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好朋友過生日時準備的賀卡嗎?還記得攢了許久的錢為朋友準備的禮物嗎?那還記得小時候萬聖節來自朋友的祝福糖果嗎,那時希望每天都是節日,有數不清的糖果和歡聲笑語!
萬聖節在每年的十一月一日,又稱諸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在萬聖節的前夜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小孩子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每家每戶討要糖果,不給糖果的話就會搗蛋。傳說這一晚鬼怪們也會扮成小孩和人類一起慶祝萬聖節的到來。
不給糖就搗蛋
想講講萬聖節的起源就要說到凱爾特人,在凱爾特人的想像中自己生活的世界與之相反的未知領域還存在另一個世界,彼世。彼世和中國的地府很相似,是亡靈鬼魂們生活的世界。在凱爾特人所想像中還有一個大魔王死神薩溫,他象徵著四季,每當夏天結束,秋天開始,就代表著萬物走向結束,世界迎來重生,每當夏天即將結束的那一晚,死神薩溫會帶領彼世世界裡的亡靈鬼魂們再現人間。而負責這一切的正是死神薩溫。
後來一些凱爾特人宣稱自己是神的代言人,他們自稱德魯伊,告訴大家自己受到神的啟示並掌握了魔法,能與動物交流並且能變成動物,但是還是有人不信,所以德魯伊們決定消滅死神薩溫。在夏天結束的那一天晚上德魯伊們聚集在一起準備好祭品進行佔卜,根據佔卜的結果,德魯伊們找到了死神薩溫出現的地點!
一部分的德魯伊守護著祭品,一部分的德魯伊準備迎戰薩溫,剩下一部分的德魯伊會在村子裡巡邏保護村民,與此同時德魯伊們會和一般村民一起穿上黑色的衣服戴上奇怪的飾品在村子裡遊蕩,好讓死神薩溫分不清誰是亡靈誰是人類。
這一天就是十一月一日,後來為了慶祝這一天的奇奇怪怪的成功,凱爾特人決定將這一天定為薩溫節。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下,薩溫節被基督文化所吸收,成為了現在人們熟知的萬聖節!
而我們中國的萬聖節就是我們熟知的中元節啦,又可以叫做盂蘭盆節,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一定的意義上中元節歸屬道教,盂蘭盆節歸於佛教,在一些地域又可以叫七月半,時間在十三或十四,去世的祖宗在七月初被閻王爺釋放半月,所以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習俗。中元節一般是七天,有新亡人和舊亡人之分,三年內過世的人叫做新亡人,超過三年叫做老亡人。有一種說法新亡人和老亡人回來的順序並不相同,因此要分開祭奠。燒紙的時候要在晚上,先用石灰在地上灑幾個圈,這樣孤魂野鬼就不敢來搶了,燒的時候嘴裡心裡還要不斷呼喚誰來領錢。在亡人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窮富貴都要做一頓好菜敬亡人,又叫做送亡人。
當然在這一天可以放河燈,河燈又叫做荷花燈,一般用木板加五色紙,做成各色各樣的彩燈,在底座上放上燈盞或者蠟燭,也可以加上亡人的名諱。一些商店做一些五彩水底紙船,叫做大法船,傳說可以將一切亡靈超度到理想的彼岸世界,船上的小紙人持禪杖,也有會做成觀音菩薩。夜晚降臨,將一隻只小船放到河水裡,人們會觀察船的航行情況來判斷亡人是否得救,如果船在水面上打漩,就會被認作被鬼魂拖住了。如果燈在水裡沉沒,就會被認作亡人得到拯救,已經轉世投胎了。如果船航行的很遠很遠或者靠岸就會被認作已經到達彼岸世界。放河燈的起因就是為了祈福祝願!
河燈
東方的鬼節和西方的鬼節為什麼走向兩個不同的方向呢,這還跟祭祀習慣,對待鬼的看法有關。西方的萬聖節隨著歷史漸漸的發展帶有娛樂性強的遊行活動。在我國的中元節我們會焚香燒紙,祭祀祖先。更顯莊重肅穆。在中國我們敬鬼神,鬼是一種忌諱,死是一種禁忌。所以很難發展為有趣好玩的節日。在異國他鄉的華人很大一部分堅持認為,入鄉隨俗也要考慮到自己身上傳承的血脈。
在基督教的教義裡祭祀祖先是不能被允許的。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的人們相信,亡靈的鬼魂會在十月三十一日這一天回到生前居住的地方,在活人的身上找到合適的替身,從而獲得復活的機會,居民們擔心亡靈會來奪取自己的生命,就裝扮成妖魔鬼怪的樣子把鬼魂嚇走,比如南瓜頭,巫婆。隨著歷史的沉澱,萬聖節退去了恐怖的氣氛,演變成了帶有歡快喜慶的意味。
有一部電影叫做奇蹟男孩,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叫做奧吉。他有著對友情的珍懾,有著自身隱藏著的非人潛力,有著內心還未展現出來的強大力量。
在剛剛開學,他每天都帶著太空人頭盔,他希望每一天都是萬聖節,這樣就可以隱藏自己帶有缺陷的相貌,在面具的保護下,他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不用再在意他人的眼光,但是奧吉需要成長,所幸他有一顆不逃避困難日益強大的內心,他知道太空人頭盔不能保護自己一生,只有當自己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不再因為相貌的缺陷和周遭人的嘲笑而難過,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
影片的最後奧吉終於做到了,不止奧吉做到了,奧吉周遭的家人朋友在無形之中都隨著奧吉一起發生了改變,他們不再帶有傲慢與偏見,而奧吉因為自己的勇敢和理解獲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著這份力量,訣竅在於善於運用內心的這份力量,學會用心思考,不懼恐懼,然後付諸於行動。
奇蹟男孩
最後用一句電影裡的一句話與諸位共勉:你天生不同,註定不會淹沒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