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再現客觀事物的藝術,為了能表現出主觀思想,可以通過構圖技術來表現。
常見的構圖技巧有十幾種,加上冷門的構圖手法,少說也有二十幾種,但構圖技巧不是學得越多越好,而是越精通越好。
本文就為攝影新手介紹幾種簡單又好用的構圖,只要掌握這幾種構圖技巧,以後在拍攝人像、風景、建築時都能通吃,讓你拍出滿意的作品。
10種簡單好用的構圖技巧
1、三角構圖
在拍攝人物站姿、坐姿時常用正三角構圖,以頭、臀和腿為三點,可以表現身材修長與穩定的效果,倒三角人像會表現出傾斜不穩定。
在拍攝集體人像時也可以用三角構圖,分別站在三角的三點,可表現人物關係和地位,不限制三角形的形狀。
在拍攝風景照時,改變角度找到三角輪廓,可以令建築產生穩定感,如果是倒三角,則會帶來失衡的感覺,突出緊張感。總的來說,三角形在生活中很常見,不同的三角帶來的效果也不同,多換換角度就能發現不一樣的美。
2、三分法
三分法一般多用於拍攝風景照,三分法用兩條線橫切或豎切畫面,兩條線分割的位置一般安排在有水平線或垂直線的位置,如落日時分的海平面上,表現穩定感。三分法構圖在使用時最好結合九宮格構圖法,也就是井字構圖,可以為畫面添加一個興趣點,從而讓畫面有一個焦點,讓作品表現力提升。
3、井字構圖法
在手機或相機上都有「網格線」功能,在拍攝前建議打開這個功能,這是廠商做進相機的構圖輔助功能,拍攝時將主體放置於線條交叉點就能很直觀的交代主體的位置,豎線和橫線可以參考三分法的使用技巧,對於新手來說很有用,但也不必每次拍照都將主體放在點或線上,可以小幅度偏離,根據環境而定。
4、曲線構圖法
曲線構圖法簡稱S線構圖,可以用於人像拍攝和風景拍攝。曲線構圖主要以表現形態形體美。例如,拍攝女性時可以表現身材美感,為了更好的體現身材曲線,所以,拍攝姿勢多為站姿。
而拍攝風景時,如果場景中有河流、小路等景觀,適當調整拍攝角度,讓蜿蜒的河流從一邊進入直至另一邊消失,這種彎彎曲曲的構圖會影響人們的觀看過程,能產生聯想感,帶來美的感受。
5、對角線構圖法
對角線構圖是貫穿整幅畫面的一種構圖技巧,從畫面一點到對角一點,有很強的分割效果,能帶來不穩定的視覺感受,但也能表現出很強的空間感與延伸感,在拍攝人像時以俯拍的方法居多。
在拍攝建築時如大橋、鐵路等,對角線構圖能帶出很強的延伸感,可加強縱深感的表現,讓主體更立體。唯一要注意的是人像攝影一般不會用水平視角對人物對焦構圖,產生的不穩定感會破壞照片美感。
6、螺旋線構圖
螺旋線是一種高級的構圖技巧,被認為是攝影、設計中最理想的比例。拍攝建築、人像、風景時都能使用。構圖規則原理是裴波那契數列畫出來的螺旋線,將主體中心或主體眼睛放在黃金分割點位置,整幅畫面有很嚴格的比例行、均衡性、藝術性與和諧性,通過這種構圖所拍攝的照片,很有美感。
7、明暗構圖法
任何攝影作品中都有明暗分布,所以可以利用光線明暗來突出主體。除剪影照片以外,一般作品中明為實,暗為虛,為突出主體,儘量讓主體受光,讓陪體和背景減少受光,當然也可以在後期增加暗角或降低曝光,運用明暗構圖法可以很好引導觀眾,使觀者的目光不會四處遊走,只會聚焦在最亮的位置。
8、留白構圖法
如果周圍場景很空,沒有好看的陪體,不要總想著靠近拍攝或變焦,雖然將主體填滿畫幅可以讓觀眾直觀的看到主體,但可能無法表現主觀思想,也沒有美感,這時遠離主體,讓主體變小,給主體留出多餘的空白,通過空白讓觀眾聯想畫面內容,這是繪畫中常用的技巧,我們在拍攝人像和風景時可以借用這種方法。
特別是趕上雪景大霧或雲海,留白構圖法讓你很輕鬆的就拍出一張有意境的照片。
9、動靜對比法
大多數新手所拍攝的照片都是完全靜止的作品,這樣的照片表現力不足,帶給觀眾的體驗單一,而使用動靜對比法就能帶來多種觀感。這是一種利用不同快門速度營造運動模糊的表現手法,照片中主體以動態或靜態呈現,與背景、陪體的表現有很大的不同,觀眾看到這樣的照片就有動和靜的視覺感受,通過對比,能看出主體是誰,也能體驗到速度感,顯得照片氛圍更活躍。
10、對稱構圖法
對稱構圖法一般很少用於拍攝人像照,這是因為能駕馭對稱構圖的人很少,構圖本身會表現出穩定和呆板感受,如果人物表現不足或服裝搭配不顯現,表現平平,若非要使用對稱構圖,則應該在有對稱場景的環境中安排人物。
在使用對稱構圖拍攝風景和建築時,為了打破呆板效果,最好結合井字構圖法加入興趣點,引導觀眾看向別處,這樣就能避免作品過於呆板。
上面這10種構圖很簡單,非常適合新手使用,在掌握了這些構圖技巧以後,可以嘗試其他的布局手法。新手在運用構圖技巧時不要將某個構圖手法單獨拉出來使用,應該結合其他構圖綜合使用,這樣才能考慮場景布局是否合理。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這方面的構圖技巧,可以點擊訂閱或關注,進入攝影百科專欄主頁,攝影構圖篇有詳解以上構圖技巧,能加深你對構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