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裡」這句話都不陌生,這是30多年前黑龍江作家劉國林的散文《可愛的草塘》中的話,其中的狍子就是我們要說的「傻狍子」了,而之所以說它「傻」從上面那句「棒打狍子」就能看出,這句話一方面是說狍子多,一方面是說狍子「蠢」,好打。那麼,傻狍子究竟是種什麼動物?它真的如傳言那麼傻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一下「傻狍子」究竟為何物?
「傻狍子」是東北地區的人們對一種鹿科動物的俗稱,它的學名叫矮鹿。矮鹿是鹿科狍屬下所有動物的總稱,現存的狍子一共有兩種,一種是生活在歐洲,被稱為西方狍子,一種主要分布在亞洲,以我國的東北地區最多,被稱為東方狍,又稱西伯利亞狍。這兩種狍子以高加索山脈為分界線,山脈以南為西方狍,以北為東方狍。其中西方狍在歐洲的分布很廣,因此有多個亞種(亞種數量為5個),而東方狍的分布較為局限,因此它只有3個亞種分化。
分布在我國東北地區的狍子為東方狍的東北亞種(學名C. p. bedfordi),這種狍子的體型比西方狍明顯要大很多,而且雄性的鹿角也相對較長。
狍子是一種中型的鹿科動物,我們以東方狍的東北亞種為例(以下簡稱狍子),成年狍子的體長平均在1.1米左右,體重平均為35公斤左右。雄性狍子與雌性狍子最大的區別就在鹿角上,雌性狍子終生無鹿角,而雄性狍子從成年後鹿角就開始生長。狍子的鹿角相對其他鹿科動物來說比較的短,平均在10公分左右,鹿角上分三叉,第一叉位於基部向上約5公分處,第二叉和第三叉幾乎在相同的位置,大約在離基部約9公分的位置。
當然,作為一種鹿科動物,狍子也是被人認為「渾身是寶」的存在,它的角可以入藥,皮可以做成皮製品,肉非常的鮮嫩。因此,狍子經常會被當作獵物獵殺,以至於它已經於2013年被列入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
狍子「傻」在哪裡?是真的傻嗎?
關於傻狍子最主流的說法就是:好奇害死貓
許多人說:狍子之所以被叫做「傻狍子」,與它無與倫比的好奇心有很大的關係。它的好奇心體現在,遇到新鮮的事物總是毫無防備的靠近想一探究竟,而且即使被拿著槍的獵人追趕,只要是槍聲一響,它必定會停下來回頭看看發生了什麼。
除此之外,隨著人口的增加,人類的棲息地擴張,幾乎與野生動物比鄰而居,比如一些公路就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附近穿過,而好奇的狍子在晚上如果看到遠處行駛的車,它也會好奇的看看究竟是何物,以至於被車撞飛。
因此,相比之下,在狍子的眼中,滿足好奇心比躲避危險更加重要,這是它被稱為「傻狍子」的原因之一。
不過,在我看來,與其說狍子的好奇心重,倒不如說它對自己自然狀態下天敵以外的生物不設防,這才讓人抓住了漏洞。畢竟對於生活在深山中的狍子,無論是人類還是汽車,都是它沒有見過的,既然沒有見過,那自然就沒有危險意識這一說。至於有些人說,狍子遇到危險會把頭埋在雪裡騙自己,更是無稽之談,當意識到危險後,狍子的奔跑速度和反應速度是很快的。
總結
傻狍子不過是以訛傳訛的結果罷了,真實的狍子並非如此,它們也非常的機警。如果真如傳言中那麼傻,不用人類獵殺,僅僅是自然環境下被食肉動物獵殺,狍子早就應該滅絕了,畢竟狍子的繁殖能力不算強(一年生育一次,一次1-2隻幼崽),能存活至今,就足以證明它們並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