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保羅·索魯《旅行之道》,看老一代旅行家如何旅行

2020-12-14 澎湃新聞
保羅·索魯一直是我鍾愛的旅行作家。在看完他以76歲高齡自駕墨西哥的最新遊記《蛇之平原》後,我才發現他早在2011年還出過一本名為《旅行之道》的書籍。這本書不是他早年前往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的遊記類書籍,而是把他五十餘年的旅行經驗加以總結,結集為這本「文學愛好者旅行指南」,將一生心得傾囊分享給讀者。

《旅行之道》,書名借用了中國道家的「道」字,表明了作者對旅行形而上的思考

保羅·索魯是誰?

在保羅·索魯之前,旅行文學一直都是歐洲人的專屬。也難怪,在背包客文化興起之前,旅行一直都被視為一種「貴族運動」。在那個年代,這種運動也許被稱為「遊學」更為恰當——當時「日不落」帝國的貴族子弟在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便開始了被稱為「Grand Tour」的遊歷,但主要都集中在歐洲大陸。直到1960年,嬉皮黃金年代的開啟,才迎來了大批前往亞洲的背包客們。

所以美國人保羅·索魯可以說是第一個歐洲人以外的旅行作家。他從年輕時就開始四處遊蕩,四海為家,先在馬拉威叢林學校擔任和平團教師一職,又在烏幹達大學任講師,隨後還前往新加坡大學任教,最後和來自英國的妻子結婚後,才從老家波士頓搬到倫敦居住。

定居之後,他仍不停旅行,足跡遍布非洲、美洲、大洋洲、亞洲等,以撰寫旅行故事為生。他刻薄、尖酸,文章中對世人的嘲諷和挖苦隨處可見,讓讀者對他又愛又恨,愛的是他的真實,恨的也是他的真實。他還愛搭乘火車旅行,基本所有的旅行都是在鐵軌上完成的,這也成為了屬於他看世界的方式。

在火車上寫作的保羅·索魯 資料圖

熟讀他文字的作者都知道,他從不提及景點,更沒有實用乾貨,但這本《旅行之道》卻一反常態,它是一部旅行指南、手冊、大雜燴、隨身攜帶的閱讀書目和回憶。其主題是旅行給予人們的啟發,全書分為二十七章,每三章一組,每一組前面引用了一位作家的旅行智慧,每一章討論一個問題,如鐵路旅行的樂趣、旅行者隨身攜帶的書籍、孤身旅行、旅行者花費的時間等,通過他自己和其他旅行者的看法和觀點,揭示旅行的真諦。

關於獨自旅行

保羅·索魯一直獨自旅行,而且他也極其推崇這種方式。他說:「旅行必須獨自一個人,去看,去檢驗,去進入。他說:「旅行是一種消失的藝術。他還說:「如果我一天不和任何任人說話,我感覺我瘦了三十磅,如果我兩天不說話,我感覺我就要消失了,沉默使得我不可見,再加上如果目的地有趣,這樣的旅途更使得我分外陶醉。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起先並沒有意識到獨自旅行的重要性。現在想來應該是很多因素制約了我:英語不好、沒有方向感、治安問題,所以每次不管合得來與否,我都要拉上一個同伴心裡才踏實。

但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對旅伴的要求也高了起來,再加上那會兒剛剛年過三十,遭遇了失業,未來該怎麼走,哪條路最適合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些問題都如迷霧般縈繞在我腦海。

我又想到了旅行。企圖用「在路上」的方式來尋找自我。我規劃了一條長長的旅行路線,以以色列作為起點,隨後便是外高加索的喬治亞,最後從格入境土耳其東部直至伊斯坦堡,完成兩個月的行程。

雖然心裡也還是惴惴不安,但最終還是咬著牙獨自上路了。

我在路上會掏出筆記本臨摹本地人 圖 喜喜

當我跨過邊境到達庫德人地盤的時候,旅行已經過半,退去了起初的激動和興奮,再加上土東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情,那裡的人們寧靜、寡言,甚至有些冷漠和出世。土黃色在那裡成了主色調,望不到頭的大片大片的荒漠,更給我一種絕望之感。

Bayazeit的清真寺和高山 圖 喜喜

在Bayazeit,我也如保羅·索魯一樣沉默了很久——在鎮上,我也想和本地人交談,但苦於他們英語不太靈光,我也說不出一句庫德語,只好坐著小巴上了山,那裡除了可以遠眺山谷外,還有一座與世隔絕的清真寺可以參觀。

正直冬末春初,除了風聲再也聽不到一絲其他的聲音。參觀完清真寺,我決定步行下山,看著遠處的荒原和高聳的雪山,任冷風颳在我的臉上,那一刻我豁然開朗:當人身處於自然之中,才會發現自己渺小得如同塵埃一般。以前那些放不下的、甚至懷恨在心的事情現在想來,只覺得啞然失笑,甚至根本就不值得花費時間一提。那一刻,我如釋重負,也突然明白索魯說的令人感到悽然的孤獨,卻往往能夠豐富我們的精神,治癒我們的內心。

關於火車旅行

「我討厭降落在一個地方,我需要從一個地方挪到另一個地方,因為它有那種連接的感覺。」

「我的問題之一就是不喜歡太快地從熟悉切換到陌生,我喜歡帶著我的背包和護照,緩慢地跨過邊境,再掠過邊檢的鐵絲網,這使我感到這裡和那裡是相通的。

「每次搭乘飛機旅行都一樣,而每次火車旅行都不盡相同。火車旅行者多是友善的、健談的,他們甚至是自由的。或許是因為在火車上可以自由地行走,所以才無拘無束——在火車上,陌生人不僅是最好的談話對象,也是最好的傾聽者。」

從阿德萊德到達達爾文的「甘號」列車是世界上經典的火車路線之一 資料圖

事實也是如此,保羅·索魯的旅途見聞中,火車上發生的故事基本上要佔據整本書的三分之一。在他看來,火車上的人不僅滿是故事,火車也更能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化和形象:貧窮落後的國家也有著破落窮苦的火車系統,比如印度。效率至上的國家也會反映在其鐵路系統上,比如日本。

而往往我們認為「索價過高」及又無甚好吃的餐車,卻最好地說明了一切:在馬來西亞的火車上,有種類繁多的麵條售賣;在西伯利亞鐵路線上,廚師端出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羅宋湯;煙燻鯡魚和炸麵包成了蘇格蘭火車上的經典飲食;而在羅馬尼亞,一早就能在餐單上發現「血腥瑪麗」和「螺絲起子」這兩款經典雞尾酒,侍者說賣點就是「用酒精喚醒新一天」!

而這些都比不上他在印度認識的一名名為「Tapa Smim」的和尚來得印象深刻。保羅·索魯發現他所有的行李就是一塊交叉對摺的包袱皮,帶著好奇他請和尚展示了他的物品:用來化緣的缽,太陽鏡、肥皂、手電筒、防蚊液、阿司匹林、小小的塑料盒中包括剪子、指甲刀、刮鬍刀、一件薄薄的毛衣、一個筆記本、一份官方證明出家人的文件、一個電子詞典、一串念珠、一頂草帽和一個扇子。

索魯看到這裡抑制不住好奇,問他:「那你的錢呢?」

和尚微微一笑:「那是我的秘密。」

說罷,他小心翼翼地把所有東西逐一歸位,畢竟這些是他在這個世界上所擁有的全部財富了。

搭乘火車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悠閒地看風景 圖 喜喜

而受到保羅·索魯的影響,我也在火車上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對於我來說,鍾愛火車旅行,可能是因為透過那小小的窗戶,能看到外面大大的世界:白雪覆蓋的大地,雄渾壯美的河流,牛羊成群的草原……我想,火車旅行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你永遠不不知道下一秒的風景是什麼樣,亦如人生一般。

關於旅行方式

起初看保羅·索魯的書,他的尖酸刻薄充斥在字裡行間,我不禁產生疑問:這人為什麼這麼憤怒,為什麼對世間很多事情都看不慣?

但也別誤會他就一直如此自大,在旅行作家中,也有保羅·索魯心悅誠服的人,而且還是個女人。

騎車旅行的黛芙拉-墨菲 資料圖

為了表達他的敬佩之情,索魯用了整整一章來描寫這名女子,她名叫黛芙拉·墨菲(Dervla Murphy),來自愛爾蘭利斯莫。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她14歲輟學,母親去世後,她便開始了長途旅行,而第一次方式就相當狂野; 她從愛爾蘭出發,一路騎行到印度,其中也遭遇了許多危險:下雪、幾乎溺水淹死、在伊朗被毛拉施以石刑……

「當我到達阿富汗邊境,似乎這麼做也是理所當然的:晚飯前,我先把麵包上的泥土刮下去,再把奶酪中的頭髮撿出來,從白糖中剔除蟲子,我也不再在乎身上的跳蚤了。事實上,我已經沒有脫衣服,甚至在床上睡覺達十天之久。」這段傳奇經歷也收錄在了她的第一本《單騎伴我走天下》(Full Tilt)中。

而在她的另一本《騎騾子走衣索比亞》中,她被問到是如何做到的,她輕描淡寫:「不把自己當女的就可以了。」

自1964年至今,墨菲共計出版了23本遊記,她的旅行多半是通過騎車或者徒步完成。保羅·索魯說,她從不抱怨,從不嘲諷,所有的旅行基本都是獨自完成,她的旅行方式也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她的性格特點:明確、耐心、誠實、可靠、總是在試圖突破自己的極限,而總是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旅途——她是一個仍在用最傳統的方式旅行的人。

想到當下很多熱門旅行城市都在飽受「過度旅遊」之痛。是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和科技的飛速發展,曾經只有貴族才能承受的生活方式早已經變得越來越平民化和普遍化。在這個扁平的世界裡,旅行也變得前所未有的簡單和便捷。這種簡單和便捷也使得那些本來性格鮮明、稜角分明的城市,也在市場和金錢的刺激下,變得越來越面目模糊。

避開遊人,發現了一堆像大象的巖石。喜喜 圖

怎麼辦?黛芙拉·墨菲給出了她的建議:選擇你想要前往的國家,隨後查看各類旅行書籍和攻略,看哪裡遊客最多,然後盡力避開他們。這一建議被索魯戲虐為「相當政治不正確」,但卻說出了每個真正渴望旅行的人的心聲。

最後,我想此書給我的最大啟示就是,雖然這些老一代冒險家的旅行方式很難複製,但是從索魯們的經歷和故事中,甚至在對待旅行的態度上,都能讓我們得到很多新的啟示,同時也增加了我們未來旅行的更多可能性。

附:保羅-索魯自認不可或缺的十大旅行之道:

*離開家

*獨自上路

*輕裝旅行

*帶上紙質地圖

*避免搭乘飛機

*陸路穿過國與國的邊境

*堅持寫日記

*讀和目的地無關的小說

*如果非要帶手機,儘量避免使用

*交個本地朋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歡迎來到保羅·索魯的地中海
    希臘傳說中,這兩座巨巖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分開阿特拉斯山脈,開鑿直布羅陀海峽的遺存,因此被稱為「赫拉克勒斯之柱」。英屬直布羅陀的赫拉克勒斯之柱保羅·索魯以此為起點開始他的地中海沿岸之旅是有原因的。古希臘作家歐裡庇得斯寫道:「(赫拉克勒斯之柱)乃航程的終點。」
  • 旅行文學與歷史書寫:愛德華·斯坦福旅行寫作獎入圍名單揭曉
    《地下》/羅伯特·麥克凱倫Underland/Robert Macfarlane酷愛徒步旅行的蘇格蘭旅行作家羅伯特·麥克凱倫這一次把讀者們帶入腳下的世界,他不僅僅是行走在地球的表面,更是深入了地下——格陵蘭島的冰川、青銅時代的墓穴、北冰洋附近的巖洞、森林下的樹根世界…… 這也是一次時空之旅
  •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如何看待旅行這一戶外活動
    近日看到網上播報武漢大學的櫻花開了,所以疫情過後很想去旅行賞花,沿著河堤一路走下去,去看那盛開的櫻花,去看那盛開的桃花、杏花,去看那天上的白雲。心靈的旅行更吸引人。以前每到春節就要去遠方旅行,因為平日裡沒有時間,老是加班加點,美其名曰在工作。今年春節宅在家裡兩個月,竟然足不出戶,沒有去遠方旅行,一看到櫻花盛開的照片馬上就有要去看櫻花的衝動。以前的旅行有很大一部分是旅遊,只會看風景、買商品、吃大餐,所謂的旅遊打卡。
  • 民以食為天,古人在長途旅行中如何獲取食物呢
    然而,在古代,經濟相對落後,人口相對稀疏,交通相對落後,城鎮相對稀少,在長途旅行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但是,根據翻開大量的歷史書籍,我們會從中發現古人卻沒有因此而停止長途旅行的步伐,那麼,在民以食為天的古代社會,古人在長途旅行中是如何解決食物需求的呢?在古代,古人的長途旅途多半靠馬車與步行。
  • 到這裡去,羅曼蒂克永不消亡 2017去哪兒聰明旅行家之選情人節特輯
    有一個世界叫二人世界,有一種浪漫叫旅行的浪漫。情人節即將到來,你是否準備好了和愛人共赴一場浪漫之旅,去享受屬於你們獨一無二的羅曼蒂克?近日,去哪兒攻略推出「2017去哪兒聰明旅行家之選情人節特輯」,根據去哪兒攻略數據和去哪兒聰明旅行家投票產生境內和境外最羅曼蒂克目的地。
  • 《超級旅行家》:7位心靈嚮導帶你去旅行
    ——《超級旅行家》 國內首部民宿酒店系列紀錄片《未來的老房子》第一季和第二季在旅遊衛視黃金檔播出後,再出新IP《超級旅行家》。 七集人文紀錄片《超級旅行家》由蕭清執導,力邀攝影師肖全、前央視新聞主播趙普、日本建築師青山周平、民謠歌手莫西子詩、唐代胖臉仕女插畫師焦響樂、著名美食家莊臣和本色美術館館長陳翰星等7位行業大咖去7座理想之城旅行,
  • 旅行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你喜歡旅行在路上的而感覺嗎?
    作為一個經常自駕旅行,帶著老婆孩子到處旅行的老旅友,還真沒法一句話來概括旅行的目的,對於我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旅行經歷的增長、不斷的反思,對於旅行的理解也在慢慢的發生變化。在我看來,選擇旅行,有這麼幾方面的原因。
  • 漫天飛舞的並非都是柳絮,種子都是天生的旅行家
    ,種子在漫長的生長過程中,大多數需要進行旅行,這本書探索了很多種子旅行的奧秘,當我們再次走近植物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感受。這本書通過對植物種子的傳播講解,深入讓人們了解到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讓人在看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領會自然的神奇魅力,探索與自然和諧共處之道。
  • 新約全書逐節匯查-使徒行傳13保羅第一次旅行宣教A在賽普勒斯
    「真道」,是指信仰的本體,使徒傳講這「真道」就是要眾人回應,法師卻出面阻擋真理。那「御用法師」深恐失了士求·保羅的信任,所以他當面對抗巴拿巴和保羅二使徒。法師行異能有時也是真實的,福音書告訴我們,猶太人有時也能夠趕鬼(路11:19),所以必須抵擋它。雙方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第一次旅行宣教分明面臨著第一場屬靈的爭戰。
  • 旅行造句和解釋_旅行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丁玲《阿毛姑娘》:「在這旅行之中,阿毛所見的種種繁華、富麗,給與她一種夢想的依據。」]旅行在教材中的例句:1、牛馬有腳,鳥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麼辦法?(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2、月光曲)旅行參考例句:1、如果條件允許常出去旅行,行萬裡路。2、一輩子是場修行,短的是旅行,長的是人生。3、人生是一場旅行,而不是一個終點。
  • 每個米粉都是潛在的旅行家
    一個米粉行走的範圍不算大,但3億米粉加在一起,就是走遍全世界的旅行家。下面,我們用大數據看看米粉旅行家是怎樣的一群人。可以說,小米為米粉提供了所以從感性到理性的出遊條件,讓米粉成為蠢蠢欲動隨時準備行程的旅行家!對於這樣一群旅行家,小米影響希望通過對「旅行目的地」更加深度的挖掘,為米粉提供親臨實地般的旅行體驗。
  •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護身符獲取攻略 護身符如何獲得
    導 讀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最近已經正式上線了,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可以繼續飼養自己的青蛙,並且欣賞它在旅行途中帶來的風景和見聞
  • 《旅行青蛙中國之旅》特產有什麼用 特產作用效果一覽
    導 讀 在旅行青蛙中國之旅手遊中特產究竟有什麼用呢?
  • 攜程中外旅行家泰州之行圓滿落幕
    原標題:攜程中外旅行家泰州之行圓滿落幕「這城不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  早在700多年,泰州這座小城就給旅行家馬克•波羅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你不想在節假日被擠得胸悶氣短,如果你不想在過度開發的旅遊景區裡踩到垃圾,那麼,素有「水鄉水城」之稱泰州是個很好的目的地選擇。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我國古代的旅行家中,以平民身份聞名於世的,外有汪大淵,內有徐霞客。汪大淵的旅行重在海外,而徐霞客的旅行重在國內,這是一種獨特的互補。  和古今中外所有的旅行家相比,徐霞客最獨特的意義在於:他是以性靈遊、以軀命遊,是最純粹、最專業的旅行家。
  • 泛旅行一城一故事: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拿多利集團泛文化 / 泛旅行一城一故事旅行家俱樂部據1842至1927年觀測記錄,大瀑布平均每年後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漸減小,照此下去,再過5萬年左右,瀑布將完全消失。拿多利集團泛文化 / 泛旅行一城一故事旅行家俱樂部尼亞加拉瀑布總的最大流量可達每秒6000立方米,但是只有30%的水量流向尼亞加拉河河谷斷層處,形成瀑布,其餘70%的水量被用於發電。
  • 亨利·魏斯梅爾:當旅行變成了一種自戀行為
    「我們的運氣確實挺牛逼的,」這哥們兒聳聳肩對我慢吞吞地炫耀道。就這樣,他把我的所有的懷疑和推測,都用如此簡單而暗含玄機的陳述句式給解決了。最近我又想起了這對走南闖北的享樂主義夫婦,因為他們現在有了個新名字:旅行家(或者「行者」、「探索者」……管他們叫什麼都行)。
  • 中國「驢友」屢次不聽使館勸阻在非洲徒步旅行 目前已感染新冠
    今年8月,我駐馬裡大使館已經開始運作「協助特殊困難同胞搭乘商業包機回國」事宜,魯某有機會回國。但是通過他的社交媒體可知,他已經偷渡到了布吉納法索,此後又偷渡至尼日,但被當地警方抓獲,又送回布吉納法索。
  • [鐵馬旅行].八裡左岸自行車道
    今天的鐵馬旅行,延續前次的二重環狀自行車道之旅;這次預定從蘆洲騎往八裡。我仍是選擇搭乘捷運接駁,來到蘆洲站,在捷運站附近租Youbike單車。所以這麼安排,是為了旅行的舒適度。累積幾次經驗,覺得每趟行程騎20公裡,路程最適中,體能及精神都無負擔,可以舒適輕鬆的看風景。畢竟我的鐵馬旅行,是為了看風景,而不是為了鍛練體能或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