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最火最火的劇,
莫過於由易烊千璽和雷佳音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
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雷佳音)臨危受命,與李必(易烊千璽)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憑藉堪比電影大片的精美畫質,高度還原大唐盛世,跌宕起伏環環相扣的劇情,一開播就口碑收視雙向走高。目前豆瓣評分已經拿到了8.5分,超過16萬人打分,在國產電視劇裡面可以說是相當優秀了。
從第一集開始,小編就開始了緊張的觀看,緊張是因為一個畫面都不能錯過,一旦錯過就可能錯過一個鋪墊,
←莫高窟壁畫《都督夫人禮佛圖》局部|→《搗練圖》局部/張萱劇中極大程度還原唐朝
單單一個開場,便是大唐範兒!一起跟小編來看看:
開篇便是一個氣勢磅礴的長鏡頭,鏡頭掃過公元8世紀長安城的上空。
天保三載的大唐盛世,也在眼前,徐徐拉開。
天保三載,便是天寶三載。
不過,《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框架畢竟還是虛構的,為了不影射真實的歷史人物,所以改編後的電視劇,還是儘量避開了歷史上的真名。故而賀知章成了何執正,何監,就是賀監(賀知章),程參是岺參,郭利是指高力士,李必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道家楷模、山中宰相李泌...
但有意思的是,
有些沒那麼出名的,卻又保留了原名,
比如元載....(元載在歷史上很出名,最出名的就是他貪汙了六十噸胡椒他這是拿胡椒當飯吃嗎?)
然而吸引小編的,
還是焦遂這個名字......
因為在廈博有一件館藏精品
上面就有這個焦遂...
焦遂,就是劇中把狼衛曹破延從水渠中救出來的「酒鬼」,史上確有其人。雖是一介平民,但朋友圈裡卻都是知名大V,與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進、崔宗之、蘇晉、張旭等人為酒友,世人並稱為飲中八仙,或是醉八仙。
(何監與李必:即賀知章與李泌)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焦遂與何監從開元初年起便為酒友,兩人交誼極篤。所以,何監(賀知章)聽聞他的死訊,會那麼難過。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把焦遂列在最後,稱:「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
靖安司的司丞李必對何監說:
「老師二十年前的傑作,寫盡了大唐盛景。」
何監不盡唏噓:「寫盡了嗎?也對,盡了。
過去的大唐好啊,過去了,都過去了。」
大唐確實是永遠過去了
然而,我們依然可以從精良的網劇
從前人的作品,
從廈博的一件精品館藏
《飲中八仙圖卷》
一窺大唐芳華
讓我們走進廈博,
來看看大唐——
這個中國封建史上盛世王者
是何等的繁華榮耀
長安十二時辰裡,誰是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歌》是杜甫年輕時寫的一首七言詩,將生活在大唐盛世,不但才華橫溢,而且都喜好喝酒的八位著名文人,從「飲酒」這個角度聯繫在一起,用追敘的方式,洗鍊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
在廈博的館藏珍品裡,有一套明代畫家尤求所作的《飲中八仙》圖卷,畫中人物神態自如,含蓄蘊藉,形象精確。央視《國寶檔案》欄目曾對廈門市博物館收藏的《飲中八仙圖卷》進行了鑑賞。
央視《國寶檔案》之廈博《飲中八仙圖卷》
據《廈門市博物館藏品集萃》記載,《飲中八仙圖卷》寬656釐米,高30.5釐米,是明代畫家尤求所作。本長卷為紙本,工筆設色,色調淡雅清麗,詩畫交融,具有文人畫的筆致墨韻。作者——尤求(生卒年不祥),明代畫家,字子求,號鳳丘,長洲人(今江蘇蘇州),工山水人物,亦善道釋畫,尤長仕女、白描。畫學劉松年、錢舜舉。曾畫太倉小西門關帝廟壁畫,又為弇山藏經閣壁畫諸佛像。曾臨摹北宋《雎陽五老圖》副本(五老指杜衍、王煥、畢世長、朱貫、馮平),為朱氏後裔保存。白描仕女,冶豔絕世,可稱仇英之後勁。
畫卷徐徐展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便是我們在上文反覆提到的
唐朝著名大詩人賀知章。
壹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賀知章喝了酒,騎在馬上
「我顛顛倒倒,好比浪濤」
《長安十二時辰》中,何監第一次出場時,形象姿態就與畫中相似。
這應該算是古代醉駕了
更悲催的是,酒眼昏花,老賀不小心掉到了井裡,然後就在井底睡著了......
唔...喝酒要注意安全,
不過賀知章活到八十多歲高壽,想必在被杜甫曝光後有所收斂。
貳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第二位,是玄宗的侄子,汝陽王李璡,
長相俊美,又有才氣,
據杜甫觀察:李璡每次必先喝三鬥酒,再去上朝。
這畫的,想必就是上朝途中又酒癮發作,
看著後面賣酒的酒車,一下子來了興趣,
用鞭子指著酒車,仿佛就要下馬喝酒。
話說這酒泉,現在是著名旅遊景點在唐朝就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
據說那裡有口泉眼,冒上來的都是酒
所以這位王爺,寧可不要汝陽的封地,
也想搬到酒泉那裡......
叄
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 銜杯樂聖稱避賢。
第三位出場的是曾位居左丞相的李适之,
李适之於天寶元年代牛仙客為左丞相,
雅好賓客,夜則燕賞,飲酒日費萬錢,
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
他說舉杯豪飲是為了脫略政事,以便讓賢。
嗯,喜歡喝酒的人,通常心大~
肆
宗之瀟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
宗之兄的老爹是吏部尚書,長得瀟瀟灑灑,算是古代的高富帥。他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
睥睨一切,旁若無人。
喝醉後,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帥哥喝醉了,好像更帥了。
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蘇晉是為玄宗起草詔書的人,相當於皇帝秘書,他過著亦僧亦俗的生活,常處於齋與醉的矛盾中。這蘇晉喜歡和老僧談禪論經,偏偏老和尚的弟子舉著酒罈子,蘇晉仿佛按捺不住了,眼睛直往酒罈上瞟。算了算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陸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第六位只要是中國人,都認識,杜甫這四句,大概是描述李白裡最為傳神的句子了
李詩仙喝多了,詩歌產量和睡意一起直線飆升,直接就睡在人家酒店裡,皇帝來請都沒用,誰叫他是謫仙人呢?仙人哪管凡間的事~
七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揮毫落紙如雲煙。
第七位,也是能與李杜齊名的人物,只不過這位是在書法界封聖——草聖張旭。
和李白一樣,喝高了喜歡在權貴面前脫靴摘帽。
李白喝高了喜歡作詩,張旭是喝多了就寫狂草,有時候瘋起來直接用頭髮蘸墨寫,所謂「張顛」
小編三杯下肚只能去睡覺,人家三杯入喉就是個草聖,
人比人,這就是差距......
八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八仙最後一位是平民焦遂,
和李白等人相比,這位焦遂在史上近乎默默無聞
然而,能與這些「仙人」們在一起出鏡,焦遂自然也有自己的特色。
據說他平時口吃,然而五鬥酒暖身後
立馬眉飛色舞,高談闊論,奇思妙想,滔滔不絕,
想必平時這哥們憋壞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長安十二時辰》裡,
焦遂被殺死後,何監那麼悲傷的緣故吧,
不僅僅是損失了一位酒中仙友,也是少了一位真言知己了。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年),35歲的杜甫結束遊歷到達長安,開始了十年客居長安的生活。此時的杜甫正值壯年,又剛到大唐盛世中的都城,因此寫了一首《飲中八仙歌》,把當時長安城中喜飲酒的八個「仙人」的醉態描寫的生動活潑。杜甫往後的生活日漸困頓,不會再有心情寫這種詩歌,杜詩風格更多偏向「沉鬱頓挫」,因此,這首詩歌在杜甫的詩集裡也是少有的一首活潑奔放的詩歌。
八人中,賀知章資格最老,歲數也最大(比李白大41歲,比杜甫大52歲),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布衣。寫八人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
古往今來,人們愛酒,不僅為它甘美芳醇,
更愛因它而展現的真性至性。
還因為,在酒裡面,可以不分階層,
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
皆可成為酒友,可以高談闊論。
長安十二時辰, 飲中八位酒仙,這,也便是所謂的大唐氣象。
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
《飲中八仙圖卷》共分為八組,
因廈門市博物館場館所限,
第四至第八組未展示。
如果您也喜歡《長安十二時辰》
可以來廈博的館藏文物精品展廳中欣賞到前三組,
賀知章、李璡和李适之都在這裡...
廈博地址:
思明區體育路95號文化藝術中心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