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酒王」易主,一年狂賣50億,號稱湖北的「茅臺」

2020-10-03 灰鴿觀察室

華中地區(河南、湖北、湖南)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在如今白酒的江湖裡,華中也是各大酒企角逐的最大市場之一。

有統計數據表明,在河南,80%的白酒消費被外省品牌佔據,在湖南,本土白酒品牌的份額也不到1/3,只有湖北把「強龍不壓地頭蛇」基本實現了。

《樂酒圈》的統計數據顯示,湖北白酒市場上,外來和本土大約各佔一半份額,而本土品牌的市場表現正越來越好。

根據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和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0酒類品牌價值名單,湖北本土白酒「白雲邊」擠入了全國白酒15強,成為湖北乃至華中地區最值錢的白酒品牌。

其實,與抽象的品牌價值相比,白雲邊2019年的銷售數據更能體現其在華中地區本土白酒品牌中的「新王」地位。

根據白雲邊酒業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銷售額突破了50億,如果從區域白酒品牌來說,這已經是衝破了天花板。

50億在華中地區的酒企中處於一個什麼位置呢,我們可以簡單捋一捋其它白酒品牌的戰績。

河南省白酒有「五朵金花」,其中大部分都在5-10億的規模,唯一突破了10億的仰韶酒也止步於20億大關。

湖南的本土代表是酒鬼酒,還是一家上市公司,但銷售額比其名氣寒酸,財報顯示2019年只賣了15億。

湖北除了白雲邊,還有稻花香、枝江、黃鶴樓等本土知名品牌,但如今都已被白雲邊遠遠甩在了身後。

稻花香2019年賣了28億,黃鶴樓賣了11.5億,而昔日的華中「酒王」枝江則已經沒落,去年還不到6億。

從這個角度來說,白雲邊已成了名副其實的華中新「酒王」,而其銷售區域除了湖北本省,還有河南、湖南、江西等地。

眾所周知,中國的白酒講究香型,清香、濃香、醬香各領風騷數十年,如今是醬香酒的輝煌時代,而白雲邊則包容了濃香與醬香的特點,創造了一個新的香型叫「兼香型」。

網上對於白雲邊的描述是:

「聞之清香、入口濃香、回味醬香」。

也就是說,喝白雲邊,就能同時體會汾酒的清香、瀘州老窖的濃香以及茅臺的醬香,給人一種回味綿長的感覺。

實際上白雲邊的兼香型釀製法是1974年通過改進才誕生的,酒釀出來後需要經過長年窖藏,而且時間越久,酒的質感越純,就像茅臺一樣,因此,白雲邊也被業內稱為「湖北茅臺」。

當然,白雲邊酒的歷史可不止是1974年,光是白雲邊這個名字就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有李白的詩句為證: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白雲邊酒也就此得名。

而現在的白雲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是1952年在私人酒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自1979年起在全國白酒質量評比中屢獲銀獎後,才逐漸為外人所知。

而其在兼香型酒中的絕對領導地位,應該是2009年之後的事情了,當年白雲邊牽頭起草了《濃醬兼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我們所熟知的有名的兼香型酒還有安徽口子窖、四川敘府等。

值得一提的是,白雲邊如今已是民營企業,在如今白酒產業國企恆強的局面下,顯得有些另類,而在荊州市,白雲邊一直是納稅大戶。

白雲邊還有一個特點是低度酒為主,網上曾流傳著「白雲邊,喝一天」的說法,意思就是說白雲邊度數低,喝起來不容易醉。

不知道這是不是白雲邊酒日益壯大的一大重要原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進入了50億的俱樂部,白雲邊酒已有了全國化的底氣。

相關焦點

  • 華中「酒王」易主,一年狂賣50億,把稻花香、枝江甩出幾條街
    華中地區(河南、湖北、湖南)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在如今白酒的江湖裡,華中也是各大酒企角逐的最大市場之一。 有統計數據表明,在河南,80%的白酒消費被外省品牌佔據,在湖南,本土白酒品牌的份額也不到1/3,只有湖北把「強龍不壓地頭蛇」基本實現了。
  • 巨虧8600萬,華中「酒王」悄然隕落,曾是中國前十、湖北第一
    而近日,曾經的華中「酒王」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隕落了。維維股份聽起來或許陌生,但那句廣告詞卻很熟悉:「維維豆奶、歡樂開懷」,而曾經名冠華中地區的中國十大名酒之一「枝江大曲」,如今就「寄生」於維維股份旗下。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維維股份酒業的營收規模只有4.3億,淨利潤則是虧損8600萬,枝江酒作為曾經的湖北白酒「一哥」,已經名不副實了。
  • 曾是湖北白酒界的翹楚,如今連虧三年,華中酒王為何黯然跌落?
    一直以來,酒業中的茅臺和五糧液兩大品牌都長盛不衰,其他的選手似乎都是過客,始終逃離不了起起落落的命運。如曾經與茅臺齊名的西鳳酒,如今淪為區域品牌,與五糧液過招的劍南春也沉寂了下來,除了它們之外,昔日湖北白酒界的翹楚枝江酒業也已黯然跌落。
  • 最尷尬的「酒王」,地位和茅臺一樣體面,一年卻只賣幾個億
    比如茅臺,公認的中國「酒王」,無論營收、利潤都是行業No.1,市值和股價也是A股最貴,「酒王」的稱號實至名歸。比如五糧液,你可以稱之為中國濃香「酒王」,在中國所有濃香型白酒品牌中,他是絕對的老大。比如洋河,你可以叫它中國華東「酒王」,在中國東部地區的所有白酒中,他的規模獨佔鰲頭。
  • 甘肅「酒王」易主,原老闆套現18億,新東家賺了9個億
    就拿甘肅曾經的皇臺酒來說,甚至一度和茅臺齊名,當年那句「南有茅臺、北有皇臺」,至今還讓人記憶猶新。當然,甘肅白酒不只有皇臺,皇臺走了,自然有新的接替者,金徽酒就是新的甘肅「酒王」,華經情報網統計的數據顯示,金徽酒獨佔甘肅白酒市場近1/4的份額。
  • 一個交稅1400億,一個喝2噸茅臺,這兩個老頭才是真的煙王和酒王
    「菸酒人生」,相信很多的國人都對名煙名酒有一定的了解,可你知道中國的煙王和酒王分別是誰嗎?今天我們就帶你認識下18年供稅1400億的煙王——褚時健,和48年喝掉2噸多茅臺的酒王——季克良。在他上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實現了戛灑糖廠的止損,並在那之後開始盈利。1979年,褚時健再次臨危受命,擔任了瀕臨倒閉的玉溪捲菸廠廠長的職務,而這一年,他剛滿51歲。
  • 一代「酒王」崩塌,銷售額曾是茅臺的2倍,如今被逼破產拍賣
    而白酒中消費比例最大的卻是低度白酒,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中國50度以下的白酒消費佔了90%,其中42度的白酒消費量就佔了一半。其實,世界上其他國家也主要消費低度酒,國際上主流的烈酒度數只有40度,像伏特加和威士忌大多都是40度左右,有些國家甚至還規定了禁止進口高度烈性酒,比如美國要求的進口酒度數不得高於50度,而日本的要求則更苛刻,不得高於35度。
  • 川東"酒王"巔峰時"吊打"茅臺,誰知只是曇花一現,只風光一年
    另外四川白酒產量也很大,光四川一個省份,一年的白酒產量就佔據了全國產量的一半,由此可見,四川白酒也不是虛有其名。怪不得當地人常說,川酒雲煙。在川東地區曾出現一個名酒,堪稱川東酒王。川東酒王巔峰時&34;茅臺,但因各種原因只風光了一年,曇花一現。它就是遂州酒。遂州酒位於遂寧市射洪縣,與現在知名酒品沱牌同屬一個地方。
  • 中國的「酒王」和「煙王」:一個喝了兩噸茅臺,一個創稅收1400億
    對於名煙名酒我們大多都有些了解,但中國的酒王和煙王你知道是誰嗎?酒王季克良:48年時間喝掉兩噸多茅臺酒1964年,那時候中國茅臺酒廠的年產量僅僅只有220噸,這看似不少,但是按照現在的比例算,那時候的產量僅僅能達到如今產量的5%。
  • 他們不愧稱是中國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供稅1400億,一個喝掉兩噸茅臺!
    俗話說「菸酒不分家」,貴州茅臺酒廠與玉溪紅塔菸草集團相距不遠,在40年前,卻分別成就了中國最大的煙王與酒王——一個創造了稅值1400億,另一個則喝掉了2噸多的茅臺。不僅僅是產量低,茅臺酒廠在當時是不盈利而且虧損的,那一年,茅臺酒廠虧了84萬。  1964年的84萬是個什麼概念?要知道那時候一個差不多的大廠子,人均工資也才就35元,而那年剛滿25歲的季克良,就是在這時從一個大學畢業生成為了茅臺酒廠的調酒員。
  • 中國真正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供稅1400億,一個喝掉兩噸茅臺
    中國真正的煙王和酒王:一個供稅1400億,一個喝掉兩噸茅臺中國向有「雲煙貴酒」之說。上世紀90年代,「煙王」是雲南玉溪捲菸廠廠長褚時健,他生於1928年。沒有「酒王」的說法,但人們公認貴州茅臺最能代表中國酒文化。
  • 新疆「酒王」,一年狂銷20多億,拿下當地40%的市場
    比如陝西人鍾愛西鳳、山西人力挺汾酒、湖北人好喝毛鋪、江西人傾心四特、安徽人則驕傲於口子窖。其實,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酒王」,而地處我國大西北的新疆也有自己的本土「第一酒」。不僅是現在,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裡,伊力特也是新疆本土的「酒王」,以至於1992年被新疆自治區主席題詞為「新疆第一酒」。其實,伊力特不僅是市場份額第一,它的身上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與眾不同。中國白酒講究歷史和文化,就算是一個普通的地方名酒都能追溯到某個久遠的朝代,而伊力特卻是解放後才誕生的,滿打滿算也就60多年,與「老字號」完全不沾邊。
  • 被嫌棄的北京「酒王」,一年狂賣上百億,很多全國名酒都不如它
    二鍋頭作為京酒的代表,與四川的五糧液、貴州的茅臺一瓶二鍋頭的價格不到20塊錢,誰都買得起,與茅臺、五糧液喝的只是可憐的虛榮相比,二鍋頭裡品出來的才是生活本來的味道。而在北京一眾二鍋頭白酒品牌中,牛欄山無疑是領頭的那一個,可以算得上北京「酒王」,不僅在北京市場一枝獨秀,在全國也讓很多名酒都只能望其項背。
  • 酒王輪流坐,怎麼就輪到茅臺了呢?
    提到喝酒,不得不說茅臺,貴州茅臺不僅股價在整個A股無人能及,其市值甚至一度在全A稱王稱霸。中國股市幾十年,凡是股價超過茅臺的股票,最後都下場悽涼。是什麼造就了一代股王,是誰成就了貴州茅臺。我們今天就來講講國人喝白酒的歷史。中國人歷來不喝白酒的,主要還是喝的是黃酒。近代以來,白酒才真正崛起,其中原因卻是因為釀酒成本比黃酒低,因為便宜,所以流行,所以慢慢地成為主流。
  • 上一個冬天,茅臺成了酒王
    但茅臺成為酒王,也是這一年。當然,成為「酒王」並非瞬間之力,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在此之前,五糧液已經當了近20年的白酒老大。1995年,五糧液被授予「中國酒業大王」的桂冠,正式宣告稱霸中國白酒行業。茅臺這塊招牌,已經是它最核心的競爭要素。說到底,茅臺是白酒行業最會營銷、最會講故事的,而且把故事講到了極致。你以為茅臺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其實不然,茅臺酒最主要構成因素,其實是故事。從「金獎」到「國酒」,從赤水河到微生物,從產能到工藝,還有「茅臺護肝論」,目前白酒界還沒找到一個比茅臺更會講故事的故事大王。
  • 一年狂賣80億,土得掉渣的「東北王」,超過了中國八大名酒
    導語:一年狂賣80億,土得掉渣的「東北王」,超過了中國八大名酒現在的白酒已經越來越講究包裝和外觀了但是也有例外,就有那麼一款土得掉渣的「東北王」,一年狂賣80億超過了中國八大名酒。如果拆開包裝和瓶子,然後將酒倒入碗中,那麼到底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分辨出哪個價值1000,哪個價值50。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酒除了是飲料也是重要的禮品。送禮的高檔白酒確實需要一個漂亮的包裝。
  • 中國煙王和酒王,一位曾為國家繳納千億,一位47年喝下2噸茅臺
    中國煙王出獄,曾為國家繳納1400億,中國酒王47年喝下了2噸茅臺中國的餐桌上一直有一個約定成俗的文化就是我們的酒桌文化,很多人應該都是對這個文化比較熟悉的,而這種酒桌文化深入細分的話其實就是菸酒文化。而這兩樣東西在我們中國的餐桌上是非常常見的,在中國交際是必不可少的。
  • 白酒只知茅臺、五糧液?「大眾酒王」了解一下
    文 | 大家酒評內容中心 明美君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而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收入決定支出,這點在酒桌上自然也會體現。對於龐大的、普通消費人群來說:茅臺、五糧液等高端酒雖好,但不可能長期飲用。
  • 白酒界的酒王:茅臺也一度被其「碾壓」,今卻陪跑18年市值差4倍
    但在20世紀90年代,五糧液不僅超越了濃香型白酒的第一品牌瀘州老窖,而且成為白酒行業的「酒王」。甚至連中國著名的茅臺酒也被五糧液「碾壓」。近年來,白酒行業整體銷售呈現上升趨勢,雖然行業繼續升溫,但行業分化明顯。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白酒行業的市場規模已達6000億人民幣,預計白酒企業將超過2萬家。茅臺酒和五糧液是目前國內收入規模最大的領先白酒品牌。
  • 中國白酒大黑馬誕生:一年狂賣80億,悄悄打敗了中國9大名酒
    今天要介紹的這個白酒品牌,雖然被很多人稱為"土得掉渣",卻一年狂賣80億元,甚至打敗了中國九大名酒。這個白酒品牌,就是老村長。一年賣出80億元根據數據統計顯示,如今國內白酒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000億元。中國人對於白酒的喜愛,從古至今一直沒有中斷。尤其是中高端市場的白酒,甚至不再是消費品,而成為人人爭搶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