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隴菲(文化學者)
「溫文爾雅」究竟是什麼意思?
最常見的解釋是:「文雅的意思」,還有一種解釋是:「態度溫和,舉止文雅」(《現代漢語詞典》)。
但是,「溫文爾雅」這個成語所說,明明是「溫文」,而不是「溫和」;明明是「爾雅」,而不是「文雅」。
「溫文爾雅」這個成語,據我目前所知,可能最早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陳錫九》一章。其中有「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之語。在此之前,「溫文」和「爾雅」,一直是兩個各自獨立的成語。
「溫文」一語,出自《禮記·文王世子》。其中有「恭敬而溫文」之語。一般對「恭敬而溫文」之「溫文」的解釋是:「溫潤文章」。這裡的「溫」字,是動詞,它的意思大概相當於與我們平常所說「溫故知新」「溫中補氣」「溫習功課」「溫酒」「溫居」的「溫」字。
「爾雅」一語,原先是中國最早一部詞典的書名。此書由先秦、兩漢時代許多文人學士陸續撰著而成。因為此書「訓詁名物,通古今之異」,得古今一系列詞語的正解,在學林享有很高的聲譽。
就「爾雅」的詞義而言,所謂「爾」,應該是「遐邇聞名」(即「遠近聞名」)之「邇」的通假字。這裡的「邇」,有「接近」「趨近」之意。而所謂「雅」,則是「夏」的通假字。「夏」,是中國先秦夏商周之「夏」。統一當時中國中原地區的「夏朝」,自古就是中國「正統」的濫觴。因此,到了漢代,就已經有人用「爾雅」來讚譽、形容文辭或文章的純正高雅。司馬遷《史記·儒林傳序》所謂「文章爾雅,訓辭深厚」的「爾雅」,正是此意。
就此而言,所謂「溫文」,就是「溫習文章」「溫潤文明」的意思;所謂「爾雅」,就是「接近純正」「趨近高雅」的意思。因此,蒲松齡「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的話,是說:這個名士的兒子,又長期溫習文章、溫潤文明,接近純正、趨近高雅,那裡會去做賊呢?
的確,只有長期溫習文章、溫潤文明,接近純正、趨近高雅,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內在修養,並逐漸具備溫文爾雅的氣質、風度。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06日 08版)
[責任編輯: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