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口熟能詳的詞語,在古代竟然是這個意思
文/有文化的小箏 圖/網絡
這幾天小編翻看了一些資料,有幾個小發現,算是刷新了認知,覺得挺有意思。今天就拿出來跟各位小夥伴分享一番。就如我們都熟知的幾個名詞,比如說跳槽,毛病,慈母,鴛鴦這幾個詞彙,在古代和我們現如今的理解意思完全大相逕庭。比如說跳槽,大家過年期間的有沒有跟哥們姐妹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呢,現在的意思是說換工作,但是在明清時期跳槽卻是一個難登大雅之堂的詞彙。
怎麼理解呢,在明清小說和筆記當中,經常會出現跳槽這個詞,但是什麼意思呢?原來最早說的是一個風塵女子和一個嫖客相好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了更有錢的嫖客,於是拋棄舊愛另尋新歡。這種做法如同牲口從一個槽換到另一個槽吃食一樣,所以,這種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稱之為跳槽。後來,也形容嫖客玩膩了這個風塵女子之後,產生了審美疲勞,另尋新歡的行為也被稱之為跳槽。這還有歷史證據呢,明代大作家馮夢龍,他編選了一本明代愛情民歌集,這其中就有一首跳曹歌兒。寫的什麼內容呢?大概意思就說這個風塵女子和客人兩人互訴衷腸,彼此還籤訂有君子協定,相互約定,不在跳槽。這就坐實了跳槽的含義,但後來是怎麼演變成換工作的意思呢,就很難考證了,但小編理解可能更多的是一種自嘲無奈的幽默罷了。
再比如說毛病,這個詞在古代,他根本指的不是人,而是馬。說這匹馬不是一批優質的馬,因為古代馬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人們對馬的要求就特別的嚴格。首先就是要看馬的顏色如何,有沒有不足的地方,特別是馬身上的毛長短的位置,位置生的不好就是毛病了。還有一個就是明代徐賢的相馬經,裡面提到說捲曲的馬毛有好有壞,位置生得不好,這就是毛病。那如果主人騎上這匹馬的話,也是有壞處的,這就是毛病了。但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毛病由專詞也擴大到其他事物了。凡是有缺點的,或者說有妨礙的地方都可以稱之為毛病了。咱再說一個詞,慈母。
大多數人認為慈母那就是慈祥的母親。但是在古代,慈母最初與慈祥半點關係都沒有。其實,慈母之慈與慈祥無關,古代的慈母本來就是件傷心事。慈母最早出現在儀禮。不僅如此,儀禮同時還對成為慈母現身的條件作了諸多令人瞠目結舌的限定:慈母者,何也?傳曰:妾之無子者,妾子無母者,父命妾曰:女以為子命子曰女以為母由此可知,不是隨便哪個女人都可以成為慈母,也不是哪個兒子隨便都可以擁有慈母.要想成為慈母,下列條件缺一不可:必須具有小妾身份;必須沒有或者不能生育(至少是沒有生育男孩);更為關鍵的是,丈夫必須還有另外的妾,而且這個妾恰好一命嗚呼並正好遺留下一個男孩.在這些條件都具備的時候,還需要丈夫明確指定其擔起扶養那個死去妾的兒子的任務.知道了這些,你就明白儀禮中的"慈母如母"的意思了.所以,慈母和生母的死亡有關,但和慈祥無關,慈母從來就是一段傷心往事。
最後咱再說一說鴛鴦這個詞。其實在我國古代最早把鴛鴦比作兄弟的意思。比如說南朝蘇子卿詩四首中的第一首詩就是這樣寫的:骨肉綠之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這意思就是說兄弟的親密關係,那就像樹葉長在樹枝上,朋友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的。四海之內,大家都是兄弟,誰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更何況我們之間那是骨肉相連的兄弟呢?你跟我同出於一個身體親近的像那鴛鴦一樣,現在就想居於西方和東方星辰一樣,彼此出沒不相逢。由此可見,這首詩寫的是兄弟贈別之情。詩中的鴛鴦那就指的是兄弟了。至於什麼時候鴛鴦才指夫妻呢?這大概源自於唐朝一位詩人的一首詩,這個詩人叫盧照鄰。他寫的這首詩名字叫做長安古意。有這樣兩句,對月形單望相互,只羨鴛鴦不羨仙。這把一對情侶的郎情妾意刻畫的淋漓盡致,從此,鴛鴦成為相親相愛,白頭到老的表率了,也就成了人們心目當中永恆的愛情的象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