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楊子宸 通訊員 金南星
俗語說:「驚蟄過,蛇出沒」,溼潤的氣候為各類蛇繁衍生息提供了有利環境。每年的4月份,冬眠動物甦醒後進入活躍期,江浙地區蛇患就開始增多了。
上山挖筍被毒蛇咬傷
王大伯是被侄子送到浙江大學第四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浙大四院)急診室的,「他被蛇咬了!」侄子小王說,他們倆早上去山上挖筍,剛挖了幾顆筍,王大伯右手就被「戳」了一下。
王大伯天生不會說話,只能大聲喊叫,小王趕過去發現王大伯的手指上有兩個明顯的小孔,這才知道是被蛇咬了,「看到蛇逃走我認得是蝮蛇,知道它有毒,就趕緊用帶子紮緊了叔叔的手指和手臂,防止蛇毒流上去。」
圖片來源網絡
「傷者送來時,意識清醒,手指腫脹、青紫,經過檢查凝血功能沒有受損,肝腎功能也沒有受到損傷。」浙大四院急診醫師盛臻蒸說,蝮蛇在浙江十分常見,傷者現場的應急處理及時,沒有讓毒素擴散,到醫院後及時注射抗蛇毒血清後患者沒有出現不適反應,幾天應該就可以恢復。
被毒蛇咬傷怎麼辦?
我國的蛇類有160餘種,其中毒蛇約佔三分之一。在毒蛇中,危害較大且能致人死亡的有10種,常見的有金環蛇、銀環蛇、蝰蛇、竹葉青蛇、眼鏡蛇、眼鏡王蛇、蝮蛇(土斑蛇)、尖吻蝮蛇(五步蛇)等。
隨著天氣逐漸轉暖,近期被蛇咬傷的病人逐漸增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浙大四院急診科蔣磊醫生說,近期被蛇咬傷的病例大多都是蝮蛇,經過冬眠後,蛇毒的濃度更高,咬傷後需要及時救治,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被咬傷後不要驚慌,可現場進行急救處理,若無法辨別和判斷蛇傷性質,都應按毒蛇處理。」 蔣磊醫生介紹,被毒蛇咬傷後應保持冷靜,以免促使蛇毒快速擴散或再次被咬。在確認沒有毒蛇攻擊的危險後,應立即用繩子或布條在被咬肢體的近心端紮緊,每扎30分鐘後鬆開2分鐘(以防影響血液循環造成組織壞死),如此反覆。包紮好後,迅速用流動水或肥皂、鹽水衝洗傷口。此外,儘量不要用嘴吸出毒液,並儘早送到專業醫院進行系統救治。
「一般咬傷後應該立即送往有蛇毒血清的專業醫院進行系統救治,是相對安全的。」 蔣磊醫生提醒道,五一假期快到了,野外遊玩或者爬山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儘量避免去一些陰暗潮溼的山林草叢,最好隨身帶一根木棍,打草驚蛇來探路,大部分蛇感受到木棍的敲擊後會逃走。
浙大四院急診科常備有抗五步蛇毒血清、抗蝮蛇毒血清,能夠及時開展各類蛇咬傷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