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那裡搞養殖,銷路始終是最重要的最後一個環節,養殖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而確保賺錢的關鍵因素就是最後的銷路,有銷路銷售出去了,賺到錢了,最終的目的達到了,那麼這樣的養殖的才算是成功的。
說實話農村搞養殖,沒有銷路,養殖了銷售不出去,確實是個大問題,也是個大麻煩,一般人也為了打通銷路而急的焦頭爛額,就比如說某地的養雞戶養了雞,到出欄了沒人要,沒有銷路,幾萬隻雞眼睜睜的看著賠錢,但沒辦法,為了繼續減少賠本,只能低價出售,原來的按斤賣,變成按只賣,苦的只有養殖戶。
那麼養殖戶養殖了,該怎麼才能打開銷路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養殖前先做好調查準備,必要的情況下先籤銷售協議後養殖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想要搞養殖,就得首先了解市場需求,市場行情和市場價格,最重要的也就是要看好自己的銷售渠道,如果養殖了,有沒有人願意要,這都可以提前去熟悉,給自己的心裡一桿秤。
在一個就是提前和相應的店鋪籤訂協議,比如養殖羊,豬,雞的養殖戶,可以提前去和肉鋪,超市,飯店去談合同,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到時候按時送貨,到時候保障能夠供應,剛開始為了打開銷路少賺點沒關係,只要銷路打開,那來錢就不是問題了。
第二:養殖大眾化的,大家容易接受的,保質保量的自產自銷
在農村搞養殖,最主要的就是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養殖一些普通化,大眾化消費的家禽家畜,可以養殖一些豬,羊,雞,鴨等等大家容易接受的品種,這樣消費需求就大一點,銷路也就多一點,就比如我家在西北,西北人愛吃羊肉,養羊的比較多,我家也是養羊的,基本銷路每年不愁問題,但你說我西北的,在缺水的環境下,養殖鵝和鴨子,那肯定不行,條件不允許,在一個西北人喜歡吃鵝和鴨子的人也不多,銷路肯定就是問題。
在一個,搞養殖,不要不結合實際而搞特色養殖,當地沒有市場,聽信網上傳言搞特色養殖的,那銷路就是問題,比如:養殖蝸牛,螞蚱,蠍子,梅花鹿等等這些特色養殖的,在當地沒有行成特色養殖產業或者政府扶持的情況下,那就是很難銷售出去的。
第三:藉助網絡平臺,經行網絡銷售
最近幾年,可以說是網絡的天下,在網際網路時代,大家積極響應號召,順應網絡時代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網絡發展,大力發展網絡線上銷售,而且現在的物流業也很發達,網上銷售基本不成問題,而且大家也都在網上看到,現在無論是水果還是食品衣服,大多數都是在網絡上銷售,而且網上購物的人也越來越多,那麼養殖戶也可以進行網上銷售,比如肉類可以發冷鏈物流運輸,也可以對消費者保質保量。
總結
農村養殖,只要是大眾化的養殖,肯定是不愁銷路的,當然這也得要結合當地的市場和實際情況,「酒香不怕巷子深」,養殖好了,質量上去了,肯定會有銷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