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加是戰鬥民族用土豆做的,你確定嗎?

2020-11-23 騰訊網

還記得嗎?在隔離期間,由於酒精和 84 消毒液緊缺,很多人轉而購買 96 度的伏特加(Vodka)來充當消毒液,更使這款伏特加的銷量一下暴增了 58 倍!

這不是明擺著把伏特加當酒精嘛。

其實也不能怪大家,多年來,伏特加一直以無色、無味的純淨中性烈酒聞名於世。可以說,伏特加簡直成了「食用酒精兌水」的代名詞。事實才不是這樣呢!廢話不多說,今天就來詳細介紹一下這世界 7 大烈酒之一的伏特加。

1發源地之爭:俄羅斯 VS 波蘭

說起伏特加,似乎總是和戰鬥民族聯繫在一起。不過,千萬不要在波蘭人面前這樣說。其實,伏特加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蒸餾酒,其確切的起源已經無法得知。

據說,它最早出現在 8 世紀的波蘭或者 9 世紀的俄羅斯,當時是一種酒精度在 14% 度左右,並添加其他香料以改善風味的「藥酒」。12-13 世紀時,伏特加在俄羅斯、波蘭以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逐漸流行起來。

據記載,「Vodka」一詞在 1405-1537 年的波蘭法院文件中被提及,當時一些醫學或化妝品的相關說明中也出現過。而不少俄國的醫藥處方上也寫有「用麵包釀製的伏特加酒」(vodka khlebnogo vina)。專家推斷,「Vodka」一詞很可能是由俄語「vodit」(意為用水稀釋)演化而來的。

目前,俄羅斯和波蘭都將伏特加奉為「國酒」,兩國為發源地爭論不休,不過都沒法提供出相關證據。到底誰的伏特加最「正宗」,已經成了一樁懸案。

2原料之爭:廣義 VS 狹義

伏特加是一種經蒸餾處理的酒精飲料。它是由水和經蒸餾淨化的乙醇所合成的透明液體,通常會經多重蒸餾從而達到更純更美味的效果。伏特加的酒精含量通常在 35%-50% 不等,傳統伏特加生產國出產的伏特加酒精含量則是以 40% 為標準。——維基百科

與其他酒類的定義不同,伏特加的定義非常模糊。2006 年,一場關於伏特加定義的爭論更是在歐盟鬧的沸沸揚揚,問題出在原料上。

原來,廣義的伏特加是一種經蒸餾處理的酒精飲料。也就是說,任何農作物釀造的酒精,都可以用來製作伏特加。而狹義的伏特加則規定,只有使用穀物和土豆為原料生產的蒸餾酒,才能貼上「伏特加」的標籤。

以波蘭、芬蘭、瑞典為代表的老牌伏特加生產國,要求歐盟保護「傳統」的釀造方法,使用狹義伏特加定義。而以英國、法國和奧地利為代表的新興伏特加生產國則支持任何農作物都可以用來釀造伏特加,認為以「傳統和文化」為理由的狹義定義實際上是在打壓其他伏特加生產商。目前,世界範圍內依舊沿用著廣義的伏特加定義。

3精髓所在:蒸餾 & 過濾

可以使用任何農作物為原料製作的伏特加,能令它與其他蒸餾酒區別開的,便在於它的釀造過程了。

原酒在蒸餾過程中,各成分由於沸點不同,會在不同時間蒸餾出來。通常,蒸餾出來的液體會被分為 3 部分,頭部富含酯類成分、尾部富含雜醇油,這 2 部分的成分都含有濃烈的香氣,在威士忌、白蘭地等烈酒的蒸餾過程中會被保留下來。

但由於傳統伏特加一直追求「純淨、中性」,所以大部分伏特加都只保留香氣成分最少的中段,且至少會蒸餾 3 次,並使用活性炭過濾掉殘留的風味物質以及雜質。經過長時間、多次的蒸餾和過濾,會將伏特加的香氣降到最低,保證了酒液的純淨度。

通常,完成了蒸餾和過濾的酒液,其酒精度會很高,因此在裝瓶前酒廠會加入蒸餾水來調整酒精比例,將其保證在 40% 左右。

4風味變革:傳統 VS 創新

追求純淨、中性的傳統伏特加,因為沒有特別的風味,深受調酒師的喜愛。不過,若想要繼續拓展市場,「沒有特點」的特點也讓許多伏特加生產商頭疼的很。首先,對沒有嘗試過伏特加的消費者來說,沒有味道的「兌水酒精」看似並不吸引人。其次,如果所有伏特加都是無色無味的,喝哪個不是喝,選個最便宜的不就好了。

為了打破壁壘,生產商可謂絞盡了腦汁。有的生產商開始克制蒸餾和過濾的次數和時長,以求保留些許原液風味。有的生產商開始強調原料的特徵,比如以玉米為原料的伏特加口感偏甜、小麥為原料的伏特加口感更乾等等。不過,克制的釀造過程和原料的特性,需要仔細對比品嘗才能發現他們之前的細微差別。

目前,伏特加主要分為 4 種:

經典伏特加:使用農作物為原料,經過蒸餾和過濾,酒精度保持在 40% 的伏特加。

調味伏特加:最初的伏特加就是增加了香料調味的藥酒。而現代的調味伏特加則會加入水果、蔬菜、香料等調味劑。

野牛草伏特加(Bison grass vodka):以黑麥為原料,加入野牛草調味的伏特加。

高度伏特加:酒精度超過 40% 的伏特加,會比加水的經典伏特加保留更多的原始風味。

5主要生產國代表品牌

俗稱「伏特加帶」(Vodka belt)的傳統派,主要生產以穀物和土豆為原料的狹義伏特加,其產量佔歐盟總產量的 90%。但隨著伏特加的大流行,許多「伏特加帶」以外的國家也紛紛開始生產各種新穎的伏特加。

伏特加帶(圖片來源:vinepair)

以下是伏特加主要生產國的代表品牌:

俄羅斯代表品牌:斯米諾

成立於 1864 年的斯米諾(Smirnoff)是老牌的俄羅斯伏特加品牌。十月革命時,因政治原因斯米諾家族開始了他們的流亡生活。幾經波折,如今的斯米諾品牌屬於全球最大的烈酒帝國——帝亞吉歐公司(Diageo)。全世界銷量第一的產品斯米諾 21 號(Smirnoff No.21 Vodka),使用穀物為原料、經過 3 次蒸餾和 10 次過濾,口感乾爽順滑,深受調酒師的歡迎,是最純淨的伏特加之一。

波蘭代表品牌:雪樹

成立於 1993 年的波蘭黑麥伏特加品牌雪樹(Belvedere)是目前最知名的伏特加品牌之一,隸屬於 LVMH 集團。他們生產的雪樹伏特加僅採用特定的波蘭丹科夫斯基黑麥(Dankowskie)和最純淨的地下水,並進行 3 次蒸餾,不添加任何人工添加劑。獨特的方式增強了伏特加的特性。

瑞典代表品牌:絕對

絕對(Absolut)伏特加品牌於 1879 年在瑞典一個南部小鎮創立。與其他伏特加不同的是,絕對伏特加採用全新的連續蒸餾工藝,相當於進行了 10 次蒸餾。這種絕對純淨的伏特加蒸餾法被沿用至今。多年來,絕對伏特加一直堅持純淨、簡單、完美的釀造理念。

芬蘭代表品牌:芬蘭

芬蘭(Finlandia)伏特加品牌,看名字就知道它來自芬蘭。它採用純淨的冰川融水和高品質大麥釀造而成。為保證水源質量,芬蘭將其水源地方圓 1,200 公頃的地區全部納入了保護區。使用生長在芬蘭寒冷北方的大麥,為伏特加帶來了清脆的口感。這種純淨天然的北歐風味受到了全世界的喜愛。

法國代表品牌:灰雁

灰雁(Grey Goose)伏特加產地位於法國著名的白蘭地產區幹邑和雅文邑之間。在大片葡萄園的環繞下,灰雁不僅會使用土豆和穀物這種傳統的伏特加原料,還會使用當地生產的葡萄釀製伏特加。因此,灰雁又被稱為「伏特加中的幹邑」。

英國代表品牌:3 顆橄欖

3 顆橄欖(Three Olives)於 1998 年在倫敦誕生,是英國代表伏特加品牌。其釀造的伏特加使用英格蘭產的冬小麥以及威爾斯的湖水,經過 4 次蒸餾製成。與其他注重純淨風味的品牌不同,3 顆橄欖更著重在他們的調味伏特加上,多達 20 種風味任你選擇。

美國代表品牌:深藍

1992 年才誕生的美國深藍(SKYY)伏特加,經過 4 次蒸餾和 3 次過濾,能在去除雜質的基礎上不改變其特有的口感。因其創始人發明的這一獨特釀造工藝,深藍一躍成為世界頂級伏特加品牌之一。

6伏特加怎么喝?

傳統上,伏特加都是直接飲用的,戰鬥民族擰開瓶蓋就直接噸噸噸的場景應該不陌生。像其他烈酒一樣,加水或加冰稀釋來喝也是可以的。當然啦,伏特加最常見的應用還是調酒。這裡,最常見的幾款伏特加雞尾酒配方推薦給你們。

血腥瑪麗(Bloody Mary):將約 42.5 克伏特加倒入加好冰塊的杯中,再加入 85 克番茄汁、14 克檸檬汁、1 小勺辣椒醬、少許鹽和胡椒粉,快速攪拌後就完成了。

大都會(Cosmopolitan):將約 42.5 克經典伏特加或柑橘味伏特加、28 克橙子味利口酒、14 克檸檬汁、 7 克蔓越莓汁調和在一起,經典的大都會酒製作完成了。

螺絲起子(Screwdriver):將約 57 克伏特加和 142 克橙汁兌在一起,是不是超級簡單。

伏特加湯力(Vodka Tonic):常見的金湯力(Gin Tonic)也可以把其中的金酒替換成伏特加。將 57 克伏特加、1 勺檸檬汁、5 小杯湯力水兌在一起,可以讓你耳目一新。

相關焦點

  • 伏特加是戰鬥民族用土豆做的,你確定嗎
    還記得嗎?在隔離期間,由於酒精和 84 消毒液緊缺,很多人轉而購買 96 度的伏特加(Vodka)來充當消毒液,更使這款伏特加的銷量一下暴增了 58 倍!這不是明擺著把伏特加當酒精嘛。其實也不能怪大家,多年來,伏特加一直以無色、無味的純淨中性烈酒聞名於世。
  • 伏特加不只是戰鬥民族的專利,一起來了解各國伏特加的代表品牌
    還記得嗎?在隔離期間,由於酒精和 84 消毒液緊缺,很多人轉而購買 96 度的伏特加(Vodka)來充當消毒液,更使這款伏特加的銷量一下暴增了 58 倍!這不是明擺著把伏特加當酒精嘛。其實也不能怪大家,多年來,伏特加一直以無色、無味的純淨中性烈酒聞名於世。
  • 「黑魚子醬」配伏特加,俄式下酒菜堪稱「戰鬥民族之魂」
    眾所周知,俄羅斯人愛喝酒,其中烈酒「伏特加」是戰鬥民族的「第二個老婆」。為了搭配伏特加,俄羅斯人民準備了一系列「靈魂」下酒菜。第一道經典俄式下酒菜就是俄式醃酸黃瓜。酸黃瓜沾鹹鹽,搭配伏特加,直衝天靈蓋的酸爽。第二道是源自烏克蘭的「名菜」薩拉。
  • 魚子醬配伏特加,戰鬥民族的下酒菜很「狂野」,東北人:惹不起!
    魚子醬配伏特加,戰鬥民族的下酒菜很「狂野」,東北人:惹不起!酸黃瓜,俄羅斯人在喝酒的時候,最喜歡吃的一種下酒菜就是酸黃瓜,當地的氣候比較寒冷,在冬季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醃製一些酸黃瓜,當地人認為生黃瓜蘸鹹鹽搭配伏特加,這種銷魂的味道堪稱戰鬥民族之魂,對於很多中國朋友來說這樣的下酒菜,也是難以挑戰。
  • 俄羅斯太強大,肥肉配著伏特加直接生吃,網友:不愧是戰鬥的民族
    俄羅斯人太強大,肥肉配著伏特加直接生吃,網友:不愧是戰鬥的民族!論美食,中國是典型的美食之都,不過各國之間也都有自己的美食特色。俄羅斯人做醃肉的時候把肥肉直接切成塊,放到一個密封的透明盒子當中,鋪好之後加上一些蔥花,大蒜和調味料等。然後燒一鍋開水,等到水溫合適之後倒進去裝肥肉的容器當中。用蓋子密封三天就可以拿來出來了。
  • 戰鬥民族除了鍾愛伏特加外,「羅宋湯」也是他們的至愛
    西式羅宋湯眾所周知的是俄羅斯民資堪稱戰鬥民族,除了性格彪悍這些性格特徵外,還體現在他們的飲食文化當中。正如前段時間新聞所說,俄羅斯民航飛行組員在起飛前飲用烈性白酒——伏特加,且在大雨,暴雪的天氣下可以正常起降西式羅宋湯除了伏特加烈性白酒外,俄羅斯人比較鍾情於另一種高熱量湯食——羅宋湯,其是起源於烏克蘭的濃菜湯,其食材多為馬鈴薯,胡蘿蔔,菠菜,牛肉塊,奶油等煮食。
  • 冰天雪地的巴甫洛夫城堡中,品冰鎮伏特加,感受戰鬥民族的豪邁
    當寫下這個標題,我不確定用品這個字是否確切。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伏特加都是拿著瓶直接灌的,但是我們在伏爾加莊園的巴甫洛夫城堡中所喝的伏爾加,只有小小一杯,但又是其他地方喝不到的味道。酒的味道,不僅與酒本身有關,還與喝酒的環境,喝酒的人息息相關。
  • 戰鬥民族起初並不喝伏特加,而是這種飲料
    說起能夠代表戰鬥民族俄羅斯人的一樣事物,估計大部分人會首選絕世烈酒—伏特加。俄羅斯人對伏特加那近乎狂熱、偏執的熱愛眾所周知,俄羅斯人不僅愛喝伏特加,還喝起了伏特加的加強形態—坦克防凍液。俄羅斯人酗酒、酒後駕駛、飲用劣質酒甚至非飲用酒精而導致重大意外的案例在新聞報導中屢見不鮮。
  • 戰鬥民族最愛的下酒菜,聞著都能喝一瓶伏特加!網友:真服氣
    戰鬥民族最愛的下酒菜,聞著都能喝一瓶伏特加!網友:真服氣!大家好,我是輕鬆料理,每日與您分享下廚房的樂趣和四方美食的精彩。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和飲食習慣。說起俄羅斯,大家印象中馬上會聯想到「戰鬥民族」。
  • 揭開戰鬥民族俄羅斯的國酒伏特加的神秘面紗
    伏特加是世界八大酒之一,為世界八大基酒之首。伏特加是沒有經過任何人工添加、調香、調味的基酒,也是世界各大調味雞尾酒的鼻祖和必用酒.伏特加本身沒有任何雜質和雜味,不會影響雞尾酒的口感。約14世紀開始伏特加成為俄羅斯傳統飲用的蒸餾酒。眾所周知,俄羅斯人好酒,尤其鍾愛伏特加(Vodka)。
  • 俄羅斯的「下酒菜」,醃肥肉+伏特加,網友:不愧是戰鬥民族
    我們中國人在喝酒的時候,下酒菜無非就是醬牛肉,炸花生米,涼拌黃瓜之類,而俄羅斯人們在喝酒的時候,他們的下酒菜就特別牛,醃製肥肉+伏特加,說起俄羅斯,我們大家都知道俄羅斯在冬天的時候溫度也是非常低,而且俄羅斯的冬天特別漫長,所以也是非常寒冷的。
  • 看到這位俄羅斯美女,不愧是「戰鬥民族」!
    臘月已經就要結束了,馬上就要過年了,你都準備好了什麼年貨?其實,不光是咱們中國人過年,外國人有的時就也過,並且有自己的美食。外國人過年吃啥?看到這位俄羅斯美女,不愧是「戰鬥民族」!俄羅斯過年美食,首先,你要有一瓶伏特加,沒錯,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只要在俄羅斯,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喝酒。而且還是40度以上的酒,這度數,南方人的大概只能喝一杯就醉了,看著俄羅斯美女手中的酒瓶再看看自己,只能說,不愧是「戰鬥民族」!
  • 戰鬥民族痴迷伏特加,飛行員創造奇蹟,開轟炸機嚇跑敵機
    俄羅斯被稱為"戰鬥民族",他們非常痴迷伏特加這種高烈度酒,每年都有人因為喝伏特加過量而猝死或失明,軍隊官兵同樣也離不開伏特加,軍隊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子彈和麵包都可以沒有,但伏特加一定要有。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伏特加就已經成為沙俄軍隊的必需品了,並且有專門的倉庫存放伏特加,而俄羅斯士兵因為喝伏特加而幹出的彪悍事是數不勝數的。
  • 俄羅斯的一日三餐,沒那麼簡單,網友:真不似戰鬥民族
    國內一日三餐的豐富程度,遠非是用文字能夠描述的。戰鬥民族俄羅斯的一日三餐,以國人思想來看,應該是極為簡單粗暴的。然而,俄羅斯的一日三餐,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國內的早餐,喜歡包子、豆漿和油條。俄羅斯的早餐,更喜歡麵包和一些穀物。俄羅斯傳統的黑麵包,配上特質的果醬,再來上一份牛奶,就是很多俄羅斯人工作前的選擇。這樣的早餐,確實是較為豐富。
  • 戰鬥民族的烈酒-伏特加
    「伏特加(伏特加酒)」一般是指「伏特加酒」伏特加酒(Водка),俄羅斯的傳統酒精飲料,是以穀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過蒸餾製成高達95度的酒精,再用蒸餾水淡化至40度到60度,並經過活性炭過濾。伏特加的傳統釀造法是首先以馬鈴薯或玉米、大麥、黑麥為原料,用精餾法蒸餾出酒度高達96%的酒精液,再使酒精液流經盛有大量木炭的容器,以吸附酒液中的雜質(每10升蒸餾液用1.5千克木炭連續過濾不得少於8小時,40小時後至少要換掉10%的木炭),最後用蒸餾水稀釋至酒度40-50%,除去酒精中所含毒素和其它異物的一種純淨的高酒精濃度的飲料。
  • 俄羅斯人果然是戰鬥民族,40多度的伏特加說幹就幹!我服了~
    但是你對俄羅斯Vodka伏特加一無所知啊~(你的酒鬼小姐姐已上線)昨兒個播出的視頻(詳情可見6月6日發布的視頻)大家都對小姐姐噸噸噸的畫面印象深刻甚至有人懷疑首先,先來搞明白啥叫伏特加?伏特加,是俄羅斯的傳統酒精飲料。以穀物或馬鈴薯為原料,經過蒸餾製成高達95度的酒精,再用蒸餾水淡化至40度到60度。無色且清淡爽口,使人感到不甜、不苦、不澀,只有烈焰般的刺激,形成伏特加酒獨具一格的特色。
  • 看看「戰鬥民族」的這5種美食,一種餃子竟然拿「櫻桃」做餡料
    中國北邊的鄰國俄羅斯經常被稱做「戰鬥民族」,我們常常覺得俄國人性格剽悍,生活在氣候寒冷的地區卻很頑強,那麼你知道俄羅斯美食都是什麼畫風嗎?今天我們先來飽一飽眼福吧!1.俄羅斯的黑魚子醬顆粒肥碩、飽滿圓滑、透明度高,具有濃厚的油脂感,口感非常粘膩,一般用來搭配米飯做壽司,或擦在麵包片上吃,有時還要配上生奶油,飲料方面則會選擇香檳或伏特加。2. 鳥的乳汁聽名字很奇怪的一道食物,它又叫鳥奶,其實是一種蛋糕,是蘇聯時代發明的,號稱世界美食甜品中的極品。
  • 俄羅斯人的一日三餐,看過後恍然大悟:不愧是「戰鬥」民族
    俄羅斯人被我們稱作戰鬥民族,在視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俄羅斯人和熊打架,路上跑著鹿的,兇猛已經是俄羅斯的代名詞了,而俄羅斯人的身體也是十分強壯,這和他們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俄羅斯作為擁有194個民族的國家,匯聚了各路美食,加上天氣非常寒冷,所以吃的東西也就註定了他們的身體發展趨勢,今天就來看下俄羅斯的人們每天吃什麼吧
  • 看看戰鬥民族吃土豆,你對土豆的力量一無所知
    可見,戰鬥民族對土豆是有多鍾愛。02 做零食/ 薯片薯條是小兒科 /沒有薯片、薯條的春夏秋冬都是不完整的,一年四季並沒有更迭,你只是虛度了它。隨便在俄羅斯的超市裡逛一逛,貨架上總是擠滿了各種各樣的土豆零食。
  • 煮夫菜譜|戰鬥民族的特產伏特加,入菜也是一口生香!
    說起伏特加腦海裡第一個畫面是不是戰鬥民族的魁梧大漢拿著酒杯大口的痛飲!這種風靡全球的酒品已經暢銷了幾個世紀,在聖彼得堡的伏特加博物館裡寫到:「伏特加酒是最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變通性的一種酒。在今天,美食家們賦予了伏特加更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用伏特加烹製菜餚以其獨特的芳香搭配脂肪含量較高的肉類,給予了美食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