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脆桃一山茶 革命老區六安走出綠色脫貧新路子

2020-12-25 新華報業網

  6月11日,華東六省一市的新媒體記者一行走進皖西六 安,展開了為期3天的採風活動。在馬不停蹄地走訪了江淮果嶺、裕安茶谷、獨山蘇維埃城、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等地後,一幅別具特色的綠色振興發展畫卷正向採 風團一行徐徐地鋪展開來。

  交匯點訊(記者 徐鑫)巍巍大別山,滔滔淠史杭。芒種時節剛過,蒼翠如茵的大別山北麓,一座革命老城正煥發綠色生機。6月11日,華東六省一市的新媒體記者一行走進皖西六安,展開了為期3天的採風活動。在馬不停蹄地走訪了江淮果嶺、裕安茶谷、獨山蘇維埃城、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等地後,一幅別具特色的綠色振興發展畫卷正向採風團一行徐徐地鋪展開來。

  紅色土地走出108位開國將軍 革命老區大變樣

  紅色基因是安徽六安最鮮明的精神底色。在如火如茶的革命時期,六安「30年紅旗不倒、30萬英雄捐軀」,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四方面軍和紅25軍主要發源地,是紅軍的搖籃、蘇區的典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要戰場、解放大軍戰略決戰的前進陣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這片紅土地上,共走出了洪學智、皮定均等108位開國將軍,這在每一位六安人心中都是最具自豪感的。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六安市金寨縣視察時指出,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3年後的6月12日,採風團一行循著總書記當年視察的足跡,感受到了老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貧窮偏遠的小山村,蜿蜒的泥巴路如今變成了一條條水泥路,土坯房變成了一排排小洋樓。農民汪達偉開心地告訴記者:「村子裡這幾年變化太大了,我們生活越來越好,我家還培養出兩個大學生一個研究生!」

  近年來,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綠色發展,六安人民都用老一輩革命家的紅色精神,為開創老區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著。

  江淮果嶺脆桃飄香 農民腰包鼓起來

  6月11日下午2時許,正是夏天最熱的時段,在六安市金安區張店鎮金衝村江淮果嶺的交易市場上,卻是一派熱鬧景象。附近的村民紛紛從家裡帶著竹筐子上山摘脆桃運到這裡販賣,來自東北、福建等地的客商也紛紛聚集於此,將一筐一筐的桃子拉到車上運走。「今年桃子大豐收,價格也比去年漲了不少。去年批發價每斤0.88元,今年漲到2.8元。」一位種桃大戶面對記者的採訪掏出記帳本笑容滿面地說道。

  

  據了解,江淮果嶺總面積4800平方公裡,涉及7個縣區49個鄉鎮。其中地處江淮分水嶺腹地的張店鎮,因四季分明,雨水充足,非常適合種植桃子,是金安脆桃原產地。金安區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由於桃子價格上漲,產值估計能到12億元。金安區曾經的2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近12000戶貧困戶、4萬貧困人口從果嶺的發展中受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依託大別山區獨特的自然地理資源,六安脆桃產業在江淮果嶺「異軍突起」,生產規模和產值分別佔安徽全省桃總量的20%和25%以上,由於其存儲期較長,上市期又比國內大部分地區的鮮桃早了半個月,每年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期間都處於熱銷狀態,在全國脆桃市場「一枝獨秀」,僅當天採風團所處的交易中心單日交易量都可達到30多萬斤,產品遠銷26個省市,甚至出口俄羅斯。

  據介紹,今年整個江淮果嶺預計產鮮桃1億斤,產值最低可達2.5億元。過去荒蕪的山崗如今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山頭。

  500裡茶谷裕安起航 綠水青山變金山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這是明朝茶學家許次紆所撰茶葉名著《茶疏》開卷第一段之言。眼下茶季雖過,但在大別山腹地的六安市裕安區,綿延的茶谷隨山就勢,層層疊疊,與藍天交相輝映,仿佛置身山水畫廊。

  六安茶谷主幹線長約260公裡,裕安段83.6公裡。2014年,六安提出建設六安茶谷項目,並將其確定為老區綠色振興的主戰場和增長極,如此大範圍、大面積的以「鄉村振興+扶貧」為抓手的平臺,在全國實屬少見。通過5年的不懈努力,作為核心區的裕安茶谷,環境面貌大為改善,基礎設施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增效明顯,初步實現了生態增綠、旅遊添景、農民增收的目標。

  

  說起皖西地區的茶葉,六安瓜片可謂如雷貫耳。 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如今已成為六安傾力打造的「鄉村振興+扶貧」的重要「媒介」。而裕安又是六安瓜片原產地,依託茶谷建設,大力發展茶產業。據介紹,目前全區從事六安瓜片生產加工營銷人員達20萬人,「六安瓜片」茶產業已成為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初步統計,六安茶谷裕安段已幫助沿線近2萬名群眾實現就業,促進農民年人均增收近1500元。

  

  除了茶農受益之外,茶谷建設還極大地提高了茶企的知名度。安徽省六安瓜片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及製作的「徽六」牌「六安瓜片」,先後榮獲「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名牌農產品」等稱號。

  六安茶谷做足「綠文章」,帶動農民致富,交出了一份鄉村振興與綠色扶貧相結合的滿意答卷。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地處大別山區的河南省信陽市,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但貧困的帽子也曾讓這座紅色名城如芒在背——它曾是全省唯一一個轄縣均為貧困縣的省轄市。
  • 用足老區精氣神 啃下脫貧硬骨頭--來自革命老區河北平山的脫貧觀察
    新華社石家莊7月27日電 題:用足老區精氣神啃下脫貧硬骨頭——來自革命老區河北平山的脫貧觀察新華社記者孫杰、楊守勇、閆起磊在這裡,黨中央指揮了解放全國的「三大戰役」,也是在這裡,黨中央動身出發「進京趕考」—
  • 中國經濟的韌性丨熊維政:茶油飄香 老區甩掉「貧困帽」
    山茶花「三畝油茶可脫貧!」——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熊維政,向全國人民介紹了革命老區新縣的脫貧路子。2018年8月,新縣經河南省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大別山革命老區首批實現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 川陝渝大聯動:脫貧攻堅,共話革命老區振新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老區」迎來重大利好!  7月13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決定採取特殊扶持政策,支持「老區」發展。日前,國家發改委印發《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從7大方面對「老區」區域振興發展與脫貧攻堅重點任務進行了詳細規劃。
  • 革命老區鐘山:「一心一薏」打造「紅鄉綠谷」
    鐘山鄉不僅有保存完好的革命遺址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文化等紅色資源;還有著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傳統文化村落、氣勢雄偉的飛龍瀑布等綠色生態資源;更有著發展薏仁、熱區水果所需的氣候和土壤。近年來,鐘山鄉緊緊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綠色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積極探索以「一心一薏」打造「紅鄉綠谷」的實踐,點燃了革命老區振興的新起點,唱響「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凝心聚力,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 幫粒粒好米走出革命老區 助方方農民邁向幸福小康——中國石化銷售...
    當年陝北紅軍正是吃著這樣的小米,才創建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反動軍隊的飛機和大炮,建設了新中國。延安革命老區這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無疑是小米生長的天堂,但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此的人們而言,可能還意味著貧困。延安的農村大部分位於山區,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經濟落後等原因,脫貧難度較大。
  • 廣州與革命老區少年兒童共慶「六一」
    人民網廣州6月2日電(記者羅艾樺、姜曉丹)「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在「六一」兒童節,廣州塔下,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廣州新中軸線上升起,拉開了「託起明天的太陽」——廣州、革命老區少年兒童同慶「六一」迎國慶活動的帷幕。
  • 巴中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的脫貧奔康路 催生新動能 老區煥新顏
    兩村相隔150公裡,串聯它們的是大巴山山脈和一條條脫貧奔康的公路。山還是那座山,人還是那群人。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巴中弘揚紅軍精神,寧願苦戰,不願苦熬,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走出一條「紅綠」相宜的脫貧奔康路,讓大巴山的綠水青山成為革命老區群眾的金山銀山。截至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累計減貧49.9萬人。
  • 做好紅綠兩篇文章 革命老區變了模樣
    做好「紅」「綠」兩篇文章 革命老區變了模樣——四川巴中苦幹實幹拔窮根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東 周洪雙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楊柏鎮騾子坡村藍莓基地。雷建攝/光明圖片四川巴中,巴州區凌雲鄉何家坪村流轉土地600畝,建起新源生態園,50餘畝草莓成熟上市,果豐價好。
  • 革命老區雲南彝良縣扶持產業拓寬脫貧路
    中國經濟網昭通11月3日訊(記者周斌鄭義)革命老區雲南省彝良縣被譽「將軍故裡」,養育了革命先烈劉平楷、軍事家羅炳輝、時代英雄徐洪剛,誕生了鎮彝威第一個地下黨支部。在「烏蒙脫貧賦新篇」鎮彝威革命老區脫貧攻堅主題採訪活動中記者了解到,該縣將產業扶貧作為全縣「六個一批」精準脫貧措施的重中之重,著力發展支撐產業,從根本上拔掉窮根。縣委書記姚勇介紹說,在昭通市鎮彝威革命老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行動計劃中,彝良縣著力扶持「短能脫貧,長能致富」的產業。
  • 熊維政代表:建設優質高產茶油基地 助力老區脫貧攻堅
    全國人大代表,信陽信銳油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維政來自革命老區信陽,這裡也是優質茶油產區。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提出了兩項關於茶油的建議。熊維政表示,茶油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其不飽和脂肪酸和營養價值優於其他油類,是《中國食物結構改革與發展綱要》大力提倡推廣的食用植物油,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首推的衛生保健食用油。
  • 曹縣樓莊鄉:一村一品助力脫貧攻堅 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果樹研究所專家在孫灣講授林果管理技術  魯網菏澤12月27日訊(記者 龐洪波)在菏澤市曹縣樓莊鄉孫莊村,冬桃種植又到了一個周期的開始,自從菏澤市推行「一村一品」,大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以來,曹縣樓莊鄉結合自身優勢,發展果樹種植,每畝效益可達上萬元,帶動貧困戶成功脫貧,走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 四明山老區「紅綠搭配」發展快 看餘姚這樣奔小康
    因其獨特的歷史地位,餘姚四明山革命老區的發展也一直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關注。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梁弄鎮和橫坎頭村考察調研時,就曾提出建設「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的期望。十餘載過去了,餘姚建設老區樣板成效如何?日前,我們走進四明山革命老區,一探「樣板」的成色。
  • 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
    今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江西視察時,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作為土地革命時期中央蘇區的主體和核心區域,贛南蘇區人民感恩奮進,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努力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實施...
    一、總體要求  (一)重大意義。大別山革命老區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涉及我省信陽市、駐馬店市全境和南陽市桐柏縣、唐河縣共22個縣(區),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為我國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加快老區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全局,關心老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 弘揚尋烏調查唯實求真精神 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江西贛州是尋烏調查的發生地,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的革命老區。重溫毛澤東同志開展尋烏調查這段歷史,從中國革命史中汲取豐厚營養,對我們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7年12月15日,在中宣部呈報的《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推動農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尋烏扶貧調研報告》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批示精神,是贛州加快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重要遵循。
  • 四川37縣納入川陝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區
    08-05 16:23:31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2016年08月05日 16:,該市所有5個縣區已被納入川陝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實施區。
  • 合川區雙鳳鎮:「黨建+特色產業」 走出發展新路子
    華龍網11月21日20時30分訊(通訊員 鞠書豪)重慶市合川區雙鳳鎮以「黨建+特色產業」,變黨建優勢為轉型發展新動力,變生態優勢為產業布局新模式,走出發展新路子。雙鳳鎮變黨建優勢為轉型發展新動力。積極推行「支部+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貧困戶」的工作模式,拓寬黨建工作思路,帶動脫貧。
  • 福建:「師帶徒」健康扶貧助力革命老區
    如何讓革命老區人民過上更美好的幸福生活,享有更優質的醫療保障,始終是黨中央的牽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直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聚精會神抓好扶貧攻堅工作,特別是要抓好革命老區扶貧開發工作。基層醫院吸引力不強,只有想辦法提升現有醫療隊伍的整體業務水平,才是健康扶貧的要義所在,才能切實補齊當地脫貧攻堅面臨的民生短板。」 福建革命老區的連城、長汀、浦城、政和、平和、雲霄等縣,都是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老百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當地脫貧攻堅工作的難點,健康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十分突出。
  • 左權縣委書記:革命老區的「莊園經濟」與新農村建設
    地處太行山區的左權縣,是革命老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的重點縣。為了能夠儘快地幫助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左權縣委、縣政府積極開展「移民搬遷」,開發「莊園經濟」。這種思路將怎樣幫助當地的百姓脫貧致富呢?今天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請來了左權縣縣委書記孫光堂先生。孫書記,左權縣是全國非常聞名的革命老區,我們想對它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