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大院濃縮海口百年歷史

2020-12-14 人民網

原標題:何家大院濃縮百年歷史

何家大院大門

大院進門處的房頂瓦片早已破敗

何家大院內中式建築樓一隅

南洋式建築風格別致

何家廢棄的家具

通往二樓的樓梯少有人踏足,落滿了樹葉

  一座百年老宅,一段傳奇歷史。清朝光緒年間,何家大院這座豪華的私人宅院落成,此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這裡上演了主人何達啟以及幾代後人的傳奇故事。

  推開何家大院兩扇厚重的鐵門,眼前依稀浮現當年中門敞開紅毯鋪路的場景。這是上世紀初何家迎接貴客必有的豪華排場。這座曾經的「海口第一豪宅」,在上百年的時光裡,濃縮了海口一百多年的歷史,殘垣斷壁中,一磚一瓦仿佛都在訴說著過往。

  海口首富開闢新航線下南洋

  「我一定要擁有自己的船隊。」19世紀80年代的一天,看著停靠在海口港的一艘艘來自世界各地的船舶,年僅23歲的海南籍青年何達啟暗暗發誓道。

  提到何家大院,就不得不提到其創建人何達啟。何達啟,字華甫,學名榮光。清同治癸亥年(1863年)出身於瓊州樂會南盈村(今瓊海市朝陽區南盈村)。何達啟是海南近代實業開發先驅者。他16歲闖南洋,始到越南,輾轉馬來西亞,後給德籍船長當傭工,被提攜為遠洋輪船水手、船長,公司幫辦,漸至巨富,先後創辦海南第一家遠洋輪船公司和海南第一家橡膠園,熱心公益。

  少年時代的何達啟,就隨著出南洋的商船經越南輾轉來到馬來西亞,1886年,他開始在一位德國船長的家裡幫工。他的命運也正是從此發生轉折。

  有一次,德國船長夫婦回漢堡度假,匆忙中把一個裝有貴重財物的大箱子遺落了。他們原以為再也找不到了,誰知三個月後,當德國船長夫婦回到海口時,何達啟把箱子完好無損地交給了他們,船長夫婦感動不已。何達啟的勤奮和誠實贏得了德國船長的賞識。德國夫婦送何達啟到德國漢堡學習三年,何達啟的西洋觀念也就此樹立。

  1890年,何達啟擁有自己的船隊的理想終於實現。他創辦了瓊州第一家遠洋輪船公司——森堡船務公司,開闢海口往南洋的新航線,改變了以往靠帆船運輸的落後狀況。此後,何達啟涉足海運、郵電、橡膠、石油等產業,成為當時遠近聞名的海口首富。何達啟還投資教育,建海口第一所民辦學校華海中學,是海南早期的慈善家。

  「我太爺爺還是第一個把橡膠帶回海南的人!」何達啟的曾孫何志強驕傲地介紹,何達啟所開闢的通往南洋的船隊裡,還曾經帶回了海南的第一株橡膠。

  何達啟的人生就像何家大院一樣,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生於瓊崖鄉村,在遙遠的德國接受現代教育;他的一生複雜而充滿矛盾,據說他一共娶了十四房妻妾,在何家大院裡上演著的悲歡離合,也同老街的命運更迭緊緊相連。

  1931年,何達啟病逝海口,遺囑子孫「宜敦和睦友愛,承節儉之家訓,互相勉勵,不但守先人之遺業,尤望繼長增高」。

  寫滿傳奇故事的「第一豪宅」

  提及何達啟,就不得不提到由他一手建立的何家大院。清朝光緒年間,作為同時期海口最奢華的私人宅院的何家大院建成。

  「儘管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但是房子原本的梁柱、磚瓦,好多都還完好保存至今。」在何達啟後人何子雄、何子鸞、何子森、何志強的帶領下,記者穿過解放西路,來到了一條幽深小巷,推開一扇鐵門,一個巍峨的大宅子赫然出現在眼前,頗有氣勢的大門上,「何家大院」幾個大字蒼勁有力。

  何達啟的孫子何子雄娓娓道來何家大院的歷史。何家大院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佔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包含主體建築3棟,內有大花園,整體建築風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是當時古城海口市區規模最大、造型最奢華的豪門宅院,堪稱海口第一豪宅。無論從外型設計還是室內裝飾,都很好地體現出主人受到過良好的東西方文化的薰陶。

  宅院集中西建築風格之精華,四周有高大的圍牆,院門樓俊朗挺拔,門樓廊柱上方的木雕圖案十分精美,動物和花卉圖案雕刻得栩栩如生。門樓中上方有鏤空的木格和五彩玻璃畫裝飾圖案。「這些彩繪玻璃,都是我爺爺從國外購買運回海口的。」何子鸞說道。

  何子雄介紹,在一次次往返南洋的航程中,爺爺何達啟不斷從南洋採購建築及裝修材料,大到梁柱、大件家具,小到磚瓦,無不精心挑選、採購,並完好帶回。何達啟學習南洋和歐洲的建築風格,何家大院的三幢主體建築中,分別為歐式、中式和南洋式,風格迥異。

  「這裡是我們兒時讀書的地方,我童年記憶中,不少美好時光就是在大院中度過的。」何子雄是何達啟第九房太太的孫子。在他久遠的記憶中,兒時的大院裡有大大的魚缸:「大概兩三個成人才能環抱得過來,那時候這麼大的魚缸可不多見。」站在南洋式樓宇的門前,何子雄回憶:「這裡曾經還是一個大大的花園,種花養草,很漂亮。」

  歷經風雨猶存獨特韻味

  何家大院地處海口老城區,從解放西路新華書店一側的巷子往裡走,不過短短一二百米路,儘管這樣,還是有不少慕名前來的遊客怎麼都找不到,用「藏在深閨無人識」來形容這座古老的大宅絲毫不為過。

  連續向幾位居住在周邊的居民打探,除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好幾位年輕人均表示不知道何家大院。大概是何家大院的歷史太悠久,加上鮮少有人提及,儘管居住在周邊,但也少有人注意到這座早已面目全非的大宅。

  在何子雄等幾位何家後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一扇厚重的鐵門前,透過鐵門往院內看,兒童玩具車、滑梯、籃球架、迷你球場、跑道……如果不足夠細心,很難有人能發現,這裡除了是一家幼兒園之外,還是一座有著超過一百年歷史的老宅。

  「以前這裡是一棟西歐風格的樓,是大院裡三棟主體建築之一。」何子雄指著大門右側的一棟民房說道。他介紹,最早的何家大院一共包含三棟主要的建築,由外及裡分別為西歐、中式及南洋風格,三棟房子相互連通,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西歐風格的建築被拆毀,如今只留下中式和南洋式風格的兩棟房子,不過,在漫長的歲月洗禮中,這兩棟房子日漸衰敗,早已沒有了當年的氣勢。

  在南洋風格的樓裡,寬敞的廊道上,散落著不少瓷磚,這些瓷磚做工精緻,儘管有著超過一百年的歷史,但依舊完好無損,每一片瓷磚的正面都有彩色的花紋,背面則刻有「華倫」以及英文字母。「『華倫』是我太爺爺的名號。」何志強介紹道。此外,圓形的柱子、圓拱門、精緻的雕花,無不散發出這座百年古宅獨特的韻味。

  往裡走,這棟南洋風格建築內,還有不少當年何達啟從南洋採購回來的家具。「這個也是從南洋買回來的,到現在都還很結實。」何子雄指著一個滿是灰塵的梳妝檯說道。

  儘管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但何家現存的兩棟老房子的整體結構依然十分堅固。在中式的房子裡,門窗、玻璃、門柱等等,都還保留著最早的模樣。「整個房子的外部雖然還基本保持原貌,但是內部結構已經破壞嚴重,已在八十年代時候由原來的木結構變成現在的鋼筋混泥土結構了。」何子雄說道。

  這棟中式建築的二層,如今是一個開闊的大廳,正中間是一個祭臺,其上擺放著何達啟的黑白照片一張,香燭正燃著,作為貢品的水果十分新鮮。何子鸞介紹,除了幼兒園上課的時候,大院裡一般沒有什麼人氣,但多年來,每逢初一、十五和傳統節慶,何家都會有人前來上香。

  百年老宅盼 再現昔日氣派

  何達啟一生娶了十四房妻妾,何家後代遍布世界各地,每年臘月底,大院裡都會舉行一次年夜飯,這天,何家後人都儘可能地從各地回到大院,吃上一頓團圓飯。「每當走進青磚灰瓦、古木森森的大院總能找到一種歸屬感。」何家大院第六代子孫何全盛每年都會隨父母回來吃家族團圓飯。他說,在這裡,多少還能感受大院當年的氣派。「希望有一天何家大院能再現昔日豪華。」

  儘管何家後人不少,但大多生活在別處,平日裡也難以相聚。現如今的何家大院租借給一家幼兒園,五顏六色的滑梯、籃球架等兒童遊樂設施給這座古老的大宅增添了不少活潑的氣息。大院的內牆上,幼兒園的日常通知、公示,與大院簡介以及展示出的記錄著大院點滴歷史故事的照片格格不入,一扇厚重的鐵門隔絕了廢棄的南洋式大樓與中式大樓。與此同時,在這兩棟樓宇之間,還有一幢沒有太多年歷史的現代兩層建築,現在主要用作幼兒園教學和辦公使用。「大院原本的格局也有了改變,但每一次變化都是無奈之舉,我們需要靠租金來維持大院日常的修繕和管理。」何子雄說道。

  古樸的何家大院儘管平添了不少與之風格迥異的元素,但有著上百年歷史的磚瓦依舊是其中最重要的物件,隨處可見。在大院的大門處,抬頭可見許多色彩、形狀、大小不一的彩色玻璃,可以想像得到,在大院新建成之初,這種精美別致的彩色玻璃應該不多見。何家後人介紹,保留至今的這些玻璃不僅好看,質量也可見一斑。不過,因為年代久遠,其中的幾塊玻璃早已掉落。「就算是有足夠的經費進行修繕,也應該很難再找得到相同的玻璃填補上去了,實在可惜。」何子雄說。

  近年來,海口逐漸加大對騎樓老街等歷史街區進行修繕保護,何家後人迫切地希望大院也能早日進行修繕。「經費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難題。」何子建表示,希望尋求有關部門和企業的支持、合作,將大院整體進行修繕、復原。現在,何子健最大的心事是如何將那幢被拆的南洋風格二層樓重建,重現「何家大院」昔日光華,他希望大院能成為海南華僑文化旅遊景點。「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夠看到何家大院恢復原貌,讓更多人走近大院,了解何達啟,了解歷史,讓大院也能作為文物保護單位,更好地保留下去。」

(責編:符小葉、蔣成柳)

相關焦點

  • 通訊:探訪海口百年華僑大宅「何家大院」
    通訊:探訪海口百年華僑大宅「何家大院」
  • 何家大院——海口20世紀初的豪門宅院
    何家大院是清末民初海口著名僑商何達啟先生的產業。它位於海口市義興后街67號,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由大小5幢房屋與兩座花園組成,佔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  何家大院是20世紀初海口市區規模最大、造型最奢華的豪門宅院。
  • 興仁何家大院 歷史的印記
    興仁何家大院 歷史的印記 站在歷史的邊緣 撫摸古屋留下的輪轍 閣樓上鏤空的窗花 若隱若現
  • 新春見聞:海口百年華僑大宅的新春團圓宴
    中新社海口1月25日電 題:海口百年華僑大宅的新春團圓宴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臘月廿八晚7時,鞭炮響過,海口「何家大院」眾族人圍桌坐定。一聲「開席啦」,300人的團圓家宴喜慶開始。  位於海口市義興后街67號的「何家大院」曾被譽為當地第一大宅,其建造者何達啟是海南近代實業先驅。
  • 河北何家大院:大院仍在後人難尋,有錢人難逃「富不過三代」魔咒?
    冀商分支,清朝始建 這位百年前的大地主名為何芝瑞,何家大大小小的事都由他一手操辦,何家大院就是由他組織人修建的。明清時期的商人為了互相合作都會組建商幫,何家屬於冀商武安幫的分支,冀商也是中國最早的商幫之一。
  • 祁縣這裡的大院一個比一個牛,有喬家大院、渠家大院、何家大院
    祁縣三大院喬家大院曾因《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影視劇而聲名鵲起,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始建於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喬家大院陳展有5000多件珍貴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晉中一帶為主的民情風俗,鎮宅之寶是犀牛望月鏡,還有慈禧賞賜的九龍燈,經考證,在中國尚未發現有類似的第三件。庚子」之亂,慈禧率兩宮倉皇出逃。行至祁縣,喬家以國體為重,把行宮設在在中堂的大德通。
  • (城市檔案)何家大院:曾經深闊的富豪宅院
    ——摘自《洛陽市志·老城區志·百年老院》  1何家中,何家中,何家門前掛倆紗燈  何家大院究竟建於哪一年,由何人所建……對於這些問題,由於時間久遠,居住在大院上房的何老先生也不知道,他只記得父親給他講述何家曾經的輝煌時,哼唱的一首小曲:何家中,何家中,何家門前掛倆紗燈……  近日,
  • 何昌金與他的「何家大院」
    圖片1在雲門街道花朝村,只要一提起「何家大院」,幾乎人皆盡知:就是房子修得最好看,清潔做得最乾淨那家呢!我們都曉得!11月15日,記者在村幹部的帶領下來到「何家大院」,抬頭一瞧,嗬,還真是名不虛傳!整個大院加新房耗資100餘萬元,於2016年底修建完工。隨後,他們在圍牆邊砌了一個水池,將假山置於其中,並養上烏龜。又在一旁種上三角梅、枇杷、桂花、桃樹等各色花樹。一到春夏,五彩繽紛,滿院芬芳。每晚,圍牆上亮起的明燈徹夜照亮著村民們出行的路。徐福蓉告訴記者,老伴一輩子都在村上務農,今年患了尿毒症,每周要到合川去做兩次透析。
  • 青海湖民宿預訂.何家大院民宿-青海湖旅遊環線的中轉驛站!
    青海湖何家大院民宿離青海湖8公裡。位於共和縣恰卜恰鎮江西溝鄉元者村;元者村領村有上社村,大倉村,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物華天寶,天藍水清。何家大院民宿是家結合青海湖地理,當地人文而打造的精品民宿。青海湖青海省共和縣歷史悠久,據出土文物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周、秦時羌族部落以青海湖為中心,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 海南:探訪舊時光 尋覓海口騎樓老街的繁華
    騎樓老街是海口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這裡人們免受日曬雨淋之苦,來往遊客絡繹不絕,熙來攘往造就了獨特的繁華氛圍。海南的冬天,溫暖溼潤,常細雨綿綿,但即使天空中飄著的細雨,行人們依然步履安詳,在騎樓老街中自在穿梭。
  • 「邛崍田野調查筆記」何家大院:雪藏山中的瑰寶(二)
    石柱門上正側兩面陰刻著邛州庠生黃鐘瑛撰題的「山色侵窗朝看畫,泉水繞枕夜聞簫」與「後昆昭甲第,嵐澤靄華堂」兩幅篆書楹聯,把何家大院居所的寧靜、恬適和期盼撰書於聯意之中。更重要的是楹聯落款「壬子年吉日榖旦」為我們考證何家大院的建造時間提供了有力物證。
  • 邯鄲何家大院,26座院落,沿太極方位闢街巷,南北建築「對面笑」
    何家大院位於峰峰礦區大社鎮南大社村,建於清代同治末至光緒中期,現規模主要由何現廷主持修建完成。莊園分東西兩區,總面積 28.72 公頃。西區為何家主僕居住區,東西南北各闊約一百二十米,沿太極方位闢為街巷,南北建築成「對面笑」格局。
  • 居仁坊,300多年前的馬房,見證海口老街區百年變遷
    聽聞海口新華南繁華熱鬧的騎樓老街區旁,有座建於明朝的老街巷,名為居仁坊,數百年來一直是海口政商薈萃之地,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馬房村」。「馬房村」由來提起「馬房村」,要從明代洪武年間說起,那時為防倭寇登陸侵擾,興建海口所城,築古城牆。
  • 佛山九江百年吳家大院 見證僑鄉歷史文化(圖)
    佛山九江百年吳家大院 見證僑鄉歷史文化(圖) 2016年12月19日 14:49   來源:佛山日報
  • 海口居仁坊百年老巷氣象一新
    2015年開始,這座百年老巷迎來了轉機,不但古城面貌煥然一新,居民也得到了貼心便捷的服務,這裡成為真正的宜居社區。請聽記者發自海口的報導。&nbsp&nbsp&nbsp&nbsp居仁坊300多年前曾是明代軍隊屯馬的場所,隨著時代的變遷,這裡的人口越來越多,房子越來越老,路面也變得坑坑窪窪,各種髒亂差拉低了這座古城的「顏值」。
  • 海口騎樓老街不止有好吃的,還有洋氣的建築和人文特色
    海口市騎樓老街見證了老海口曾經的輝煌,承載了一代又一代海口人的美好記憶,是海口市重要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文化意義深遠流長。海口騎樓的建築風格騎樓就是將臨街樓房的底層部分建成柱廊或人行道,既能通行,又能避雨、遮陽,樓層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的一種建築形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濃縮海口老街百年變遷從馬房到居仁坊
    那是歷史在海口舊城區沉澱下來城市肌理,沒有迷宮般的迂迴,只管漫步其中,不用擔心找不到出口,讓身處都市喧囂生活的人,能放慢腳步安靜心靈的地方。  古井悠悠鑑古今  踏入牌坊門,猶如進入另一個時空。清早,街坊們為門前的綠化澆水,不時有路過的熟人相互寒暄。路邊的木椅上總能看見仨倆左鄰右舍並肩而坐,嘮嗑家常。
  • 海口陳家大院藏身密林 傳舊時曾"鐘鳴鼎食"(圖)
    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林市村有座「陳家大院」,藏身於東寨港邊的密林之中,外界少有人知。  「威馬遜」橫掃文昌、海口時,村裡很多房屋或倒塌,或屋頂被掀,陳家大院局部受損,依然豎立。  陳家大院的存在,不僅是這個家族事業輝煌的明證,也見證了這個家族的移民歷程,它所在的林市村,更是海南島清代和民國時期,向海外移民的始發站。
  • 【邯鄲民居】峰峰礦區大社何家大院——大院布局
    大院布局由於何家大院地處鼓山餘脈的山前丘陵臺地上,地勢險要,地域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