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湖南衛視官方微博公布暖春扶貧大劇《綠水青山帶笑顏》將於3月18日起在湖南衛視每晚20:00播出。據悉,《綠水青山帶笑顏》在淄博取景,電視劇取材於博山,當地農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真實反映了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帶來的深刻變化,該劇殺青儀式暨媒體見面會就是去年11月24日在博山舉行的。
作為湖南衛視重磅首推的脫貧攻堅獻禮劇,《綠水青山帶笑顏》正是立足於推動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以勵志的創業經歷結合細膩的情感路線,緊扣「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兩大主題,通過「返鄉創業」「大學生村官」「精準扶貧」等元素,記錄一個美麗鄉村的生態經濟發展歷程。
《綠水青山帶笑顏》以「兩山理論」為主旨,講述了許晗、杜笑語等都市優秀青年積極返鄉創業,建設美麗鄉村的勵志故事。在以往的「創業劇」中,我們見慣了雄心勃勃、大刀闊斧向前衝的創業者形象,而在《綠水青山帶笑顏》一劇中,年輕的創業者們來到農村這個全新的場域,面臨的「新生態」與「北上廣」網際網路領域的創業者大不相同。
該劇將鏡頭對準滿懷夢想與熱情的返鄉創業青年群體,呈現了三個年輕人在回歸家鄉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成長過程。
由楊爍飾演的許晗,在北京做了8年藝考培訓學校,偶然被鄉村風景所吸引,決定回鄉創辦精品民宿,卻遭遇了一連串意外挑戰。
潘之琳所飾演的杜笑語,果決獨立,對家鄉制琉璃的「老手藝」有著深厚的情感,辭職回鄉後,決定成立一家琉璃工坊,卻無法得到家人理解與支持。
馬蘇飾演的大學生村官鄭菲,從一個在稻田地裡每走一步都會掉靴子的嬌姑娘,逐漸成長為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第一書記」。
後來,在「第一書記」及當地村民協助和支持下,許晗和杜笑語也最終憑藉堅韌的耐力、執著的態度和寬闊的胸懷,投身生態文明建設,不但成就了自己的夢想,也將落後的貧困農民扶上了小康之路。
具體到劇情發展,幾位主角的創業經歷並非一帆風順,從一開始抱著純粹的夢想四處碰壁,到逐漸深入鄉村生活,更了解鄉村的人、更了解鄉村的事,除了一腔青春熱血外,他們更加腳踏實地,從而以更敏銳的目光察覺到鄉村面臨的新發展機遇,積極開拓思路,解決問題,最終在有血有肉的現實中找到了夢想堅實的落點,既活出了自己的出彩人生,也幫助更多人收穫了幸福的生活。
該劇主要取景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的古村落和上坊村,位於齊長城遺址的山腳下,地處原始古老峽谷之中,群山環抱,山清水秀,具有獨特原生態鄉村氣息,是山東省公布的第二批歷史優秀古建築。
整部電視劇以當地農村百姓的日常生活為故事背景,融入了鄉村美景、自然山水、人文歷史、民間風土、地方特產等各類博山特色元素,對於提升本地知名度、拉長產業鏈、加快文旅融合、推動鄉村振興、促進經濟社會繁榮發展都具有很大助力。
2020,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始終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湖南衛視,在一眾省級衛視中率先推出扶貧大劇《綠水青山帶笑顏》,積極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講好「中國脫貧故事」。劇中創業者的奮鬥故事發生在鄉村,特殊環境和特殊群體有力推動了《綠水青山帶笑顏》的戲劇發展。在鄉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父老鄉親亟需脫離貧困;自然環境美好而脆弱,新興綠色產業有待形成;城鄉思維差異較大,衝突在所難免。該劇不僅反映著創業者的生活,也反映著大眾的真實情感和喜怒哀樂。
《綠水青山帶笑顏》在真實反映了十八大以來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帶來的深刻變化的同時,更以人文溫度觸摸家國情懷,發揮了文藝作品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也為觀眾帶去了溫情與力量,值得期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樊舒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