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車:打造優勢品質 做大做強紅棗土雞產業

2020-12-16 澎湃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莎車縣烏達力克鎮英艾日克村結合本村實際,積極發展養雞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企業+合作社+村民」的生產模式,促進當地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近日,在烏達力克鎮英艾日克村的養殖專業合作社裡,村民溫且木·吐爾迪正在為紅棗土雞投餵飼料,換置清水。

莎車縣烏達力克鎮英艾日克村村民溫且木·吐爾迪說:「我在這邊工作已經三年了,剛開始我的工資是1200塊錢,隨著合作社的規模不斷地壯大,我現在一個月輕輕鬆鬆就能拿到1700塊錢。」

三年前,烏達力克鎮英艾日克村產業滯後,就業問題突出,村民收入微薄。村裡有了規模化的養殖基地後,村民收入也有了保障。

莎車縣烏達力克鎮英艾日克村村民溫且木·吐爾迪說:「那時候我們夫妻都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不穩定,家庭生活也很不好。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上班條件。」

莎車縣眾扶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技術人員努爾勒·庫爾班說:「我是養殖專業畢業,我畢業以後想找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我來這邊已經一年半了,負責給村民教養雞技術,注射疫苗。」

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努爾勒·庫爾班已經打定主意要在這裡幹出一番事業。

莎車縣眾扶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技術人員努爾勒·庫爾班說:「去年和今年比,多了8個養雞廠房,我這邊的工資五險一金除外是4500元。」

經過精心飼養的紅棗土雞口味鮮嫩,很受市場歡迎。在養殖合作社配套的食品加工廠內,員工們正在流水線上加緊作業,準備配發新一批訂單。

莎車縣眾扶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阿米娜·阿布都賽買提說:「每個月的平均宰雞量是25萬隻,我們宰的這些雞都要銷售至本縣的各個學校、疆內的喀什地區、烏魯木齊等地。隨著訂單量增加,我們嘗試把這些雞銷售到上海等地。」

莎車縣眾扶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阿米娜·阿布都賽買提說:「現在我們加工廠的這些雞都有自己的名字,叫做「莎域紅冠」紅棗土雞,我們用心做好食品加工工作,把「莎域紅冠」土雞銷售至全國各地,我們現在食品公司有70多個人,他們每個月平均工資1800元。」

莎車縣眾扶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員工玉蘇普·卡地爾在工廠工作有一年半了,主要負責機電維修等工作,由於工作積極、表現良好,今年年初工資也有了大幅提升。

玉蘇普·卡地爾說:「我是去年6月份來公司上班,當時2500元一個月工資,現在我的工資已經漲到3500元了。」

烏達力克鎮英艾日克村養殖雞中不乏蛋雞,為了解決雞蛋託盤的問題,今年村裡引進蛋託廠,完善了配套設施機制,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百姓就業增收。

莎車縣翔鵬包裝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佔平說:「我們的平均日產量應該是7萬片左右,我們產品一般銷往周邊的和田、喀什、巴楚,產品目前來講供不應求。」

蛋託廠裡,每位員工的最低保底工資是1500元,廠房採取計件模式,多勞多得。員工努爾尼亞孜·託合提手腳麻利,每個月有1800元的收入。

莎車縣翔鵬包裝製品有限公司員工努爾尼亞孜·託合提說:「我是這裡的班長,這裡的工作比較輕鬆,我的工資也是2000元左右。」

飲水當思源,莎車縣烏達力克鎮英艾日克村的養殖合作社今年還向全縣發放了40萬隻脫溫雞,用於改善農民生活,增加農民收入。

莎車縣烏達力克鎮英艾日克村村民圖爾蓀尼亞孜·伊明說:「今年三月份扶貧項目給了30隻雞,這些雞每天下15-20個雞蛋,這些雞蛋我們不僅在家裡吃,還拿出去賣,能得到300-400元收入。」

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烏達力克鄉英艾日克村在經營合作社的過程中,不斷擴大規模,優化產業結構,增加產品附加值。目前,養雞合作社已輻射帶動周邊4個鄉鎮的經濟發展。

新疆師範大學駐莎車縣烏達力克鄉英艾日克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張鵬說:「目前合作社擁有近100棟標準化養殖廠房和近1000畝的養殖基地。帶動了全縣近400個貧困人口就業,每年為貧困人口分紅140萬元。我們積極拓展產業鏈,努力打造集養殖、屠宰、冷凍、配送、加工、有機肥構成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2020年,我們銷售了100萬隻三黃肉雞、47萬隻脫溫雞、20萬隻蛋雞、20萬隻土雞,單品養殖規模已經是喀什地區最大的合作社。」(莎車縣融媒體中心記者:劉雯 依力汗江)

編 輯 /努爾比葉

責 編 / 嚴永霞

原標題:《莎車:打造優勢品質 做大做強紅棗土雞產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雲夢:做強做大優勢產業
    雲夢縣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該縣將全力以赴做強優勢產業。  該縣將進一步做強鹽化工產業,支持中鹽東興復產擴能,支持廣鹽藍天提升經營效益;發揮華祥化學投產帶動作用,加快中極氫能源、鈺融環保科技等項目建設,推進易普樂生物科技、中工萬噸氯化高聚合物材料等項目落地;做強新材料產業,力促優尼科智能顯示器、開特電子擴能等項目達產達效,推進松鶴智能通訊終端產業園建設,支持富思特集團練好內功做精主業;做強皮草產業,認真落實出口退稅政策,支持皮草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
  • 寧夏吳忠市做大做強黃花菜產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31日訊(記者郭紅燕) 寧夏吳忠市按照「控規模、提品質、樹品牌、育龍頭、拓市場」的發展思路,將黃花菜產業作為脫貧富民的重要產業之一,建立了黃花菜產業專班工作機制,推動黃花菜產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 惠來縣:構建完善鮑魚產業鏈條 做強做大特色產業
    然而受主客觀因素制約,惠來鮑魚產業發展瓶頸也不斷顯現,如何有效突破瓶頸,引導鮑魚產業做強做大,成為擺在該縣面前一道重要課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實現農民收入增加、農業效益提高的必經之路,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
  • 大東區:做大做強做優汽車產業
    ,大東區始終不遺餘力地做強做大做優汽車產業,也見證著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也是瀋陽市乃至遼寧省最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 大東區委書記王新北表示,未來,大東區將按照瀋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瀋陽「打造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汽車生產製造基地」的戰略目標,集聚整車優勢,做粗做長產業鏈條,發展汽車後市場,從車製造到車生活、車文化、車運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高品質轉變,從而科學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
  • 懷遠縣立足資源優勢 做大做強糯稻特色產業
    2020年懷遠獲批為安徽省「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範創建縣、安徽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近年來,為做大做強糯稻這一優勢支柱產業,懷遠縣採取了以下舉措。一、推進標準化生產,夯實產業發展基礎。通過土地流轉、農業機械化作業等方式發展規模經營,擁有糯稻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500餘家,擁有聯合收割機、穀物烘乾機、插秧機、秸稈粉碎還田機、秸稈打捆機、植保噴霧機等各類機械18萬臺,糯稻產業組織化、社會化服務程度不斷提高,標準化生產基地比重達95%以上,耕種收主要環節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6%以上。
  • 雲南多舉措扶持咖啡產業做大做強
    支持咖啡產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本土企業與國際咖啡巨頭戰略合作,到2020年,培育產值100億~200億元的咖啡全產業上市公司1個、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2戶、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5戶。培育中國馳名商標2個、地理標誌商標8個、雲南省著名商標20個。
  • 河北深州市持續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
    近年來,河北省衡水深州市堅持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聚焦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裝備製造、智能家居製造、化學化工四大特色產業,高端定位發展方向,著力謀劃引進、發展頂天立地的大項目好項目,持續做大做強優勢主導產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洛浦趁「棗」發財 小紅棗興起大產業
    2019年,洛浦縣紅棗種植面積達17.33萬畝,總產量近5萬噸,總產值4億多元。洛浦縣副縣長張先平說,紅棗是當地第一大果品產業,其產業發展具有引領作用,洛浦縣將繼續嚴守品質關,將特色做精,將產業做強。「單顆鮮棗在22.9克以上,最大重量高達50克以上,含可溶固性物33%以上,鮮棗含糖28.68%,幹棗含糖69.42%以上。」
  • 昌圖縣做大做強風電產業 打造綠色循環經濟
    昌圖縣做大做強風電產業 打造綠色循環經濟 近年來,昌圖縣依託風能資源優勢,大力促進風電產業開發,無論是東部山區還是西北風沙區、中部平原區,一個個風電項目相繼落戶併網發電,清潔能源唱響了循環經濟的「主旋律」。
  • 瀘州:傾力打造「樂道子」土雞品牌 共享產業致富大餐
    四川在線瀘州頻道消息(楊志敏)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充分利用本地生態資源和植被優勢,瞄準生態上項目,立足生態樹品牌,圍繞生態做文章,大力發展立體循環生態養殖業,傾力打造「樂道子」林下土雞品牌,讓農民共享產業致富大餐。2010年,全鎮出欄土雞100多萬隻,實現銷售收入7000多萬元,農民人均增收500多元。
  • 茶產業整合升級 椰子產業做大做強
    本報海口9月23日訊(記者歐英才)海墾控股集團近日召開產業發展專題會,部署加快推進茶產業整合及做大做強椰子產業工作。據悉,海墾控股集團將通過對茶產業資源、茶葉加工廠、茶葉品牌、茶葉銷售渠道等4個方面的整合,解決海南茶產業「小、散、弱」的問題,充分發揮茶葉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帶領海南茶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並從資金、人才、土地等方面,加大對茶產業整合的支持力度。
  • 江西九江縣做大做強苗木花卉產業「蛋糕」
    中國園林網6月15日消息:素有「苗圃之鄉」之稱的九江縣依託自然資源優勢,策應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以苗木花卉產業發展為載體,採取政策推動、龍頭帶動、科技促動的方式做大做強苗木花卉產業「蛋糕」。
  • 【頭條】田錦塵:做大做強礦泉水產業 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為推動高...
    【頭條】田錦塵:做大做強礦泉水產業 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0-12-02 16:1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陳玲玲調研橫店 影視文化產業時強調 做大做強集聚區 打造國際影視...
    11月5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玲玲調研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為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收集聽取意見。她強調,要以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搶抓機遇,大幹快上,全力做大做強集聚區,加快打造「國際影視文化之都」。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周麗水參加調研。
  • 東方:致力打造農業品牌 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
    特色高效農業是東方的優勢產業。近年來,東方市依託百萬畝感恩平原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不斷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具有區位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著力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推進農業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建設,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 【海東】互助縣大力發展蔥花土雞養殖產業著力培育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互助縣充分發揮松多鄉蔥花土雞資源優勢,按照「扶龍頭、建基地、抓大戶、帶農戶」發展思路,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工程,大力發展松多蔥花土雞養殖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  ――建基地,擴規模,逐步增加飼養總量。
  • 發揮生態優勢做強北藥產業 龍江森工展會上尋覓商機
    雙方將重點從種植、加工和流通等方面入手,打造北藥全產業鏈。該局充分發揮紫蘇種植優勢,形成了10萬畝的種植規模,並同步建設樺林紫蘇產業園,生產的紫蘇產品達到9大系列130餘種,這條飄香的產業鏈,給當地職工群眾打通了一條致富的新門路。
  • 黑龍江青岡縣做大做強鮮食玉米產業著力打造「青岡玉米糯又甜...
    近年來,青岡縣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盯著消費者餐桌發展綠色食品,堅持「市場需求導向、突出產業引領、統籌科學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因地制宜發展」的原則,大力發展鮮食玉米,做大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做精鮮食玉米品牌,做強鮮食玉米產業,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了鮮食玉米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被評為「全國中高端鮮食玉米生產示範基地
  • 新疆農產品交易會在京舉行 且末紅棗展現綠色產業潛力
    新疆且末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許曉華表示,中國最好的紅棗在新疆,新疆最好的紅棗在南疆,南疆最好的紅棗在且末。且末已建立綠色、有機紅棗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紅棗產業正變為政府引導,企業參與,農民抱團的新模式。  新疆且末具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光熱、水土資源富集。氣候乾旱少雨,日照充足,地表水年徑流量18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8億立方米,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優勢。
  • 2.3億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 汕頭澄海做大做強獅頭鵝特色產業
    獅頭鵝是澄海農業農村重要支柱產業和聯農帶農增收的優勢產業。近年來,澄海獅頭鵝產業發展迅猛,澄海區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區獅頭鵝出欄總產量730.2萬隻,養殖戶超1200戶,年產值31.85億元。  2019年以來,澄海先後獲得廣東省、汕頭市批准,以獅頭鵝為主導產業,創建省級、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