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街科創園走進了「央視」,走向了海外。央視聚焦關注的背後,是新街科創園探索生物經濟細分領域產業發展,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凸顯。
在新街科創園,一家家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兩三年的「蟄伏」,研發推進有力,已經打造出一批有競爭力的產品。而原先初創期的企業,也有著進一步做大規模的計劃與實力。截至目前,新街科創園已入駐科技類企業56家,其中引進生物醫療類企業21家,數字信息類企業18家,其中不乏類似睿麗科技、生創精準醫療為代表的優質企業。生物醫療這顆新街經濟轉型發展的「火種」,正逐漸呈現燎原之勢。
深耕生物醫療、分子診斷、高端醫療器械、高值醫療耗材為主導的健康產業,新街街道的生物經濟發展藍圖已逐漸清晰——目前園區企業申報專利數十項,擁有4個醫療器械領域的國家重點項目,包括盛志勇醫學研發中心、揚州大學學術科研孵化產業轉化平臺等多個平臺也已在這裡落地發芽,欣欣向榮。
「我們正在探索生物醫療細分領域的產業發展之路,重點引進生物醫療、醫療器械、高端醫療診斷、高值醫用耗材、精準基因診斷等項目。」新街街道黨工委書記湯衛表示,未來幾年,新街將以科創園為基礎,堅持以錯位發展、聚焦細分為重點,著力以才引才,致力打造健康醫療產業集聚發展的核心區,為新街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街,「博士效應」日漸顯現。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人才集聚與之「同頻共振」,更多由尖端人才創辦的企業在這裡安寨紮營。目前新街科創園的企業中,共有博士34名、碩士59名,他們成為了新街轉型升級的「領頭雁」和「強引擎」。這種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的良性格局為新街的發展不斷輸入優秀的新鮮血液。
從人才年會、沙龍路演等交流平臺的搭建,到商業模式、項目代辦等服務機制的改革,到子女就學、人才房配比等人才服務的優化升級……一系列「暖才惠企」舉措,新街持續釋放人才「虹吸」效應,釋放創新澎湃動能,細心呵護起生物醫療的這顆「火種」。
近年來,蕭山始終把生物經濟產業作為趕超跨越新突破口。數據顯示,蕭山生物經濟企業已超過280家,初步形成了集聚效應。當前,蕭山正聚全區之力,搶抓生物經濟風口,加快布局生物醫藥創新全鏈條一體化的生態集成體系,共築生物經濟產業發展高地。
根據蕭山網與蕭山日報社和蕭山廣電局的合作協議,蕭山網擁有蕭山日報、蕭山電視臺、蕭山人民廣播電臺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的網上獨家發布權,版權均屬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