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可以說是一年中最解放自我的一天,人們會裝扮成各種各樣的角色,或恐怖、或可愛、或性感;為何會出現這一風俗?這與萬聖節的起源有關。
關於萬聖節的起源說法多樣,主流認為它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慶祝豐收的傳統節日。古凱爾特人認為十月的最後一天是夏天的結束、冬天的開始,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稱其為「死人之日」或「鬼節」。傳說這一天死神和鬼魂出沒,逝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遊走、拜訪親友,因此當天晚上尤為危險。古凱爾特人會點燃火炬,焚燒動物以作為獻禮,還會用動物的頭顱或皮毛做成衣服來打扮自己,發出古怪的聲音以混淆死神。萬聖節起源便來自這兒,古人在這一天的裝扮也成了萬聖節變裝的濫觴。
1840年代愛爾蘭大饑荒,大量愛爾蘭人移居到北美等地,萬聖節習俗也隨著他們散播到各個英屬殖民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維多利亞時期的萬聖節民俗和宗教性質有所減弱,它不再被認為是公共節日,反而常與酒精和淫亂掛鈎,儘管這是變裝的一天,但人們壓抑著自己以符合彼時的道德規範。兒童是當時過節的主要群體,他們會穿著家庭自製的哥特風格服裝。
時尚史學家兼紐約大學服裝研究碩士課程主任NacyDiehl表示,萬聖節一進入美國文化,便得到了迅速普及。她說:「美國農村地區的人們擁有異教根源,他們把它看作是黑暗、關於死亡的一天。他們穿著駭人的服裝,這些衣服都是用家中手頭有的東西製成的,如床單和面罩。著裝的重點在於偽裝自己、變得難以辨認。」
北美的萬聖節變裝習俗最早記錄是在1911年,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敦的一家報紙報導有變了裝的孩子們在社區周邊玩耍。美國第一場社區性質的萬聖節活動發生在1920年明尼蘇達州阿諾卡,這兒還因此得名「世界萬聖節之都」。
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人民每年都會在家中舉辦萬聖節派對,有時甚至從八月就早早準備服裝,該習俗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也是在這時,服裝生產公司看準了市場,開始大量生產萬聖節服裝以供零售,樣式多為吸血鬼、狼人、殭屍、骷髏、女巫、妖精、魔鬼等超自然生物。隨著時代變遷,文學、廣播、電影、電視開始走進美國千家萬戶,萬聖節搭載著流行文化這班「列車」,開始駛向更多人的生活中,其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同時也深深烙上了流行文化的痕跡。不過由於裝扮會遮住臉部,不法之徒也利用這一特點在萬聖節當晚作案。為降低犯罪造成的損失,美國地方和國家試圖改變萬聖節的的性質,將其定性為兒童節日。
BenCooper公司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一直是美國三大萬聖節服裝製造商之一,公司生產的廉價塑料面具和服裝在1960年代大約佔據70%-80%市場。它被視為萬聖節的標誌性美國象徵,這也或多或少加深了節日的流行。大約在這個時候,越來越多成年人加入慶祝的陣營,比起傳統的恐怖角色,他們更傾向於流行文化人物,《星球大戰》和《印第安納瓊斯》中的角色成為熱門選擇。
倫敦時裝學院社會學研究員Anna-MariAlmila說道:「縱觀歷史,萬聖節在性質上發生了幾次變化。它與最初的死亡的聯繫變得越來越弱,這為變裝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能……一般來說,上世紀六十年代標誌著萬聖節變裝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大人們,他們選擇露出面部,服裝也更為輕鬆、帶有娛樂性質。」
變裝的另一個趨勢在於服裝變得性感。第二波女權主義者和LGBT群體選擇在萬聖節這一天展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他們會自由地身著服裝舉行遊行,得益於此,萬聖節服裝主題開始性感、多元化。如今,萬聖節是美國受歡迎程度僅次於超級碗和新年派對的活動,已完全成了娛樂性質的節日。
萬聖節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文化也一次次強調萬聖節的娛樂性。
1984年影片《小子難纏》主角Daniel LaRusso在萬聖節當晚被一群身著骷髏連體服青年圍毆的一幕,成了成長於1980年代人們的共同記憶。著名的《E.T.外星人》中,E.T.在萬聖節當天被蓋上了白布,偽裝成了最經典的鬼魂形象。
「在女生的世界,萬聖節是一年中你可以隨心所欲打扮,而不會被其他女生指指點點的唯一一天。」這句出自《賤女孩》的臺詞之後還成為不少人信奉的準則。
《怪奇物語》裡的四位男孩在萬聖節打扮成了捉鬼敢死隊,隨著劇集熱播,復古情懷來襲,後者也再次成了變裝的首選角色之一。
去年的現象級青少年美劇《亢奮》中的萬聖節派對一幕除了在推動劇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派對上各個人物的造型也十分精良,堪稱「教科書級別」。
在時裝方面,萬聖節及相關元素也為各個品牌所用。Moschino 2020早春兼2020春夏男裝時裝秀在環球影城舉辦——這是影城歷史上首次舉辦時裝秀,創意總監Jeremy Scott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萬聖驚魂夜。女巫、惡魔、殺手、稻草人、木乃伊、吸血鬼等經典人物悉數亮相,傑克南瓜燈、蝙蝠、蜘蛛網等元素也在設計中有所體現。要說時裝秀,它更像是一場真實的萬聖節變裝派對,只不過服裝更時髦了些。
ThomBrowne 2014春夏系列帶有許多懸疑影視的影子,如《蘭閨驚變》、《大內幕》、《美國恐怖故事》,秀場上凌亂的頭髮與被抹開的鮮紅色口紅與時裝一起,呈現出怪誕恐怖的形象。
Undercover2014秋冬時裝秀的模特如舊時候住在古堡中的女爵,她們頭頂的皇冠和精緻的披肩顯示了雄厚的家族背景,但猩紅色的眼睛和手中持有的蘋果,似乎表明她們已離開了人世,我們看到的只是她們的鬼魂。
瑪麗·雪萊的科學幻想小說《科學怪人》因流行文化成為萬聖節的人氣變裝選擇之一,Prada 2019秋冬男裝、女裝分別以科學怪人和他的新娘為靈感,經Miuccia Prada女士設計,一貫的恐怖角色竟也呈現出理性克制的一面。
此外還有Martine Sitbon1993的女巫形象、ChristianLacroix 2005秋冬高定系列的殭屍新娘、Gareth Pugh在2016春夏系列的迪斯科小丑……
在2020秋冬系列中,也有不少造型適合作為即將到來的萬聖節的參考。
PacoRabanne設計師Julien Dossena以設計展示女性主義和女性力量,身著鎖子甲的模特宛如聖女貞德。
AnnDemeulemeester本季靈感來自瑪麗一世,而她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血腥瑪麗」。
法國王后Marie Antoinette她以奢靡的生活聞名,Jeremy Scott以流行的方式重新詮釋了她的風尚,為Moschino舉辦了一場有趣的盛會。
Richard Quinn渾身釘珠和珍珠母貝紐扣的套裝靈感來自倫敦工人階級的文化珍珠紐扣王族,穿上它,你便能了解當「平民的貴族」是何感受。
來自土耳其的年輕設計師Dilara Findikoglu一直鍾愛宗教元素,這一次也不例外,蕾絲與鮮紅色花朵包裹下的模特宛如異端女巫。
Anna Sui靈感來自1970年代恐怖片,設計師讓我們知道,原來恐怖電影女主也可以那麼時髦。
撰文–Mark Liu
編輯–Macci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