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年前,新法制報社開設了「尋訪江西高校創業學子」欄目。一年來,欄目記者尋訪了來自江西各所高校的20位優秀創業學子,見證了江西高校教育的累累碩果。
一年後,精英薈萃, 這些有著創業共鳴的學子們齊聚一堂,達成共識,聯誼發展,從此在紅土地上播撒著有愛的種子。1月17日上午,以「搭建創業平臺 整合校企資源 挖掘創業典型 傳播創業精神」為主題的「2015江西高校創業學子交流會」在江西科技學院舉行。尋訪的優秀創業學子首次走進高校,與在校大學生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和經驗,並與現場學生進行互動交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一件意義非凡的大事和喜事,必將激發江西高校學子的創業熱情,提升江西高校的創業平臺,必將寫入江西高校創業教育的歷史。
交流會現場
認真聆聽
與會學子為學長學姐的創業精神鼓掌
緣起
挖掘創業典型 傳遞創業精神
1月17日一大早,江西科技學院行政樓南樓三樓會議室內熱鬧非凡,來自學校各個專業的學生們早早地來到會議室內,由江西科技學院和新法制報社聯合主辦的「2015江西高校創業學子交流會」馬上就要在這裡舉辦。本報「尋訪江西創業學子」欄目採訪過的創業學子,以及來自各所高校的嘉賓也已經早早入場。
時光回到一年前的1月17日,《新法制報》正式開設「尋訪江西高校創業學子」欄目。欄目策劃人羅娜,《新法制報》法治江西編輯部副主編、教育版主編,全程參與策劃、採寫與溝通交流。談到欄目開設的由來,羅娜說,欄目設置的初衷就是為了給就業迷茫的大學生們提供幫助,報導優秀創業學子典型,通過報導展示了創業學子的風採,傳遞了創業正能量,分享創業學子的創業經驗。
欄目推出後,好評如潮。短短一年的時間,「尋訪江西高校創業學子」欄目尋訪了20位創業學子,架起了一座創業學子與母校及江西的連心橋。
上午9點,交流會正式開始,江西科技學院副校長黃輝玲致歡迎詞。
「邀請這些創業學子走進高校,讓大學生與他們面對面交流,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黃輝玲如是評價。
再現
一段PPT見證創業學子風採
一段氣勢磅礴的PPT再現了尋訪20名創業學子的歷程,宜春、樟樹、贛州、義烏、上海、深圳、廣州……創業學子在哪裡,記者的足跡就留在哪裡。
羅淇,現在是深圳市文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也是記者尋訪的第一位創業學子,畢業於江西科技學院。2004年開始創業,產品從單一的亞克力製品到五金、木藝、型材、電子等多方面。如今正在打造全國首個公園裡的展覽展示文化創意園。
秦秋陽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現為南昌春秋通信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1995年創業的他,服務於江西本地通訊運營商的工程及服務企業,是本省優秀通訊工程和維護商。
四次創業三次失敗的南昌大學畢業生雷勉廣則是創業經歷最為曲折的學子。經歷了種種挫折後,如今雷勉廣致力於江西茶葉種植推廣,現有茶園面積3000畝。2011年企業被評為江西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
鄒洋則是尋訪創業學子中惟一的一名女性,她畢業於江西商貿旅遊學院,1998年創業,經營瓷器多年,從南昌北京西路「瓷器長廊」遷址到791藝術節,繁榮了南昌瓷器貿易文化,並用「獨我風格」在南昌瓷業獨樹一幟。
1989年出生的劉宏畢業於江西交通職業學院,是所有創業學子中最年輕的,2011年創業,成立南昌金通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內便在南昌開了兩家汽車綜合服務專業店,年營業額450萬元。
此外,還有創業學子陳章文、胡弈寶、朱俊傑、鄒峰、俞清、謝琦、劉仁磊、江期勝、何為、佔冠世、遊月斌、龍輝、柏赫、陳芝東、劉華等。他們來自各行各業,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
「作為媒體人,能尋訪這麼多優秀的高校創業學子,是我的榮幸。這一年,我一睹了江西高校創業學子的風採,見證了江西高校育人的累累碩果。雖然短短的10幾分鐘根本不能涵蓋各位創業學子的閃光點,但是通過尋訪挖掘創業典型,傳播創業正能量,是我們媒體的一份責任。」 欄目策劃人羅娜說。
今後,《新法制報》將繼續當好創業故事與心路歷程的記錄者、創業事業的守望者,去挖掘、尋訪和記錄更多的創業學子,去碰撞他們創業思想,分享他們創業實踐經驗,去展現他們身上閃耀著的時代精神。
分享
分享創業經驗 助力創業夢想
看完PPT,現場學生們對20位創業學子的創業經歷有所了解,但意猶未盡,他們更盼望著能面對面地聆聽他們的創業經歷。
「化妝刷王子」、江西科技學院畢業生江期勝率先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2010年,江期勝開始創業,專注品質,把小小化妝刷企業做到全國專業化妝刷的龍頭老大,企業銷售業績從200萬元做到現在6000萬元,成為專業領域的「隱形冠軍」。 對於母校,江期勝充滿感恩。「大學改變了我的命運,剛進學校的時候連普通話都不會講,競選班長時,同學們都說不清楚。經過4年大學的培養,如今成為外貿領域的領先者。」
緊接著,江西樟樹市綠誠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遊月斌也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2001年,遊月斌從宜春學院畢業後,來到廣東順德陳村花卉市場工作,經過了3年摸索掌握了蝴蝶蘭等高檔花卉的培植技術。三年後,遊月斌回到樟樹,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對於創業,我覺得首先是要誠信,誠信待人踏實做事。其次是堅持,創業是個艱辛漫長的過程,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堅持。第三是要定好位,想清楚自己要什麼,不要計較一時得失。」
深圳鬼谷子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為則分享了他畢業多年卻與母校緊密聯繫的過程。何為一直把自己當成半個江西人,畢業後,他通過各種方式尋訪校友,並為校友提供求職、住宿等各種幫助,如今在他的推動下,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在深圳成立了校友會。
江西佳時特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華則就如何推動校企合作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劉華認為,產學研合作對企業的發展很有必要,公司與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都有人才戰略合作,企業需要大量的人才,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習機會,同時可以把學校的研究應用到公司,三者結合對學校、企業以及大學生都有更好的幫助。
畢業於江西科技師範大學的上海具美集團董事長朱俊傑的建議是,「選對一個專業,做好一件事情,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穫」。
江西農業大學畢業生、廣州市世冠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佔冠世的建議是,「做好了再說,只有做好了才有話語權」。
創業學子的精彩發言贏得了陣陣掌聲,現場的嘉賓和同學們仔細聆聽,不時提筆記錄,生怕漏掉每一個精彩細節。
創業學子秦秋陽
創業學子朱俊傑
創業學子羅淇
創業學子佔冠世
創業學子江期勝
本報記者、欄目策劃人羅娜
互動
同學「搶」話筒爭取提問機會
我有問題、我也有問題……到了現場互動環節,同學們的手高高舉起,更有同學站起來「搶」話筒,生怕錯過了有限的提問機會。他們迫切期待著與來自全省各所高校的學長們就創業話題進行交談。
「我是學生創業社的代表,一直在做大學生創業幫扶的事情。想問如何更好地解決學生創業初期遇到的資源和資金的問題?」一位學生迫不及待地問道。
對此, 畢業於南昌理工學院的江西碩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俞清建議,學會訴說,把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想法向更多對自己創業有幫助的人訴說。畢業於江西財經大學的胡奕寶現為南昌飛揚教育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他認為,創業學會是傳播創業,激勵創業,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去創業。現在大家對創業的認知還非常迷茫,協會要做的首先是讓學生去體驗創業。
熊同學則帶著父親工廠遇到的問題來找創業學子們把脈。「父親開了一家生產海綿坐墊的工廠,但面臨收不回貨款的窘境。
對於熊同學的問題,羅淇開出了良方。「錢難收的問題不太難解決。信譽是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基礎上的,可能你父親的公司在貨款回收上沒有建立好的制度以及合理的法律合同。建議請個法律顧問,由他們幫助規避法律風險。」
國際經濟與貿易大一學生米拉迪力還沒入校就開始創業,去年9月份剛進大學,他就把家鄉新疆特產切糕賣到上海、江西等各地超市。如今,他遇到了產品定價以及各級經銷商瓜分利潤的困難。
江西三維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鄒峰認為,目前整個零售市場都在轉型,中間商的日子可能會越來越難過,以後有可能會去掉中間環節,把中間利潤直接返還給消費者。建議自己包裝一個品牌,把招牌打出去,讓市場認可你。
熊博是機械工程專業大四的學生,在校創業,準備註冊成立技術、服務型公司。技術、服務與產品之間存在一個分水嶺,如何把服務轉化為產品,服務到什麼時候可以開發自己的產品,對於這些疑問,熊博從劉華的創業經歷中找到了答案。
「創業學子走進高校形式很好,讓我接觸到學長們的一些創業經歷,吸取經驗,讓我以後的創業過程有個借鑑。」 熊博希望《新法制報》能多舉辦類似的專題活動,邀請對應行業或領域的創業學子來傳授,並能夠與創業學子進行長期交流。
成果
架起連心橋推動創業學子聯誼會成立
尋訪只是開始,並沒有在稿子見報後就結束,而是進行了延伸。通過尋訪,《新法制報》不經意間架起了一座創業學子與母校及江西的連心橋,推動了創業學子聯誼會的萌芽,並無形中搭起了一個創業學子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因為聯誼,有的尋訪學子之間已經實現了合作共贏,因為尋訪,讓外省的江西高校創業學子更多地關注江西經濟社會的發展。朱俊傑就是因尋訪感受到江西的召喚,2014年底其「上海具美生活館」已經落戶南昌,並計劃往新餘等設區市發展。
會議宣布成立「江西高校創業學子聯誼會」。
據介紹,今後,聯誼會將為高校創業學子提供六個方面的幫助:包括提供實習基地、提供就業幫助、擔任高校創業輔導員,與高校創業課程對接、收集學生創業項目,進行無縫對接、設立創業基金,扶持學子創業、為符合條件的學子進行擔保貸款。聯誼會平臺將實現政府、媒體、高校和企業資源的整合與發展。
點讚
傳播創業理念 培育創業文化
學生:學長們的創業經歷激勵人心
「從創業學子身上看到了要創業需堅持,對大家的創業經歷印象深刻,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創業者應有的品質。」外語外貿專業的黃長武告訴記者說。
大二學生孔夢怡告訴記者:「學校本身就是以創業為主的,能與這麼多創業學子進行交流,給我們正面激勵,幫助我們在迷茫中重樹自信,找到創業學習的方向。」
高校:小平臺助推了大夢想
欄目得以順利開展得到各所高校的積極配合與支持,江西師範大學宣傳部部長黃保文就是江西高校裡較早介入的一位。黃保文與大多數創業學子都有過接觸。對於尋訪欄目,黃保文給予了這樣的評價:「小媒體擔當了大責任、小創意攪動了大思維、小平臺助推了大夢想。」
黃保文說,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是國家戰略發展需要的一個重大任務,《新法制報》能率先在媒體界邁出這一步,足以說明了媒體人的敏銳眼光和睿智遠見。相對而言,新法制報屬於小媒體,但卻擔起了大責任。活動開展以來,不僅在高校也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好的反響,還促使高校去反思如何推動大學生創業這項工作。
「聽過學子的創業故事、創業經歷後,深受感動,為他們的成功點個讚。」南昌航空大學宣傳部部長周振浪認為,尋找創業人才資源對高校宣傳人才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優秀的創業學子到現場分享本身也是在宣傳高校的人才培養教育。尋訪創業學子還為社會、高校學子、高校與高校之間加強合作提供了渠道。為高校提供了人才交流的信息平臺,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借鑑和引領。
省教育廳:傳播創業精神,培育創業文化
「這就是一堂創業公開課,非常有意義。」對於此次活動,省委教育工委宣傳部部長、省教育廳社政處處長彭祖雄給予了高度肯定。
彭祖雄一直在默默地關注並支持新法制報「尋訪江西高校創業學子」活動。彭祖雄認為,尋訪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新法制報》的傳播力度,以及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利用《新法制報》這個平臺宣傳我們的創業學子,傳播創業理念和創業精神,培育創業文化,對高校學生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聽了大家的講述以後,感到創業學子們今天取得的成就也是奮鬥拼搏的結果,是江西高校的驕傲。 」彭祖雄說,學生開展創業是就業工作推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江西高校創業學子聯誼會」這個平臺對於準備創業的學生來說非常有意義,能為學生提供各種創業幫扶,成功之後不忘反哺高校,這點非常難能可貴。
◎文/首席記者方維芳 ◎圖/記者韓長明