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蹄軟嫩可口,富含膠原蛋白、鈣、磷、鎂、鐵和多種維生素,它們是許多人喜愛的菜餚和滋補品,在許多地區,家宴上一定要有一盤豬蹄,這意味著新的一年裡財富多多、豐收滿滿,每年春節臨近時,媽媽都會囤積十幾隻豬蹄,讓全家人吃足整個春節。
豬蹄很好吃,但價格比較貴,買幾隻也要一百元,然而我發現在生活中,很多人不會選擇豬蹄,他們根本分不清前蹄的後蹄,有時,他們會被忽悠。他們買的豬蹄不是骨頭多肉少,就是味兒差,沒有筋,不好吃還浪費金錢,心情瞬間變得很糟。
前蹄好還是後蹄好?
豬的前蹄和後蹄有很大的區別,它們在肉質、口感和做法上都不同,俗話說得好「前蹄後膀」,就是說豬的前蹄比較好,無論是吃肉或燉肉都好,具體原因如下:
前蹄:
豬平時又肥又懶,它們除了走路,都喜歡用身體的前半身活動,這會導致前蹄的運動量更大。因此,豬的前蹄皮厚、肉瘦、筋粗,飽滿而有嚼勁,它是醬滷或紅燒的好食材,所以吃肉時要選擇豬的前蹄。
後蹄:
由於運動量少,豬後蹄通常只起輔助作用,從而導致肉質疏鬆,後蹄骨大肉少,多為肥肉,故而油膩,味感不好,只適合做豬蹄湯。
那麼如何區分前蹄和後蹄?
這確實是一項「技術活」,但一點也不難,我總結了四個方面幫助大家區分,我們來看看!
一、從形狀上區分
豬前蹄關節彎曲,後蹄直,由於豬體形龐大,它們通常只用前腿來發揮力量,後腿只起到支撐身體的作用。因此,豬的前蹄粗而肉糙,看起來有點彎曲,後蹄運動量小,不能彎曲,形狀較直。
豬前蹄骨比後蹄骨小,蹄筋發達,肉質緊實,豬前蹄關節小而圓,比成人拇指稍大,後蹄的關節很粗,形狀像拳頭。所以買豬蹄的時候,不要只挑大的,大並不意味著肉多,可能是由骨頭支撐的。
二、看褶皺
看豬皮的皺褶,也很容易區分前蹄和後蹄,我們可以看到前蹄它的豬皮皺褶多而明顯,似乎是一個接一個,這是長期運動形成的。
豬後蹄背上的豬皮非常光滑,皺褶很少,不明顯,因此,購買豬蹄時,要注意豬皮的皺褶,區分前後蹄就變得非常簡單。
三、看蹄筋
豬蹄筋是連接肌腱的關節,不僅口感好,而且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脂肪、鈣、磷、鐵和各種維生素。它是整個豬體中鈣含量最高的部位,也是食藥兼備的補品。豬的前蹄往往有明顯而粗的蹄筋,但後蹄幾乎看不到蹄筋,這需要朋友仔細觀察豬蹄的斷面來辨別。
如果用手觸摸,豬前蹄斷面處會比較軟,因為它有很厚的蹄筋。豬後蹄只能看到沒有蹄筋的骨頭,屬於皮包骨頭的狀態,摸起來很硬。所以在購買時,大家千萬不要被忽悠了!
四、看豬腳趾
讓我們再看看豬蹄的腳趾,前後蹄的腳趾是不同的,通常,豬前蹄的腳趾長度相同,而且均勻對稱,用手觸摸時感覺很光滑。豬後蹄的腳趾不對稱,一短一長,表面粗糙,易區分,此外,在購買豬蹄時,還應查看豬蹄殼是否已被去掉,豬蹄殼壓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