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試點一年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2020-12-19 濰坊晚報

2019年底,我市出臺《濰坊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於今年啟動和試點生活垃圾分類。近一年時間過去了,試點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2月12日、13日,記者在城區走訪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區已安裝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不過,目前還存在垃圾混裝投放、市民對生活垃圾如何分類認知不足等問題。明年我市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階段,部分問題將會有效解決。

工作亮點

可回收生活垃圾交給專業企業收運處置

12日,記者在奎文區陽光美苑小區看到,這裡有一臺黃色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可用於生活垃圾分類服務和可再生資源回收處置。這臺機器是今年剛安裝的,小區不少居民已習慣把家裡積攢的可回收物投放到機器中。

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可回收塑料瓶、舊衣服、廢紙箱、廢紙等共計八大類可回收物,箱體上對此有大致介紹。同時,還可回收玻璃製品和有害垃圾,有助於培養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市民往裡投放可回收物可獲積分,達到一定數額可提現,以促進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可回收物由奎文區引入的指定專業企業進行收運處置。

除奎文區外,濰城區、高新區都採用了類似的可回收物回收處置模式,不少小區都已安裝了這款智能回收機。寒亭區目前也在部分小區安裝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

在經濟區友誼小區,不少居民家都有專業企業分發的可回收物收集袋,平時可以把家裡的可回收物直接放進收集袋內。裝滿以後,通過手機APP預約,就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上門回收。他們會對可回收物進行掃碼稱重,居民可得到環保金,用於兌換生活用品等。

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認可率、使用率較高

通過今年的推廣普及,目前城區安裝的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市民認可率和使用率都較高,不少智能回收機中時常裝得滿滿當當。

在奎文區江山帝景小區,市民張女士正往智能回收機中投放紙殼、舊衣服、書本之類的可回收物。她說,以前這些雜物都是賣給廢品回收商,但由於價格便宜,有時乾脆就直接扔到垃圾桶裡了。有了這臺機器後,她開始把這些可回收物積攢起來,集中投放到機器中,確實方便。

奎文區新華風景小區也安裝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居民薛女士說,這臺機器可以回收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有助於培養居民的垃圾分類習慣。而且,智能回收機可以回收的垃圾種類比賣給廢品收購商的種類要豐富。

經濟區給居民分發的可循環垃圾收集袋可起到同樣的作用。袋內可以投放廢棄玻璃製品、廢金屬、廢塑料、廢紙張、廢織物之類的常見可回收物,都是混裝。袋外則開了一個插袋,專門收集廢藥品、廢電池、含汞廢棄物之類的有害垃圾。此舉讓市民對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有了大致認識,利於培養垃圾分類習慣。

存在問題

除試點小區外,垃圾桶分類標識率不算高

除了安裝智能回收機外,部分試點小區還設置了四色垃圾桶,一般分為藍色、紅色、綠色和灰色,分別代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以此引導市民的垃圾分類投放意識。

而多數小區使用的還是普通垃圾桶。經濟區五洲花園小區使用的均是綠色垃圾桶,而且上面沒有有效標識。高新區怡景公寓小區使用的都是藍色垃圾桶,上面也沒有有效標識。奎文區新華風景小區使用的垃圾桶有綠色和藍色兩種,但貼的都是「其他垃圾」。

濰城區魯發名城小區居民孫女士說,她聽說市裡已開始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但現在他們小區的垃圾桶還是普通垃圾桶,幾乎沒有有效標識。

怡景公寓小區居民陳先生說,四色垃圾桶成本較高,想全部更換難度較大。但他覺得,在原有垃圾桶上貼上垃圾分類標識,還是簡單易行的。否則垃圾桶上連個標識都沒有,市民即便有心分類投放垃圾,都不知道該怎麼投。

生活垃圾具體咋分類,不少居民不太清楚

對於生活垃圾具體如何分類,每類大致包括哪些物品,還有很多市民不太清楚。

高新區福海花園小區居民劉萍說,她理解的可回收物就是還能重複利用的物品。廚餘垃圾自然是廚房裡產生的垃圾。但對於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如何區分,她就不甚了解。舉例來說,充電寶是算電子產品,還是算電池類產品?是屬於可回收物還是有害垃圾,她不是特別清楚。

經濟區五洲花園小區居民孫妍說,感覺現在的垃圾分類還是浮在表面上,沒有真正沉下去。真正的生活垃圾分類,應該是從居民家裡就開始的。但現在除了可回收物確實得到了很好的回收利用外,其他垃圾還沒有做到很好的分類。尤其是現在很多居民小區內擺放的還是普通垃圾桶,沒有對居民進行分類引導,所以居民都是將生活中產生的垃圾混裝投放。

不少小區居民圖省事,各種垃圾混裝投放

目前,垃圾分類投放主要是靠市民自覺。而不少市民圖省事,隨意將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扔在普通垃圾桶內。

經濟區博悅世家小區是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小區垃圾桶上雖標註著「其他垃圾」字樣,但裡面各類垃圾都有。濰城區龍熙園小區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小區內安裝著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但記者在小區內轉了一圈發現,不少垃圾桶內混雜著紙殼、塑料、舊衣服之類的可回收物。

龍熙園小區居民張女士說,像電池之類的有害垃圾,很多居民為了省事,直接扔到普通垃圾桶裡。還有一些可回收物,原本可投放到智能回收機中,但一些居民也隨手丟進普通垃圾桶裡。

12月13日,記者在高新區樂得家花園小區看到,該小區使用的都是藍色垃圾桶,上面進行了有效標識,有的標著「其他垃圾」,有的標著「廚餘垃圾」。不過,雖然有標識,但起到的作用仍不明顯。有的標註著「其他垃圾」,裡面滿滿當當裝的卻是廚餘垃圾。其中還有不少垃圾袋,裡面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均混裝在一起。

部門舉措

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區實施廚餘垃圾單獨分類

在生活垃圾分類中,難度最大的是廚餘垃圾。目前,我市還沒有就廚餘垃圾回收建立完整的收運體系。各小區廚餘垃圾還是與其他垃圾混合投放。

12月13日,寒亭區歐洲小鎮小區居民杜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在家裡嘗試過對垃圾進行分類,但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就放棄了。因為除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外,小區裡並沒有對其他兩種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居民還是混著扔。

當天,在奎文區江山帝景小區收運垃圾的環衛工人介紹,目前我市居民小區的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還是混裝處理,然後經由環衛部門統一運輸到濱海區,進行焚燒發電處理。

根據《方案》要求,城市生活垃圾應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分類。而根據我市的實際情況,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三大類,鼓勵有條件的居民區實施廚餘垃圾單獨分類。

目前,城區餐飲店、試點公共機構的廚餘垃圾已經實現了單獨處置。下一步將會根據實際情況推進到試點居民小區中。

將圍繞收集、運輸等環節,加快推進設施建設

記者從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辦公室獲悉,目前城區7區30個街道中,開展垃圾分類的街道有22個,其中奎文區、寒亭區、高新區列入省級試點區,實行全區域推進。城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小區、單位分別達260個和72個,覆蓋城區居民17.1萬戶。各區已初步建立起垃圾分類回收處置模式。

目前多數市民對垃圾分類處於「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後」的階段。為此,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辦公室組織各區主管部門,強化宣傳的針對性、有效性,全方位普及垃圾分類的意義,不斷提高居民垃圾分類意識。

缺少專業化、系統化的處置手段,處置能力不足,也影響了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進一步推進。此外,垃圾分類缺乏約束手段。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明年將是我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階段,將逐步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標準規範體系、政策保障體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有害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等,重點圍繞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末端處置等環節,加快推進垃圾分類相關設施建設。

相關焦點

  • 濰坊垃圾分類試點一年,緣何仍見「一包扔」「一車運」
    》(以下簡稱《方案》),於今年啟動和試點生活垃圾分類。近一年時間過去了,試點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2月12日、13日,記者在城區走訪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區已安裝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機。不過,目前還存在垃圾混裝投放、市民對生活垃圾如何分類認知不足等問題。明年我市將進入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階段,部分問題將會有效解決。
  • 溫州永嘉智能垃圾分類機器鋪設,金溪鎮成第二重要試點!
    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近年備受社會關注的話題。我市自2012年試點市區生活垃圾分類,2014年試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過程中,「不想分」「不好管」「不好運」成為三大共性難題。前期破解「不想分」:操作便捷+激勵措施「一組回收機箱有5個可回收種類,把隨便扔變成分類扔,剛開始確實很多村民嫌麻煩。」小蜜蜂工作人員說,為了讓村民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剛開始並不著急要求他們馬上分類,而是通過投放宣傳廣告、短片,開展垃圾分類知識講解,垃圾分類宣傳進每家每戶等各類活動,向廣大村民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 分類垃圾桶有了,為啥「一包扔」仍常見
    6月17日上午,長沙市開福區荷花池社區溼垃圾轉運車正在轉運溼垃圾。記者 周可 攝開福區蘭亭峰景小區的垃圾分類收集點,有害垃圾桶裡被扔滿垃圾,其餘卻是空的。記者 周可 攝6月17日上午,在長沙市開福區四方坪街道蘭亭峰景小區,一位住戶出門時將一袋混裝有洗髮水空瓶和西瓜皮的垃圾直接丟進「有害垃圾」垃圾桶中。6月12日,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湖南省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提出今年長沙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然而記者實際走訪長沙多處小區、農貿市場及美食街,發現仍然存在垃圾「一包扔」現象。
  • 廈門湖裡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 參與垃圾分類可積分兌獎
    廈門湖裡區試點生活垃圾分類 參與垃圾分類可積分兌獎 2014-07-02 07:18:00   只要你真正做到了分類,就能換一個積分,積分達到一定點數,就能到社區兌換垃圾袋、牙膏、肥皂、洗衣粉等獎品。  作為廈門今年開展垃圾分類試點的三個區之一,湖裡區昨日正式啟動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源昌豪庭和康樂二期的2000多戶居民,將首先開展試點工作。
  • 瀋陽試點生活垃圾分類 正確投放可獲積分兌換酸奶飲料等物品
    清晨,家住於洪陽光100小區的王先生,左右手各拎著三隻分裝不同垃圾的塑膠袋,分門別類扔在門口標註不同名稱的垃圾箱內。隨後,他用手機掃了一下垃圾箱上的二維碼,「每次扔完垃圾後都掃一下二維碼,這樣可以在指定地點兌換禮品。」王先生每天做的事情,目前正在全市數百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逐步推行。
  • 北京垃圾分類示範片區試點「專車專運」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送審稿)》正在徵求公眾意見。除了分類投放,市民也很關注收運環節的分類問題。記者了解到,為解決垃圾「混裝混運」問題,本市正在研究制定垃圾運輸相關要求和各品類垃圾運輸車輛標準,朝陽區、東城區的部分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已經開始試點專業運輸車分類清運垃圾,並通過「桶車對接」進行計量稱重,實現垃圾分類全流程監管。
  • 助力垃圾分類 樓層撤桶試點效果如何?
    「7棟高層,每一棟最高樓層都是32樓,試點樓道撤桶涉及2000多戶,涉及戶數多,對我們來說,一開始,還是有些壓力。」二郎街道垃圾分類指導員陳先莉告訴記者。9歲的王珉浩小朋友告訴記者,「我覺得垃圾分類對於環境保護很有意義,可以讓周圍環境變得更美好,所以,我願意參與進來。」   對於樓道撤桶,王珉浩小朋友表示,自己知道,「撤桶後,垃圾就不能隨意丟在樓道了,要下樓來分類進行投放,有時,我也會幫家裡的大人們把垃圾提下來,一是可以幫大人做點家務,二是可以讓自己進一步學會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餐廚垃圾變廢為寶
    李滄區環衛總公司工作人員康志剛告訴記者,垃圾收運人員需要對餐廚垃圾中的筷子、紙巾、塑膠袋、玻璃瓶等雜質進行分揀,這樣才可以完全保障由不易處理的「粗糧」變成符合處理要求的「細糧」。隨著大家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基本不用費太大的力氣就能做好分揀工作。
  • 垃圾分類進入家庭 蚌埠部分試點小區居民將獲得免費分類垃圾桶
    「之前看到上海進行垃圾分類,沒想到那麼快就到蚌埠了,這下扔垃圾就要考慮一下了,不能扔錯了垃圾桶。」居民王阿姨介紹,一些鄰居表示有點麻煩,她就開導大家,只要養成習慣就不嫌麻煩,垃圾分類意義重大,為了環境更美好,必須要做到分類投放,廢物利用。據了解,「小灰桶」用於收集廚餘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外的所有生活垃圾。
  • 垃圾分類激活福州市民的「綠色愛心」
    福建美佳環保公司負責這些智能垃圾分類箱的投放運維,公司相關負責人薛向陽告訴記者,會給小區每戶居民發放一張居民卡,每當居民要扔垃圾的時候,拿著居民卡的二維碼一掃,就可以啟動操作。公司還會發放印有二維碼的垃圾袋給居民,便於垃圾追溯,統計每年每戶的垃圾量,便於統計和實時數據匯報。同時,如果居民沒有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通過袋子的二維碼也能夠追查。
  • 陽信縣走出「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經過半年多的宣傳引導,如今在呂家村等試點村裡,生活垃圾分類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每家每戶都自覺行動——村民在家分類投放幹、溼垃圾,村居保潔員每天定時上門分類清理,再在村資源分類中心對幹垃圾二次分揀,將溼垃圾運到堆肥點堆肥還田,走出一條「接地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
  • 三亞試點分類垃圾桶內魚目混雜 市民稱分類繁瑣
    三亞市正式實行試點單位垃圾分類一周,南島晚報記者走訪3家試點單位發現  試點分類垃圾桶內仍魚目混雜  部門回應:呼籲市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7月9日,距離三亞正式實行試點生活垃圾分類已經有一周時間,南島晚報記者走訪了3家垃圾分類試點單位,發現大部分市民並沒有按照分類垃圾桶上的分類標識對生活垃圾進行正確的分類投放,試點新型分類垃圾桶內仍舊各類垃圾混雜。
  • 如何正確扔垃圾?分類指南看這裡 拒不分類或被罰款
    如何正確扔垃圾?分類指南看這裡市城管局環衛中心解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2021年1月1日實施,扔垃圾這種「生活小事」變得有法可依。那麼作為普通市民到底應該如何扔垃圾?我們分類投放垃圾之後,收運體系如何避免「先分後混」呢?
  • 上海家庭「垃圾分類」 觀察筆記
    從激勵到強制  我們家最先參與垃圾分類的是我奶奶。現已81歲的她從我記事起就一直是各項政策積極的響應者。她曾是小區的樓組長,各類社區活動的志願者。  奶奶比年輕一代提早了一年多參與垃圾分類行動。2017年,我們小區成為垃圾分類試點社區,她被發到一個小小的「綠色帳戶」感應卡,每天定時定點去扔垃圾,分類正確積10分,早晚能積20分,等於5角錢。
  • 撤桶撤站後,胡同裡垃圾定時定點收運,分類變好還是變差了?
    晚上六點半,伴隨著三聲清脆的哨響,不少住在文華胡同的居民都提著垃圾袋走出了平房院門。胡同中,一輛流動垃圾收運車已經在等待居民的到來。今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以來,北京市的部分平房區及鄉村改變了原有的生活垃圾收運方式,將垃圾桶全部撤掉,轉而採用定時上門的方式收運垃圾。
  • 青島部分小區試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垃圾量大減
    記者了解到,目前,城陽區、市南區等地已經有部分居民小區開始試點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制度,通過撤桶並點定時、分類指導員「手把手」教居民分類,試點小區不但分類準確率有了顯著提升,並且居民日產垃圾量也明顯減少。垃圾收集點升級,配備洗刷消毒等功能城陽區前旺疃社區、市南區雲南路街道嘉祥路小區、香港中路街道綠島嘉園小區等已實行合併居民小區垃圾收運點措施。
  • 儀徵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情況如何?這裡早知道!
    白沙一村保安告訴記者:「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很受大家歡迎,經常看到有人過來丟垃圾。」「以前家裡積攢了飲料瓶、紙板箱等可回收物,不知道怎麼處理,有了這個機器,倒也方便,點擊設備屏幕上的『我要投遞』按鈕,然後選擇要投遞的可回收物種類,再用微信掃一掃二維碼,投遞口就會打開,把垃圾扔進去,環保金就會到帳,環保金超過10元就可以提現。」三將花苑居民王國富對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的操作十分熟練。
  • 朝陽試點智慧分類社區 辦卡積分垃圾"兌換"生活品
    作為朝陽區垃圾智慧分類示範街道,通過建「綠馨小屋」、採取「大桶換小桶」、「建築垃圾、大件垃圾不落地」、垃圾分類資源化智能信息管理系統等措施,引導居民將垃圾從源頭分類。截至目前,勁松五區的廚餘垃圾分出率由原先的5%升至20%。除勁松街道外,朝陽區今年將在全區範圍內創建22個智慧分類社區,這些社區廚餘垃圾分出率力爭達10%。
  • 長沙實施生活垃圾分類 三年內實現生活垃圾回收率35%以上
    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可由區縣(市)政府通過服務外包或明確相關運營單位實行分收分運。其他垃圾仍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運。 ●推行分類處理。有害垃圾通過服務外包委託有資質企業或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運至市危廢處理中心處置。可回收物由環衛部門統一收運至資源回收利用中心。餐廚垃圾和廚餘垃圾由有關運營單位統一收運處理或就近處置。
  • 吃出來的垃圾去哪兒了 餐廚垃圾收運可全程追蹤溯源
    雷師傅是餐廚垃圾清運人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開著餐廚垃圾收運車在指定時間段前往收運站點。酒店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了解雷師傅的位置,及時將餐廚垃圾運至收運站點,統一收運。載著餐廚垃圾的收運車,最終將會到達台州市區有機物循環利用中心。隨著台州市餐廚垃圾處置終端投入運行,各地餐廚垃圾收運體系逐步打通、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