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選養50頭豬還是50頭羊,那我一定選養豬。50頭這個數量在養殖領域基本就屬於散養戶了,甚至連散養戶的規模還夠不上,一個人養50頭有點浪費勞動力,沒有什麼利潤可言。如果選擇養50隻羊,那就跟電視中演的放羊娃沒什麼區別,一個小孩子幹的活,但是如果養50頭豬,運氣好的話,一頭豬利潤最高達到1000元,50頭豬能賺5萬,這相當於一個農村普通家庭的一年收入,而且養豬周期只有6個月。下面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養豬和養羊的利弊,便於大家選擇。
一、養豬風險雖大,但是收益也多,高風險對應的是高收益
養豬最大的風險無疑就是非洲豬瘟疫情風險,從目前來看,國內非瘟發病率大大降低,環境中病毒載量下降,養豬感染機率也降低很多。從全國來看,北方大部分地區較為平穩,南方部分地區有局部散發,相比前兩年,我認為現在養豬風險並不高,但是收益還沒有下來,養豬還屬於爆利期,但是隨著生豬存欄增長,養豬利潤在慢慢下降。
如果要想養豬,我建議不要只是養50頭肥豬,可以從母豬養起,母豬是未來豬場持續發展的動力,10頭母豬也可以,自繁自養模式,一頭母豬一年純利潤2萬到3萬。今天在山東臨沂這邊開推廣會,會後與當地養殖戶交流,大家都在討論換車的問題,其中有一個老大爺我印象比較深刻,養了30頭母豬,代理商恭維說,「今年賺了50萬吧」,老大爺語出驚人,「今年賺的不多,60萬」。
二、從發展前景來看,養豬不愁銷路,前景更為廣闊,養羊近些年有些萎靡
從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養豬不僅是因為行情因素站在風口浪尖,養豬行情雖然波動較大,豬周期也起起伏伏,但是賺錢的年份要比賠錢的年份賺的多,反觀養羊這幾天行情一直處於低迷狀態,似乎沒有反轉的徵兆。
國內養豬是不愁銷路的,國人一年5500萬噸的豬肉消費量,養豬業生出豬肉還不能滿足國民需求,每年還要從國外進口200萬噸以上的凍肉。而且國內規模化養豬也就剛剛處於起步期,有很多技術需要革新,很多空間需要填補,未來十年,養豬依然是農村最大的養殖業主體。
三、傳染病角度:養豬沒有重大的人畜共患病,養羊布病是一定要考慮的
近期大家可能也看到頭條上報導,蘭州獸醫研究所幾千名學生布病檢測陽性,從這個事件中,我們認識到布病的嚴重,早些年東北農業大學師生因為做實驗,也有一些師生感染,當時也是轟動一時。大家想一想,學生僅僅是不戴手套接觸了感染布病的羊只就感染了,那養羊過程中,你能確保你不接觸嗎?能不能做到時刻保持警惕,能不能做到定期檢測,並承擔檢測費用。我身邊不少同學,畢業後去羊場從事養殖技術的,間隔幾年都離職了,最大原因就是布病,年紀輕輕還沒有成家,就怕這個病。
在豬和人的人畜共患病上,除了幾種細菌,比如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其他我還真是想不到嚴重的傳染病,以前剖檢豬只,由於條件有限,徒手不戴手套剖檢也經常有,也一直沒有任何感染跡象。今年上半年報出的C4流感病毒人畜共患,結果也不了了之,沒有下文了。
四、投入成本和養殖周期分析:養豬投入高,但是回報周期短
養豬目前投入確實有點高,無論是豬場建設成本,一頭肥豬平均800元,也就是說1000頭肥豬場豬舍建設要80萬以上,這當然包括自動料線、自動清糞和沼氣池等。如果農村散養肥豬,豬舍建設成本相對較低,與養羊沒有太大區別。
引種成本,養豬一頭斷奶仔豬可能要1000元,而一頭成年羊也就1500元,一頭二元母豬要4000元左右,養豬引種成本投入比價高,相比養羊風險更高。
從投資回報周期來看,養肥豬大約半年,比養羊時間要短,如果養殖母豬,需要1年半,第一批肥豬出欄。
綜上所述,無論養豬還是養羊,都需要一定的養殖技術,沒有決定的賺與賠,正所謂「家財萬貫,有毛不算」,養殖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網上流傳一句話,「如果你恨他,就勸他養豬,如果你愛他,也讓他養豬」,這充分說明了養豬風險問題,賺與賠,箇中體會,養殖人都懂。至於養50隻羊還是50頭豬,即使在農村養殖,也屬於小散養戶,實際上沒有決定的利潤計算。對於農村未來養殖業發展,也一定會向著集約化和規模化,會湧現出一部分家庭牧場和規模化養殖場,當然也會有更多養殖人退出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