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是信息洩露重災區

2020-12-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天,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通報了該院審理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情況及典型案例。根據三中院的統計,該院自2013年7月建院至今,轄區法院共受理涉及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公訴案件75件,涉案人員104人,涉案單位2個,其中上訴案件16件。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洩露了啥

徵信 行蹤 住宿 房產 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在信息類型上,涉案信息過去主要是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住址等傳統靜態信息,現在增加了徵信信息、定位信息、行蹤軌跡信息、住宿信息、房屋產權信息等多方面、多維度的動態信息。從個案上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日益龐大,儲存信息的載體從傳統的U盤、硬碟等變為儲存量更大的雲盤。

因公民個人信息內容存在重複、混同、龐雜的特點,且數量巨大,信息本身識別困難,鑑定機構在認定涉案信息數量方面存在一定難度。與之相對的卻是,公民個人信息被打包出售、價格低廉,甚至在犯罪分子間進行二次販售。

如何洩露

木馬 伺服器 數據竊取 暗網手段太多監管難度加大

從犯罪手段看,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手段不僅包括通過木馬程序、改寫網址、架設伺服器、搭建網站等有技術含量的方式對特定機關、機構的資料庫資料秘密竊取,也包括通過流動QQ群、微信群、論壇等網絡平臺明碼標價購買,以及利用「大數據截取」或「暗網進入」等「暗網」方式進行公民個人信息的非法交易等。

暗網確切的技術名詞叫做「隱藏的伺服器」,是需要通過特殊軟體、授權才能連接的網絡,更是暗黑交易的絕佳隱匿場所。在暗網,像比特幣、萊特幣等加密貨幣有了「流通」的價值。

由於「暗網」的訪問門檻低、用戶匿名、交易隱蔽,交易方式亦從「現實貨幣」演進為「虛擬貨幣」,導致交易對方信息難以查詢、交易金額難以認定,給偵查機關調查下遊犯罪及計算犯罪分子違法所得造成阻礙。

有啥後果

綁架 詐騙 敲詐勒索

極易引發關聯犯罪

在犯罪主體上,近年來出現了公司、公司總經理、公司職員共同承擔刑事責任的情形,企業如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單位職員利用職務之便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分子通過惡意軟體等方式侵入企業獲取個人信息現象多發;涉案公民個人信息歸屬主體類型化明顯,如考生群體、老年人群體、新生兒群體等。

從危害後果看,公民個人信息因涉及住宿、財產、徵信、軌跡等敏感內容,極易引發綁架、詐騙、敲詐勒索等關聯犯罪。犯罪實踐中,行為人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的犯罪主要有詐騙罪,比如向不特定對象發送「中獎」信息;合同詐騙罪,比如利用某些理財軟體漏洞騙取財物;敲詐勒索罪,比如利用酒店開房記錄等住宿信息對相關人員進行勒索。

但囿於信息洩露違法所得金額的限制,對於涉公民個人信息犯罪違法所得的追繳與罰金的財產性處罰,卻遠不足以填平公民個人信息洩露造成的次生危害。

典型案例

1 單位犯罪!

為電話推銷獲取公民信息

為了電話推銷而侵犯公民信息,不僅牽連員工「受過」,單位也難逃刑責。

北京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推銷演講培訓課程,僱傭被告人孫某等20餘人從事電話銷售工作,並通過入職培訓、口口相傳等方式,授意被告人張某等人加入以信息資源交流為目的的QQ群,獲取包括姓名、手機號碼等在內的公民個人信息。

以單位名義由銷售人員實施侵犯公民個人信息,且獲取的銷售利潤歸公司所有,該公司的行為符合單位犯罪的條件,因此被列為刑事被告。

最終,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該公司罰款50萬元,判處被告人張某、孫某等11人有期徒刑1年10個月至有期徒刑8個月、緩刑1年不等的刑罰,並處相應罰金。

被另案處理的該公司總經理劉某,作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組織、授意公司員工向他人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為公司獲取經濟利益,同樣被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

2 「內鬼」洩露!

中介串通物業竊取業主信息

近年來,大面積的用戶個人信息洩露事件屢見不鮮,除了網絡「黑客」,更多的是因為企業「內鬼」。

在三中院通報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房產中介串通小區物業人員竊取業主信息的案件。徐某是某物業公司的內保員,歐陽某是一名房產中介。因歐陽某多次與徐某接觸,商談購買北京某小區的業主信息,因此徐某夥同物業公司的中控員李某、熊某和負責秩序維護的吳某等人,非法進入物業公司電腦,竊取業主信息4000餘條,並以人民幣4000元的價格出售給歐陽某。

物業公司出具材料證明,徐某等4人均無權拷貝業主信息。法院經審理以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對歐陽某和徐某判處有期徒刑1年,罰金2000元;對李某、熊某、吳某三人判處緩刑,並處罰金。

在另一起某知名招聘平臺員工售賣個人簡歷信息案中,被告人申某、李某利用公司系統漏洞,私自將公司的15萬餘條個人簡歷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住址、電話、受教育程度、工作單位、薪資收入等非法出售或提供給他人;被告人餘某從中非法獲取10萬餘條。三名被告人被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分別判處期徒刑3年6個月至1年6個月不等,並分處罰金。

3 中間商倒賣!

倒手1.8萬條信息賺差價

遭到洩露的公民信息常常在「二道販子」手中流轉,被層層加價倒賣,從而形成黑色產業鏈。「二道販子」倒手雖然賺的錢不多,卻可能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大學畢業的李某在某貼吧看到販賣電商平臺客戶信息的廣告,遂萌生轉賣信息賺取差價的想法。2019年11月,李某以人民幣1.3萬元的價格向他人倒賣北京某貿易公司的客戶購物交易信息1.8萬餘條,一審法院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3年2個月,罰金1萬元。

李某認為量刑過重,提出上訴。三中院審理認為,李某販賣的每條信息都包含公民的姓名、手機號碼、地址、購買商品、購買價格、購買時間等內容,屬於交易信息,結合販賣信息的數量,屬於法條中「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認為一審判決量刑適當,遂裁定駁回上訴。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法律規定,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可能影響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信息500條以上,即視為「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數量或者數額達到規定標準10倍以上的,即視為「情節特別嚴重」,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官建議

防範信息洩露 你能做些什麼?

即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的民法典人格權編明確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三中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刑法、網絡安全法、民法典和正在制定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規定設定了法律紅線,有助於構建起公民個人信息民事、行政、刑事的全方位保護體系。但從個人角度,也要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從源頭減少、杜絕信息的洩露。

比如,不隨意填寫、分享、丟棄個人信息,身份證等證件複印時一定要寫明用途,妥善保管、處理好包含個人信息的票據,如快遞單、銀行卡交易小票等;注意網絡安全,儘量不在公共設備上輸入個人帳號及密碼,不輕易接收和安裝不明軟體,不隨便點擊聊天中對方發來的連結,避免在朋友圈過度暴露自己的個人情況、子女信息等;個人證件丟失或者個人信息洩露後,要第一時間補辦證件、更換帳號;個人信息一旦洩露,要第一時間報警。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蕾

流程編輯:郭丹

相關焦點

  • 個人信息是被誰「偷走」的?酒店快遞外賣成信息洩露重災區
    記者梳理這些案件,發現近幾年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酒店、快遞公司、外賣平臺等企業成為信息洩露的重災區。  洩露了啥:徵信行蹤住宿房產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被洩露  從信息特點看,被侵犯的公民個人信息數量從「倍數級」進階至「指數級」爆炸式增長。
  • 以案釋法丨是誰,偷走了個人信息?
    以案釋法丨是誰,偷走了個人信息?「裸奔」的焦慮隨之而來騷擾電話、垃圾簡訊、莫名好友申請……我們不禁思考:是誰,偷走了我們的個人信息? 劉某是某快遞公司的老員工,勤懇工作讓他成為了公司的小領導。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為了「賺更多錢」,2019年12月起,劉某開始在網絡上打起了「有償查詢」快遞單相關數據的廣告,生意一下就上門了。 「『客戶通常都會發來指定商家的信息,讓我查詢買家的個人信息。例如對方要求查詢在某家菸酒公司購買酒類產品的客戶具體信息,幫助他們更有針對性地營銷。」
  • 又是圓通,40萬個人信息遭洩露!你的姓名和電話能賣多少錢?「信息...
    回到住處,王先生按照公安部門提醒,撕下寫有自己姓名、地址、電話號碼的運單並撕碎,但他知道這樣也解決不了問題:「就算我做好自我保護,但快遞企業有我的信息,信息洩露環節很多。」   就在幾天前,圓通速遞被曝有5名「內鬼」有償租借員工帳號,導致超過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
  • 年底電信詐騙頻發,多家快遞公司捲入用戶信息洩露事件!
    近日,快遞行業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持續發酵。不僅圓通被曝出超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據媒體報導,申通、EMS(郵政速遞)、德邦等也未能倖免。此後,上述快遞公司陸續回應稱正在展開調查。年底電信詐騙事件頻發,為何快遞行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怎樣避免財物損失,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了當下人們討論最多的問題。
  • 簡歷信息被販賣,你的個人信息被洩露過嗎?
    央視曝光,不少人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通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信息被洩露。
  • 花總個人信息遭2家被曝光酒店洩露 已委託律師維權
    「花總」:我的信息被洩露以後,我基本上就處於「裸奔」狀態,只要稍微有點關係的人,都可以根據我的信息來查我。比如說我之前住過什麼酒店,最近一次前往的是哪個城市等等。我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們都可以這樣洩露個人信息,我想,其他普通客人就更加隨意了。記者:下一步打算如何做?
  • 圓通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背後:多家快遞曾被曝內鬼!網售快遞面單低...
    此事引發的關於個人信息洩露的討論仍在繼續。南都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圓通」此次「內鬼」事件並非先例:此前,包括圓通、順豐等在內的多家快遞公司都曾被曝光有類似的個人信息洩露事件,也有「內鬼」受到了懲處。  「內鬼」之外,消費者隱私被竊取的方式還包括面單拍照、系統軟體漏洞等。南都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快遞信息買賣生意在網絡盛行。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 信息洩露頻發究竟有沒有辦法?
    數據化時代,大家一方面欣喜於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智能,另外一方面同樣在擔心個人信息的洩露。尤其是這兩年隨著各種大數據應用的普及,人們的擔心甚至已經在逐步超過「欣喜」,平臺、機構信息洩露的事件,經常出現在我們眼前。17日,圓通速遞公司回應稱,其內部員工與不法分子勾結,致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
  • 莫名收到到付快遞打開是抽獎單 居民憂心信息洩露
    莫名到付快遞 居民憂心信息洩露順豐:已不使用手寫單 不明來源快遞不要籤收昨天,家住大興區舊宮鎮秀水花園的王先生反映,上周五接到了一名自稱是順豐快遞員的電話快遞上手寫的姓名地址等信息都正確,他便付費籤收了快遞,打開后里面卻只有一保險公司的抽獎單。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小區內多名住戶也收到這類29元到付郵件,但其中內容各不相同,大多是宣傳單。這讓住戶們十分氣憤,更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洩露。對此,順豐快遞客服表示,目前,順豐快遞已不使用手寫單子,希望市民接到此種郵件不要輕易接收,以免上當。昨天,住戶們已經準備報警求助。
  • 個人信息洩露渠道揭秘:誰把我們賣了?
    但是時下垃圾簡訊、垃圾郵件、詐騙電話越來越「手術刀」式的精準投放,卻讓我們明白在移動互聯時代,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正在遭受空前威脅越來越多的個人信息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護,被「有心人」肆意在不同的渠道內擴撒傳播,讓個人信息淪為商品、公開買賣,這對每一個普通百姓都是莫大的悲哀。面對這樣的「艱難時世」,我們不僅要問,屢禁不止的個人信息洩露到底源頭在哪裡?每天是誰在洩漏著我們每個人的秘密呢?
  • 偷拍運單批量調取 快遞業洩露個人信息漏洞無處不在
    快遞業洩露個人信息調查:「內鬼」批量調取,網點直接拍運單  圓通快遞「內鬼」涉洩露40萬條快遞客戶信息,在快遞業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王新銳就此分析,個人信息被洩露的用戶有權要求收集其個人信息的快遞公司刪除其個人信息,若因個人信息洩露受到損害,可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代購、網點、「內鬼」,信息漏洞無處不在  因為疫情原因,QQ用戶「邵莊」的國際代購生意不好做。
  • 個人信息看看牢!快遞貼紙該怎麼處理?
    個人信息看看牢!快遞貼紙該怎麼處理?,千萬別亂扔快遞盒子洩露信息會有什麼後果?有很多人覺得信息洩露沒什麼只要需要填單子的地方那不都得寫個人信息嗎?反正信息早就洩露八百次了,無所謂但是可千萬別馬虎!咱們都收到過陌生電話和廣告簡訊吧?
  • 快遞業洩露個人信息調查:「內鬼」批量調取,網點直接拍運單
    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王新銳就此分析,個人信息被洩露的用戶有權要求收集其個人信息的快遞公司刪除其個人信息,若因個人信息洩露受到損害,可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損害賠償。一名微信暱稱為「專業底單製作」的「號販子」告訴記者,他手頭掌握著大量快遞用戶單號,可通過快遞公司內部人員查詢單號對應的快遞信息,每一條用戶信息10元。「我得給快遞公司『內部人』錢。」見記者還價,他解釋,自己的單號真實可查,不是「刷單」的那些「空包,假物流」,那些只有單號,沒有其他信息。
  • 酒店衛生門曝光者花總已回老家,律師:啟動個人信息洩露追責
    多家高端酒店公開致歉後,事情並未平息,曝光者「花總」個人信息反而在24小時內兩度被洩露。對此現象,有網友稱:「不去解決問題,反而去解決發現問題的人。」11月27日,花總代理律師周兆成向封面新聞表示,他們已給涉事酒店發送律師函,如果得不到回應,將會提起訴訟。11月16日,「花總」個人護照信息首次遭洩露。
  • 萬豪酒店集團5億房客信息被洩露,誰來保護隱私安全?
    今年8月,華住酒店集團1.3億人的個人信息及開房記錄在暗網售賣;2017年10月,凱悅酒店集團旗下41家酒店的支付系統遭受黑客入侵,大量客人的數據洩露;2017年2月,洲際酒店集團旗下12家酒店的支付系統遭非法入侵,有部分用戶還曾遭遇盜刷。為什麼酒店行業頻繁發生信息洩露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大型酒店集團擁有龐大且極具價值的用戶數據,極易成為不法分子攻擊的焦點。
  • 洩露的個人信息可能會讓你無形中花更多錢!
    網友「廖師傅廖師傅」表示,他經常通過某網站訂某個特定酒店的房間,常年價格在380元-400元。偶然一次,他從前臺得知酒店淡季的價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帳號查詢也是300元,但用自己的帳號查,還是380元。同樣的,我們會注意到類似的事情在發生:1、電商平臺獲取你的地理位置信息,如果你所在周圍不是商業區,那麼就給你顯示更高的商品價格。
  • 不給快遞小哥看到電話號碼,個人信息就安全了嗎?
    收到快遞後,你怎麼處理寫著自己電話號、地址等私人信息的快遞單?是剪刀剪碎、還是用筆塗黑?3 月 24 日,據界面新聞,菜鳥網絡新研發的面單隱私保護技術,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信息將在電子面單上被加密處理,電話號碼將被隱藏,只有快遞員能通過 app 聯繫到收件人,其它人再難從快遞面單上竊取消費者隱私了。早在 2015 年,順豐就用上了隱形面單,不過只針對代收貨款客戶和隱私用品。宣布,菜鳥網絡向物流企業提供了一款名叫眾配寶的 app,可以幫助小件員與消費者聯繫。
  • 萬豪酒店再次洩露520萬房客個人信息 如何杜絕此類網絡安全事件?
    本周二,萬豪酒店發布公告宣布,該公司近期發生了一起數據洩露事件,有大約520萬房客的個人信息遭到洩露。該公告在發布之後,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當前網絡安全的普遍擔憂。兩年2次 重大用戶數據洩露事件萬豪酒店在公告中表示,從2月底開始,有人在特許經營場所利用兩名員工的登錄憑證訪問了大量房客信息。這次洩露的房客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址、郵箱、生日、電話號碼,如果是萬豪酒店的忠實用戶,可能還包含房間偏好等更為詳細的隱私數據。
  • 個人信息,脆弱的隱私!
    5月7日凌晨,中信銀行微博深夜發文表示:關於王越池先生(藝名「池子」)通過微博反映其個人帳戶交易信息被調取一事,經我行核實,近期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繫開戶支行,要求查詢其為員工王越池先生支付勞務工資記錄時,我行員工未嚴格按規定辦理,提供了王先生的收款記錄。對此,我們向王先生鄭重道歉!我行已按制度規定對相關員工予以處分,並對支行行長予以撤職。
  •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正確姿勢,快get起來!
    近期,由於個人信息洩露導致的通訊信息詐騙案件屢見不鮮。那麼,我們的個人信息是如何洩露的?又應如何防範個人信息洩露?12321告訴你,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有哪些妙招12321舉報中心在2016年6月發布了《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6》,對網民個人信息安全的形勢做了全面的梳理。身份信息、網上活動信息和通訊信息是信息洩露的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