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直想要加入五眼聯盟,因為這意味著能夠進入西方世界的核心圈,而這對於一直追求脫亞入歐的日本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近期的中澳爭端則讓這個國家又看到了一絲實現願望的曙光。
在中澳貿易爭端開始後,澳大利亞方面就一直有將問題提交世貿組織進行仲裁的聲音。而在中國方面確定要對澳大利亞煤炭進行制裁後,這一聲音極有可能變為現實。澳大利亞方面宣布將於12月16日向世貿組織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關稅一事提出申訴,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還表示會考慮將煤炭一併納入申訴之中。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日經新聞刊登了一篇社論,要求中國停止對澳大利亞的威嚇施壓,停止不必要的、加劇緊張的挑釁,並認為這只會導致周邊國家對於中國不信任感的增強。
作為中國搬不走的鄰居,日本民眾對華惡感度世界第一,近些年一直穩定在90%上下。這其中的原因卻是頗有些耐人尋味,但是從為澳大利亞出頭一事中就可以看出之所以會出現如是的情況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中國是日本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但是在政治領域日本依然是美國的追隨者,步調依然與西方國家保持一致。加之此次中澳貿易爭端之中的澳大利亞是明顯弱勢的一方,給了日本上層精英們以引導輿論和扭曲事實的空間。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兩點:
保持與西方的步調一致,嘗試與五眼聯盟國家加強合作,爭取成為第六眼;配合美國打壓中國的戰略,壓制中國正當的權利聲索,擠佔目前可預見的發展空間。
首先要明確的是,日本與澳大利亞的不同之處在於日本的經濟水平要更加發達,與美國的利益牽連要比澳大利亞更深;但是日本人並不屬於西方國家,故而難以進入西方所謂的「核心圈子當中」,而只是因為經濟和科技水平勉強位於外圍罷了。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上文曾提到的五眼聯盟,這是一個企圖監控全世界的情報組織,架構大致為美國生產帶有後門的設備用以監控英加澳新和其他國家,英加澳新使用並推廣這一系列設備,輔助美國監控世界。日本作為非核心國家,自然是在「世界」這個範圍之內的,這對於自視甚高的日本人來說顯然是難以接受卻又無可奈何的。
其次,借用稍早前遭到美國制裁「表彰」的丁仲禮院士的話來說明,可能會更容易理解:「難道中國人不是人?」拿這個問題去問日經新聞,去問莫裡森,去問美國人,都會得到肯定的回覆:是。但是,這三者無論哪一方都不會承認,中國有發展的權力,有碳排放的權力,有吃飽穿暖的權力,有過上幸福生活的權力。因為在西方視角下,這意味著發展空間遭到了擠佔,著眼點是存量市場。在疫情和周期律的共同衝擊下,現如今整個西方世界都陷入了增長停滯甚至是衰退的困境之中,而中國的持續發展完全不符合既有的認知,故而會被解讀為對存量空間的爭奪。
而對於這一解讀的現實表現形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做過詳盡的總結:有人能擁有隨便誹謗、攻擊、抹黑、傷害中國的「權利」,中方卻不能擁有說明事實真相的權利,只能做沉默的羔羊,否則就會被扣上各種帽子,以此來威脅和訛詐中國。日澳兩國都想做的就是如上所言,澳大利亞想要繼續在貿易領域佔據主動和優勢,不願意進行公平公正的貿易;日本想要繼續壓制中國對自身合理的政治地位的訴求,不願意承認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平等,哪怕自己也是這種歧視鏈中受害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