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北江東江全都在喊渴

2020-12-16 中國水網

曾經河網密布、水資源充沛的嶺南水鄉今年喊渴。由於降雨明顯減少,廣東預計今年接近2004年的特枯水文年景,發生秋冬春連旱已成定局。在防治水汙染的同時,珠江流域不得不面對水資源緊缺的嚴峻形勢。記者昨日(10月27日)從廣東省水利廳獲悉,目前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達200多萬畝,近24萬人飲水受影響。

西江:流量比多年同期偏少約70%

據珠江委水情處專家介紹,當前珠江流域已全面進入枯水期(即每年10月-次年3月),而10月和11月降雨量在整個枯水期中相對較多,所佔比重約為30%-40%。但今年10月(截至25日)流域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偏少50%,僅為36.4毫米,且時空分布十分不均。

今年10月西江梧州站(1941年建站)和北江石角站(1936年建站)平均流量分別為有資料記錄以來最小值和第2小值,均比多年同期偏少約70%。10月15日梧州站流量下跌至1260立方米/秒,為有資料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小值。

據水情處綜合分析預測,2009年11月流域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基本正常,降雨量約為40-50毫米,其中西江中下遊遷梧區間中下旬有降雨過程,降雨量約為60-70毫米。骨幹水庫天一和龍灘庫區降雨量約為20-30毫米。水情專家表示,鑑於流域前期降雨一直偏少,而每年的12月和1月份的降雨量又是全年最少,如果11月份流域降雨量不能與往年相當,水庫蓄水和河道來水將繼續減少,可以預見整個流域的旱情將嚴重加劇,水量調度也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

北江:韶關52座水庫已經乾涸見底

記者日前隨華潤怡寶和南方都市報聯合組織的尋訪珠江考察活動來到北江上遊城市清遠,出乎意料的是,寬闊的北江河床在這一區域幾乎完全裸露,考察團來到岸邊竟然無水可取,眼前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河沙。考察團成員不得不徒步穿越上千米的北江河道,到對岸有水的地方採水,據現場目測,北江局部河段江水寬度已經十分細窄,乾涸的河床甚至佔據了原來北江河道寬度的近90%。

據廣東省水文局統計,今年1月至10月上旬,廣東累計降雨量與多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4%。其中,西江流域廣東境內同比減少7%,北江流域同比減少23%,東江流域同比減少28%,粵東沿海及韓江流域同比減少34%。

中山大學水資源與環境中心黎坤博士指出,北江河道之所以大面積乾涸,主要原因是水資源總量日趨減少,特別是今年雨量減少,北江上遊的飛來峽水庫要保持充足的蓄水以應對今年冬季和明年春天的連旱,所以加重了下遊河道的乾涸現象。

同樣在北江上遊城市韶關市,據當地三防辦統計,今年1-9月份,韶關全市各地平均降雨量減少了33%,比50年一遇乾旱年份的2004年同期還少118毫米。由於全年降雨量減少,韶關大中型水庫全年蓄水高峰水量達不到正常庫容的65%,全市52座水庫已經乾涸見底。

東江:水質性缺水嚴重

據調查,東江流域承擔著河源、惠州、東莞、深圳、廣州東部地區及香港地區合計3000餘萬人的供水任務,涉及防洪、供水、發電等多個用水目標的協調和優化等方面的問題。據水利部門監測,東江流域多年平均年水資源總量達331.1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326.6億立方米。這部分水資源分配下來,按受水區人口計算人均水資源量約1100立方米/年,遠遠低於國際公認的1700立方米/年人均用水緊張線。

東江流域水質性缺水的問題,特別提出枯水季節的水資源吃緊現象,東江流域生產、生活用水不得不擠佔生態用水。據不完全統計,東莞的三資企業在2007年已經超過1.6萬多家,惠州當時的三資企業也超過9000多家,加上深圳的外商投資企業,東莞承載的納汙壓力可想而知。

據廣東省水利廳介紹,近年東江下遊的鹹潮威脅加劇,枯水期250m g/L鹹潮線有時可達東莞的大墩、莞城;另一方面入河排汙量也迅速增加,2005年入河廢汙水排放量達10.9億噸,已超出東江納汙能力,影響了東江供水水質。淡水河、石馬河等支流汙染尤其嚴重,基本喪失水源功能。

預告:「責任中國綠色行動」巡迴展出活動即將開展

由南方都市報、華潤怡寶聯合主辦的責任中國綠色行動之保護珠江活動即將在廣州各大高校巡迴展出。

7月8日起,南方都市報推出《問水珠江》系列報導,通過記者暗訪,為我們還原母親河原貌,同時南方都市報《廣州新聞》還推出《廣州治水半年報告》大型報導,解讀廣州市政府治水決策。

9月6日首批考察團從廣州及深圳出發,抵達昆明後將直接奔赴珠江源頭曲靖市,隨後考察團沿珠江源頭,順流而下,前往貴州興義、廣西百色及河池,沿途採集水樣,調研當地水文、人文相關情況,收集到寶貴的一手資料,連續發回相關報導。9月11日考察團從廣西南寧返回廣東。

10月13日至10月14日,我們再次再次出發,經三水直奔梧州後沿江而下,前往肇慶、清遠、韶關返回廣州、深圳,通過上、下遊的對比調研,為我們還原珠江母親河真實面貌,我們呼籲更多人一起共同關注珠江母親河。

11月,我們將在各大高校舉辦系列活動巡展,展出責任中國綠色行動系列活動新聞作品、攝影圖片、環保創意獲獎作品等,敬請關注。

■記者手記

買江景房就為看黃沙戈壁?

由華潤怡寶和本報共同發起的「保護珠江構建和諧」大型公益活動,自8月啟動以來,先後兩次分階段地組織水利專家、學者、媒體、N G O及志願者對珠江水資源進行系統、全面地考察。作為媒體工作者,我有幸參與「保護珠江構建和諧」第二階段的考察,使我有機會第一次近距離了解珠江。此次行程1600多公裡,主要考察珠江兩大重要支流西江、北江沿線城市,採集斷面水樣11瓶。

沿途所見並不樂觀,在粵北地區的北江沿線,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水資源緊張問題。今年廣東旱情嚴峻,為了迎戰秋冬春三季連旱,北江中遊的飛來峽水庫一直不敢放水,導致下遊清遠市中心的北江河道幾近乾涸斷流,寬闊的江面上只剩漫漫黃沙,走在上面仿佛到了西北戈壁灘。

同行攝影記者拍下了一組震撼人心的照片,看著如荒漠中海市蜃樓般的城市,我第一次強烈地產生環境問題的緊迫感和對未來城市的悲觀情結。當時看到河道邊許多樓盤都在打江景房的廣告,難道重金買下的江景房就是為了看黃沙戈壁?

此行車上,我和一位環保N GO組織負責人同坐一排,途中聊了許多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以及環境保護治理的話題。我意識到,對資源的消耗和掠奪是人類的天性,這種消耗和掠奪如果不加控制真的會給我們帶來災難性後果。

僅僅是珠三角經濟圈的水安全問題,就已經讓人無法樂觀起來。下遊城市在擲重金大興土木,快速發展的同時,能不能拿出些錢幫助上遊欠發達城市建好汙水處理系統,把生活汙水和工業汙水都接到汙水處理廠裡去。城市荒漠化哪怕不是我們這代人能夠看到的終極景象,也不要肆無忌憚地索取和佔有,留一個充滿希望的城市圖景給未來是值得慰藉的。所以,在自然面前,少比多好,我們都應該用得少一點,消耗得少一點。

■治水之方

由華潤怡寶和南方都市報發起的責任中國綠色行動系列活動之「保護珠江構建和諧」珠江考察是從9月6日考察團開赴雲南曲靖珠江源頭正式開始的,考察的任務和目的是深入了解整個珠江水系,呼籲社會各方共同保護珠江。參與行動的人員包括水利環保專家、NG O組織成員及部分志願者。

中山大學水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黎坤博士全程參與了這次考察,並編寫了《珠江流域考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面總結了珠江流域目前面臨的水環境問題(詳見本報10月26日報導)。面對珠江流域局部河段汙染嚴重,部分湖泊水庫富營養化等水資源問題,有何良策可尋?《報告》也同時給出了一些具體建議,認為要通過減排截汙保護水資源。

1、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控制汙染

《報告》首先提倡循環經濟,建設生態工業,高效利用水資源。清潔生產技術是減少汙染物產生和排放的重要措施。在清潔生產方面,首先是清潔的原料。因此,在選用原料的時候,可選用純度較高的原料和採用對環境無毒及毒性小的原料,以減少三廢的產生;其次是清潔的生產工藝,在生產工藝中,採用全過程控制,使原料轉換率達到最大,並利用中間產品生產另類產品,回收反應過程的溢氣與洩漏成分,使生產過程所產生的三廢達到最少;第三是清潔的產品,生產的產品必須是純淨的、無汙染的。

循環經濟是物質閉環流動性經濟,是以物質、能量梯次使用為特徵,在環境方面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綠色經濟、生態經濟、綠色消費和清潔生產都是循環經濟的表現形式和派生。如果能夠以循環經濟理念建立起區域性工業生態產業鏈,將傳統的「資源-廢物」單向線性工業生產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循環經濟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排放,提高整體的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生產技術,實現環保-經濟的協同發展。

在珠江流域地區有眾多的造紙、印染、陶瓷、鋁材耗水和排汙量大的工業企業,其中有大部分是鄉鎮企業,其生產工藝落後,汙染物排放量大。對這些企業應進行技術改造,儘可能地採用先進的清潔生產技術,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量,節約資源和能源。如在印染業中引進和使用熱轉移印花技術,使每萬米布用水量比採用傳統的印染技術減少190噸,削減率達82.6%。在陶瓷行業,推行全過程控制,實行廢水循環使用,推廣廢水「零排放」技術,可大大減少廢水的排放量。

2、進一步削減汙染物的排放量

繼續加強對工業汙染大戶的排汙監管,重點抓好紡織印染、製革、建材、化工、造紙、冶煉、食品發酵、電鍍等汙染嚴重行業的深化治理。各區要監督已籤訂《重點企業環境整治責任書》的重點企業,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全面達標任務,並進行重點控制,提高對這些企業的自動實時遠程監控能力,提高工業廢水處理率和達標率。加大對向主幹流排汙的水汙染企業的關、停、並、轉、遷、治力度,尤其是對於排放重金屬、致癌有機物的化工、冶煉、電鍍企業應該關閉或轉產。

強化對汙染源的監督管理,加強執法,對於偷排汙染物的企業和個人要依法嚴處,最大限度地杜絕偷排汙染物行為,確保汙染源持續穩定達標排放,對到期限仍不能全面達標的企業堅決實施關閉或停業整頓。

3、發展工業園區集中治汙

《報告》認為,流域內有眾多的鄉鎮企業,這些鄉鎮企業在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和脫貧致富方面為國家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大多數的鄉鎮企業分散而規模又小,技術水平比大型企業低,廢水的處理率和達標率更低。所以要有效控制鄉鎮企業所造成的汙染,應該大力發展工業園區的建設。

《報告》建議,對各省市產業發展規劃所確定的各類工業園區,要提前做好環評工作和功能區劃工作;明確園區的汙染物總量控制目標,提前建設園區內的集中治汙設施、集中供熱設施和汙染物收集系統。在園區內建立雨汙分流制的排水系統,提高區內汙水處理廠(站)的處理效率。汙水管網的建設考慮到工業區的發展,採用近遠期結合的方式,汙水管道一般布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下。工業汙水通過管道收集後送入區內汙水處理廠(站)進行初步處理,去除一類汙染物後合併生活汙水送至城市汙水處理廠一併處理。在雨水收集管、渠的末端建沉沙池或過濾池,處理後達到標準可直接排放。將現有的一些較分散的汙染源逐步向工業園區集中,以提高處理效率和節約資金。搞好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的建設。帶動其他工業園向生態工業的方向發展。

在工業園的招商引資中嚴格執行政府頒布的產業引導政策,積極引進無汙染或低汙染項目,對工業園的入園產業鼓勵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基本無幹擾和汙染的一類工業入駐;有選擇地限制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一定幹擾和汙染的二類工業入駐;禁止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嚴重幹擾和汙染的三類工業入駐,主要選擇具有以下特點的產業:高附加值、高土地產出密度、高稅收、高成長性、高關聯效應、高技術層次與含量、無不良環境影響的產業。嚴格限制水汙染嚴重的紡織、漂染、造紙、電鍍、陶瓷、製革和食品加工等項目上馬。

4、增加環保投資力度

《報告》呼籲,大力普及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完善汙水管網建設。大力提高工業廢水、生活汙水處理率,大幅度削減進入河流汙染物的總量,是改善河段水質的根本措施。大力建設重點河流兩岸汙水截留處理系統,加快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包括城市截汙、城市集中汙水處理廠、居民小區汙水處理設施、排汙管網改造等。

黎坤強調,城市的供水設施要與排水管網、汙水處理設施以及中水回用設施統籌安排,同時建設。結合城市市容的美化工程和河湧整治工程進行清汙分流、雨汙分流和截汙的舊排汙管網的改造工作,加強生活汙水收集、輸送的管道系統建設,有效提高轄區城市汙水處理率。

據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常務理事熊楊分析,珠三角城市都存在城市化與工業化不同步的問題,首先是老城區雨汙混排,許多汙水都排進了雨水口,汙染了江河。現在老城區最關建的是做截汙。

5、建立環境生態補償機制

通過中央或流域管理機構的協調,由下遊發達地區對上遊生態保護工作給予經濟補償,或者由中央財政統籌,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手段,向上遊環境保護工程提供資金支持。

熊楊認為珠江流域的治理保護不如長江流域,因為長江流域上遊的四川裡縣、茂縣等縣級地區很早就建設了汙水處理廠,他呼籲國家提供更多財政支持,為珠江上遊的水資源保護建設更多汙水處理設施。

編輯:姚森婧

相關焦點

  • 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流域限量用水有法可依
    記者10月11日從省水利廳獲悉,繼今年8月省政府批准《廣東省東江流域水資源分配方案》實施後,近日,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又表決通過了《廣東省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從此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流域限量用水有法可依,違反有關條款的用水行為將被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 廣東今年西江、北江或現略超5年一遇洪水
    據預測,今年廣東西江、北江或現略超5年一遇洪水,最高水位接近警戒線。  廣東省水文局專家預測,今年西江、北江、韓江可能出現略大於常年的洪水,東江可能出現與常年相當的洪水;但北江、東江上遊部分山區性中小河流可能會出現較大洪水。
  • 西江北江流量減三成 廣東水資源不容樂觀
    9月份全流域降雨比多年同期減少,其中減少明顯的有北江流域、東江流域、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諸流域,月平均降雨量分別為80毫米、101毫米、145毫米和161毫米,比多年同期分別減少兩成、三成、一成、一成。
  • 科普| 西江北江1號洪水出現,你知道他們的編號依據嗎?
    科普 | 西江北江1號洪水出現,你知道他們的編號依據嗎?廣西西江幹流梧州站8日0時水位漲至18.54米,超過警戒水位0.04米,編號為「西江2020年第1號洪水」。廣東北江幹流石角站8日22時30分流量漲至12000立方米每秒,編號為「北江2020年第1號洪水」。你知道什麼是警戒水位,洪水的編號依據又是什麼嗎?什麼是警戒水位?
  • 西江、北江發生編號洪水 部分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
    受強降雨影響,廣西西江幹流及其支流柳江、桂江、賀江,廣東北江中遊及支流官田河、東江支流公莊河等8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6.37米,其中廣西柳江支流洛清江、賀江上遊,廣東北江支流潖江和中洲河、珠江三角洲增江等5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廣西西江幹流梧州站8日0時水位漲至18.54米,超過警戒水位0.04米,編號為「西江2020年第1號洪水」。
  • 廣東水上平安交通共建成效顯著,西江北江客船和危險品運輸船「零...
    西江、北江段救助成功率達99.2%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珠江—西江經濟帶」等發展戰略,廣東由海事牽頭,聯合交通、水利、環保、氣象等部門,啟動共建 「平安西江」「平安北江」活動,推動水上安全由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轉變。
  • 西江北江均發生編號洪水,水利部加派工作組赴兩廣協助處置
    受強降雨影響,廣西西江幹流及其支流柳江、桂江、賀江,廣東北江中遊及支流官田河、東江支流公莊河等8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6.37米,其中廣西柳江支流洛清江、賀江上遊,廣東北江支流潖江和中洲河、珠江三角洲增江等5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廣西西江幹流梧州站8日0時水位漲至18.54米,超過警戒水位0.04米,編號為「西江2020年第1號洪水」。
  • 今年汛期西江北江或現超五年一遇洪水
    大中型水庫蓄水量同比增10.3億立方米4月2日到4日,廣東迎來入汛後首輪強降雨,北江支流武江上的樂昌峽水利樞紐出現近10年一遇入庫洪水,北江幹流及其部分支流共4條河流5個水文站出現超警戒水位。省水文資料統計顯示,截至4月13日8時,北江、西江流域下遊的水文控制站平均流量比多年同期增加了71%和196%,東江流域比多年同期減少了10%,韓江流域與常年相當。我省大中型水庫的總蓄水量為159.9億立方米,與去年同期(149.6億立方米)相比增加10.3億立方米,與多年同期(157.4億立方米)相比增加2.5億立方米。
  • 西江北江均發生編號洪水 水利部門科學調度水工程發揮防洪減災作用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受強降雨影響,廣西西江幹流及其支流柳江、桂江、賀江,廣東北江中遊及支流官田河、東江支流公莊河等8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最大超警幅度6.37米,其中廣西柳江支流洛清江、賀江上遊,廣東北江支流?
  • 肇慶海事局全力以赴打贏平安西江、北江「收官戰」
    2020年是「平安西江」「平安北江」建設收官之年。自2017年行動啟動以來,肇慶海事局堅持以「智慧、協同、綠色、文明、文化」為主要內容,全面提升西、北兩江水上安全監管能力,大力推進西、北兩江流域綜合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打造「黃金水道」。
  • 珠江-西江岸線保護規劃印發 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珠江流域重要水源林保護區大瑤山水源林保護區圖片來源:中國政府網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水利部了解到,水利部近日印發《珠江-西江經濟帶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以下簡稱水利部介紹,《岸線規劃》旨在加強珠江流域重要河道岸線保護,支撐珠江-西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數一數西江的主要支流,流經你家鄉的水叫什麼江?
    西江,古稱鬱水、浪水和牂牁江,是珠江流域內最大的水系。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餘脈馬雄山東麓,流經滇、黔、桂、粵4省(區),至廣東三水思賢滘與東江、北江交匯,合珠江三角洲諸河合稱珠江,在磨刀門注入南海。西江全長2214千米,集水面積約353120平方千米。
  • 四季餐桌〡好靚既西江蝦噢
    佛山市三水區,三江匯流、江河交錯,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和原生態自然環境,尤其在西江和北江生長著許多奇珍味鮮的河鮮。黃沙蜆、撻沙魚、北江蝦、和順魚、北江桂花魚等早已馳名。西江另一個獨特的地方在於,由於水流成性,這裡的蝦長出了獨特的蝦爪。西江給予三水白坭人各式各樣的河鮮食材,而他們也用自己的智慧將西江的饋贈烹調成最獨特的美味,西江蝦,就是其中一道自然天成的飲食傑作。
  • 四季餐桌〡好靚既西江蝦噢!
    佛山市三水區,三江匯流、江河交錯,有著優越的地理環境和原生態自然環境,尤其在西江和北江生長著許多奇珍味鮮的河鮮。 黃沙蜆、撻沙魚、北江蝦、和順魚、北江桂花魚等早已馳名。 民諺有謂「春邊秋鯉夏三黎」,春天清甜鮮美的清蒸銀邊,夏天腴美肉香的豉汁蒸三黎,秋天味比石斑的姜蔥煀海鯉等等,鮮香醉人。
  • 水利部: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發生今年第1號洪水,局部洪澇災害
    6月1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介紹水旱災害防禦有關情況提到,當前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共有148條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均發生今年第1號洪水,局部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