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單口相聲而言,郭德綱是否已經超越了劉寶瑞?為什麼?

2020-12-23 向日葵笑的很開心

相聲最早就是一個人講得,從張三祿把八角鼓改成說口為主之後,到天橋八大怪的朱紹文,相聲八德,張壽臣等大宗師,都是以單春(單口)為主要業務的。雙春(對口)的誕生是因為徒弟說單春的時候,師父怕他出錯,所以躲在人群裡面給他遞話或者帶頭笑,說白了託兒。後來乾脆就直接站在臺上量活,於是成了對口相聲。

在過去如果不會說單口,你就當不了正角兒,只能做副手,還得等著正角兒賞飯。只是建國後對口相聲成為主流,再加上單口更考驗功底額,而且費力不討好,怎麼演也不如對口熱鬧,所以願意演單口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如果相聲史上要評選單口的TOP3,劉寶瑞絕對在榜單裡面。但郭德綱就不同了,TOP30都不一定排得到他,因為他自己對於單口相聲的認識都很外行。

首先郭德綱並沒有正經受過單口的傳授,他小時候跟高慶奎學了幾段評書,但評書門傳授是很封閉的,沒有拜師不會給你真傢伙,所以老郭大概只學了怎麼背誦話本。之後楊志剛貌似也沒教他單口,後來就是一路自學,跟著劇場錄音學,跟著張壽臣《笑話大全》以及《中國傳統相聲大全》學,跟著大師們的錄音學。

到後來拜入了西河門金文聲名下,算是有了說書的門戶,但金老教了他多少也不好說,畢竟那時候的郭德綱表揚風格已經成型了,估計也就跟侯耀文一樣,只是要個門戶吧。

郭德綱對於單口相聲的解釋就有毛病,他說自己說的即是評書,也是單口相聲。這就是他自己學雜了的緣故,評書是團柴,又叫使短傢伙的,短傢伙就是醒木,長傢伙是單弦,這都是過去江湖流派的區分。而單口相聲是沒有醒木的,因為最早說單春的都是明場,站那裡就開始侃,哪兒來桌子讓你拍醒木呢?而且解放後馬三立劉寶瑞陳湧泉等大師說單口,也都是站著坐著直接就說。只不過小劇場表演為了壓言,所以有些演員用上了醒木,但這不是必要道具,只是個人習慣而已。

所以傳授和正宗的角度來說,郭德綱就遠不如劉寶瑞,更不用說單口的技法和創作能力了。

劉寶瑞為什麼是公認的單口大王,就因為他的語言節奏感非常強,對於劇情的推進,以及角色的塑造非常自然。同樣一段《珍珠翡翠白玉湯》,劉寶瑞的對於每個人物包括端菜的太監,都有非常細緻的內心描寫,聽者能夠跟著他的講述帶入角色,在有包袱的地方自然笑出來,沒包袱的地方也會覺得有趣。

而郭德綱的版本卻不一樣,且不說他刻意修改的一些情節特別違和(比如宮廷廚師用真的珍珠和翡翠做菜)。他在語言節奏上也很怪,話佐料多,而且很多不必要的語氣助詞(比如啊,嗯等),另外他在講述時候語調經常變化,而且不是隨著劇情或者人物變化,屬於突然一咋呼就提嗓子,一點規律都沒有,很容易把觀眾帶出戲。這就是沒有正經傳授的結果,跟他的貫口活一樣,語速一味強調快,語調跟氣口都不均勻,聽著特別累。這就是自己靠錄音和書本學習形成的一種風格,但自己摸索出來的風格,跟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技法相比,還是差距很大。

如果劉寶瑞的單口是藝術,那麼郭德綱的單口就是故事集,前者可以百聽不厭,後者聽一遍之後就可以刪了。

另外也是更重要的,劉寶瑞有很多自己原創的經典單口,即使是在傳統段子的表演,劉寶瑞也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改動。而郭德綱這方面能力遠不如劉寶瑞,他大部分時候是在《笑話大全》《三言二拍》裡面找故事,然後塞進去一些時尚包袱就完事,純原創的單口基本沒有。

郭德綱與其跟劉寶瑞比單口,還不如去和笑果文化的年輕人比脫口秀,因為他們更像是同行。

相關焦點

  • 論單口相聲,郭德綱一家獨大!現場給方清平講課!
    說起郭德綱,更多的觀眾還是喜歡他的對口相聲,尤其是和于謙合作的對口相聲,不過說到底相聲還是分種類的,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和群口相聲,聽過郭德綱單口相聲的鋼絲們應該知道在業內他的水平應該是頂級的,先故的劉寶瑞、馬三立就不說了,因為不在一個時代,所以沒有太大的參考性
  • 他是當之無愧單口相聲大王,50多歲早逝令人痛惜,屍骨一直未找到
    說到對口相聲,人們會想起侯寶林、馬季、姜昆、郭德綱等很多相聲演員,而說到單口相聲,估計大部分第一時間想起的只有一個人——劉寶瑞。劉寶瑞被稱為單口大王,儘管他也和別人合說過不少對口作品,但更負盛名、更為人稱道的還是他的單口作品,包括《官場鬥》、《連升三級》、《珍珠翡翠白玉湯》等等。劉寶瑞著名的新時代作品並不多見,這似乎算是他的短板,但一個相聲演員能夠將他最擅長的傳統作品演繹到爐火純青,劉寶瑞也堪稱相聲大師。
  • 脫口秀、單口喜劇、單口相聲、評書、落語的區別
    香港黃子華的棟篤笑,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都屬於單口喜劇,另外德雲社現在很多青年相聲演員的表演,其實也屬於單口喜劇,因為就是碎包袱一通扔,既沒有結構也沒有框架,除了大褂之外跟相聲一毛錢關係也沒有。而單口相聲跟單口喜劇既有相似之處,又又很明顯的區別。
  • 郭德綱經典單口相聲《醜娘娘》將被拍成電影,女主角請誰最合適?
    郭德綱持續在影視圈發力6月16日晚,郭德綱在上海電影節透露,德雲社將持續在影視圈發力,接連推出《醜娘娘》《相聲演義》和《德雲茶樓》三部大劇;其中《醜娘娘》是郭德綱最為經典的單口相聲之一,也是德雲社比較有影響力的IP之一,擁有大量的追隨者。
  • 高校界的郭德綱,單口相聲的教學方式,唯一缺點是門票分數有點高
    網紅教授戴建業一口濃重的湖北口音,引人入勝的授課方式,讓戴建業教授在自媒體時代成了網紅教授,跟隨李白大哥求仙草的杜甫,配合歷史小故事和時代背景,戴建業教授口中的古代文學和詩詞別有一番風味,然而戴建業教授不僅在古詩詞和古代歷史文學有很深的造詣,而且講課風格也是各種包袱不斷,因此也被譽為高校界的郭德綱
  • 周培巖兩次失敗,暴露單口相聲和脫口秀的困境與尷尬
    周培巖在演繹《慢性子》在講述亟待解決的問題之前,我們先把郭德綱當初在第二期《相聲有新人》上對周培巖說的那一番話引用過來:「單口相聲應該相聲裡面最難說的一種,鋪平墊穩,還得有包袱還得有扣子讓觀眾愛聽《相聲有新人》節目上的郭德綱一、傳統單口相聲的困境與尷尬其實,近些年來,在國內的喜劇界(不是相聲界,也不是脫口秀界
  • 表演單口相聲說錯臺詞,郭德綱不慌不忙巧妙化解,變壞事為好事
    郭德綱說錯詞巧妙化解 就比如郭德綱。他具有相聲表演的天分和極為豐富的舞臺經驗,這麼多年來是極少在表演中說錯臺詞的,即使有小失誤也不容易察覺。說錯臺詞的情況倒是也發生過,但郭德綱都巧妙化解了。
  • 第二期《相聲有新人》周培巖晉級 單口相聲路恕症獲贊
    中國直播網娛樂專稿8月19日報導(本網原創www.zhibotv.com.cn,轉載註明)8月18日晚第二期《相聲有新人》在東方衛視如期播出,第三組相聲新人來自河北的周培巖,上節目前透露有一個小目的想求證郭德綱老師,也有朋友說周培巖是河北省唯一一個參賽選手
  • 中國相聲史華山論劍,兩版「五絕」十大宗師冠絕古今
    而相聲藝人也從撂地的手藝人,變成了藝術家的後備人選,這是利在千秋的功績,也是侯大師給所有相聲人的福祉。南帝——劉寶瑞寶瑞老雖然更讓人熟悉的是「單口大王」之稱,但其實他是非常全能的演員,捧、逗、膩縫都可以勝任。
  • 單口相聲《醜娘娘》改編大電影,德雲門徒參演情景劇《德雲茶館》
    在前幾天,郭德綱攜郭麒麟出席「文投之夜」上海電影節,在活動現場郭德綱宣布了德雲社未來和文投控股合作的一系列作品,其中包括了長篇單口相聲《醜娘娘》改編的電影,德雲社全體成員參演的《德雲茶樓》,以及電視劇《相聲演義》的升級版。
  • ...為什麼會反覆聽郭德綱的相聲?郭德綱的相聲說長頸鹿放在琥珀裡...
    郭德綱在網絡上一向話題性十足,此前有多位網友曾對其進行發問,引來了大批網友圍觀討論,小編精選出以下幾個熱門問題供大家討論:小品王趙本山和海派清口周立波都已經遠離觀眾,相聲紅人郭德綱還能紅久?郭德綱的徒弟們,無論是昔日的二徒何偉、曹金,還是如今大紅大紫的嶽雲鵬、張雲雷,包括自己的兒子郭麒麟等人,都是當今響噹噹的相聲新秀,雖然郭德綱相聲風格廣受主流相聲界及一群不看日本小電影,只來真的的高雅人士的質疑,可郭德綱的出現挽救了頹廢的相聲行業卻是不爭的事實。
  • 中國傳統文化之「相聲」
    何為相聲相聲(Crosstalk),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成,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侯耀文,蘇文茂,郭德綱等。相聲發源地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清末,盛於當代。表演形式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
  • 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講究個說、學、逗、唱
    新時代的相聲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幾乎每個人都曾因其中層出不窮的包袱和時代氣息而捧腹大笑,但是她也曾沒落,對於這種傳統表演形式的過去你是否有過更進一步的了解呢?又是誰的堅守助她涅槃重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她的故事。
  • 相聲貫口很重要,李伯祥都會挨踹,郭德綱:創新必須是行業頂尖者
    文/梵音茶語郭德綱的相聲現在是流傳度最廣的,而德雲社的相聲也一直被某些人詬病是「三俗」。更有甚者,把對郭德綱的打擊和質疑,轉嫁到了傳承相聲裡面,把郭德綱所掌握熟悉的和賴以生存的傳統相聲一些基本功,都成為他們的打擊範圍。而相聲中的基本功貫口,也不例外!
  • 近年來相聲藝術又煥發了新的生機,我們來為大家說說相聲小知識
    評書大師單田芳長篇單口相聲的代表名作有很多,遠的如劉寶瑞的《官場鬥》、《解學士》。近的則有郭德綱的《濟公傳》、《醜娘娘》等。長篇單口相聲中還不乏演員的原創作品,如郭德綱的《白小平上墳》。這些長篇作品大概多為章回體的形式,演繹時間往往長達多場,前後故事具有連貫性。
  • 相聲藝術:說、學、逗、唱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在郭德綱的帶領下,德雲社迅猛發展,旗下名人頻頻爆火,嶽雲鵬、孫越、郭麒麟、張雲雷等著名青年演員,深受全國觀眾的喜愛。上世紀90年代,隨著影視行業的崛起,有不少相聲大腕轉戰影視行業撈金,相聲一度跌入谷底,無人問津。1996年郭德綱創辦德雲社,十年磨一劍,自2005年,德雲社異軍突起,實現了相聲的二次復興,讓相聲再度回歸大眾視野。
  • 《單口相聲故事選》:中國傳統幽默藝術「走出去」的一次嘗試
    這套叢書包括了兩本專門針對相聲的譯作,即《單口相聲故事選》(Traditional Comic Tales)和《對口相聲選》(Comic Sketches)。    說起《單口相聲故事選》,就不能不提到其所屬「熊貓叢書」的出版性質。「熊貓叢書」緣起《中國文學》雜誌。該雜誌於1951年創刊,2001年停止運作,生存了整整50年。
  • 相聲基本功學不好,談不上說相聲,郭德綱:花錢買票為什麼
    文章《相聲基本功學不好,談不上說相聲,郭德綱:花錢買票為什麼》為梵音茶語原創,抄襲必究!「說」裡面包含了作為相聲演員必備的貫口、繞口令、定場詩、數來寶等這些傳統的東西,但是很多所謂相聲演員都已經拋棄了這些。說實話,作為喜歡聽相聲的觀眾,除了很有研究的那些觀眾,原本大多數人也並不知道又這些東西,或者說選擇性的遺忘了這些。直到德雲社郭德綱,重新用回歸小劇場的形式再次把這些基本功完全的展露出來。
  • 相聲有新人最大遺憾,佛系單口止步全國9強,臺灣女孩晉級惹爭議
    在郭德綱和張國立的帶領下,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從第一期開播以來,每期都是備受關注和爭議。到了本周六,已經是9進8的場面了,不過這一期淘汰的卻是佛系單口相聲周培巖,這點讓不少網友感到惋惜,大多數網友都認為姬天語才是應該離開的。
  • 郭德綱為什麼會被稱為桃兒,坑王
    現如今得郭德綱在不同的粉絲群體當中是各有各的叫法,有喊「姐夫」的,有喊「公公的」,有喊「班主」的,據說還有祖宗的(於老師手動狗頭臉)。相比於很多其他的相聲演員,郭德綱不止會說對口相聲,他的單口相聲也是一絕。單口相聲是很考校相聲演員能耐的,就靠一個人,一個桌子,一把扇子,沒有人給你墊活,完全從無到有塑造一個人物,講述一段故事。不但能自圓其說,經得起聽眾細細咂摸,還要求有笑料,在不經意間能把人逗樂了。這個很吃功夫,目前即便是在如日中天的德雲社中能開單口的也是寥寥無幾的(筆者所知,閆鶴祥也有單口的作品可以在網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