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地區(河南、湖北、湖南)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在如今白酒的江湖裡,華中也是各大酒企角逐的最大市場之一。
有統計數據表明,在河南,80%的白酒消費被外省品牌佔據,在湖南,本土白酒品牌的份額也不到1/3,只有湖北把「強龍不壓地頭蛇」基本實現了。
《樂酒圈》的統計數據顯示,湖北白酒市場上,外來和本土大約各佔一半份額,而本土品牌的市場表現正越來越好。
根據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和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0酒類品牌價值名單,湖北本土白酒「白雲邊」擠入了全國白酒15強,成為湖北乃至華中地區最值錢的白酒品牌。
其實,與抽象的品牌價值相比,白雲邊2019年的銷售數據更能體現其在華中地區本土白酒品牌中的「新王」地位。
根據白雲邊酒業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銷售額突破了50億,如果從區域白酒品牌來說,這已經是衝破了天花板。
50億在華中地區的酒企中處於一個什麼位置呢,我們可以簡單捋一捋其它白酒品牌的戰績。
河南省白酒有「五朵金花」,其中大部分都在5-10億的規模,唯一突破了10億的仰韶酒也止步於20億大關。
湖南的本土代表是酒鬼酒,還是一家上市公司,但銷售額比其名氣寒酸,財報顯示2019年只賣了15億。
湖北除了白雲邊,還有稻花香、枝江、黃鶴樓等本土知名品牌,但如今都已被白雲邊遠遠甩在了身後。
稻花香2019年賣了28億,黃鶴樓賣了11.5億,而昔日的華中「酒王」枝江則已經沒落,去年還不到6億。
從這個角度來說,白雲邊已成了名副其實的華中新「酒王」,而其銷售區域除了湖北本省,還有河南、湖南、江西等地。
眾所周知,中國的白酒講究香型,清香、濃香、醬香各領風騷數十年,如今是醬香酒的輝煌時代,而白雲邊則包容了濃香與醬香的特點,創造了一個新的香型叫「兼香型」。
網上對於白雲邊的描述是:
「聞之清香、入口濃香、回味醬香」。
也就是說,喝白雲邊,就能同時體會汾酒的清香、瀘州老窖的濃香以及茅臺的醬香,給人一種回味綿長的感覺。
實際上白雲邊的兼香型釀製法是1974年通過改進才誕生的,酒釀出來後需要經過長年窖藏,而且時間越久,酒的質感越純,就像茅臺一樣,因此,白雲邊也被業內稱為「湖北茅臺」。
當然,白雲邊酒的歷史可不止是1974年,光是白雲邊這個名字就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有李白的詩句為證: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白雲邊酒也就此得名。
而現在的白雲邊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是1952年在私人酒坊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自1979年起在全國白酒質量評比中屢獲銀獎後,才逐漸為外人所知。
而其在兼香型酒中的絕對領導地位,應該是2009年之後的事情了,當年白雲邊牽頭起草了《濃醬兼香型白酒國家標準》,我們所熟知的有名的兼香型酒還有安徽口子窖、四川敘府等。
值得一提的是,白雲邊如今已是民營企業,在如今白酒產業國企恆強的局面下,顯得有些另類,而在荊州市,白雲邊一直是納稅大戶。
白雲邊還有一個特點是低度酒為主,網上曾流傳著「白雲邊,喝一天」的說法,意思就是說白雲邊度數低,喝起來不容易醉。
不知道這是不是白雲邊酒日益壯大的一大重要原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進入了50億的俱樂部,白雲邊酒已有了全國化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