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舌尖上的京劇》
《霸王別姬》裡的虞姬自刎,躺下變成一條紅燒魚;冬至夜下餃子,下的是幾個白衣的武生……《舌尖上的中國》人盡皆知,「舌尖上的京劇」呢?近日,廊坊網友「胖不墩兒」以新浪微博為平臺,發布了一組18幅的「舌尖上的京劇」系列漫畫,將傳統的京劇與美食巧妙地「混搭」在一起,引得網友們驚呼「京劇原來也可以這麼萌」。
搞笑段子「萌版」人物造型
半年前,80後自由漫畫作者胖不墩兒畫了一幅《穆珂寨》孟良和焦贊被火燒的卡通漫畫,有網友調侃地評論這兩個人物形象有點「烤串兒」的味道。於是,胖不墩兒將京劇和美食結合起來,「舌尖上的京劇」由此誕生。國粹精神也隨著表達方式的轉換而進入了年輕人的視野。
「舌尖上的京劇」漫畫系列一共由18幅作品組成,每幅作品都有一個主題故事。黑臉包公是芝麻元宵;醉酒的貴妃頂著菊花大飲菊花酒;白娘子、許仙和小青分別變身白小方、許紫薯、青小團,對應的美食則是奶油蛋糕、紫薯團以及青糰子;因為盔頭的絨球像山楂,穆桂英躲在了山楂籃子裡,而長鬚老將黃忠則變身玉米棒子等,加上配文很多都是搞笑段子,萌版的人物造型加上食物,網友們個個大呼「可愛」。
「大亂燉」演繹出京劇故事
作為京劇愛好者,胖不墩兒一直愛聽戲,也希望對普及京劇藝術盡一點力量。她從去年就開始畫系列漫畫《說段京劇你聽嗎》,用輕鬆的漫畫方式來戲說京劇的劇情。「我打小看京劇,這組漫畫裡,都是根據人物扮相的顏色和造型來定相似的食物。」胖不墩兒說起戲來也頭頭是道,其中有幅漫畫是諸葛亮招呼周瑜等東吳將士進火鍋,這齣戲講的是《群英會》,暗指火鍋中的各色食物群英薈萃。「個人感情上我比較偏向諸葛亮,所以當變成食物時,諸葛亮就佔一回主導地位,讓周瑜先進碗。」
這樣的一幅畫,通常需要用數位板,花費五六個小時完成。年初京津地區下了第一場雪,她正好看了一出《昭君出塞》,紅衣和白雪,就變成了她眼中的西紅柿拌白糖。目前該系列已經有18張,胖不墩兒表示,想畫54張。
挑逗「味蕾」普及京劇知識
除了用食物來混搭京劇之外,胖不墩兒對於京劇還有很多其他的表現手法。「當初上傳《說段京劇你聽嗎》時,我用通俗語言去解讀唱本。比如《大·探·二》有一段,在漫畫中,我的語言是:『李良:那是他們遇到壞人了,我是好人,你們看我純潔滴(的)眼神。楊波:這太不要臉了,我說,你還不揍他?』」
這種詼諧的調侃有人質疑,現在京劇也賣萌了?「我覺得全民都在賣萌,為什麼京劇不可以?賣萌是種語言,在年輕人之間能夠流通,既然可以溝通,為什麼不能用這種語言對話呢?」胖不墩兒強調,自從開始畫京劇後,得到很多專業老師的指點,尤其是在花臉的畫法上,糾正過很多次,「這說明,我對京劇是很尊重的。」她認為,無論萌漫畫也好,青春版也罷,也許都只是傳統戲曲的一點調味料。「舌尖上的京劇」在深夜挑逗讀者的「味蕾」同時,也普及了京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