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本南瓜帶來甜蜜生活

2020-12-13 廣西日報

「剛摘了750多公斤南瓜,準備送到貴港市林業局,他們訂了3000元的單子。」6月12日,平南縣大安鎮訂木村黨支部書記彭健付指著成堆的蜜本南瓜說。

「300畝基地套種蜜本南瓜5萬株,今年南瓜個頭整體比去年大,收成肯定比去年好。」大安鎮蓮珠村支書陳春生自豪地說,2019年在沃柑基地套種蜜本南瓜30多畝收入13.8萬元,帶動了298戶貧困家庭增收,戶均分紅160-180元。

在扶貧產業基地搞套種,投資少、時間短、收益快——2020年,蓮珠村發展產業增收先進模式獲縣扶貧辦肯定並在全縣推廣。大安鎮扶貧站負責人介紹,今年就種植了蜜本南瓜12萬株400多畝,7月底收穫完畢,預計總產量45萬多公斤,銷售收入約130多萬元;以全鎮587戶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算,扣除成本等費用,戶均增收可達1200多元。目前,通過前期的大力宣傳推介,大安鎮拿到超市、企業、單位部門的訂單就有40多萬元。(李興文 陳韻怡)

相關焦點

  • 尖峰村:蜜本南瓜「種」出甜蜜生活
    9月4日,善廣鄉尖峰村蜜本南瓜種植基地,田間地頭到處鬱鬱蔥蔥,南瓜藤蔓鋪綠大地。在綠色瓜葉遮掩下,一個個大南瓜顯得格外亮眼,七八名村民趁著晴好天氣在採收南瓜。大家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從8月初開始採摘,預計整個採摘期將持續到本月底。」尖峰村黨支部書記張海莉說,尖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50畝蜜本南瓜陸續豐收,不僅增加了集體經濟的收入,而且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
  • 綏陽「蜜本南瓜」走俏大都市
    8月20日,在綏陽縣洋川街道詩鄉門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周先進的話語,代表了50餘戶種植蜜本南瓜農戶的心聲。他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將整齊碼在「組組通」公路旁的,一堆堆黃綠相間的蜜本南瓜裝車,發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今年受疫情影響,該社區有不少外出務工人員,不能外出務工一直在家裡。
  • 黔西:優質蜜本南瓜種植忙
    陽春三月,春風正好,走進黔西縣文峰街道馬廠社區優質蜜本南瓜種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熱火朝天的農忙景象。春分剛到,馬廠社區的農戶們在社區合作社的引領下,搶抓時機沿著一壟壟栽種南瓜的溝渠認真地勞作。他們分裝肥料、播灑種子、鋪設地薄膜、培土,春耕工作井然有序。
  • 培育甜蜜產業 萬州柱山鄉發展300畝蜜本南瓜助農增收
    雲安村黨支部書記張大富趁著好天氣,早早來到地裡,催促村民對村裡今年統一培育的南瓜苗進行管護。路過一塊耕地,脫貧戶郭遠清的妻子在忙著清除地裡的雜草,郭遠清將瓜苗棚的塑料膜一一打開。「老郭,你那個角上的膜還要再拉上去一點,讓苗都露出來……」張大富及時指導著郭遠清。筆者走進郭遠清的瓜苗床看到,一棵棵瓜苗在陽光的照射下更顯鮮嫩、翠綠。
  • 務川:紅啤梨地裡套種蜜本南瓜
    據務川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來到青坪村紅啤梨基地上,只聞歡聲笑語一片,原來是大家正在熱火朝天的移栽蜜本南瓜。「李書記,你又來了。」「是啊!今天應該就能全部栽完了吧!」青坪村總支書記李豪看著大棚內十幾盤蜜本南瓜幼苗說到。2019年,青坪村為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鞏固脫貧成效,採取「大戶(75%) 合作社(5%) 農戶(20%)」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紅啤梨700畝,實現了農戶土地流轉收租金、基地務工掙薪金、入股產業分股金的「三金」增收模式,真正把群眾富在產業鏈上。
  • 姑開:8000畝蜜本南瓜種植忙
    春分後,該社區村民們在社區合作社的引領下,搶抓時令,種植蜜本南瓜。 「我56歲了,出去打工不好找工作,在社區種植南瓜、馬鈴薯、辣椒,每天80元工資,很滿足。」
  • 廣西隆安縣:蜜本南瓜成為增收「小金瓜」(圖)
    「今年氣候條件不錯,南瓜會大豐收。現在早熟瓜差不多有2斤,再過一個多月就能上市,若按照去年的價錢,確實增收不少……」近日,在隆安縣那桐鎮一位承包了50畝地的村民一說起南瓜就喜上眉梢。今年,該鎮種植蜜本南瓜約5萬畝,比去年多了1.5萬畝,蜜本南瓜確確實實成為農民群眾致富的「小金瓜」。  「今年的收成大概比去年多一倍。我們這裡的南瓜特別甜,色澤也正,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基本上不愁銷路。」
  • 平南縣蜜本南瓜78萬斤滯銷,呼籲社會各界伸出援手!
    從6月起,平南縣十幾個鄉鎮的各個產業扶貧基地種植的蜜本南瓜紛紛上市了,豐收本該是值得喜慶的事,可是伴隨而來的,亦是因大量上市而出現的滯銷局面,截止發稿時,平南縣各鄉鎮的扶貧產業基地收穫的蜜本南瓜,待銷產量已超過78萬斤!蜜本南瓜果實為木瓜形,皮為橙黃色。
  • 沒有「大肚子」的蜜本南瓜新品種!果肉更密緻,生瓜都好吃!
    種植南瓜的農戶,對於「蜜本南瓜」這個市場中的南瓜老品種應該都有深刻的詳細了解,基本上都有種過;而之所以「蜜本南瓜」能夠常年在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種植廣泛,主要也是得益於產量和品質的表現穩定; 但是,「蜜本南瓜」品種始終都存在一個較大的性狀缺陷,這一點很多育種公司都沒有改變,那就是空腔大!
  • 彭水漆樹村1200餘畝蜜本南瓜喜獲豐收
    李家灣南瓜基地負責人李華超說,南瓜基地從8月17號開始採摘,預計整個採摘將持續到10月份。這段時間,生態農業產業基地發展的1200餘畝蜜本南瓜正陸續豐收,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這個南瓜的發展前景很好,看到基地種了很多,我在家也跟著種了兩畝多,看下效益怎麼樣,好的話明年我就多種點。」正在採摘南瓜的村民周思昌告訴記者,除了自己種,他平時也在南瓜基地幹活,每天有七十元的工資,一年下來有一萬多元的務工收入。
  • 唐河桐河:蜜本南瓜喜獲豐收 貧困群眾初嘗甜頭
    「以前說南瓜,那就是『窮』的代名詞啊,南瓜就是代表『難』啊,一開始我不感興趣,但是駐村工作隊和我的幫扶責任人多次上門勸說,同我講扶貧政策、講種植收益,我就動心了,麥收後改種了5畝地的南瓜,算一算單這一季就能收入8000元左右,今年脫貧沒有問題了。」
  • 脫貧故事|漆樹村1200餘畝蜜本南瓜喜獲豐收
    李家灣南瓜基地負責人李華超說,南瓜基地從8月17號開始採摘,預計整個採摘將持續到10月份。李家灣生態農業產業基地位於彭水和黔江兩地交界處。這段時間,生態農業產業基地發展的1200餘畝蜜本南瓜正陸續豐收,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 工業辣椒、蜜本南瓜……看黔西縣花溪鄉產業調整新「花」樣
    目前,按照「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花溪鄉已訂單種植工業辣椒500畝,涉及沙壩、興民、挖隴3個村、社區,畝產值6000元左右,預計將為合作社和農戶帶來收入約200萬元。  跟隨楊威繼續行走,記者一行來到花溪鄉安作村。
  • 百裡杜鵑百納鄉種植蜜本南瓜 帶動群眾發展
    務工群眾正在裝車8月下旬以來,百裡杜鵑管理區百納鄉百納社區南瓜基地裡,一個個色澤金黃的南瓜藏於綠葉之間,時常看到群眾忙著採摘、背瓜、裝車、運輸,一派熱鬧喜悅的豐收畫面。「這個南瓜基地建立以來,從種瓜到收瓜我都在裡面務工,一天有100塊錢,還包一日三餐,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划算了。」正在搬運南瓜的村民楊能秀笑呵呵地說。據了解,該南瓜基地是返鄉創業的陳江榮和陳建兩兄弟建立的。
  • 百裡杜鵑百納鄉:蜜本南瓜變群眾致富「金瓜」
    8月下旬以來,百裡杜鵑管理區百納鄉百納社區南瓜基地裡,一個個色澤金黃的南瓜藏於綠葉之間若隱若現,10多名群眾正忙著採摘、背瓜、裝車、運輸,一派熱鬧喜悅的豐收畫面。務工群眾正在採摘南瓜「這個南瓜基地建立以來,從種瓜到收瓜我都在裡面務工,一天有100塊錢,還包一日三餐,不僅能照顧家裡的老小還能賺錢,對我們群眾實在是太受益了。」正在搬運南瓜的百納社區箐門組村民楊能秀臉上全是幸福的笑容。
  • 時尚的蜜本南瓜 種得好經濟收益高 這裡教你
    時尚的蜜本南瓜 種得好經濟收益高 這裡教你近年來,城鄉出現了很多比較時尚的蔬菜,比如蜜本南瓜,這種南瓜在現在的國內還是需求量比較大的,所以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如果能夠有效的種植,它們那麼可以得到比較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它們其實種植起來也比較容易管理
  • 要想種植蜜本南瓜,首先要正確的育苗,在使用合理的方法管理
    要想種植蜜本南瓜,首先要正確的育苗,在使用合理的方法管理。南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吃的一種食物,不管是在我們國家還是在外國一些地方,需求的數量都是非常高的,而且栽種這種蔬菜的前景也是非常的好。現在栽種比較多的一種南瓜,就是蜜本南瓜,因為這種南瓜的產量相對來說比普通南瓜更加容易栽種,而且栽種的時候管理工作非常的方便,同時產量也非常的高。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種南瓜的栽種方法,在栽種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首先在栽種之前的準備我們在選擇栽種地的時候,要選擇在冬天沒有栽種東西的土地,或者是剛剛春收完後的土地。
  • 雲南彌勒:葡萄地內套種蜜本南瓜 一地生兩「金」
    彌勒葡萄  彌勒市有葡萄架的「天然優勢」,打果後的南瓜吊在葡萄架行間,能有效減少病蟲害,果實不挨著地面,通風、採光好,沒有陰陽面,整體色澤非常好。老瓜成熟後品質佳,耐儲藏和運輸。所種南瓜以精選的「金沙」「金船」和「金韓」牌的南瓜為主栽品種。由於在本地表現為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產量高而穩,瓜形棒錘形,個體美觀光滑。
  • 沈世朋一家三口生活的非常幸福甜甜蜜蜜 長期在臺灣與大陸兩頭跑
    沈世朋一家三口生活的非常幸福甜甜蜜蜜 長期在臺灣與大陸兩頭跑時間:2016-05-18 09:2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沈世朋一家三口生活的非常幸福甜甜蜜蜜 長期在臺灣與大陸兩頭跑 沈世朋,1973年6月10日出生於中國臺灣,臺灣男演員。
  • 南瓜玉米濃湯,細滑外觀和甜蜜口感,給你帶來溫馨的感受!
    南瓜玉米濃湯,細滑外觀和甜蜜口感,給你帶來溫馨的感受!這道菜是在不久前偶然受到啟發想到的,那時我母親給我帶來了一個大冬瓜,那時候正是冬天我就想到用冬瓜做一鍋熱湯來吃,後來逐漸發現南瓜比冬瓜的口感更細膩,搭配玉米做出的湯口感要比很多湯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