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力能扛鼎,秦武王嬴蕩舉鼎而死,古代大力士為何熱衷舉鼎?

2020-12-17 塞北秋風鐵馬

在現代競技體育中,舉重項目歷史悠久,舉重最早起源於人類的生產實踐活動,在勞動之餘,為了娛樂與強身健體,人們開始嘗試著把身邊的重物舉過頭頂。

在公元前四千年的埃及,就有了以舉沙袋來鍛鍊身體的運動,這大概就是舉重的最早雛形,古希臘人的大力士們則用舉各種大的石頭來彰顯自己的強壯。

到了古羅馬時期,軍隊裡面開始用舉重來訓練士兵,而舉重器材也逐漸類似於現代的舉重器材槓鈴,在一根木棍的兩頭分別綁上兩塊大小一樣的石頭。

咱們中國古代也有舉重運動,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了以舉大刀、石鎖、石擔等形式的舉重方式,到了後來,舉重更是被列為武考的項目之一。

舉重向來被認為是力大無窮的象徵,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不少聞名遐邇的大力士,他們證明自己強壯的最終極的方式就是舉鼎,而與舉鼎有關的著名歷史人物就有兩位,分別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秦武王嬴蕩和楚漢時期的楚霸王項羽。

一、舉鼎狂熱愛好者,因舉鼎而亡的秦國國君秦武王嬴蕩。

秦武王嬴蕩是秦惠文王與惠文后的兒子,據說他是天生神力,從小就喜歡健身,和各路大力士角鬥比試武力。

秦武王十八歲的時候繼位秦國國君,在當上秦國最高領導後,秦武王並沒有因為國事的繁忙而放棄自己的愛好,他對於擼鐵的熱情不減反增。

為了能夠更好的健身,與天下勇士們比劃比劃,秦武王廣招天下的大力士,齊國有個叫做孟賁的人聽說後,就到了秦國,在通過秦武王的測試後被拜為大官,他的軍隊裡面有名的大力士烏獲、任鄙二將也深受寵信。

從此,這三人成了秦武王的私人陪練,這三人也確實身具怪力,傳說孟賁「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

有一次,孟賁在野外看到有兩頭牛正在角鬥,遇到這種事,他當然要露一手,孟賁走到兩頭牛中間,用手分別按住兩顆牛頭把這倆分開,這兩頭牛還在掙扎,孟賁大怒,竟然直接把這兩頭牛的牛角給拔了出來。

舉重強者竟恐怖如斯!

不過最後秦武王的死也與這位孟賁有直接關係,《史記秦本紀》記載:

「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族孟說。」

孟說就是這位孟賁,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決定攻打韓國,以武力打通前往周王室的道路。

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慾容車通三川,窺周室,死不恨矣。」

這是一次展示秦國實力的機會,秦武王以此來表明自己問鼎中原的決心。不久,秦軍就攻破韓國首都宜陽,秦武王於是進軍周王室都城洛邑。

周王室早就名存實亡,根本無力抵抗,周天子只能歡迎秦武王的到來,並請秦武王視察工作,於是秦武王「興師臨周而求九鼎」,咱既然來了,得要看看傳說中的九鼎長啥樣才行啊。

秦使甘茂攻韓,拔宜陽;使樗里子以車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

見到了九鼎後,秦武王頓時技癢難耐,這不舉個鼎就太遺憾了。於是在周王室太廟中,秦武王對手下的三大力士說:「敢不敢跟我比劃比劃」,其他兩人都婉拒了,只有孟賁回答:「做人不能太攀比,要比就比舉個鼎。」

就這樣比賽開始,用於比賽的鼎叫龍文赤鼎,孟賁先開始舉鼎,結果沒有完全舉起來就因力竭而失敗告終。

秦武王接著舉鼎,秦武王不愧是擼鐵達人,龍文赤鼎被他整個舉起,並且為了炫技,秦武王還舉著鼎要走兩步,結果出意外了,力氣用盡,鼎砸了下來,正好砸到大腿骨,沒過多久就不治身亡,年僅23歲。孟賁也因此獲罪被誅滅九族。

當然,這些具體經過都是明朝時期的市井小說《東周列國志》的合理想像,正史上只有寥寥數筆而已。

龍文赤鼎究竟有多重,這個不得而知,不過畢竟是傳說中的九鼎之一,按理說重量不會太輕。

參考商后母戊鼎的尺寸重量,后母戊鼎高133釐米、口長110釐米、口寬79釐米,重832.84千克,重量已經超過千斤,傳說的九鼎再怎麼說也得有千斤之重吧。

已出土的戰國時期秦國的鼎平均重大概220千克,現代的105公斤級別的抓舉世界紀錄是214公斤。

后母戊鼎

世界大力士冠軍賽也有舉鼎項目,運動員雙手抱著鼎以最快速度移動,以跑的距離最遠者勝利,這個仿製的鼎的重量在正負175公斤。

現代也有大力士嘗試舉起千斤的重物,結果舉的過程中當場吐血,因此,秦武王即便是天生神力,也大概率只能舉起來不超過500斤的鼎,不可能舉起千斤之鼎。

秦武王舉鼎失敗而亡的案例說明了一個道理,擼鐵需謹慎,健身活動要量力而行啊。

二、力拔山兮的項羽力能扛鼎驚煞眾人

項羽號稱西楚霸王,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神,同樣也是力大無窮的大力士,項羽自己說自己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歷史上的項羽也確實有過舉鼎的事跡。

《史記·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項羽長的很高大,按照現在的尺寸標準大概有一米八五以上,正史上說他力能扛鼎,那麼項羽舉過鼎嗎?

民間傳說項羽舉鼎有兩個版本。

1.秦末農民起義之時,項梁、項羽叔侄也在江東起兵造反,為了壯大實力,項羽聽從叔父指示聯絡桓楚與項梁合兵。

桓楚見到項羽後,還是有點不甘心給人打工的,就跟項羽說:「我的院子裡有一個重達千斤的鼎,只要你能把它舉起來咱就跟你走。」

項羽先讓四個大漢嘗試一起來舉,結果大鼎紋絲不動,然後,項羽走上前,運足氣力大喝一聲舉了起來,並且還炫技,舉著鼎三起三落。

項羽這一舉動震驚了眾人,桓楚直呼666,就這樣,桓楚成了項羽小弟,跟隨他一起反秦。

2.這個版本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是項羽和虞姬之間英雄美人的事跡。

有一天,少年項羽路過沭陽虞家溝,在池塘邊有一群正在採菱角的少女在嬉戲玩鬧,突然一聲驚呼,有一少女失足落水了。

遇到此事,好少年項羽自然要見義勇為了,於是項羽縱身躍入水中,將這少女救上岸來,這少女是誰呢?

與現在的狗血小說一樣的劇情,這少女正好就是虞姬,把虞姬救上來後,項羽當然是做好事不留名啦,但是項羽的那縱身一躍的英姿早已深入少女的心扉,於是虞姬請求自己的哥哥幫忙在外打聽打聽附近有沒有英雄少年。

說巧不巧,虞姬的哥哥在一次逛廟會的時候,正好碰到廟會有舉辦一個舉鼎比賽,作為舉鼎愛好者,項羽當仁不讓,當場將鼎舉過頭頂,震驚眾人。

虞姬哥哥十分欣賞項羽,於是請他回家做客,這下虞姬項羽再次重逢,愛情從此盛開,虞姬父母看到郎才女貌,也就讓兩人即刻完婚,從此虞姬跟隨項羽南徵北戰,至死不渝。

這就是流傳於宿遷民間的兩個霸王舉鼎的故事,如今宿遷還有一個霸王舉鼎廣場,廣場中央還有一霸王舉鼎雕像。

在這兩個故事裡面,項羽舉的鼎都是千斤之鼎,漢代的一斤相當於現在的半斤,一千斤實際上只相當於現在的五百斤。因此,假設項羽在歷史上真的舉起來過千斤鼎,其實也只有五百斤重,和秦武王的可能差不多重,由此可見,250公斤估計就是人類抓舉的極限了。

歷史上的這些著名大力士們為何這麼熱衷於舉鼎?

古代的大力士們玩舉重的原因可不僅僅只是為了練塊,尤其是在春秋戰國之際豢養門客之風盛行,各國的那些個王公貴族們都以誰擁有的門客多為榮,著名的戰國四公子就是以養門客而著稱。

成為門客有什麼好處呢?可以說好處大大的,首先作門客的門檻低,只要有一技之長誰都可以去那些貴族那混口飯吃,比如說著名的雞鳴狗盜的故事。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齊國孟嘗君在出使秦國的時候,被秦昭王扣留下來要他做秦國相國,這時候就有秦國大臣挑撥秦昭王殺掉孟嘗君。

這時候,孟嘗君就去求秦昭王的寵妃幫助,這寵妃答應了,條件是要一條珍貴狐白裘為報酬,這狐白裘正好藏在秦昭王的收藏室裡面,於是孟嘗君門客中就有一個善於偷雞摸狗之人,趁夜把狐白裘偷了出來。

寵妃就勸說秦昭王放了孟嘗君,這孟嘗君就準備連夜跑路,到了函谷關天還沒亮不能出關,這時候又有一個門客善口技,學雞叫騙開城門,孟嘗君得以全身而退。

這個故事說明貴族們招門客不看出身,看有沒有才能,因此,這些大力士們熱衷舉重,不光為了健身,還是為了有一技之長成為門客。

其次,門客待遇好,包吃包住,事少錢多,平常基本上沒啥事幹,工資照拿。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力士非常多。

那麼如秦武王這些大力士們又為何熱衷舉鼎呢?

第一、為了炫技,因為鼎不好舉,那時候的鼎是非常重的,平均重達200公斤以上,而且不像石擔、石鎖那樣好操作,一般的大力士是不敢舉鼎的。

第二、如秦武王、項羽等人舉鼎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那就是顯示自己問鼎中原的霸氣。

鼎在古代中國是一種能代表最高權力的器物,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隨意使用的,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更是王權的象徵。

在西周與東周,就有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按不同身份地位規定各自的使用數量。

所以秦武王在周王室太廟舉九鼎之一的龍文赤鼎,就是向世人表示秦國稱霸天下的野心。

項羽舉鼎也有一股睥睨天下的霸氣,所以他自稱霸王,項羽要的或許不是一統天下,他更看重自己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

秦朝以後,鼎的作用開始弱化,不再作為王權的象徵,各朝代統治者們也不再熱衷於造鼎,當然那些大力士們也就只好老老實實的舉石頭玩了。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力能扛鼎的四位大力士,兩人自殺一人被害,還有一人被砍成肉醬
    當古人形容一個人力氣大時,通常會用一個詞:「力能扛鼎」,而扛鼎也成為了大力士的標誌之一。但此項行為風險極高,一不小心就會讓人付出生命的代價。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一位君主因扛鼎失誤而被鼎給砸死。那我國歷史上的其他大力士又是何下場呢?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看。
  • 《羋月傳》中的秦武王真的是因舉鼎骨折而死?
    百度百科在「舉鼎絕臏」詞條裡說,嬴蕩舉鼎,折斷膝蓋骨而死。不管是小腿骨還是膝蓋骨,總之嬴蕩竟被骨折送了命!思來想去,疑點重重。武王舉鼎,《羋月傳》劇照先來看看《史記·秦本紀》對嬴蕩死因的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嬴蕩力大無窮,一次與孟說比試舉鼎時,絕臏而亡。臏是什麼?
  • 我能把牛角掰下來,舉個鼎算什麼
    眾所周知,項羽力能舉鼎!但此人也不差,甚至不在項羽之下!為什麼標題說他悲劇了?繼續看。公元前311年,秦武王繼位,也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嬴蕩。秦武王天生神力,俗話說物以類聚,所以天下大力士都被他招進宮做了官,這其中就有大力士孟說。孟說有多猛?《東周列國志》描述:"有齊人孟賁字說,以力聞,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嘗於野外見兩牛相鬥,孟賁從中以手分之,一牛伏地,一牛猶觸不止。賁怒,左右按牛頭,以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
  • 項羽之前,還有一帝王力能扛鼎,卻成為了一個天大笑話
    西楚霸王項羽在中國家喻戶曉,他天生神力,力能扛鼎,曾經在眾人面前為了展示自己,舉起了重達千斤的巨鼎,令在場人士無不震驚誇讚,於是後世就留下了項羽神勇無匹的形象。相比西楚霸王的赫赫威名,鮮為人知的是在他之前其實還有一個帝王人物一樣力能扛鼎,但他的結局卻比較不幸。此人就是秦國秦武王:嬴蕩。秦武王天生就是個力大無窮的勇士,一生都非常崇尚武力治國,所以他登基為王以後,罷免了一批文官,重用了很多大力士,堪稱史上最輕文重武的君王。
  • 史書中記載秦武王被鼎砸死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秦武王嬴蕩,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國君,他身高體壯,喜好比武角力。然而在為僅僅四年,卻因一時的逞能與賣弄,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史書上記載嬴蕩是因舉鼎被砸斷腳骨,醫治後不治身亡。那麼,秦武王嬴蕩究竟是怎麼死的?歷史上記載這件事,有沒有更深層的含義呢?
  • 秦武王19歲登基,4年後舉鼎而死,他對秦國有多大貢獻?
    秦國這個不靠譜的國君就是秦武王嬴蕩。秦武王是秦惠文王與惠文后所生的兒子,秦惠文王去世後,嬴蕩登基為王,即秦武王。秦武王天生神力,所以自幼便喜歡與大力士們比力氣。
  • 秦武王嬴蕩也算是個有作為的開拓之主,為何卻會在洛陽舉鼎而亡
    在秦國歷代先王之中,秦武王嬴蕩無論是與自己的父親秦惠文王嬴駟,還是與自己的兄弟秦昭襄王嬴稷比起來,由於死法太過奇特,再加上在位時間較短,因而顯得有些無能,甚至搞笑。但不可否認的是,秦武王嬴蕩實際上也是一位很有能力,且極有抱負的君主,至於其在洛陽舉鼎而死,其實背後是有特殊原因的。
  • 歷史上三位力氣巨大的帝王,項羽不過排第二,第一位有九牛之力!
    第三,秦武王嬴蕩嬴蕩,戰國時期秦國的國君,這個名字很尷尬哈,叫嬴蕩,但實際上此人還是比較浪的。不然也不會早死。這個嬴蕩是秦惠文王的兒子,這個秦惠文王從稱謂能看出來,他以文治為主。但他兒子不一樣,嬴蕩繼位,後人稱秦武烈王。
  • 19歲登基的秦武王嬴蕩,4年後舉鼎而亡,對秦國的貢獻有多大?
    身強體壯的秦武王,很喜歡勇武有力之人,因此像任鄙、烏獲等當時的大力士都聚集在秦武王身邊,而他們之所以能混個一官半職就是因為力氣大。秦武王因為力氣大就喜歡沒事舉舉鼎,好炫耀一番自己的力氣之大。而他的死也是因為舉鼎,在一次與這幾位大力士比試舉鼎的時候,不料鼎實在太沉,秦武王強出頭,結果舉鼎絕臏而亡,這年他才23歲而已。當然,舉鼎這應該算是秦武王的愛好,就像今天的舉重一般。只是不幸地,沒有死在戰場,卻死在自己的愛好上了。那麼自從19歲就繼位的嬴蕩,在位幾年期間,究竟對秦國做出過什麼貢獻沒有呢?
  • 秦武王自述:我為何會被鼎砸死,認為我昏庸是沒有真正了解我
    拋開這五位秦國君主,我們暫且不論,單單說被後世很多人認為是個笑話的秦武王,至於笑話他的原因,是因為他被鼎給砸死了。那麼秦武王嬴蕩為什麼在洛陽被鼎砸死了,本篇我們就以秦武王自述的方式聊聊這個問題(戰國時期,君主自稱寡人,不過為了方便記錄,本文秦武王的自稱暫以」我「代替)。
  • 秦武王舉的龍文赤鼎究竟有多重,為何被活活砸死了呢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又稱秦武烈王、秦悼武王,嬴姓,名蕩,秦惠文王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武王重武好戰,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 秦武王嬴蕩,一個被埋沒的有為之君
    欲伐三川,以窺周室秦武王嬴蕩以其出眾的能力,平定了內憂外患,這使他更加雄心勃勃,「欲伐三川,以窺周室,而死不朽乎」,頗有當年楚莊王陳兵洛邑、問鼎周室的氣勢。大將甘茂認為欲通往周室,必先取宜陽,「宜陽,大縣也,上黨、南陽積之久矣。名曰縣,其實郡也」。
  • 原來《羋月傳》是騙人的,年輕有為的秦武王嬴蕩竟然被黑這麼慘!
    看過《羋月傳》的人應該都對裡面那位嬴蕩的印象很不好,其實大家都被騙了,嬴蕩並不是電視劇中說的那麼不堪,反而還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君主。雖然嬴蕩的死法並不光彩,但是根據他死後的諡號秦武王可以看出來他的評價並不低。諡號為「武」的一般都是再對外擴張上武力比較出名的君主,比如漢武帝就是這樣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秦武王嬴蕩真實的一面。
  • 秦武王嬴蕩被大鼎砸死,後世嘲笑了他兩千年,他為何非要舉鼎
    在他死後,繼任者是秦武王嬴蕩,這位國君有才能,可是他的行事風格有點不同於常人。根據史書的記載,嬴蕩的身體素質和項羽差不多,都是天生神力,虎背熊腰。性格上也有相似的地方,有點自大,有點輕狂魯莽。
  • 歷史中項羽曾經舉起的鼎是多重呢?我們現代人是否夠能舉的動呢?
    三國時期的項羽更是被後世的人們稱之為霸王,可見其個人能力的突出和非同一般,在他眾多的故事中有一個最為被後世的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故事,那就是他曾經為了證明自己的力量或者說能力,舉起過一個大鼎。那麼這個大鼎到底有多重呢?現代的人們是否也能夠舉起來呢?關於古代的鼎,大家對其並沒有一個十分全面的認知,比如秦朝末期的大鼎究竟有多大呢?一個大鼎的材質又是什麼呢?
  • 古代神人中力氣最大的人,力氣大到了什麼程度?
    典韋這樣的大力士不但力氣大,技術也很好。第二秦王嬴蕩在中國的歷史上,出了兩個非常有名的大力氣的王,一個是西楚霸王項羽,一個是秦武王嬴蕩,其中,西楚霸王項羽的名氣要更大一些,「力能扛鼎」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項羽力氣大的,項羽也是中國的戰神,但是秦武王嬴蕩也不是吃乾飯的,他在東都洛陽舉起夏禹九鼎中的雍鼎
  • 項羽的霸王戟重300斤,如今無人能拿起,今人的力氣不如古人大嗎?
    項羽的霸王戟重300斤,如今無人能拿起,今人的力氣不如古人大嗎? 項羽人稱西楚霸王,是秦末紛爭中最有實力、原本最有可能稱霸天下的人物,只不過後來出現了一個劉邦,在與劉邦爭鬥落敗後,他才錯失了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