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嘯」:破壞力十分驚人,是在強風作用下形成的巨大冰塊堆積

2020-12-20 地理沙龍號

「海嘯」是一種海洋災害,是由海底的地震、火山噴發或海底滑坡等原因引起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速度高達幾百千米每小時,對於沿海地區會造成巨大的破壞。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發生過兩次巨大的海嘯災害,一次是2004年印度洋海嘯,是由於蘇門答臘島北部海底發生地震,引發了海嘯,造成了超過20萬人的死亡。另一次是2011年,日本本州島以東的太平洋海底發生地震,引發巨大的海嘯,海嘯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日本沿海地區,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破壞力驚人的「冰海嘯」

在地理學上,還有一個與「海嘯」這個詞有關聯的災害,那就是「冰海嘯」,什麼是「冰海嘯」?當然,冰塊是不可能像海嘯那樣快速移動的,冰海嘯是指大量的冰從海洋中或者湖泊中湧向陸地的現象,大量冰塊的堆積,形成高大的冰塊牆,其高度有時候甚至高達10米以上,就像是冰塊組成的排山倒海的海嘯,所以稱為「冰海嘯」,至於冰海嘯的速度嘛比真正的海嘯要慢得多了,通常在1個小時內只會移動幾米至數十米,不過由於組成冰海嘯的冰塊質量巨大,破壞力還是十分驚人的,能夠輕易摧毀房屋建築。

海嘯

當然,「冰海嘯」並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到的,冰海嘯的形成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形成冰海嘯的湖泊或者是海域,往往冬季氣溫較低,湖面或者海面會發生結冰現象,而且結冰期較長,形成的冰層厚度較厚,這些厚厚的冰層就是冰海嘯的物質來源。所以中低緯度地區,是不可能有冰海嘯的,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河流湖泊也沒有結冰期,不會有冰海嘯的發生。像我國的華北地區,雖然有結冰期,但是冰層厚度比較薄,也很難形成冰海嘯,我國緯度在北緯40°以北的東北和西北地區冬季氣溫低,湖泊和海洋的結冰厚度較厚。

冰凍的賽裡木湖

其次,海洋和湖泊中的冰塊要堆積到一起,就需要有一種使冰塊堆積的動力,這種動力往往是流動的湖水或者是海水來提供的,如果水流能夠強勁而穩定的朝一個方向流動,就有可能使冰塊堆積起來。而水流的流動,往往需要強勁的風力吹拂才可以,所以發生冰海嘯的區域往往有十分強勁的盛行風。不過,如果湖面或者海面是整體結冰的狀態,那麼風再怎麼吹,都無法形成冰塊堆積,只有發生冰層融化,也就是主要在春季時,容易發生冰海嘯。有時候如果洋流和溫度等因素發生劇烈變化,也有可能形成冰海嘯。

逐漸形成中的賽裡木湖冰海嘯

位於我國新疆天山山脈西段的「賽裡木湖」就是一個會發生冰海嘯的湖泊,賽裡木湖湖面海拔約2000米,湖面面積453平方千米。由於賽裡木湖緯度較高,而且海拔也較高,每年冬季湖面都會結冰,到了春季的四月,由於氣溫回升,湖面逐漸開始消融。而賽裡木湖地區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在強風的吹拂下,湖面消融後的冰塊多往南岸地區聚集,並開始堆積,從而形成冰海嘯,場面十分壯觀美麗。

北美五大湖

位於北美洲的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包括蘇必利爾湖、密西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這些湖泊都在北緯40°至北緯50°之間,屬於溫帶地區,每年冬季湖面都會結冰。而北美洲中部地區地勢十分低平,分布著貫穿南北的中央大平原,冬季來自北冰洋的強風可以長驅直入,五大湖地區風力十分強勁。上述條件,都使得五大湖地區是十分容易發生冰海嘯的區域,五大湖地區的冰海嘯通常發生在1至2月份,湖面巨大的冰塊衝上岸邊,場面十分壯觀,近年來,該地區冰海嘯的頻率有所升高,據說和「全球變暖」有關係。

湧上道路的冰海嘯

相關焦點

  • 美國現罕見「冰海嘯」,風暴將冰塊卷上海岸,形成9米高冰牆!
    / 2019 / 03 / 15 /   海嘯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自然災害,海嘯由海底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海地地震等因素引發,當海嘯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
  • 海水有哪些破壞力?海水破壞力主要形式是什麼?有什麼原理解釋?
    2021-01-09 12:46:54 來源: 山上唱什麼歌 舉報   海水的破壞力是非常巨大的
  • 冰盤是如何形成的?
    ,一個直徑約6米的圓形冰盤在水中逆時針緩慢轉動,直到日出後,冰盤才慢慢融化,直至中午完全消失。不僅在我國,在國外也經常有冰盤出現,主要出現在高緯度的寒冷地區,而被拍攝到的最壯觀的冰盤大概是2019年1月17日出現在美國緬因州韋斯特布魯克市一條河中的一個巨大冰盤,直徑達90多米,外加其表面巨大的深邃圖案,十分恐怖。簡直嚇到了,瞬間感覺到我們的弱爆了,這個巨大的冰盤逆時針慢慢地轉著,不像根河的冰盤,這個是一直轉了好幾天才融化。
  • 印尼萬丹發生海嘯已致至少20人死亡 海嘯來臨該如何逃生?
    延伸閱讀:海嘯來臨!應該如何正確逃生?海邊最大的危險莫過於海嘯了,海嘯會造成巨大的災難,那麼你了解海嘯嗎,知道海嘯來臨如何逃生嗎?這裡有一些關於海嘯的小知識,了解一下,有備無患。(一)海嘯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危害?
  • 揭秘冰塊在飲品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的冰型有著不同的應用方案
    從街頭的便利店,到你最熟悉的咖啡館,再到風頭正盛的新式茶飲品牌,你在品嘗或製作這些夏季冰飲的同時是否有過這樣的好奇心:為什麼這些冰塊看起來都不太一樣?為何不同的店會選用形狀不一的冰塊製作不同的飲品?這對最終喝到嘴裡的口感有什麼影響?本篇文章就帶你揭秘冰塊在飲品中的重要作用。
  • 25種破壞力最大的自然災害
    25、海龍捲(Waterspout)24、火山爆發(Volcanic Eruptions)23、海嘯(Tsunami)22、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21、龍捲風(Tornado)20、超級單體風暴(supercell
  • 海嘯冰雹冰封龍捲風!《全球風暴》一網打盡氣象災難
    影片集結全門類氣象災害,海嘯、冰雹、雷暴、龍捲風、極寒災害等組團登場,規模和破壞力空前升級,花式摧毀全球地標城市。《全球風暴》不惜工本打造的視聽奇觀極致震撼,是同類災難大片的集大成者。隨影片物料陸續曝光,觀眾關注度也持續飆升,將其視為《2012》(2012)之後最值得期待的災難大片。
  • 印尼7.4級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海底地震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據報導,地震引發附近海域海嘯高達數米,數百座房屋損壞。印尼國家災害應急管理部門表示,地震及引發的海嘯遇難人數增至832人。 面對這種破壞力巨大的自然災害,我們雖然不能阻止它的發生,但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知識和掌握自救技能,將傷害減少到最小。 通常情況下,我們一般會以為地震都發生在陸地上。而實際上,看似平靜的海底也會有地震。這次發生在印尼米納哈沙半島海域的地震就是其中之一。 那麼海底為什麼會發生地震?
  • 2004年海嘯傷亡情況
    環球在線消息:據印尼目擊者和政府官員稱,印度洋海域17日發生7.7級強烈地震,由此引發巨大海嘯,目前已造成數十人死亡,此外還有幾十人失蹤,數千人逃往高地避難。 據美聯社報導,數米高的巨浪衝擊著印尼爪窪島沿岸的旅遊勝地和漁村,受災最嚴重的是龐加達安(Pangandaran)地區。
  • 日本海嘯預警,日媒稱地震影響會產生1米高的海嘯,網友:願平安
    據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官方消息,2019年6月18日21時22分(北京時間),日本本州西岸近海海域(38.62°N,139.47°E)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為30.0千米(震級修訂)。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最新監測分析結果,此次地震已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波幅小於20釐米,但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影響。
  • 食用冰作用大 生產還需製冰機
    仔細想想買冰奶茶時候就能看到店員在裡面添上方形冰塊;去咖啡店喝咖啡也常會提供方糖和冰塊;外出吃頓自助餐,海鮮常常被放置在一堆冰塊上……這些多種多樣食用冰的生產就需要製冰機。通常製冰機帶有製冷系統,當水流通過製冷系統即可變身指定厚度的冰塊,隨後用高壓熱氣進行脫冰處理。
  • 美河流再現巨大冰盤 由漩渦效應驅動形成
    【環球網綜合報導】還記得之前美國緬因州一條河中出現的巨大冰盤嗎?日前它有新朋友了。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4日報導,近日,美國密西根州的一條河上也出現了冰盤,目前尚不清楚其具體有多大。瑪麗朱納克(Mary Juneac)用手機拍攝下了這一景觀。她說:「這是我丈夫散步時發現的。它簡直是太壯觀了,在現場看比在視頻裡看震撼多了。」與此同時,上周出現的緬因州冰盤由於冷空氣的回流,尺寸變得更大了。據稱其直徑已經達到100碼(約91米)。當地市政府計劃將其開發為旅遊資源,並為此拍攝了宣傳視頻。
  • 冰川的各種作用
    (3)冰楔作用:在巖石裂縫內所含的冰融水,經反覆凍融作用,體積時漲時縮,而造成巖層破碎,成為碎塊,或從兩側山坡墜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動。  (4)其他: 當融冰之水進入河流,其常夾有大體積之冰塊,會產生強大撞擊力破壞下遊的兩岸巖石。  冰川侵蝕力的強弱受到下列因素的影響:  (1)冰層的厚度和重量。重厚者侵蝕力強。
  • 風這種自然現象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四季的風特點都不同?
    在風的長期作用下,所有較小的山峰或山脈都會被風侵蝕。過去有高山的地方,現在只剩下光禿禿的小山了,而且這些光禿禿的小山將來還會被進一步侵蝕。在山巖被風吹毀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沙塵。一些沙子被水衝進河裡和海裡,而另一些則沉積在沙漠中,變成了漂浮的沙丘。風的另一大功能是製造「百丈冰山」。
  • 冰塊居然有10000°C!
    這聽起來很瘋狂,但研究人員確實成功製造出了「炙熱的冰塊」:一種在數千度高溫下仍保持凍結的「水」!物質處於這種所謂的「超離子態」時所呈現的驚人特性令物理學家都坐不住了……這簡直像是在太陽表面找到了冰塊一樣!
  • 冰塊·冰銼·冰糕
    原標題:冰塊·冰銼·冰糕 雖然有人考證,馬可波羅朝覲元大帝忽必烈時的中國就有了冷飲「冰酪」,但具體地說是啥東西,還真沒人說得清。不過六七十年前的瀋陽人,酷夏消暑大多離不開冰塊、冰銼、冰糕這冰三樣。 冰塊。一到入伏天,烈日如火,讓人心煩氣躁。這時,胡同要是傳來「涼冰啊,解渴拔牙的涼!」準會吸引很多人端個飯碗來買冰。
  • 古時候夏天的冰塊從何而來,古人是否早已掌握製冰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冬天是一個異常寒冷的季節,河水很容易凍結成冰塊,並且十分堅固。這時候古人存儲冰塊可以說十分容易,唯一的難題便是如何長時期儲存。這一點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雖然沒有現代的先進設施,但是他們也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儲存方式:「地窖存冰」。這個方法其實在現代,依舊廣泛運用於農村,只不過不再是儲存冰塊,而是用於冷藏蔬菜水果。
  • 圖:大連冰海解凍 流冰上岸
    圖:大連冰海解凍 流冰上岸 2008年02月26日 11: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2月24日,大連市的夏家河子、金州灣等冰封海域的冰層開始逐漸融化,海浪把大量的流冰和冰塊湧向岸邊,相互堆積形成冰峰或冰流。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冰雹是怎樣形成的?風有多大威力?
    但是按常理來說,只有在冬天那種寒冷的天氣裡才會結冰,可為什麼在炎熱的夏天也能形成冰?這實在令人費解。中國面積遼闊,各地的氣候條件各具特點,有些地方就常常發生冰雹災害。冰雹的分布有這樣一個特點:西部多,東部少;山區多,平原少。冰雹在中國東南部地區很少見,常常幾年、幾十年也遇不到一次;而青藏高原則是冰雹常光顧的地區,局部地區每年下冰雹的次數超過20次,個別年份達5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