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央視,走向世界,新街科創園跑出生物經濟發展加速度

2020-12-18 蕭山網

  近日,新街科創園走進了「央視」,走向了海外。央視聚焦關注的背後,是新街科創園探索生物經濟細分領域產業發展,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凸顯。

  在新街科創園,一家家高新技術企業經過兩三年的「蟄伏」,研發推進有力,已經打造出一批有競爭力的產品。而原先初創期的企業,也有著進一步做大規模的計劃與實力。截至目前,新街科創園已入駐科技類企業56家,其中引進生物醫療類企業21家,數字信息類企業18家,其中不乏類似睿麗科技、生創精準醫療為代表的優質企業。生物醫療這顆新街經濟轉型發展的「火種」,正逐漸呈現燎原之勢。

  深耕生物醫療、分子診斷、高端醫療器械、高值醫療耗材為主導的健康產業,新街街道的生物經濟發展藍圖已逐漸清晰——目前園區企業申報專利數十項,擁有4個醫療器械領域的國家重點項目,包括盛志勇醫學研發中心、揚州大學學術科研孵化產業轉化平臺等多個平臺也已在這裡落地發芽,欣欣向榮。

  「我們正在探索生物醫療細分領域的產業發展之路,重點引進生物醫療、醫療器械、高端醫療診斷、高值醫用耗材、精準基因診斷等項目。」新街街道黨工委書記湯衛表示,未來幾年,新街將以科創園為基礎,堅持以錯位發展、聚焦細分為重點,著力以才引才,致力打造健康醫療產業集聚發展的核心區,為新街的發展注入新動能。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街,「博士效應」日漸顯現。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人才集聚與之「同頻共振」,更多由尖端人才創辦的企業在這裡安寨紮營。目前新街科創園的企業中,共有博士34名、碩士59名,他們成為了新街轉型升級的「領頭雁」和「強引擎」。這種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的良性格局為新街的發展不斷輸入優秀的新鮮血液。

  從人才年會、沙龍路演等交流平臺的搭建,到商業模式、項目代辦等服務機制的改革,到子女就學、人才房配比等人才服務的優化升級……一系列「暖才惠企」舉措,新街持續釋放人才「虹吸」效應,釋放創新澎湃動能,細心呵護起生物醫療的這顆「火種」。

  近年來,蕭山始終把生物經濟產業作為趕超跨越新突破口。數據顯示,蕭山生物經濟企業已超過280家,初步形成了集聚效應。當前,蕭山正聚全區之力,搶抓生物經濟風口,加快布局生物醫藥創新全鏈條一體化的生態集成體系,共築生物經濟產業發展高地。

    根據蕭山網與蕭山日報社和蕭山廣電局的合作協議,蕭山網擁有蕭山日報、蕭山電視臺、蕭山人民廣播電臺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的網上獨家發布權,版權均屬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焦點

  • 以科創園為基礎發展新興產業 蕭山新街開闢全新「跑道」 新街以...
    杭州網訊 當前,蕭山正集全區之力,大步邁向「全球生物經濟智力匯聚高地、數字經濟與生物經濟融合發展先行區、全國生物經濟產業轉化加速第一區」。近日,由蕭山區委宣傳部主辦,蕭山網承辦的「新製造 新跨越」2020第十二屆全國網絡媒體蕭山行」舉行。全國20多家網絡媒體記者走進新街,了解新街生物醫療產業發展情況。
  • 智力引領科創!這裡,就是新街科創園
    新街科創園依託毗鄰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地處杭州東站、杭州南站15分鐘交通圈等優勢,加快項目引入、人才集聚,新街科創園成功申報為杭州市級科技孵化器和浙江省級小微企業園區,為生物醫療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配合有機更新,響應政府號召,用適合的價格把空間出讓,把好項目引進。」
  • 博士專訪丨新街科創園何以引才留才,打造生物醫療「新地標...
    從設立起步、提速突破到加速奔跑,新街科創園產業集群集聚發展,逐漸成為一片創新創業的幸福沃土。蕭山生物醫療創新發展的美好明天,都與這裡「環環相扣」。而杭州柏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園區內代表企業之一。
  • 新經濟 | 好消息!又有一家企業在新街科創園開業啦
    昨天,杭州源位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為新街科創園第50家入駐的科技企業。街道黨工委書記湯衛,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陳文景,街道黨工委委員俞紅霞等到場祝賀。
  • 日照市東港區「四輪驅動」跑出人才發展「加速度」
    近年來,日照市東港區以推進「人才興區」戰略為引領,持續增強「黨管人才、聚產引才、平臺搭建、環境優化「四輪驅動力,跑出了人才發展的「加速度」,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 第十二屆全國網絡媒體蕭山行①:到新街看「三新」
    編者按:當前,蕭山正集全區之力,大步邁向「全球生物經濟智力匯聚高地、數字經濟與生物經濟融合發展先行區、全國生物經濟產業轉化加速第一區」。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26日上午,由蕭山區委網信辦、蕭山網聯合舉辦的「新製造、新跨越——第十二屆全國網絡媒體蕭山行」大型集中採訪活動第一站走進新街科創園。新華網、中新網、中國日報網、中國網……全國20餘家網絡媒體齊聚,實地參觀生物醫療企業,探索蕭山生物醫療細分領域產業發展之路。
  • 山東菏澤定陶:跑出「後來居上」發展加速度
    新華網濟南9月28日電(楊晶茗)在2019年度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化評價中,菏澤市定陶區跨越62個位次,位居全省進步縣第二名,被山東省政府表彰為2019年度「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步縣區」,在菏澤率先實現「後來居上」。近年來,定陶區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持續推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努力跑出了「後來居上」發展加速度。
  • 走進全省優秀開發區|綿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用「加速器」製造加速度...
    一如好酒萬裡飄香,劍南春酒廠所在的綿竹高新技術產業園正在走出一條既快又好的高質量綠色發展道路。9月18日,記者隨「走進全省優秀開發區」活動走進綿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7月,四川省發展改革委通報了2020年四川省開發區綜合評價考核結果,共評選出29個優秀開發區,其中就包括綿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 關注|「中國工廠」「中國門店」紛至,上海引進外資跑出「加速度」
    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人工智慧、新能源的研發和技術服務為主的科技服務業是增長最快的領域,今年1至9月,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57.5%,佔比超過10%。高能級製造業加快落戶。「十三五」期間,外資製造業主要投向電氣機械、化工、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製造領域。高技術製造業實到外資佔製造業外資比重為38%。
  • 蘇州工業園區:改革開放「試驗田」 跑出發展加速度
    新華社南京7月16日電 題:蘇州工業園區:改革開放「試驗田」 跑出發展加速度  新華社記者陳剛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自拉開建設序幕24年來,蘇州工業園區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成為改革開放活力最強、發展質量效益最高的區域之一
  • 城鄉融合發展跑出「加速度」
    人民政協網佛山1月7日電(本報記者 林儀 揭春雁 通訊員 葉寧 鄒永榆)佛山市南海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廣佛同城前沿,改革開放40多年來,南海區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進入新時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成為南海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
  • 濰坊高密市柏城鎮:科技創新讓企業跑出「加速度」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5日訊濰坊高密市柏城鎮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加大科研技術投入,新產品研發水平日益提高,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引擎。作為山東省首批「瞪羚企業」的山東仙普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幾年抓住國家深入推進獸用抗生素綜合治理的有利時機,不斷加強在生物領域的研發創新,先後與國內多所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產學研合作關係,成功研製出幹擾素、抗菌肽等生物產品。為了更好的適應當前市場形勢,今年山東仙普愛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託金寧一院士工作站,開展抗感染新微生態製劑的研發。
  • 蕭山科技城:打造「重要窗口」示範樣板的第一科創平臺
    從蕭山發展歷史看,18年前,「蕭山走向世界」六個大字就掛在了北山通覽上,以萬向、恆逸為代表的蕭山企業不斷演繹跨國精彩;4年前,G20杭州峰會讓蕭山站到了「世界舞臺中間」;而對於籌備亞運,前不久的區委全會指出,要堅持亞運總牽引,實施「亞運興城」行動,面向全球拓展功能,面向未來塑造功能,面向基礎夯實功能,消除「縣域印記」,塑造「都市風採」,加快建成更高水平的國際都市中心區
  • 澳珠產業聚力,助推「澳珠極點」跑出加速度
    新華社評論,超3倍的增長背後,是逆風之下,澳門與珠海產業聚合發力,助推「澳珠極點」建設跑出加速度。峰會落幕,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單」?在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推進的背景下,澳珠極點建設又該如何發力?12月10日上午,備受矚目的2020澳珠企業家峰會在此開幕,22個產業項目現場籤約,涉及醫療健康、生物科技、科技金融、文體旅遊、人工智慧、物流等領域,協議籤約總金額達823.89億元,較一年前首屆峰會198億元的協議籤約金額增長超3倍。儘管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衝擊和挑戰,但珠澳合作的腳步不僅沒有停歇,反而跑出了「加速度」。
  • 綦江工業園區:新興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作為綦江區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綦江工業園區聚焦發展汽車摩託車、高端金屬材料、新型節能環保建築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支柱產業,並通過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營商環境,跑出新興產業的加速度,有力推動了全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 「十三五」:我國發展跑出「加速度」,奔向「新未來」
    「十三五」時期,全國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十三五」時期,「天眼」望天、「蛟龍」探海、大飛機首飛、高鐵馳騁、超級計算機競逐榜首,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北鬥導航全球組網,5G網絡加速成型,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三成……一批批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系列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在大江南北落成投用。
  • 產業逆風聚力 助推「澳珠極點」跑出加速度
    22個產業項目現場籤約,涉及醫療健康、生物科技、科技金融、文體旅遊、人工智慧、物流等領域,協議籤約總金額達823.89億元人民幣。而一年前的首屆澳珠企業家峰會,協議籤約總金額為198億元。一年時間,超過3倍的增長背後,是逆風之下,澳門與珠海產業聚合發力,助推「澳珠極點」建設跑出了加速度。
  • 現代產業體系跑出加速度 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五年來,湛江砥礪前行,只爭朝夕,以高標準、大手筆在雷州半島這片熱土上奮力書寫臨港產業、濱海旅遊、特色優勢農業、軍民融合「四篇文章」,勇擔「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時代使命,為發展之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現如今:大工業發展蹄疾步穩、四海遊客紛至沓來、蔬果海鮮香飄海外、軍民融合風帆正舉……湛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跑出加速度,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 紫山集團:復工復產跑出「加速度」
    「雙孢蘑菇產季即將結束,若不及時復工,不僅影響訂單完成進度,更會影響菇農經濟收益。」紫山集團總裁洪水河告訴我們,為力保雙孢蘑菇季節性收購,員工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爭分奪秒搶收原料,先做成鹽菇待產,即能解決菇農的燃眉之急,也為企業復產做足準備。集團首先召集顏厝鎮及周邊村莊居民,做好全面健康評估,經過嚴格檢驗後才能返崗。
  • 浦江科創園孵化出「金鳳凰」
    浦江科創園孵化出「金鳳凰」 發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