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旦、武生、老生、青衣等行當齊聚,省京劇院折子戲專場戲迷挺過癮
花旦、武生、老生、青衣等行當齊聚,省京劇院折子戲專場戲迷挺過癮 2020-10-25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省唯一張派青衣傳人 在寧連演兩場
12日—13日,省京劇院張派青衣張婷的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公演專場——《春華秋實》在南京上演。張婷為觀眾帶來大戲《玉堂春》與《遊園》、《遊龍戲鳳》和《謝瑤環公堂》三出折子戲。《遊園》由崑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親授,《遊龍戲鳳》與《公堂》兩折則分別由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李維康親授。
-
包拯有血肉平貴情義深──專訪「京劇折子戲專場」演員安平...
由中華文化城、上海京劇院聯合主辦,中央電視臺戲曲和音樂頻道、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協辦慶祝活動「CCTV空中劇院港澳行」,匯聚眾多戲曲名家、眾多劇種,於本月二十日、二十一日分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京劇折子戲專場」。
-
崑曲彩唱+曲牌清唱,「新年崑曲專場演出」明天精彩迎新
良辰共賞•崑曲迎新崑曲迷們又要搞大事情啦!!!1月5日江蘇文化大廈四樓青葵劇場新年崑曲專場演出不見不散•演出特色此次參演者由來自南京部分高校戲曲社團與國內(南京、杭州及天津)各崑曲社團曲友組成。演出把崑曲彩唱與曲牌清唱相結合,讓大家既可體會到崑曲「無動不舞、無聲不歌」之美,亦可細聽崑曲唱念的清麗秀雅,真切地感受崑曲清工與戲工的不同風採與韻味。•彩唱演員王棟(常州毗陵崑曲社),自幼在其祖父指導下學習京劇老生,後轉學京劇青衣。
-
兩岸京劇名家以經典折子戲專場紀念張君秋誕辰百年
近日,由北京京劇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的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暨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翟墨、方旭及優秀青年演員裘識也分別演出了折子戲片段《三關宴》《斷密澗》。專場演出還通過現代傳媒科技手段實現了張君秋先生與王蓉蓉、劉海苑兩位親傳弟子跨時空同臺演唱毛主席詩詞《憶秦娥·婁山關》。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金秋初涼的時節,劇院以專場演出的形式向前輩藝術大師、北京京劇院奠基人之一的張君秋表達懷念之情和深深的敬意。
-
京津冀京劇「未來之星」青衣專場,20位青年演員將同臺競技
12月20日,一場頗具看點的京津冀京劇「未來之星」青衣專場演唱會即將亮相石家莊大劇院,屆時20位青年演員將同臺競技。本次專場演唱會由石家莊市演藝有限公司、石家莊市文聯、石家莊市劇協聯合主辦,與以往戲曲演出和比賽不同的是,該活動充滿新意,看點十足。
-
淺論:京劇旦角之花旦
京劇行當將舞臺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大類型,各行當又有更為細緻的劃分,旦行既是戲曲舞臺上女性角色的總稱,並根據角色的性格、年齡社會地位等不同被劃分為青衣(正旦)、花旦、刀馬旦、武旦、花衫和老旦等行當。花旦,是旦行中的一支,區別於正旦(舊稱「青衣」)、刀馬旦、武旦和老旦等。扮演的多為天真爛漫、性格開朗的妙齡女子。也有的是屬於潑辣,放蕩的中、青年女性。
-
2017錫劇聯盟展演花旦系列專場南博開鑼 季春豔專場博得開門彩
省錫青年花旦、國家一級演員季春豔個人專場為展演打了一個漂亮的頭炮,三段風格迥異的折子戲,以及著名錫劇王子周東亮的加盟助演,令全場觀眾高呼精彩。著名錫劇表演藝術家沈佩華、倪同芳都來到現場為季春豔助陣。 季春豔是省錫80後花旦演員,也是江蘇錫劇界旦角中最年輕的國家一級演員。
-
青島京劇演員基本功大演練 三臺大戲將賀新年
演員們穿上戲服,戴上髯口,各自扮上青衣、刀馬旦、老生……各行當的演員們輪流上場,昨天,青島市京劇院舉行轉企改制後的首次基本功大考核,60多名演員參加大比武展示真功夫。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新年將至,青島京劇院正緊鑼密鼓籌備三臺大戲於元旦期間上演。
-
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隆重上演
由北京京劇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暨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將於9月29日晚19:30在長安大戲院隆重上演。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一團團長、張君秋先生親傳弟子、張派名家王蓉蓉將領銜主演張派經典代表劇目《詩文會》《祭塔》《狀元媒》中的精彩片段。
-
唱霸王別姬沒那麼簡單 京劇花旦:張藝興扮相不符
儘管《老九門》前幾集的劇情被吐槽節奏太慢,但張藝興的男旦扮相著實吸引了不少眼球,為了用專業眼光作出評判,記者昨天採訪了浙江京劇團的花旦演員姜豔,用她的話說:「(張藝興)他扮演的虞姬是個花衫,造型上基本準確,只是片子不是梅派貼法。這個行當需要的是自幼下的苦功,觀眾也不必太苛刻。」
-
京劇青衣演員張茜,天賦極佳,清亮甜美
有些演員的絕技在臺上的表演常常是一瞬而過的,如不提前有所掌握和特別注意欣賞,就會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情況。京劇之所以能以虛擬化的程式作為自己的藝術語言,正是由於與觀眾建立了一種具有共識的默契關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要欣賞音樂就得有一雙音樂的耳朵」。同樣,欣賞京劇也要有一雙「京劇的眼睛」和一雙「京劇的耳朵」。
-
北方崑曲劇院 雲賞傳統折子戲《孽海記·思凡》
北京商報訊(記者 鄭蕊 實習記者 耿文婧)6月22日,北方崑曲劇院通過網絡平臺向觀眾展示推介傳統折子戲《孽海記·思凡》。公開資料顯示,崑曲折子戲《思凡》是《孽海記》中的一折,全本的《孽海記》已軼,僅保留了《思凡》與《下山》兩齣仍在舞臺上流傳的折子戲。其中《思凡》一折,唱做並重、載歌載舞,整齣戲一人演到底,是非常能考驗表演者功底的一段,所以戲曲界「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說便由此而來。
-
首屆青年京劇演員(北京)擂臺邀請賽獲獎人員名單
一、擂主獎,按照行當,根據專家評委打分、觀眾評委打分的合計分數評出10名擂主獎(其中青衣組參賽演員較多,擬評三名擂主);老生:北京京劇院 張建峰青衣:戰友文工團 丁曉君北京京劇院 張馨月北京京劇院 竇曉璇花旦:北京京劇院
-
崑曲大師1人培養出7位梅花獎弟子,卻少有人知
梅花獎沈傳芷:神龍的首與尾有這麼一位不是戲曲行業的從業者或資深票友都不知道的大師,其一生耕耘梨園,培養了7名梅花獎獲得者(有一人是沈傳芷生於1906年,1922年進入崑劇傳習所學習崑曲,開始學的是小生、後來因為「父命難違」而改唱花旦,從傳璞改名傳芷。當時起名是極為講究的,小生行的演員都是斜玉旁,代表唱小生需要溫文爾雅;而唱旦角的都是草字頭。沈傳芷於1927年出科,他長期以教授身段和當曲師為業,生、旦、淨、醜各個行當都能教,還擅長吹笛子。
-
手勢是戲曲程式的具體表現 讓戲曲演員的手指舞起來
關於手勢,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是京劇大師梅蘭芳所展示的53式蘭花指。其實,在戲曲王國裡,除了京劇,崑曲、梨園戲、川劇等劇種的旦角手勢,也是婀娜多姿、儀態萬方。對崑曲、梨園戲、京劇旦角手勢發展脈絡的追溯,可以窺測到戲曲表演程式形成與變化的軌跡,體悟到戲曲演員手勢創作的無限空間。
-
中華大戲院欄目推出折子戲專場
本報訊 (記者 劉平實習生王珺)由中國大戲院和天津電視臺聯合主辦的《中華大戲院》欄目,將於11月22日下午在中國大戲院推出名劇折子戲專場演出。 屆時,將推出尚派名劇《玉堂春》和餘派名劇《捉放曹》選段。《玉堂春》是人們熟知的戲,眾多流派紛紛上演,尚派《玉堂春》別有一番特色。
-
京劇舞臺走出的青衣演員:王曉晨
青春王曉晨自幼學習京劇出身的王曉晨,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參演了不少作品,從古裝歷史劇到現代都市輕喜劇,從民國女軍人到二胎白領辣媽,從訴說京劇人生的《丑角爸爸》趙小萍到詮釋愛情的《我的體育老師》王小米。京劇舞臺的學習和表演經歷,讓她對每一部作品的角色都用心塑造、完美演繹。
-
京劇演員姜亦珊離世!41歲的她穿私服氣質典雅,換青衣美得閃耀
演藝圈的名人相繼英年早逝,高以翔後又有兩位名人去世,一位是高以翔曾經飾演的籃球明星,一位是京劇表演名家姜亦姍。喜歡聽京劇的朋友應該知道,41歲的姜亦姍一直活躍在螢屏裡,她不但演技好還獲得專業認可的大獎,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把京劇發揚光大。姜亦姍曾經作為代表參加文化交流活動,一件綠色西服知性又端莊!從繼承了著名張派青衣,舞臺上她美豔,舞臺下的穿私服更真實了。
-
圖說國粹京劇行當之「旦」角
京劇旦角是京劇中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份的女性的一類角色的總稱。旦角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正旦:又叫「青衣」,多表現那些端莊穩重的中青年婦女,以唱功見長,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二進宮》中的李豔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