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十萬年薪賣豬肉到百萬年薪雞頭:我在漫罵聲成長。)
北京的物美超市,迎來了一群做雞的高材生,當然,這個做雞是指在賣場裡銷售雞肉。這是個廣州來的品牌,南北差異巨大,他們的雞能否為北方人接受一切還是未知。為首的是一個看上去比他真實年齡大十歲的大叔,他厚厚的眼鏡片暴露出他的高度近視,多數時間他只是看著,並不指揮什麼,但一天的工作結束,他會給每個人指出工作的問題。
他是曾經被媒體曝出十萬年薪賣豬肉的研究生之一,在被暴露在鎂光燈後,他們仍回到豬肉檔口,有人離開了,有人離開後又回來,他是一直堅持下來的那一個,當年的寸頭已經花白了一半,似乎在替他見證些什麼。
從做豬到做雞,他攀爬無數險峰坐過數次人生中的過山車,在不到35歲的時候,年薪從十萬漲到了一百萬,被人戲稱百萬"雞頭"。他的成長史裡有無數與命運搏鬥的勇士相似的身影,又多了這個時代打下的特殊烙印。
初入職場:文弱書生對陣"黑社會"
廣州6月的一個凌晨4點,暑氣中透著微涼,架著一副高度數近視眼鏡的曾憲通此時眼放精光盯著五菱之光前進的方向。他是農村孩子,祖祖輩輩相信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他不負眾望從華南理工研究生畢業,算上入職時間,這時他加入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經6個月了,眼下他正遭遇職場生涯無數後難題的其中一個,對付"黑社會"。
在曝出十萬年薪招聘研究生賣豬肉新聞的前一年,曾憲通就作為第一批十萬年薪的研究生進入了這家賣豬肉的食品公司,當時的平均月薪只有5000元,而他的老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大豬肉佬"陳生開出了10萬年薪。有國企和知名汽車企業向曾憲通伸出橄欖枝,但卯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他放棄了安逸選擇了以業績為導向用成績說話的民營企業,磨刀霍霍賣豬肉。
此時,廣州市還未開展"三打兩建",欺行霸市的行徑不少,壹號土豬作為特立獨行的品牌,自建配送隊伍,悍然拒絕和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壟斷機構合作,破壞了所謂的江湖規矩,一時間雙方關係緊張。
某農貿市場門口,四個大漢算準了送豬時間一字排開堵在了入口,和前幾天不一樣,遠遠地他們看見了幾臺五菱之光小麵包車從暗夜中駛來,也一字排開停了下來。為首一個戴眼鏡的小夥子先行下車,像是對其他車打了個什麼手勢,譁一聲3,40個小夥子湧了出來排列站好。為首的小夥子銳利的目光直視前方,雙方僵持了十分鐘,為首的小夥子穩穩走向前來到其中一個大漢面前,自我介紹說,我叫曾憲通,是壹號土豬的市場經理。
架沒打成,但是談判成功了,豬肉順利擺上了檔口分割臺等待天漸漸發白顧客上門購買。曾憲通則帶著兄弟們浩浩蕩蕩去喝茶慶祝,誰也沒發現他拿著筷子的手和藏在桌下的腿一直在抖,小學畢業以後他就沒打過架。
曾憲通回憶說,那時候壟斷行為不少,他組織了三次群架,一次也沒打起來。"可能潛意識裡我知道自己是個讀書人,打架不是目的,只是談判的砝碼。"
研究生不能賣豬肉嗎?豬肉也是營銷
農村出來的孩子踏實,不怕吃苦,早上和員工一起到達檔口分豬肉,晚上回到辦公室和財務對數據,曾憲通每天泡在豬肉檔,每個檔口員工都有他的電話,一線出了任何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打曾憲通電話,因為他能處理問題。曾憲通回憶,那時候諾基亞的電池續航普通人能用3天,他一天要換3塊。
正當他抽絲剝繭般把檔口問題處理得井井有條時,一條轟動全國的新聞把曾憲通轟得暈頭轉向,曝光在鎂光燈下。
十萬年薪招研究生賣豬肉實際一年前就實際存在,但2008年全球經融危機,失業者遍野,畢業生難找工作。原只打算招聘10個研究生的正常招聘吸引了數千份簡歷雪花般飛來。
偶然拜訪陳生的記者看見人力資源部燈火通明在加班,隨口問了一句,報導出來舉社會譁然。有白髮老伯指著曾憲通和帶去檔口實習的研究生鼻子破口大罵:"不孝子,父母辛苦供讀研究生怎麼能賣豬肉?"
研究生不能賣豬肉嗎?在曾憲通看來,在媒體沒有關注之前,是他想都不會去想的問題。農村祖祖輩輩和豬、雞、鴨、鵝打交道,他不覺得吃力,何況已經入職一年了的他知道,經歷了基層考驗,研究生們更多的是在做營銷管理。
事實上,在他管理的過程中解決了公司人員安排過於分散、崗位重複等問題。2009年更是藉助瘦肉精事件,抓住機遇,加大宣傳力度使當年的銷量猛增30%。
從2009年到2012年他從宣傳經理,到廣州大區經理,再到營銷部的負責人,管理2個億的市場,曾憲通在食品公司的聲望逐漸提高。
做雞第二天禽流感爆發一夜白頭
高素質人才的複製給壹號土豬的發展帶來了質的飛越,到2012年壹號土豬發展走上正規,向全國範圍擴張。創始人陳生又開始打起了別的主意,做雞。
事實上2004年陳生就賣過雞,但是擴張太快遇到問題慘遭滑鐵盧,遂轉到賣豬肉不想柳暗花明。重新殺回雞市場,曾憲通業務能力出眾是第一人選。
然而一切從頭開始,會賣豬不一定就能把雞賣好,人才是最大的問題。由於不想從原團隊挖人,曾憲通只好曲線救國從土豬團隊借人帶團隊,從著手準備到開業,有一半的人是從壹號土豬借來的。
廣東人無雞不成宴,加上有壹號土豬品牌背書,開業當天這個名為"壹號土雞"的新檔口門庭若市,人頭攢動,排起長隊品嘗久違的"土"滋味。第一批12個檔口同時開業,這一天下來賣了1000多隻雞。曾憲通和做雞的兄弟們瘋了,照這樣下去,快速複製開店,很快年銷售就能達到千萬不是夢。
然而,剛喝完慶功酒還喜滋滋的曾憲通第二天一早打開手機,傻眼了。新聞報導4月1日上海有人感染禽流感,不出兩天,廣州也傳出兩例感染。無巧不成書,所有人都聯想到,2014年陳生賣雞恰逢非典肆虐,成了當時壓垮土雞的最後一根稻草。整個團隊像是陷入了魔咒般惶恐,所有人都為他們的前景擔憂,"難道天意如此?"他無數次自問。
農村的環境造就曾憲通外表的早熟,原本就看起來老成的他幾天時間頭髮就變花白。
我走了手下的兄弟怎麼辦
無雞不成宴變成了談雞色變,整個禽類生鮮區空空蕩蕩,市場時不時來撒一次消毒藥,一些檔口開始歇業。只有壹號土雞每天準時開檔,明亮的燈箱照射著冰櫃裡擺得一絲不苟的土雞,檔口的員工每天痴坐著期待有顧客上門購買。
從一天200隻變成一天5,6隻,曾憲通心裡幾乎絕望,雖然老闆陳生並未對他提出要求,但是每天的成本的流失讓他坐立難安。他硬著頭皮不想屈服於這戲劇般的命運,於是將開店速度放緩,開始將重心調整為培養人才團隊上來。
夏天的到來擊退了禽流感讓生意漸漸好起來,曾憲通看到了一絲希望,雖然成批養殖企業的倒閉讓成本奇高,賣多虧多,他頂住來自陳生的壓力,緩慢的開店等待收支平衡點。
他說2014年過得太辛苦,年底又一波的禽流感來得措手不及,整年都在虧損當中。"好幾次都想放棄了,可是我可以一走了之,跟隨我堅持這麼久的兄弟們會散掉,做人要有擔當。"除去外在因素,曾憲通認為運作數據是良性的,一定會迎來轉機。
改變命運 80後百萬年薪當"雞頭"
事實正如曾憲通所預測,市場的長期堅守和不斷的影響消費者,壹號土雞也培養起一批自己的粉絲,等到2015年市場環境好起來就可以加快速度大肆擴張,剩下的就只是如何讓一個星期消費一次雞肉的顧客變成一個星期消費兩次、三次的問題。
逆境中培養的人才隊伍此時也發揮出了作用,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們紛紛赴深圳、中山、珠海挑起大梁。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付出就有回報,加上股份,在入職馬上第九個年頭的時候,曾憲通的年薪達到百萬,手下的兄弟們稱他為百萬"雞頭"。
帶領壹號土雞進軍北京,他感慨:"進入北京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是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步,產品沒有賣出省,沒有到達北京,就還只能算是區域性產品,但我想北京人的消費水平足夠消費我們的雞,在北京站穩腳跟了,我這個雞頭才能算作是'頭'。"
承受得了多大的責任和辛苦,就能承受起多大的榮譽和讚美,每一個與命運搏鬥的勇士身上都有相似之處,而又各自精彩。
每一次的年會,輪到曾憲通上臺時,下面掌聲雷動。他說:"這個社會已經發展到現在,大學生、研究生都已不是稀有物種,只有腳踏實地,懷抱夢想才能受得住困惑和辛苦,敢去作為敢擔當才能改變命運,收穫成功。"
(原標題:從十萬年薪賣豬肉到百萬年薪雞頭:我在漫罵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