月經紊亂:
皮膚狀態差、脫髮
節食減肥導致營養不良,會造成臉上皮膚乾枯、暗淡,臉上和身上的皮膚缺少了脂肪的支撐,還會變鬆弛;頭髮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出現細弱、乾枯等情況,甚至發生脫髮。
影響月經及生育
當體內含量低於一定水平時,就會導致雌激素和孕激素供給跟不上,導致月經紊亂。過度減肥還可能造成女性卵巢功能下降,經量變少、月經提前或推遲,甚至出現閉經情況,嚴重還會導致卵巢早衰等問題。
學會正確平衡體內脂肪
如何趨利避害,發揮脂肪的健康益處,同時控制它的負面影響呢?
營養專家建議:
膳食總能量的20%~30%由脂肪提供;
動物性食物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其提供的熱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
我國大部分居民目前的飲食,還需要略清淡少油一點。炒菜油不宜過多,吃堅果要控制數量,做魚、肉不能經常用油炸油煎。
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控制體重,別盲目減肥
國際上推薦用「體重指數」(BMI)衡量一個人的體重是否健康,算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正常範圍是18.5~23.9,超重為24~27,肥胖為28~32,高於32即為非常肥胖。
即使體重不超標,有些人的體脂率也很高,甚至存在脂肪肝等問題,需引起重視。此外,體重和體脂率正常的人,不要盲目減肥。
體重超標人群,控制總熱量
體重超標人群應管住嘴、邁開腿,在膳食平衡、營養全面的前提下,控制總熱量。
吃肉時優先選擇低脂肪高蛋白的蝦仁、去皮禽肉等,注意控制肥肉、食用油等高脂食物的攝入。
把握總量,有區別地吃脂肪
食物脂肪分為飽和脂肪與不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要少吃
豬油、黃油、牛油、椰子油、棕櫚油中飽和脂肪佔比較高,雖然能讓食物口感酥脆,但所含膽固醇較多,過多食用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
單不飽和脂肪酸適量吃
橄欖油、茶籽油的主要成分是單不飽和脂肪酸,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也含一些,適量攝入這類脂肪利於降血脂、抗血凝、延緩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
多不飽和脂肪酸刻意吃
亞油酸、EPA、DHA是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典型代表,需刻意補充。
亞油酸有助降低血液膽固醇,幫助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由於人體自身無法合成或合成很少,須從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食物中獲得。
EPA和DHA對生理功能也很重要,一般食物含量較少,需通過適量多吃肉質較肥的魚類來補充。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一些食用油存在健康益處,仍要控制總攝入量,每日在25~30克之間。
堅持運動,「無氧+有氧」
運動是維持身體內脂肪平衡的好方法之一。身上脂肪儲量較豐富的人,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結合是最好的方式。
可以試試先無氧後有氧的方式,先用無氧運動消耗掉身體多餘的糖,再用有氧運動減去身上多餘的脂肪。
無氧運動每次15~20分鐘,有氧運動30~40分鐘,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堅持每天鍛鍊。▲
本期編輯:王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